图书介绍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3263815.jpg)
- 印会河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2138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中医内科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外感热病1
第一章 总论1
一、什么是外感热病1
二、外感热病的分类1
(一)温热1
(二)湿热3
(三)温热夹湿3
(四)伤寒4
三、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4
(一)卫气营血辨证及论治4
附一 伤寒太阳、少阳证7
附二 少阳兼里10
附三 温毒11
(二)三焦辨证及论治25
(三)温热夹湿辨证及论治32
附 论外感热病的“从化”问题36
一、什么叫“从化”36
二、发生“从化”的原因36
三、产生“从化”的条件36
四、为什么产生“直中”37
五、非“从化”的次第相传37
第二章 各论38
一、感冒38
(一)风寒感冒38
(二)风热感冒39
(三)风湿感冒44
(四)表寒里热感冒45
(五)感冒寒热往来45
二、大叶性肺炎47
(一)肺热咳喘47
(二)咳吐脓血49
(三)燥热咳喘50
附 论肺痿与肺痈51
(四)热陷神昏57
(五)正气虚脱58
三、麻疹58
(一)疹前期58
(二)发疹期59
(三)恢复期59
(四)逆证的处理59
四、猩红热63
(一)发热期64
(二)出疹期64
(三)恢复期65
五、流行性腮腺炎65
(一)轻型66
(二)重型66
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7
(一)普通型67
(二)暴发型68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70
(一)暑湿期70
(二)暑热期71
(三)气血两燔71
(四)血热期72
附一 湿热见症处理73
附二 病后处理74
八、肠伤寒74
(一)初期(湿重期)75
(二)中期(湿热期)75
(三)末期(化燥、化寒或深入下焦期)76
第二篇 内伤杂病83
第一章 咳喘83
第一节 总论83
第二节 各论84
一、支气管炎84
(一)急性支气管炎84
(二)慢性支气管炎87
二、支气管扩张及肺气肿88
(一)痰实喘89
(二)气虚喘92
三、支气管哮喘93
(一)冷哮94
(二)热哮96
四、肺结核99
(一)气阴两亏99
(二)阴虚火旺100
第二章 呕吐103
第一节 总论103
第二节 各论104
一、急性胃炎104
(一)外感呕吐104
(二)痰热扰胃105
二、神经性呕吐106
(一)气火生痰106
(二)肝胃气逆108
附 梅核气109
三、幽门梗阻110
四、食管癌111
(一)胃阴不足112
(二)血瘀津枯114
附 呃逆114
第三章 泻痢119
第一节 总论119
第二节 各论120
一、急性肠炎120
(一)外受湿邪120
(二)伤食腹泻121
(三)寒湿困脾122
(四)肠热下利123
二、慢性肠炎124
(一)脾虚湿渍124
(二)脾肾阳虚125
(三)久泻滑脱127
三、功能性腹泻128
(一)肝脾不和128
(二)火郁热泻129
四、溃疡性结肠炎130
(一)湿热积滞131
(二)湿渍肠道132
附 论清理肠道方133
(三)脾胃虚弱137
五、细菌性痢疾137
(一)肌热下痢138
(二)湿热痢下脓血138
(三)气滞下痢139
(四)热重下痢140
六、原虫痢144
(一)湿热在肠144
(二)脾肾阳虚144
(三)虚寒久痢145
(四)久痢肺伤145
附 便秘147
第四章 黄疸、积聚、膨胀151
第一节 总论151
一、黄疸152
二、积聚153
三、膨胀153
第二节 各论154
一、黄疸型肝炎154
二、无黄疸型肝炎157
三、阻塞性黄疸160
附一 黑疸162
附二 湿疸164
附三 黄汗166
附四 水行皮中发黄166
四、溶血性黄疸168
五、脾肿大170
六、肝硬化及腹水172
附一 论肝性腹胀179
附二 论扶正祛邪法181
附三 乙型肝炎182
第五章 淋、癃、浊、小便不禁185
