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模式及其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模式及其应用
  • 洪伟,吴承祯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24107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模式及其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尾松林经营状况1

1.1分布与生境1

1.1.1分布1

1.1.2生境2

1.1.3马尾松产区区划3

1.2马尾松林组成结构4

1.3生长发育5

1.3.1年生长发育规律5

1.3.2林分生长发育规律7

1.4福建马尾松林8

1.4.1组成和层次结构9

1.4.2群落的演替13

1.4.3生长过程13

1.5我国马尾松资源及其特点13

1.5.1马尾松是全国森林资源中主要树种资源13

1.5.2马尾松林分存在着质量低下的问题,具有改造潜力15

第二章 马尾松人工林气候生产力的评价16

2.1气候生产力模型17

2.1.1 Miami模型:用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预测的净第一性生产力17

2.1.2 Thornthwaite纪念模型:由蒸发散量预测的净第一性生产力17

2.2马尾松林气候生产潜力18

2.2.1马尾松林气候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及模型建立18

2.2.2马尾松生长量模型21

2.3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25

2.3.1马尾松人工林可能增产的潜力(潜在产量和实际产量之差)25

2.3.2利用气候资源优势促进马尾松人工林速生丰产25

2.3.3保持林分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26

2.3.4选择优良种源26

2.4气候生产力模型的改进26

2.4.1气候生产力模型的剖析26

2.4.2改进的气候生产力模型27

2.4.3改进模型的参数估计27

2.4.4改进的气候生产力模型的建立28

第三章 马尾松育苗技术31

3.1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32

3.1.1旋转性和正交性条件32

3.1.2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的通用性35

3.1.3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统计方法36

3.2马尾松轻型基质容器育苗技术37

3.2.1基质成分37

3.2.2容器材料和尺寸37

3.2.3育苗37

3.2.4马尾松容器苗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37

3.2.5基质、容器材料、容器尺寸对苗木生长的影响38

3.2.6不同基质配比对苗木生长的影响40

3.3马尾松切根、菌根化容器育苗效果41

3.3.1切根处理对容器苗生长和形态的影响41

3.3.2切根菌根化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43

3.3.3切根菌根化育苗的造林效果43

3.4马尾松壮苗高产配套技术优化44

3.4.1试验设计44

3.4.2模型的建立与检验44

3.4.3模型解析45

3.4.4配套方案的模拟优化47

3.5马尾松扦插繁殖技术47

3.5.1扦插条件48

3.5.2基质与生根的关系49

3.5.3扦插时间与生根的关系49

3.5.4生根促进剂与生根的关系49

3.5.5插穗截取部位与生根的关系50

3.5.6扦插苗生长情况50

3.5.7生长素与繁殖系数的关系50

3.5.8扦插苗与实生苗造林生长对比51

3.6马尾松轻型基质容器苗造林初效的研究51

3.6.1试验材料和方法51

3.6.2结果与分析52

3.6.3效益分析54

3.6.4结论与讨论55

第四章 马尾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评价与立地控制58

4.1单形地位指数曲线及其数表编制58

4.1.1地位指数表编制方法58

4.1.2马尾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60

4.2评定林地地位指数实用公式64

4.2.1地位指数级距的展开方式64

4.2.2评定林地地位指数的实用公式65

4.2.3预测不同地位指数、不同年龄的优势木平均高公式66

4.3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的编制67

4.3.1多形地位指数曲线综合模型67

4.3.2地位指数表和多形地位指数曲线68

4.3.3单形和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拟合精度检验及对比68

4.4数量化地位指数表的编制69

4.4.1数量化地位指数表的编制方法69

4.4.2数量化地位指数表的编制70

4.5马尾松人工林Sloboda地位指数曲线模型74

4.5.1 Sloboda地位指数曲线方程75

4.5.2马尾松人工林Sloboda地位指数曲线模型76

第五章 遗传算法与马尾松人工林造林规划设计77

5.1在约束条件下造林规划设计78

5.1.1计算机辅助造林规划设计78

5.1.2在约束条件下造林规划设计问题的提法78

5.2遗传算法80

5.2.1遗传算法的发展史80

5.2.2自然进化与遗传算法85

