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供给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供给经济学
  • 贾康,苏京春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80767924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供应学派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供给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1

一、“新供给”研究中的“破”2

二、“新供给”研究中的“立”3

三、“新供给”的政策主张6

四、拒绝简单化标签,注重从实际出发,供给端发力服务全局7

第一部分 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五维一体化”框架创新10

第一章 新供给经济学理论“五维一体化”框架10

第二章 传统经济学:“供给侧”经济学派的两轮“否定之否定”11

一、“供给侧”学派发展脉络的四大阶段13

二、“供给侧”学派源流呈现的两轮“否定之否定”18

三、对于“供给侧”学派的评价20

四、启示与展望30

第三章 制度经济学:从制度学派到新制度经济学37

一、制度学派及评价37

二、新制度经济学及评价40

三、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及评价43

第四章 转轨经济学:转轨模式与制度供给44

一、华盛顿共识:由针对拉美而影响其他45

二、北京共识:中国发展模式之争46

三、思考:两模式的偏颇与包容创新46

第五章 发展经济学:从技术演变看供给端与经济发展47

一、后发优势理论48

二、发展的后发优势理论49

三、追赶假说50

四、“蛙跳”模型50

五、技术模仿函数52

六、技术转移、模仿和创新的一般均衡模型53

第六章 新兴经济学:信息、行为经济学带来的启发54

第七章 “五维一体化”框架:“物”与“人”的联通55

一、认识供给侧的“物”和“人”56

二、从供给侧“物”与“人”的有机联通看中国57

第二部分 世界金融危机“反思”:新供给经济学基础理论的重点创新66

第一章 “动物精神”的分析解读与理性的“供给管理”66

一、“动物精神”的内涵及发展66

二、“动物精神”引发“非理性繁荣”:联系中国现实的启示73

三、化解“动物精神”的路径:理性的“供给管理”75

第二章 “理性预期失灵”及“供给管理”对其的矫正78

一、对理性预期理论的简要述评79

二、理性预期失灵原理:假设、发生路径与机理分析80

三、理性预期失灵的几点相关考察88

四、理性预期失灵的矫正路径94

第三章 “新框架”与“新供给”创新97

一、回应经济实践诉求的新认识99

二、“新框架”与“新供给”:理论视角的联通103

三、“新框架”的缺陷:对“新供给”的诉求107

四、重要的总结:理论与经济实践的互动式完善108

第四章 “三驾马车”认知框架需对接供给侧的结构性动力机制构建111

一、“三驾马车”认识框架基于需求,但实已体现需求侧管理也必须面对结构性问题112

二、需求侧“元动力——三动力”的得失悖论113

三、由悖论认知分析的指向:探究对应于需求侧的供给侧结构性动力机制115

四、深入认识响应需求侧“元动力”的供给侧结构性动力机制,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重大任务118

第三部分 中国和平崛起破非常之局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联系实际”思路创新122

第一章 “胡焕庸线”引发的供给侧思考122

一、对经济发展中“胡焕庸线”的再审视122

二、“半壁压强型”的三重叠加128

三、与“供给管理”的天然联系及政策建议139

四、本章小结154

第二章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制度供给的重大创新155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157

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发展160

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新制度供给在中国释放潜力的三大正面效应162

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与中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的内在联通166

五、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法治化”主题的贯通:催化新时期相辅相成的现代文明演进——法治建设与契约精神培养170

第三章 城镇化及后发追赶中的制度供给174

一、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矛盾176

二、发达地区为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矛盾179

三、运用“供给管理”思路应对矛盾、实现共赢180

第四章 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制度改革的难题破解路径183

一、中国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土地制度改革的难题184

二、难题破解的重要实践启示:深圳的突破路径193

三、远景展望:在单一国有平台上,通盘规划土地开发利用,使市场充分起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动态优化,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我国的土地制度体系202

第五章 “理性预期失灵”原理的应用:对我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207

一、“理性预期失灵”原理及市场中典型现象的思考208

二、基于理性预期失灵对我国科技金融现状的再认识211

三、缓解理性预期失灵:成都市高新区科技金融模式214

四、财政支持科技金融的杭州经验及启示——杭州银行科技支行调研报告219

五、“珍珠项链”模式、科技金融生态创新与新供给管理——基于浙江中新力合公司调研228

六、供给侧视角下政策性金融与民间资本、中小企业的对接244

第四部分 新供给经济学的时代诉求与政策主张260

第一章 时代为什么需要新供给经济学260

一、“新供给经济学”的背景260

二、西方经济学和传统供给学派的核心观点及运用成效262

三、以需求管理为核心的凯恩斯主义与货币刺激实践在欧洲和日本教训多于经验;德国有亮点268

四、立足中国实践看“理性供给管理”270

五、中国“供给管理”的切入点与侧重点275

第二章 中国制度供给变革的总纲: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法治化277

一、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取向推进全面改革优化制度供给277

二、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联结《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领的试解读286

第三章 从供给端着手改革:化解潜在风险,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291

一、中国宏观调控和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环境、新局面及新挑战291

二、传统意义上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已难以适应中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后的总体要求292

三、成本推动是中国通货膨胀的重要特征293

四、我国将继续面临潜在增长率下降294

五、宏观调控的弹性空间收窄,加大调结构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化解潜在“滞胀式”威胁,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295

六、以改革为依托,从供给端机制创新入手297

第四章 新供给经济学的政策主张299

一、“新供给”的“八双”300

二、“新供给”的“五并重”313

第五章 重要应用:引领“新常态”,增加有效供给的选择性“聪明投资”319

一、增加有效供给的“聪明投资”必要性分析320

二、增加有效供给的“聪明投资”可行性分析323

三、注重“理性供给管理”的政策建议324

并非结束的结束语:“供给创造需求”的新解读3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