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信电源技术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正家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0889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通信设备-电源-技术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通信电源技术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通信局(站)和设备对电源系统的要求1
1.2 通信电源的基本分类3
1.2.1 市电供电的分类3
1.2.2 交流基础电源4
1.2.3 直流基础电源4
1.2.4 二次电源5
1.2.5 三级电源划分5
1.3 通信电源系统的组成5
1.3.1 集中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5
1.3.2 分散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7
1.3.3 混合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8
1.3.4 组合电源供电方式8
1.4 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向9
1.4.1 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现状9
1.4.2 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趋势11
1.5 通信电源的节能12
1.5.1 高频开关电源设备的节能12
1.5.2 VRLA蓄电池的节能13
1.5.3 IDC机房节能降耗14
1.5.4 UPS节能15
1.5.5 监控系统的节能策略16
1.6 通信电源的技术标准18
1.7 通信电源设备的性能检测19
1.7.1 泰尔认证中心及检测的通信电源产品19
1.7.2 检测分包机构和检测产品依据20
1.8 通信电源设备的抗震性能检测21
1.8.1 概述21
1.8.2 检测范围、程序与评定22
1.8.3 对送检电源设备的要求23
1.8.4 通信电源设备抗震措施23
1.9 通信电源设备标准型号命名方法26
1.9.1 型号组成的内容与格式26
1.9.2 型号组成内容的代号及意义26
1.9.3 区分代号27
1.9.4 示例27
1.10 有关通信电源的科学技术组织和会议文集与刊物28
1.10.1 通信电源的科技组织28
1.10.2 通信电源方面的会议文集与刊物29
第2章 交、直流供电系统31
2.1 交流供电系统的种类和质量指标31
2.1.1 交流供电系统的种类和组成31
2.1.2 交流电源的质量指标31
2.1.3 通信系统对低压交流基础电源的要求32
2.1.4 提高供电质量指标的措施33
2.2 高压交流供电系统34
2.2.1 电力网、发电与输电34
2.2.2 通信局(站)变电所高压供电系统35
2.3 低压交流供电系统39
2.3.1 低压交流供电系统的组成与设计原则39
2.3.2 低压交流供电系统的切换44
2.3.3 低压配电屏45
2.3.4 低压交流稳压器47
2.3.5 精密电源中心柜(PPC)49
2.4 直流供电系统的基础电压、组成及运行方式51
2.4.1 直流基础电压51
2.4.2 直流供电系统的组成51
2.4.3 直流供电系统的运行方式52
2.5 直流电源设备52
2.5.1 通信用交流配电屏53
2.5.2 直流配电屏54
2.5.3 整流器57
2.5.4 直流-直流变换器61
2.6 直流电源设备的供电方式64
2.6.1 集中式供电方式64
2.6.2 分散式供电方式70
2.7 交流-直流混合供电系统71
2.8 室外型通信电源系统74
第3章 燃料能发电设备79
3.1 通信局(站)用柴油发电机组79
3.1.1 种类和用途79
3.1.2 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与特点80
3.1.3 柴油发电机82
3.1.4 柴油发电机组的交流供电系统83
3.2 汽油发电机组94
3.3 燃气轮发电机组95
3.3.1 概述95
3.3.2 燃气轮机的分类与工作原理96
3.3.3 燃气轮发电机组的性能特点和技术指标98
3.4 燃料电池102
3.4.1 燃料电池的发展与优点102
3.4.2 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与分类102
3.4.3 几种燃料电池的特点与比较104
3.4.4 评价燃料电池的主要指标108
3.4.5 燃料电池的研究发展动向109
3.4.6 燃料电池的应用111