5.2.3遗传算法的描述86

5.2.4遗传算法的特点92

5.2.5遗传算法及其数学基础94

5.2.6应用GA的几个要点98

5.3在约束条件下造林规划设计的遗传算法描述98

5.3.1在约束条件下造林规划设计问题98

5.3.2在约束条件下造林规划设计的染色体表示98

5.3.3在约束条件下造林规划设计问题的适应度函数99

5.4遗传算法改进约束条件下造林规划设计实例99

第六章 马尾松人工林种群分布格局110

6.1空间分布格局测定方法111

6.1.1聚集度指标方法111

6.1.2种群空间分布的概率分布型116

6.1.3相关系数法125

6.1.4 R尺度法125

6.1.5格局纹理方法126

6.2马尾松种群分布格局的测定126

6.2.1聚集度测定127

6.2.2马尾松种群胸高断面积分布格局的Pearson-Ⅲ型曲线拟合129

6.2.3格局纹理130

第七章 马尾松人工林胸径分布特征132

7.1林木胸径分布研究概况132

7.2直径分布研究方法134

7.2.1 Weibull分布134

7.2.2正态分布135

7.2.3β分布135

7.2.4 Γ分布135

7.3林分直径结构135

7.3.1不同年龄林分直径结构136

7.3.2 30年生不同密度马尾松林分结构137

第八章 神经网络与马尾松人工林自疏规律140

8.1人工神经网络141

8.1.1神经网络概述141

8.1.2神经网络理论143

8.1.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马尾松自疏模拟系统(SSS)144

8.2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在马尾松人工林自疏规律中的应用145

8.2.1人工神经网络在马尾松人工林自疏规律中的应用145

8.2.2人工神经网络与一维时间序列拓展方法在马尾松人工林自疏规律中的应用147

8.3 Pearson- Ⅲ分布及其在马尾松人工林自疏中的应用149

8.3.1 Pearson- Ⅲ分布与指数分布149

8.3.2模型的建立150

8.3.3 Pearson- Ⅲ分布与指数分布的联合拟合151

第九章 马尾松人工林种群竞争规律154

9.1竞争关系的定量测定方法156

9.1.1竞争指数的测定与筛选方法156

9.1.2竞争指标的测定及筛选156

9.1.3干扰指数与生长速度关系描述157

9.2马尾松种群竞争规律158

9.2.1马尾松种群竞争规律的竞争指数描述158

9.2.2马尾松竞争指标的测定159

9.2.3马尾松种群竞争规律的应用——生长数学模拟160

9.2.4马尾松种内竞争规律165

9.3马尾松人工林种内干扰规律166

9.3.1马尾松人工林干扰指数新模型166

9.3.2邻体干扰指数通用模型168

第十章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174

10.1森林生物量测定的方法174

10.1.1净生产力的测定175

10.1.2总生产力的测定176

10.2森林生物量测定的步骤176

10.3能量生产的测定方法179

10.3.1含能产品的取样180

10.3.2含能产品热值的测定180

10.4马尾松1年生苗干物质生产、分配与器官生长关系183

10.4.1马尾松苗的净同化率183

10.4.2马尾松各器官生长的年变化183

10.4.3马尾松苗生长季中干物质的分配184

10.5马尾松幼林生物量模型184

10.5.1马尾松幼林的生物量分配规律185

10.5.2马尾松幼林树高、胸径和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关性185

10.5.3马尾松幼林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关系数学模式185

10.5.4马尾松幼林各器官生物量与树高、胸径相关数学模型186

10.6 20年生马尾松林生物量186

10.6.1 20年生马尾松林分生物量及分配186

10.6.2 20年生马尾松林分的净生产量187

10.6.3 20年生马尾松产量结构188

10.6.4 20年生马尾松林分生物量模型189

第十一章 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效应与立地效应192

11.1密度效应模型195

11.1.1密度效应倒数式195

11.1.2密度效应乘幂式196

11.1.3密度效应的抛物线式196

11.1.4直径(断面积)密度效应倒数式196

11.1.5—3/2幂定律196

11.1.6密度效应新模型197

11.2林业生产函数198

11.2.1资源最适宜投入水平198

11.2.2道格拉斯生产函数209

11.3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效应及经济评价213

11.3.1密度效应新模型V =αNβ1 Hβ2213

11.3.2密度效应模型V=a1Hb1—a2Hb2N214

11.4马尾松人工林立地效应216

11.4.1马尾松人工林地位指数曲线216

11.4.2马尾松人工林立地效应216

11.5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效应规律在密度控制中的应用216

11.5.1连续状态的动态规划方法216

11.5.2动态规划实例219

第十二章 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图221

12.1密度控制图的编制方法222

12.1.1基础数据222

12.1.2等树高线224

12.1.3等直径线226

12.1.4最大密度线228

12.1.5等疏密度线229

12.1.6自然稀疏线230

12.2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图的编制231

