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府改革 中国行政改革模式与经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府改革 中国行政改革模式与经验](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3294774.jpg)
- 吴爱明,刘文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0119182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国家行政机关-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府改革 中国行政改革模式与经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行政改革不能让市场主宰一切——金融风暴促使我们反思百年行政改革运动1
1.全球金融风暴的震撼1
2.行政改革是惠及千家万户的举措2
3.对罗斯福新政的重新认识3
4.凯恩斯主义拯救了美国4
5.国家干预是帮助我们渡过危机的最好方式5
6.中国行政管理模式大放异彩6
7.不能让市场主宰一切7
8.经济学家的视野给我们的启示8
9.“西方很多东西不能学”9
10.金融灾难标志着美国神话的破灭10
11.“只有政府才能解决问题”12
第二章 在阵痛与快乐中前行——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历程及其启示17
1.20世纪50年代,致力于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机器17
2.政府机构的变动犹如飘忽不定的华尔兹舞步18
3.“文革”结束以前,中国没有现代行政管理意义上的机构改革19
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才真正迈上了机构改革的正确轨道20
5.首次融入现代行政管理科学理念的机构改革21
6.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机构改革23
7.“第七次革命”?24
8.入世后最大任务是转换政府职能26
9.真正的机构改革只有30年历史27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重要的是要实事求是29
11.中国人伟大的改革脚印将永载世界行政改革运动史册31
第三章 正在推进的改革攻坚战——大部制改革实践及其思考33
1.进入新世纪,大部制向我们走来33
2.大部制改革不是空穴来风34
3.大部制改革重点有别于以前的机构改革35
4.事先对大部制改革进行了框架设计37
5.追求合理设置政府机构38
6.国务院机构大调整39
7.紧紧抓住政府职能转变这个核心40
8.“三定规定”是大部制改革的关键41
9.“三定方案”“史无前例地发挥了刚性作用”43
10.改革的触角伸向全国各级机构44
11.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45
12.不断创新的地方政府改革试点经典模式47
13.中国机构改革的难点之一:“省管县”模式及其探索49
14.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要严把两道“关口”50
15.大部制改革初显成效51
16.“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是中国机构改革的重要经验53
17.“精简、统一、效能”和自上而下55
18.投入和产出的比例——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思考大部制56
19.政府也需要勤俭持家58
第四章 应对重大危机挑战的制度化建设——中国行政问责制度化建设实践60
1.问责,问责,在多灾多难的2008年成为中国行政改革焦点之一60
2.行政问责制=行政管理运行的保障+行政监督+行政责任追究61
3.新世纪“问责风暴”席卷全球62
4.中国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63
5.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我国第一部追究领导干部行政责任的法规65
6.行政问责制建设不能超越当前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实际66
7.权力制衡、法律约束、媒体监督,问责制的这三大特点我们都有了67
8.法律约束是行政问责制度化建设的重要保障69
9.加强行政问责要从制度建设入手71
10.针对地方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意识淡薄而制定的法规72
11.行政问责制度化建设任重而道远74
12.“问责风暴”刮到中国75
13.温总理说:“要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76
14.行政问责制度化建设有了最新进展78
15.重要的是杜绝“假问责”现象79
16.行政问责是一把“双刃剑”80
17.反思“火线问责”现象81
18.行政问责制度建设要重视执政党相关规定的研究82
19.党内责任追究对行政领导有重要的约束力84
20.细化的党内责任追究规定更应与行政问责接轨85
第五章 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行政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互动关系87
1.改革思想的火花87
2.20世纪80年代过大关:摸着石头过河88
3.促使政企分开的重要条例89
4.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屡犯屡禁90
5.政府与企业是“父子关系”还是其他91
6.20世纪90年代过大关:让市场说话92
7.中外行政改革的起点不一样93
8.政企关系变革的重要步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94
9.重拳频频,推进政企关系演变的重大举措95
10.对国企的改革演变提出“基本规范”96
11.把握20世纪90年代政企关系的新特点96
12.新世纪过大关:迎接全球化浪潮的挑战98
13.从“政资分开”的角度改进政企关系99
14.政府职能转变——从提出理念到付诸实践的过程100
15.实现政企分开,是检验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志101
16.当前和未来政企关系改革的演变也要讲科学与发展102
17.政企关系的变革恰似翻过了一座座大山102
18.中国特色——执政党始终把握改革的主导权103
19.改革的结果反证了改革方向的正确104
第六章 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政府改革——行政审批改革实践106
1.市场经济发展冲击着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106
2.指导中国行政审批改革实践的五大原则108
3.中国经验:事先设计改革框架110
4.入世以来行政审批项目清理成果显赫111
5.《行政许可法》的制定在法律方面为行政审批改革保驾护航113
6.改革的阻力来自观念和利益方面115
7.“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该调整的必须调整”116
8.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创新之举117
9.十年行政审批改革成果促进中国社会发展进程118
10.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模式:理性设计与循序渐进119
11.集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与智慧之大成的重要文献120
