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美)达南伯姆著;阎胜天译 著
- 出版社: 陕西省自然科学编辑协会
- ISBN: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论绪1
1.1计算机网络的用途2
1.1.1.连网的目的2
1.1.2.网络的应用4
1.2网络的构成6
1.3网络的体系结构9
1.3.1.协议的分层结构9
1.3.2.层次设计的若干问题12
1.4国际标准化协会(ISO)参考模型13
1.4.1.物理层14
1.4.2.数据链路层14
1.4.3.网络层15
1.4.4.传输层15
1.4.5.对话层16
1.4.6.表示层17
1.4.7.应用层17
1.5网络举例:ARPANET、SNA网、DECNET和公共网络17
1.5.1.ARPANET简介18
1.5.2.SNA网简介19
1.5.3.DECNET简介22
1.5.4.公共网络及X.25简介23
1.6本书提要23
1.7小结24
习题24
第二章 网络拓扑26
2.1拓扑设计简介26
2.1.1.问题的提出26
2.1.2.网络的分级27
2.2连通性分析29
2.2.1.图论简介29
2.2.2.割集和网络流量32
2.2.3.最大流量算法35
2.2.4.不相交道路40
2.2.5.蒙特·卡络连通性分析43
2.3延迟分析46
2.3.1.排队论简介46
2.3.2.平稳状态下的M/M/1队列47
2.3.3.M/M/1队列网络50
2.4干线网络设计55
2.4.1.设计过程55
2.4.2.起始拓扑的生成57
2.4.3.流量与容量的分配59
2.4.4.扰动试探法62
2.5本地访问网络设计65
2.5.1.用户终端与集中器的连接66
2.5.2.集线器的位置问题68
2.5.3.终端布局问题69
2.6小结70
习题71
第三章 物理层74
3.1数据通讯的理论基础74
3.1.1.富里叶分析74
3.1.2.信号带宽75
3.1.3.信道最大数据传输率77
3.2电话系统78
3.2.1.远程通讯界的简介79
3.2.2.电话系统结构79
3.2.3.市话线路81
3.3传输与多路复用84
3.3.1.频分制和时分制的多路复用84
3.3.2.数字传输85
3.3.3.X.21数字接口88
3.3.4.通讯卫星90
3.3.5.电路交换与包交换93
3.4终端处理97
3.4.1.查询97
3.4.2.多路复用技术与集线技术的对比99
3.3.3.包装配器与拆包器100
3.5差错103
3.5.1.传输差错特性103
3.5.2.纠错码104
3.5.3.检错码106
3.6小结109
习题110
第四章 数据链路层112
4.1基本数据链路协议112
4.1.1.协议所需的某些声明语句112
4.1.2.受限单向协议116
4.1.3.单向停-等协议117
4.1.4.有噪声信道的单向协议119
4.2滑动窗口协议121
4.2.1.一比特滑动窗口协议123
4.2.2.管道协议125
4.2.3.可接收乱序帧的协议131
4.3数据链路层举例135
4.3.1.ARPANET的数据链路层135
4.3.2.SNA网和X.25的数据链路层137
4.3.3.DECNET的数据链路层140
4.4协议分析142
4.4.1.协议的效率142
4.4.2.协议的证明145
4.5小结150
习题150
第五章 网络层Ⅰ:点-点网络153
5.1虚拟电路和数据报153
5.1.1.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153
5.1.2.虚拟电路与数据报服务的对比154
5.1.3.通讯子网的内部结构156
5.1.4.通讯子网内虚拟电路与数据报的对比159
5.1.5.通讯子网服务与子网结构间的独立性160
5.2路由选择算法160
5.2.1.泛洪式路由选择162
5.2.2.固定式路由162
5.2.3.集中式路由算法164
5.2.4.孤立路由166
5.2.5.分布式路由算法167
5.2.6.拓扑更新问题169
5.2.7.分级路由172
5.2.8.广播式路由173
5.3拥塞175
5.3.1.缓冲器的预分配176
5.3.2.包的丢弃177
5.3.3.等值计算拥塞控制178
5.3.4.流量控制179
5.3.5.阻塞包179
