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用放射防护学 供医学影像和预防医学专业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用放射防护学 供医学影像和预防医学专业用
  • 洪洋,谢晋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4005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9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11页
  • 主题词:放射医学-辐射防护-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用放射防护学 供医学影像和预防医学专业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原子物理基础1

教学基本要求1

第一节 原子结构1

一、卢瑟福的原子模型2

二、玻尔的氢原子模型3

三、核外电子结构7

第二节 原子核9

一、原子核的稳定性9

二、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类型11

三、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15

四、人工放射性核素19

习题一21

第二章 X射线的产生23

教学基本要求23

第一节 X射线的基本特性23

一、X射线的特征23

二、X射线的本质25

第二节 X射线发生装置25

一、X射线管的阴极与阳极27

二、X射线管的焦点28

第三节 X射线的产生机制29

一、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9

二、连续X射线30

三、标识X射线32

第四节 X射线辐射场的空间分布34

一、X射线强度34

二、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36

习题二38

第三章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0

教学基本要求40

第一节 电离辐射的来源与分类40

一、电离辐射的来源40

二、电离辐射的分类42

第二节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3

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43

二、总质量阻止本领44

三、质量角散射本领44

四、射程44

五、传能线密度45

第三节 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6

一、光电效应47

二、康普顿效应49

三、电子对效应52

四、X(γ)射线与物质的其他相互作用过程52

五、各种相互作用的相对权重53

第四节 X(γ)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54

一、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系数54

二、X(γ)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57

三、X(γ)射线在人体内的衰减60

习题三63

第四章 辐射量与单位65

教学基本要求65

第一节 描述辐射场性质的辐射量65

一、粒子注量65

二、能量注量66

三、粒子注量与能量注量的关系67

第二节 照射量67

一、照射量及其单位67

二、照射量与能量注量的关系68

第三节 比释动能和吸收剂量69

一、比释动能及其单位69

二、吸收剂量及其单位69

第四节 吸收剂量、比释动能与照射量间的关系71

一、电子平衡71

二、照射量与比释动能的关系72

三、照射量与吸收剂量的关系72

四、比释动能与吸收剂量的关系74

第五节 辐射防护中使用的辐射量75

一、当量剂量76

二、有效剂量77

三、集体当量剂量和集体有效剂量79

四、待积当量剂量和待积有效剂量79

习题四80

第五章 电离辐射的基本测量82

教学基本要求82

第一节 电离室工作的基本原理82

一、自由空气电离室82

二、指形电离室84

三、电离室的工作特性85

四、特殊电离室87

第二节 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的原理88

一、中低能X(γ)射线吸收剂量的测量88

二、高能辐射吸收剂量的测量89

三、吸收剂量测量的校准90

第三节 吸收剂量的其他测量方法92

一、量热法92

二、化学剂量计法93

三、热释光剂量计法94

四、胶片剂量测定法95

五、半导体剂量计法96

第四节 放射性计数测量97

一、放射性探测器97

二、GM计数管97

三、闪烁计数器98

习题五100

第六章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101

教学基本要求101

第一节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101

一、随机效应和确定效应102

二、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104

三、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105

四、小剂量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106

五、辐射危险性的估计107

第二节 辐射损伤效应及影响因素108

一、胎儿出生前的受照影响109

二、急、慢性放射病110

三、外照射致放射损伤111

四、影响辐射损伤的物理、化学因素112

五、影响辐射损伤的生物学因素115

第三节 电离辐射损伤机制117

一、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117

二、原初过程与时间进程118

三、辐射与自由基120

四、靶理论121

五、生物靶的调节作用122

习题六125

第七章 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标准127

教学基本要求127

第一节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127

一、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的概念127

二、放射防护标准的建立128

第二节 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31

一、辐射防护的目的131

二、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32

三、医疗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33

第三节 放射防护体系134

一、照射情况分类134

二、照射群类别135

三、照射和潜在照射剂量约束136

四、医疗照射防护体系136

习题七140

第八章 外照射防护142

教学基本要求142

第一节 外照射防护基本方法142

一、时间防护142

二、距离防护142

三、屏蔽防护143

第二节 外照射防护的屏蔽设计143

一、辐射类型143

二、屏蔽材料144

三、影响屏蔽厚度的因素145

四、计算屏蔽厚度的方法147

第三节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152

一、受检者剂量评估与控制152

二、减少职业照射的防护155

三、X射线防护设施155

第四节 介入放射学的安全与防护156

一、介入放射环境的辐射剂量及估算方法157

二、介入放射学的防护内涵160

习题八163

第九章 内照射防护164

教学基本要求164

第一节 内照射剂量特征164

一、放射治疗使用的源及照射方式164

二、核医学用放射性核素的特点165

三、体内照射——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166

第二节 内照射剂量的估算168

一、内照射途径168

二、放射性核素摄入量的估算方法169

三、内照射剂量的估算方法172

第三节 核医学诊断的医疗照射参考水平173

第四节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措施与方法175

一、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措施175

二、放射性工作场所及工作条件176

习题九178

第十章 放射防护的监测与管理180

教学基本要求180

第一节 放射防护监测180

一、医疗照射场所的防护监测180

二、个人剂量监测181

三、剂量监测方法182

第二节 放射防护管理机构182

第三节 申请许可制度183

一、许可登记管理制度183

二、从事放射工作单位的必备条件183

第四节 放射防护管理的内涵184

一、放射防护知识培训184

二、放射器材的使用与管理184

三、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追踪185

四、放射事故处理187

五、质量保证189

六、档案管理190

习题十190

参考文献192

索引1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