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1949-199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1949-1999
  • 朱向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习出版社
  • ISBN:978780116658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22页
  • 文件大小:135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军事文学-作品综合集-中国-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1949-199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短篇小说9

第一节 概述9

第二节 “前17年”:在现实与回忆交织中勃发10

一、溯源:孙犁的《芦花荡》、《荷花淀》11

二、革命历史的阐释:王愿坚、峻青等人的短篇小说13

三、现实主旋律的宣扬:任斌武、林雨等人的短篇小说19

四、引起争议的个性:茹志鹃、刘真等人的短篇小说23

第三节 80年代:在继承与创新中繁荣26

一、断裂与延伸:“两代作家”并肩“作战”26

二、英雄意识的继承与创新:徐怀中、石言等人的短篇小说28

三、职业伦理意义的探讨:刘兆林、周大新等人的短篇小说34

四、新历史与民间情怀:莫言等人的短篇小说37

第四节 90年代:向生活里归隐40

第二章 中篇小说44

第一节 概述44

一、“前17年”蓄势待发44

二、80年代“应时而兴”45

三、90年代“余波绵延”48

第二节 “前17年”军旅中篇小说创作50

第三节 80年代:两代作家的创作与三条战线的开辟54

一、徐怀中等第一代作家老骥伏枥54

二、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与“当代战争”战线的开辟57

三、朱苏进的《射天狼》与“和平军营”战线的拓展60

四、莫言的《红高粱》与“历史战争”战线的发掘66

第四节 90年代:第三代作家的崛起71

一、第二代作家承上启下71

二、第三代作家崭露头角75

三、阎连科、陈怀国与“农家军歌”78

第五节 女性军旅作家和非军旅作家的军旅中篇小说创作84

一、女性军旅作家的军旅中篇小说创作84

二、非军旅作家的军旅中篇小说创作88

第三章 长篇小说(上)(1949-1966)94

第一节 概述94

一、长篇小说的“蓄势”与“两次浪潮”95

二、相对统一的美学特征98

三、现实军旅题材小说的羸弱及其原因100

第二节 50年代的军旅长篇小说103

一、孙犁和杨朔的散文体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与《三千里江山》103

二、“英雄史诗的一部初稿”:《保卫延安》105

三、战争全景小说:《红日》107

四、传奇故事:《铁道游击队》与《林海雪原》110

第三节 60年代的军旅长篇小说113

一、梁斌和他的《红旗谱》113

二、追求理想、信仰的知识分子群像:《红岩》116

三、冯德英和他的“三花”118

四、《战斗的青春》和《野火春风斗古城》121

第四节 其他方面的军旅长篇小说122

一、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斗争122

二、《我们播种爱情》和《踏平东海万顷浪》125

三、英雄成长传记:从《高玉宝》到《欧阳海之歌》128

第四章 长篇小说(下)(1976-1999)130

第一节 概述130

一、基本脉络130

二、审美特征137

第二节 80年代:复苏与探索时期141

一、魏巍的《东方》及其开创性意义141

二、莫应丰、刘白羽等人的军旅长篇小说143

三、刘亚洲、朱春雨、海波等人的军旅长篇小说147

四、黎汝清的《皖南事变》及其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151

第三节 90年代:复兴与勃发时期155

一、朱苏进的《炮群》等和平军营题材长篇小说155

二、朱秀海的《穿越死亡》等“南线”题材长篇小说158

三、韩静霆、乔良等人的军旅长篇小说161

四、周大新、黄国荣等人的“农家军歌”长篇小说165

五、徐贵祥、柳建伟等人的军旅长篇小说170

六、裘山山、项小米等女性军旅作家的长篇小说175

第五章 诗歌182

第一节 概述182

一、军旅诗溯源182

二、“战歌”与“颂歌”183

三、“李瑛模式”185

四、突破与超越187

第二节 50年代军旅诗188

一、朝鲜战争诗群188

二、公刘与白桦的西南边疆军旅诗歌创作190