5.3.6.死锁180
5.4网络层举例183
5.4.1.ARpANET的网络层183
5.4.2.SNA网的网络层188
5.4.3.DECNET的网络层191
5.4.4.X.25标准中的网络层192
5.5小结199
习题199
第六章 网络层Ⅱ:卫星和无线电包传输网络202
6.1卫星包式广播202
6.1.1.传统信道分配方法203
6.1.2.纯ALOHA网和分时片ALOHA网205
6.1.3.有限用户ALOHA网208
6.1.4.分时片ALOHA网的延迟和吞吐量210
6.1.5.分时片ALOHA网的稳定性214
6.1.6.受控ALOHA网218
6.1.7.预约ALOHA网219
9.2无线电包传输221
6.2.1.夏威夷大学的ALOHA系统221
6.2.2.无线电包传输网的设计224
6.3小结228
习题228
第七章 网络层Ⅲ:局部网络231
7.1载波检测网络232
7.1.1.坚持式与非坚持式载波侦听多点送取(CSMA)233
7.1.2.以太网络235
7.1.3.无冲突协议238
7.1.4.有限争用协议242
7.2环形网络247
7.2.1.令牌环248
7.2.2.争用环250
7.2.3.分节环252
7.2.4.寄存器插入环252
7.3共享存储器系统253
7.3.1.处理机—存储器的互连254
7.3.2.共享存储器系统举例255
7.4小结258
习题258
第八章 传输层及对话层261
8.1传输协议的设计261
8.1.1.传输服务263
8.1.2.寻址和连接的建立270
8.1.3.流量控制和缓冲274
8.1.4.多路复用277
8.1.5.延迟包的同步279
8.1.6.故障恢复284
8.2包交换网络的互连286
8.2.1.门路(Gateway)287
8.2.2.分级互连290
8.2.3.X.75模式与数据报模式的对比291
8.2.4.网间包的分段295
8.3对话层298
8.4传输层和对话层举例299
8.4.1.ARPANET的传输层299
8.4.2.SNA网的传输层和对话层306
8.4.3.DECNET的传输层309
8.5小结310
习题311
第九章 表示层314
9.1网络的安全和保密314
9.1.1.传统密码术315
9.1.2.数据加密标准323
9.1.3.密钥的分配332
9.1.4.公用密钥密码术334
9.1.5.鉴定与数字签名338
9.2文本压缩340
9.2.1.等可能符号有限集合编码341
9.2.2.霍夫曼编码342
9.2.3.上下文相关编码343
9.3虚拟终端协议344
9.3.1.终端分类344
9.3.2.数据结构模式345
9.3.3.设计原则346
9.3.4.虚拟终端协议举例347
9.4文件传送协议349
9.5表示层举例351
9.5.1.ARPANET的表示层351
9.5.2.SNA网的表示层353
9.5.3.DECNET的表示层354
9.6小结355
习题356
第十章 应用层359
10.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359
10.1.1.关系数据库模式359
10.1.2.关系分配问题363
10.1.3.查询处理365
10.1.4.并发现象的控制369
10.1.5.崩溃恢复373
10.2分布式计算376
10.2.1.分层模型376
10.2.2.CPU超高速缓冲存储器模型377
10.2.3.用户-服务模型379
10.2.4.公用处理机模型381
10.2.5.数据流模型382
10.3网络与分布式操作系统390
10.3.1.网络操作系统390
10.3.2.分布式操作系统393
10.4小结395
习题395
第十一章 参考文献目录及提要398
11.1分章参考文献目录与提要398
11.1.1.绪论398
11.1.2.网络拓扑399
11.1.3.物理层399
11.1.4.数据链路层400
11.1.5.网络层Ⅰ:点一点网络400
11.1.6.网络层Ⅱ:卫星和无线电包传输网络401
11.1.7.网络层Ⅲ:局部网络401
11.1.8.传输层及会话层402
11.1.9.表示层402
11.1.10.应用层403
11.2按作者姓氐字母顺序排列的参考文献及书目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