12.当前和未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四大任务121
1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的六大成就123
14.对行政审批制度未来改革的前瞻性思考126
15.未来的改革之路:重在抓制度化建设128
第七章 借鉴与反思——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理论与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30
1.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运动的缘起:“政府是问题的本身。”130
2.寻找世界各国行政改革运动有趣的“曲线”运动131
3.历史的巧合:世界行政改革浪潮几乎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出现132
4.政府的角色是“划桨”、“掌舵”和服务134
5.把权力尽可能地分配到不同的职能部门135
6.政府不再是唯一的公共服务的提供者136
7.把企业管理理念引入政府管理:公民就是“上帝”137
8.动用一切现代信息手段来提高行政效率138
9.“公共选择理论”的精髓:打破政府垄断行为,让公众获得自由选择的机会139
10.“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要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141
11.“企业型政府理论”主张:以企业家精神改革政府142
12.“治理理论”的目标:实现良政和善治,寻求政府、社会与市场三者间的合作与互动144
13.西方行政改革理论与实践对中国影响巨大而深远146
14.促使我国依法行政取得实质进展148
15.加快我国信息公开制度与国际接轨149
16.根据自己国情发展民主参与制度151
17.电子政务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程度以及信息技术发展水平153
18.我们也需要一个廉洁政府155
19.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行政改革的重要目标被社会公众所认同157
20.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模式不是唯一的选择159
21.走出中国人自己的行政改革创新之路160
22.“最合适的才是真正最好的”161
第八章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未来中国全方位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30年行政改革实践述评163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63
2.应当高度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国行政改革三个重要原则164
3.开始行政放权的重要步骤:下放经济管理大权166
4.精简机构成为20世纪80年代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167
5.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手段与目的:政府与企业分开169
6.转变政府职能提上行政改革日程171
7.行政放权体现在企业拥有自主权172
8.机构改革的主要目的仍然是精兵简政174
9.20世纪90年代政企关系迈上新台阶175
10.转变政府职能提法的逐步演进177
11.新世纪行政改革的重要任务是与国际接轨178
12.行政改革不仅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改革的需要180
13.中国已经把行政改革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181
14.政资分开的重要举措: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183
15.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是新世纪机构改革的重要特点183
16.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184
17.探索农村及乡镇的行政改革186
18.意义非同寻常的政策性指导文献187
19.设计和规划:对当前和未来行政改革提出具体要求189
第九章 涉入“雷区”后的政策推进及其思考——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措施的具体实践述评191
1.中国行政改革已经涉入“雷区”191
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192
3.出台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思路框架193
4.2009年,全面推行事业单位改革的一年195
5.一部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参考文献196
6.深圳事业单位改革创新:把不具备“公益性”的单位交给市场198
7.重庆事业单位改革实践:设置不同类别的各级岗位200
8.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拉开序幕201
9.改革已经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202
10.细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十级,十三级,五级204
11.政府要改变自己的“婆婆”身份,就必须实现“政资分开”205
12.国资委领导应由懂得资本运作的经济管理专家担当重任206
13.要遏制腐败,政府就应当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208
14.规范管理社会中介组织应当有法律手段209
15.把社会中介组织从政府部门权力保护的羽翼下分离出来211
16.具有中国特色的“理顺关系”212
17.“条块关系”的来龙去脉213
18.“垂直管理”真的是瓦解“诸侯割据”的利器?214
19.议事协调机构改革:“该撤销的坚决撤销,任务交给职能部门承担”216
20.当务之急是制定统一规范的法规性文件218
21.“牙防组事件”给我们的警示219
22.最大的雷区: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的统筹改革221
第十章 中国行政改革未来的路怎么走?——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与理性思考224
1.从被动性改革到积极主动的进取224
2.“五个坚持”和“三个转变”225
3.社会急剧转型期更要加大行政改革的力度226
4.GDP人均上了3000美元并不意味着进入风险社会227
5.行政改革的重要任务:提前预防、及时化解社会风险229
6.不同的历史文化土壤,生长出不同的行政文化之花231
7.中国传统文化催生出新的行政管理模式232
8.中国行政管理模式必将大放异彩233
9.“中庸之道”未必不是实现世界行政管理最佳方式的选择途径234
10.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发动并推进236
11.中国模式告诉世人:政府改革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要避免急风暴雨、大刀阔斧式的局面238
12.行政改革是人类现代社会永无止境的政治追求,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240
参考文献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