第4章 太阳能、风能供电系统115
4.1 太阳能和风能115
4.1.1 太阳能及其计算115
4.1.2 我国太阳能资源和分布120
4.1.3 风能及其在我国的分布125
4.1.4 太阳能和风能的综合资源128
4.2 太阳电池的原理、特点及系统131
4.2.1 太阳电池的原理与特性131
4.2.2 太阳电池电源系统137
4.2.3 太阳电池电源系统的设计140
4.2.4 太阳电池的选购、安装和使用维护144
4.3 风力发电机148
4.3.1 风力发电机的原理和类型148
4.3.2 风能计算及影响风能的因素151
4.3.3 风力发电机的场址选择153
4.3.4 风力发电机的配置154
4.4 通信用混合电源系统158
4.4.1 通信用太阳能供电组合电源158
4.4.2 太阳能-风能互补供电系统160
4.4.3 三元组混合电源系统163
第5章 蓄电池168
5.1 蓄电池的基本概念与电特性168
5.1.1 蓄电池的基本概念168
5.1.2 蓄电池的电特性169
5.2 铅酸蓄电池174
5.2.1 铅酸蓄电池的使用与分类174
5.2.2 铅酸蓄电池的电化学原理与反应过程175
5.2.3 对固定型防酸蓄电池技术性能要求176
5.3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177
5.3.1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发展和优缺点177
5.3.2 VRLA蓄电池内部氧循环的特点179
5.3.3 VRLA蓄电池的结构特点179
5.3.4 VRLA蓄电池的电解液的保持体181
5.3.5 影响VRLA蓄电池寿命的因素182
5.3.6 水平VRLA蓄电池186
5.3.7 VRLA蓄电池的内阻及其测量189
5.3.8 VRLA蓄电池容量的测试193
5.3.9 对VRLA蓄电池的技术要求与检测195
5.3.10 对VRLA蓄电池单体的可靠性要求203
5.3.11 通信工程中蓄电池组的配置与容量计算204
5.3.12 VRLA蓄电池的监测205
5.3.13 VRLA蓄电池的选型、配置、安装与维护207
5.4 碱性蓄电池211
5.4.1 碱性蓄电池的型号211
5.4.2 镉镍蓄电池的分类和用途212
5.4.3 镉镍蓄电池的化学反应式和电动势213
5.4.4 镉镍蓄电池的特性213
5.5 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214
5.5.1 镍氢蓄电池的构成、原理与密封214
5.5.2 镍氢蓄电池的特性与应用216
5.6 锂蓄电池220
5.6.1 锂蓄电池的特点、原理和分类220
5.6.2 锂离子蓄电池222
5.6.3 锂聚合物蓄电池(LPB)227
第6章 接地与防雷230
6.1 接地的基本概念230
6.1.1 地和地电位230
6.1.2 接地及其作用和种类230
6.2 电气系统的接地232
6.2.1 高压供电系统的接地232
6.2.2 低压系统的接地分类232
6.2.3 通信系统的接地235
6.3 通信局(站)的联合接地237
6.3.1 联合接地方式的构成237
6.3.2 其他设施的接地240
6.3.3 通信局(站)联合接地的优点241
6.4 联合接地的接地电阻和土壤电阻率242
6.4.1 接地电阻和接地系统电阻242
6.4.2 土壤电阻率及决定它的因素242
6.5 接地电阻的测量和电阻率的确定244
6.5.1 接地电阻的测量244
6.5.2 土壤电阻率的确定247
6.6 人工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248
6.6.1 人工降低接地电阻的3种方法248
6.6.2 降阻剂接地电极的施工方法250
6.7 雷电的基本知识251
6.7.1 雷电的产生251
6.7.2 雷电的主要参数251
6.7.3 雷电活动的主要规律257
6.8 雷电分类及其危害258
6.8.1 直击雷及其危害258
6.8.2 感应雷及其危害258
6.9 通信电源设备防雷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259
6.9.1 防雷技术要求259
6.9.2 测试项目260
6.9.3 通信电源设备防雷试验方法260
6.10 防雷装置、防雷原则及防雷措施262
6.10.1 防雷装置262
6.10.2 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原则264
6.10.3 通信电源用SPD266
6.10.4 通信电源的防雷措施273
6.11 通信局(站)的接地与防雷275
6.11.1 综合通信大楼的接地与防雷275
6.11.2 有线通信局(站)的接地与防雷280
6.11.3 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与防雷282
6.11.4 微波站、卫星地球站的接地与防雷286
