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俗文化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俗文化新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0285003.jpg)
- 乌丙安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03989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民俗学 民间文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俗文化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民俗篇1
一、生态民俗的新视角1
(一)关于生态民俗1
(二)有关动物生态的民俗3
(三)有关植物生态的民俗4
(四)关于自然周期形成的生态民俗6
(五)关于人类在食物链中居统治地位的生态民俗8
二、对中国北方麦黍文化的论证9
(一)从中国古代产食分布看麦黍文化10
(二)从中国古代俗制的某些创立看麦黍文化12
(三)从中国古代稷神信仰看麦黍文化13
(四)从中国古代文化精英看麦黍文化15
(五)从沿袭至今的食俗看麦黍文化16
三、关于区域文化的思考19
(一)“区域文化”是富于弹性的地缘化概念20
(二)小区域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大文化传统中的小传统21
(三)区域文化是原生文明与次生文明结合的产物22
(四)区域文化中城乡民俗文化的双向交流23
(五)城市区域文化的都市化过程及其特点26
(六)关于“都市风”28
四、民俗文化观念30
(一)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民俗压力”30
(二)从“冷烫”与“干洗”小议我国民俗观念33
(三)中国占卜习俗与传统价值观研究38
(四)端午节俗的原形态46
五、比较民俗学的新课题50
(一)比较民俗学的新认识50
(二)中日民间习俗的比较研究55
六、国际民俗学发展的一些新趋向60
(一)民俗文化、民俗文物的保护60
(二)民俗博物馆的全面发展61
(三)民俗文化村的兴建62
(四)民俗研究与出版的新潮63
(五)中国民俗学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位置64
七、中国民俗学跨世纪展望66
(一)中国民俗文化正面临剧变68
(二)中国民俗学的跨世纪任务69
(三)中国民俗学的学科意识73
(四)民俗学基础理论的建立75
(五)现有民俗博物馆的发展与提高78
八、当代中国民俗文化的剧变80
民族篇88
一、满族发祥的摇篮88
(一)新宾满族家族居住地的探访89
(二)新宾满族家族的“八旗”归属94
(三)新宾满族家族族谱的建立102
二、中国北方各民族的通婚习俗110
(一)辽、金时代的民族通婚111
(二)后金、清王朝的民族通婚115
(三)“旗民不结亲”、“满汉不通婚”风俗的演变124
(四)各民族之间通婚的古老禁忌127
三、中国北方民族萨满信仰的萨满130
(一)萨满的队伍和分工130
(二)萨满的诞生和继承142
四、萨满信仰的亡灵世界153
(一)亡灵的去处155
(二)亡灵的统治者159
(三)亡灵与丧葬163
(四)亡灵祭170
五、满族兴起时期的天灵观175
(一)天兆176
(二)祭天183
(三)对天立誓187
六、朝鲜巫俗与满蒙巫俗的比较研究192
(一)朝鲜巫俗史与满蒙巫俗史的参照192
(二)朝鲜巫俗与满蒙巫俗的现状比较197
七、壮侗民俗研究鉴赏203
(一)古越民俗编织的一幅“壮锦”——《壮族风情录》鉴赏203
(二)踏上风雨桥亭石板路——《侗乡风情录》鉴赏208
民艺篇215
一、增强民间文艺的精品意识和保护意识215
(一)关于民间文艺的精品意识216
(二)关于民间文艺的保护意识220
二、民间文艺的分类系统223
(一)神话、传说和故事的分类问题226
(二)叙事诗和歌谣的分类问题229
三、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的血缘关系234
(一)民间文学是哺育伟大作家童年成长的教材234
(二)民间文学的优秀作品是儿童文学范本238
(三)儿童文学应继承民间文学优秀传统240
四、神话系统249
(一)人类最早的系统思想——神话249
(二)神话系统的思维方式——联想252
(三)检验神话系统的主要手段——原始巫术、祭仪255
(四)神话时代的终结256
五、洪水神话中的婚姻观258
(一)洪水神话中的“兄妹婚”类型260
(二)关于血缘婚姻观的论争268
(三)关于非血缘婚姻观的论证270
六、满族神话探索273
(一)满族原始神话之谜273
(二)多层的天和地274
(三)大地的支撑者——鱼278
(四)巨大的世界树282
七、传说学论析285
(一)传说学的概念286
(二)传说内容的特定成分289
(三)传说讲述形式的特征291
(四)传说的讲述目的292
(五)传说积层的构成294
八、古传说研究297
(一)氏族祖先传说297
(二)楚文化摇篮中的古传说群303
九、中国风物传说圈314
(一)从民族传说群看风物传说圈316
(二)从历史人物传说群看风物传说圈326
(三)从宗教信仰传说群看风物传说圈340
十、民间故事传承人353
(一)一条科学的搜集工作经验353
(二)一个成功的范例356
(三)可供借鉴的国际先例360
(四)民间故事传承人的民俗特征363
(五)《金德顺故事集》鉴赏367
(六)《满族三老人故事集》鉴赏373
(七)耿村故事家传承378
十一、藏族故事《斑竹姑娘》和日本《竹取物语》故事原型研究382
(一)《竹取》故事的诞生383
(二)《竹取》学的年代研究385
(三)《竹取》学的作者研究388
(四)《竹取》故事素材原型研究391
(五)《竹取》学的研究历程393
(六)《竹取》的民俗学研究398
(七)《竹取》故事与藏族《斑竹姑娘》故事同祖型研究403
十二、哈萨克情歌鉴赏406
(一)情歌类型406
(二)形象构成408
(三)深层意境412
(四)激情倾诉414
十三、戏曲古源辨417
(一)关于原始歌舞的几个问题418
(二)关于殷周时歌舞与史诗的问题421
(三)关于春秋、战国时戏曲的问题424
(四)关于“优戏”的问题428
十四、民间小戏浅论432
(一)民间小戏的起源与发展432
(二)民间小戏的内容与思想438
(三)民间小戏的艺术特点442
后记449
附录:作者学术专著书目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