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宋散文创作风貌与批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唐宋散文创作风貌与批评
  • 阮忠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096286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古典散文-文学研究-中国-唐代;古典散文-文学研究-中国-宋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宋散文创作风貌与批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一、唐代散文道、艺论5

1.道的复古与辅时及物5

2.因道求艺与借艺明道9

3.道的淡化与艺的凸显13

二、韩愈尊儒辩说及其儒学思想的建构17

1.尊儒的自辩根本在于尊孔尚孟17

2.排佛、老的气盛与理论虚弱22

3.以仁义为基石的儒学思想建构26

三、韩愈尚孟的三个关键词:仁义、人性及养气32

1.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32

2.从孟之性善说到韩之性三品论37

3.人格的养浩然之气与以气养文41

四、韩愈散文的意辞观及其一体化原则47

1.意辞观的传统范式与韩愈意辞观的特质47

2.意辞的趋古走向与辞必己出51

3.意为本辞为末的仁义归宿55

五、韩愈的交游与古文之兴59

1.韩、柳同倡古文说60

2.韩门弟子兴古文说63

3.孟郊、白居易、元稹、刘禹锡言不及古文说68

六、韩、柳的意趣及其古文走向之辩74

1.韩、柳儒佛论说与古文道统74

2.韩、柳自省诉求与古文兴味79

3.韩、柳习性同异与古文风尚84

七、韩愈的“柳赞”与柳宗元的“韩辩”88

1.韩、柳声气相应中的节操与文章推许88

2.“韩赞”的才性指向与“柳辩”的师道之说93

3.“韩赞”的文法之说与“柳辩”的文戏之说98

八、柳宗元散文的“三体”与务奇趣味105

1.诸家文法的自然导引与吸纳抉择105

2.“问对体”的虚拟构思与夸饰求奇108

3.“十骚体”的突兀之气与怪僻作奇112

4.“游记体”的自适山水与静心好奇116

九、太学体与欧、苏古文派辩说121

1.太学体批评及其怪异之色的用心122

2.太学体与欧、苏古文派尊韩的差异126

3.古文派平淡造理的审美原则与文章标准131

十、欧阳修散文的性情表达及其人格蕴含136

1.欧文的“天性”及因物而迁136

2.欧文的激越与君子气节140

3.欧文的平和与学者风度145

4.欧文的闲适与隐士操守149

十一、欧阳修辞赋创作范式的反思153

1.《秋声赋》并非欧阳修辞赋建构的自我范式153

2.“六一风神”并非欧阳修辞赋风格的范式157

3.时文的擅名夸荣并非欧阳修辞赋精神的范式160

十二、欧阳修的四六文认同与变体的发生165

1.“四六文”诸说及欧阳修认同之所在166

2.“宋四六”之说及杨、欧四六文的常变之姿169

3.欧阳修四六文与其随性适俗的关联174

十三、王安石的散文创作与欧阳修之文179

1.祭欧文的辞采及对自我文学观的超越179

2.欧文映衬下王文驳论的平和冷峻183

3.记体文淡化山水情趣的深沉之思188

十四、王安石的阅读批评与文学政治观192

1.社会批评关注王安石的三个层面192

2.纳诸子之学人儒的王道立场196

3.性情评说的非文学用心200

4.为文补世追寻的适用为本203

十五、曾巩散文笔法及其风格的多重性208

1.文章批评在比拟中建构的雄浑气势209

2.山水描述的平和稳健与险峻神奇213

3.以“道”为逻辑起点的深纯温厚216

十六、苏洵散文的历史审视及其尚古风格体认222

1.以礼与仁为历史审视的基本出发点222

2.以历史评说勾连古今的谋略视角226

3.走向文学的尚古阅读与文风体认230

十七、苏洵散文风格的“多似性”解读236

1.引物托喻的似墨、韩及庄子说237

2.说理叙事似荀子、司马迁说241

3.谋略与骋辞似战国纵横家说246

十八、苏轼赋的庄子印痕及其人生境界251

1.前人的批评及苏赋庄痕的基本形态251

2.苏赋庄痕的寓言笔法与自娱倾向256

3.苏赋庄痕与天地同一的人生境界260

十九、苏轼的历史人物论说及其批评格调265

1.观万物之变而自断于中的人性批评266

2.观政坛风云而作新论的翻案批评270

3.知其所长亦知其所蔽的缺失批评275

二十、苏轼“谢表”的情感世界及其文体意义280

1.哀伤凄恻的凸现与感恩涕零281

2.学而笃志与论不适时的自贬自显285

3.情感浸渍且“委曲精尽”的四六变体289

二十一、苏辙散文批评的审视及风格探讨294

1.苏辙文风与性情批评质疑294

2.苏辙时政与历史沉思之际的笔势纵横299

3.苏辙适意之下山水情怀的自然表达304

附录:初唐对传统文风的解读与自我文风的重构309

1.柔靡轻艳的文风乱政害物309

2.文章道弊而兴寄都绝、风雅不传313

3.重构融入性情且刚健质朴的新文风317

主要引用书目及参考文献323

后记3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