6.11.5 小型无线通信站的接地与防雷290
6.12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291
6.12.1 基本规定291
6.12.2 浪涌保护器(SPD)的使用要求292
6.12.3 电源系统过电压保护的设计293
6.12.4 电源SDP的安装296
6.12.5 计算机网络及各类信号引线的雷电过电压保护297
6.12.6 保安单元298
第7章 不间断电源系统300
7.1 UPS的分类和组成300
7.1.1 UPS的分类300
7.1.2 UPS的组成300
7.1.3 静态式UPS电路结构及性能特点302
7.2 通信用不间断电源(UPS)电特性的要求307
7.3 UPS的设计、冗余配置及与柴油发电机组的接口309
7.3.1 概述309
7.3.2 通信用UPS供电系统的设计310
7.3.3 UPS冗余配置方式311
7.3.4 UPS与柴油发电机组的接口317
7.4 UPS的输出配电与安装320
7.4.1 UPS输出配电320
7.4.2 UPS的安装320
7.5 通信用室外型UPS321
7.5.1 对室外型UPS的要求321
7.5.2 室外型UPS的构成及特点322
7.5.3 室外型UPS在移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324
第8章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327
8.1 监控系统的结构和组成327
8.2 监控对象及内容331
8.3 通用管理功能要求332
8.3.1 配置管理332
8.3.2 故障管理333
8.3.3 性能管理335
8.3.4 安全管理336
8.3.5 系统支持功能338
8.4 系统各级功能要求339
8.4.1 监控模块功能339
8.4.2 监控单元功能339
8.4.3 区域监控中心功能339
8.4.4 监控中心功能340
8.5 系统硬件341
8.5.1 基本要求341
8.5.2 可靠性341
8.5.3 可扩充性342
8.6 系统软件343
8.6.1 基本要求343
8.6.2 系统互联343
8.6.3 人机界面343
8.6.4 安全性343
8.6.5 报表343
8.7 监控系统的互联协议344
8.7.1 接口与对象标识344
8.7.2 C接口通信机制344
8.7.3 C接口协议格式与协议内容345
8.7.4 D接口接入综合网管的实现方式347
8.8 前端智能设备协议347
8.8.1 通信接口、传输速率和通信方式347
8.8.2 信息类型和信息结构348
8.8.3 数据格式349
8.8.4 编码分类351
8.9 测试方法351
8.9.1 现场实时数据的检测方法351
8.9.2 监控系统管理功能的检测方法358
8.10 监控设备的安装设计367
8.10.1 监控设备安装位置选择及机房条件367
8.10.2 监控设备安装及监控系统布线367
第9章 通信电源的电磁兼容性369
9.1 概述369
9.2 通信电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标准369
9.2.1 我国通信电源设备EMC标准的制订369
9.2.2 电磁骚扰限值及抗扰性测试等级370
9.3 通信电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374
第10章 通信电源系统的可靠性376
10.1 概述376
10.1.1 可靠性技术的发展376
10.1.2 对通信电源系统可靠性的要求376
10.2 可靠性的数学基本知识377
10.2.1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基本计算377
10.2.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380
10.3 可靠性及其特征量386
10.3.1 可靠性与可靠度386
10.3.2 可靠性的特征量387
10.4 通信电源系统可靠性模型和计算389
10.4.1 通信电源系统可靠性模型389
10.4.2 通信电源系统可靠性模型的计算390
10.5 可维修系统的马尔可夫数学模型396
10.5.1 马尔可夫过程的基本概念396
10.5.2 可维修系统的马尔可夫模型397
10.5.3 并联冗余系统的可用度398
10.5.4 非工作冗余(冷备份)系统的可用度398
10.6 通信电源系统可靠性399
10.6.1 通信电源系统不可用度及其确定原则399
10.6.2 通信电源设备和系统的故障判断依据399
10.6.3 市电分类及其可靠性指标400
10.6.4 主要通信电源设备的可靠性指标400
10.6.5 通信电源系统不可用度的简化计算401
10.6.6 通信电源系统可靠性框图及计算403
附录Ⅰ 通信电源的技术标准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