三、康藏高原军旅诗群195

四、其他军旅诗人的诗歌创作199

第三节 六七十年代军旅诗200

一、郭小川的军旅诗歌创作200

二、贺敬之的军旅诗歌创作203

三、李瑛的军旅诗歌创作206

四、周纲、韩作荣、石祥等人的诗歌创作209

五、《复仇的火焰》及其他军旅叙事诗214

第四节 80年代以来的军旅诗218

一、新时期的开始218

二、周涛的军旅诗歌创作218

三、南线战争诗222

四、“大诗”的风潮225

五、程步涛、李钢、曹宇翔等人的军旅诗歌创作227

六、军旅诗人“新生代”229

七、女性军旅诗群231

第六章 散文234

第一节 概述234

一、溯源与界定234

二、迟开的花朵235

三、“前17年”:“纪实性”与“抒情性”236

四、“后20年”:繁花竞放237

第二节 “前17年”的军旅散文240

一、魏巍及朝鲜战争题材散文240

二、革命回忆录和“史传”性散文246

三、刘白羽的散文249

四、孙犁、吴伯箫等其他老一辈作家的军旅散文253

第三节 80年代以来的军旅散文257

一、杨闻宇、王中才、王宗仁等军旅散文家的散文257

二、周涛、朱增泉等军旅诗人的散文261

三、李存葆、朱苏进、韩静霆等军旅小说家的散文266

四、郭建英、毕淑敏、裘山山等女作家军旅散文270

第七章 报告文学278

第一节 概述278

一、“前17年”:萌芽期278

二、80年代:成熟期279

三、90年代:发展期281

第二节 “前17年”:萌芽期282

一、硝烟中的颂歌282

二、和平里的热流283

第三节 新时期:成熟期285

一、南线战争题材报告文学285

二、钱钢、袁厚春等的报告文学287

三、刘亚洲的国际战争题材报告文学292

第四节 90年代:发展期294

一、李鸣生、王宗仁、金辉等人的报告文学294

二、革命历史题材报告文学298

第五节 李延国、李存葆等的非军旅题材报告文学301

第八章 理论批评306

第一节 概述306

一、发展脉络307

二、批评与研究的热点311

三、收获与缺失322

第二节 刘白羽、徐怀中等军旅作家的文学批评324

第三节 韩瑞亭、黄国柱等人的军旅文学批评329

第四节 周政保、张志忠等人的军旅文学批评335

第五节 朱向前和其他批评家的军旅文学批评341

第九章 戏剧345

第一节 概述345

第二节 发展脉络348

一、“前17年”的军旅话剧348

二、80年代的军旅话剧353

三、90年代的军旅话剧358

第三节 胡可、沈西蒙等人的话剧创作362

第四节 赵寰、丁一三等人的话剧创作369

第五节 孟冰、姚远等人的话剧创作373

第十章 电影379

第一节 概述379

第二节 “前17年”(1949—1966)383

一、“前17年”军旅题材电影的创作原则384

二、“前17年”军旅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缘由391

三、改编过程中相应的调整394

第三节 80年代(1976—1989)400

一、80年代电影文化“生态”401

二、军旅题材电影作品的突破性样态403

三、《小花》、《黄土地》等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及特征406

第四节 90年代(1990—1999)414

一、90年代中国文化地形图414

二、《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主旋律影片的崭新样态415

第五节 结语422

第十一章 电视剧424

第一节 概述424

第二节 80年代:军旅电视剧起步和发展428

一、战争历史的风云:《敌营十八年》、《乌龙山剿匪记》等428

二、在和平的阳光下:《远离发射场的地方》、《紧急起飞》等432

三、穿越局部战争的硝烟:《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等434

第三节 90年代:进入兴盛时期437

一、人民军队历程的史诗抒写:《潮起潮落》、《壮志凌云》等437

二、大时代的壮阔画卷:《中国神火》、《和平年代》等439

三、走向战争表现的广阔领域:《北洋水师》、《西藏风云》等441

四、军营生活“新观察”:《雪太阳》、《兵谣》等445

五、军旅青春风景线:《红十字方队》、《女子特警队》等448

六、光荣的军队后勤战线:《光荣之旅》、《天路》等449

七、应答强军新课题:《虎踞钟山》、《突出重围》等452

第四节 结语455

一、保持强烈的时代性品格455

二、多样化的审美形态456

三、缺憾与展望459

附:部分军旅电视剧剧目461

附录一:理论批评主要参考书目467

附录二:作家小传473

后记5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