第一节 总论185
第二节 各论187
一、尿道炎187
(一)痛淋187
(二)石淋188
二、膀胱炎190
三、肾盂肾炎191
四、前列腺炎192
(一)肝经湿热192
(二)肾虚流浊193
(三)脾虚湿盛194
五、前列腺肥大194
(一)三焦火热194
(二)前阴癥积195
附 论疏肝散结方197
(三)肺热气壅205
附 尿失禁206
第六章 水肿210
第一节 总论210
第二节 各论211
一、急性肾炎211
(一)肺失宣降212
(二)咽喉不利213
二、慢性肾炎213
(一)脾虚水肿213
(二)脾肾两虚214
(三)三焦壅滞215
(四)风水型“肾炎”217
三、心力衰竭水肿220
(一)心阳不足220
(二)肾阳式微220
四、营养不良水肿222
第七章 消渴224
第一节 总论224
第二节 各论225
一、糖尿病225
(一)肺胃阴伤225
(二)胃实劫津226
(三)肾阳虚不能摄尿227
(四)气阴两虚228
二、尿崩症230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231
(一)热郁胸膈231
(二)痰气互阻231
四、原因不明消渴232
第八章 诸气总论233
一、气郁234
二、火郁236
三、肝风239
四、痰郁(包括湿郁)240
五、血郁242
第九章 眩晕245
第一节 总论245
第二节 各论246
一、高血压246
(一)肝火上炎246
(二)肝阳上亢247
(三)肾阴不足248
(四)痰湿中阻249
(五)水饮内停250
二、低血压250
(一)清气不升251
(二)肾精不足251
(三)内耳性眩晕252
第十章 中风及其后遗症255
第一节 总论255
第二节 各论256
一、脑出血256
(一)热闭256
(二)寒闭257
(三)阳气虚脱259
二、脑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259
(一)气血逆乱259
(二)血瘀络阻260
(三)痰浊中阻262
(四)血虚风乘262
(五)肝阳上亢263
三、面神经瘫痪264
四、脊髓炎及脊髓痨265
(一)热病痿躄265
(二)阴虚痿躄266
(三)肝肾阳虚痿躄266
(四)肝肾阳虚风痱267
第十一章 癫、狂、痫270
第一节 总论270
第二节 各论270
一、精神分裂症270
(一)寒痰发癫271
(二)瘀血发狂272
(三)痰火狂乱273
二、癔病276
(一)血虚脏躁276
(二)痰实发癔277
(三)奔豚气冲278
三、癫痫278
(一)外伤癫痫279
(二)风痰发痫282
第十二章 惊悸284
第一节 总论284
第二节 各论284
一、风湿性心脏病284
(一)风痨发热284
(二)水气凌心285
(三)肾虚水泛286
二、肺源性心脏病286
(一)心肺停饮286
(二)水停心下287
(三)肾不纳气288
第十三章 不寐、阳痿、遗精290
第一节 总论290
第二节 各论290
一、神经官能症290
(一)心肝血虚291
(二)痰火郁结291
(三)心肾两虚293
二、治失眠十法295
(一)除痰降火295
(二)活血化瘀296
(三)清肝泻火296
(四)平肝潜阳296
(五)清泄肝胆297
(六)疏肝解郁,软坚散结297
(七)疏肝解郁,和胃制酸298
(八)滋补肝肾,调和阴阳298
(九)益气补血,养心安神298
(十)养心益肾,镇惊安神299
三、阳痿299
(一)肝经湿热300
(二)肾精不足301
四、遗精302
(一)阴虚火旺302
(二)阳虚不能摄精303
第十四章 诸痛总论305
一、按气血寒热虚实辨证论治305
(一)气痛305
(二)血痛306
(三)寒痛306
(四)热痛307
(五)虚痛307
(六)实痛308
二、按疼痛部位辨证论治308
(一)痹痛308
(二)头痛317
附 笔者在日本讲学关于中医药治疗头痛的经验324
(三)胸痛327
(四)胁痛332
(五)胃脘痛338
(六)腹痛349
(七)少腹痛351
(八)腰痛354
第十五章 诸血总论358
一、血的生理358
(一)血的生成358
(二)血的功能359
(三)与血有关的脏器359
二、血证及其治疗大法359
(一)出血性疾患360
(二)非出血性疾患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