12.2.1等树高线和等直径线数学模型的选择231

12.2.2等树高线的编制232

12.2.3等直径线的编制233

12.2.4最大密度线的编制233

12.2.5自然稀疏线的编制234

12.2.6等疏密度线的编制235

12.3马尾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精度检验235

12.4林分密度控制图的应用236

12.4.1定量间伐236

12.4.2生长预测236

12.4.3资源清查237

12.4.4造林设计237

第十三章 马尾松人工林资源管理模型及其应用239

13.1森林资源管理的Logistic模型240

13.1.1优势树种自然增长的数学模型240

13.1.2优势树种阻滞增长的数学模型240

13.1.3优势树种利用的阻滞增长模型241

13.2马尾松人工林资源管理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241

13.2.1马尾松人工林资源管理BP模型的建立242

13.2.2 BP模型与Logistic模型比较243

13.3模拟退火法与马尾松人工林管理的Logistic模型243

13.3.1模拟退火法244

13.3.2模拟退火算法优化马尾松人工林资源管理Logistic模型参数实例254

13.3.3 Logistic模型的应用254

第十四章 马尾松人工林收获表的编制257

14.1均匀设计258

14.1.1试验设计与均匀设计258

14.1.2均匀设计表的构造260

14.1.3配方均匀设计263

14.2均匀设计在马尾松人工林收获建模中的应用265

14.2.1建模方法与步骤265

14.2.2模型的建立267

14.2.3模型的应用267

14.3马尾松人工林系统收获表编制268

14.3.1系统收获表的介绍268

14.3.2系统收获表的编制方法269

14.3.3使用方法及实施结果271

第十五章 三次设计与马尾松人工林经营优化模式275

15.1三次设计方法276

15.1.1可计算性276

15.1.2三次设计277

15.1.3选择合用的正交表278

15.1.4位级的选取279

15.1.5计算机自动选取位级279

15.2三次设计在马尾松人工林优化经营中的应用280

15.2.1原理280

15.2.2三次设计最优控制实例282

15.3马尾松人工林经营的计算机控制技术283

15.3.1林木竞争模型建立283

15.3.2单木生长模型的建立284

15.3.3林分经营模型的建立285

15.3.4模型的检验287

15.3.5财务分析287

15.3.6决策支持模型设计与功能288

15.3.7模型应用288

第十六章 马尾松纸浆材人工林高产优化控制技术292

16.1研究概况293

16.2研究区概况与资料的收集295

16.3马尾松纸浆材人工林立地控制295

16.3.1 Sloboda树高生长方程295

16.3.2马尾松纸浆材人工林Sloboda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的遗传算法拟合296

16.3.3 Sloboda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精度验证297

16.3.4 Sloboda多形地位指数模型与Richards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比较297

16.3.5讨论297

16.4马尾松纸浆材人工林自疏机制的人工神经网络研究298

16.4.1研究方法298

16.4.2结果与分析299

16.4.3讨论300

16.5马尾松纸浆材人工林合理经营度研究301

16.5.1研究方法301

16.5.2结果与分析301

16.5.3讨论302

16.6马尾松纸浆材人工林密度管理模型302

16.6.1离散阶段连续状态的动态规划303

16.6.2研究结果304

16.6.3讨论306

16.7马尾松纸浆材人工林经营过程密度优化控制306

16.7.1马尾松纸浆材人工林经营过程密度优化控制原理307

16.7.2马尾松纸浆材人工林经营的优化控制研究309

16.7.3讨论310

16.8结论310

第十七章 马尾松人工林序列林价及其应用314

17.1人工用材林林价分析315

17.1.1人工用材林立木价值的构成和计量单位315

17.1.2立木价值的形成过程316

17.1.3林价构成因素分析317

17.2马尾松人工林序列林价318

17.2.1资料收集与整理319

17.2.2马尾松人工林序列林价计算方法320

17.2.3马尾松人工林序列林价表的编制321

17.3马尾松人工林序列林价的应用324

17.3.1马尾松人工林最优经济轮伐期的确定324

17.3.2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的应用326

17.3.3在森林保险中的应用327

17.4讨论329

第十八章 盈亏平衡分析在马尾松人工林低产林分改造决策中的应用331

18.1背景情况331

18.2盈亏平衡模型332

18.3盈亏平衡模型的应用333

18.3.1应用盈亏平衡模型333

18.3.2改变贴现率的影响333

18.3.3非正确决策的代价334

18.4盈亏平衡分析应用前景335

第十九章 集对分析在马尾松苗木施肥决策中的应用336

19.1集对分析336

19.1.1集对分析的基本概念、思路、方法、特点及实质336

19.1.2联系度及其确定338

19.1.3联系度的初等数学运算340

19.1.4基于集对分析的几何建模与分析343

19.2多目标决策350

19.3用集对分析法建立效用函数的决策思路350

19.4应用举例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