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学概论 修订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富源,范国勇,张平五合著 著
- 出版社: 中央警察大学出版社
- ISBN:957010850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48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5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犯罪学概论 修订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壹篇 导论篇1
第一章 犯罪学相关概念1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1
一、犯罪的一般概念1
二、犯罪的法律概念1
三、犯罪的社会概念3
四、犯罪的宗教概念4
五、犯罪的阶级概念5
六、犯罪的功能性概念5
第二节 犯罪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8
第三节 何谓犯罪学11
一、狭义的犯罪学11
二、广义的犯罪学11
三、科际整合的犯罪学12
第四节 犯罪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13
一、犯罪学研究的对象13
二、犯罪学研究的任务15
第五节 刑事司法体系16
第二章 犯罪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19
第一节 中国犯罪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19
一、中国历代有关犯罪对策概念的思想19
二、近代中国犯罪学思想的研究与发展23
第二节 西方犯罪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26
一、前言26
二、十八世纪以前的犯罪学思想26
三、犯罪学古典学派33
四、新古典学派及现代古典学派43
五、犯罪学实证学派47
第三节 结语——犯罪学古典学派与实证学派的演进促进二十世纪犯罪学理论的发展63
第三章 犯罪现象的相关概念65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概念65
一、犯罪现象存在的普遍性65
二、犯罪现象的相对性概念65
三、犯罪现象的结构与过程分析66
四、犯罪现象的定性与定量分析68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几个主要特性68
一、犯罪现象的普遍性68
二、犯罪现象的相对性69
三、犯罪原因的复杂性69
四、刑罚威吓的弱效性69
五、犯罪现象的变异性69
第三节 犯罪现象科学性研究的重要性70
第四节 犯罪现象研究中亟待克服的难题71
第贰篇 研究方法与统计篇73
第四章 犯罪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73
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科学性73
一、概念与定义73
二、变项、变项类型与衡量74
三、命题与假设78
四、发现与解释79
五、犯罪学研究的科学性80
第二节 犯罪学研究的理论基础81
第三节 犯罪学研究的方法82
一、社会调查法82
二、观察法85
三、实验法88
四、历史研究法90
五、内容分析法90
六、个案研究法91
七、区位学法93
第四节 犯罪学的质化研究94
一、质化研究的概念94
二、质化与量化的比较94
三、质化研究的应用94
第五章 犯罪统计97
第一节 犯罪统计97
一、犯罪统计来源97
二、犯罪黑数102
第二节 国际间犯罪比较108
一、不同社会的被害率比较108
二、不同社会的谋杀率比较109
第参篇 犯罪原因篇111
第六章 犯罪生物学111
第一节 概论111
一、原罪论111
二、魔鬼论111
第二节 本能论112
第三节 体质论113
一、观相学和颅相学的研究113
二、生来犯罪人的研究115
第四节 遗传生物学117
一、犯罪家族或退化家族的研究117
二、低能的研究119
三、亲子相似性的研究120
四、双生子和被领养者的研究120
五、基因(性染色体)的研究122
六、内分泌(荷尔蒙)失调的研究123
七、体型的研究124
八、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125
第七章 犯罪社会学127
第一节 前言127
第二节 社会结构理论127
一、文化传递理论127
二、文化冲突理论128
三、紧张理论131
四、副文化理论136
五、机会理论140
第三节 社会过程论142
一、模仿理论142
二、差别接触理论143
三、中立化理论145
四、社会控制理论147
五、抑制理论148
六、生活方式暴露理论151
七、日常活动理论155
八、犯罪与被害因素理论158
九、社会反应理论161
十、风险树理论165
第四节 整合型理论166
第八章 犯罪心理学171
第一节 前言171
一、哲学思想阶段171
二、精神病理学阶段172
三、人类学阶段172
四、现代犯罪心理学阶段173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173
第三节 挫折攻击理论176
第四节 特质理论177
第五节 认知学习理论177
第六节 社会学习理论180
第七节 精神医学理论181
一、心智缺陷183
二、精神病184
三、精神官能症187
四、精神病态人格188
第八节 犯罪心理学的应用188
一、心理剖绘技术188
二、测谎190
第九章 犯罪经济学195
第一节 犯罪经济学的概念195
一、犯罪经济学的概念195
二、犯罪经济学产生的背景196
三、犯罪经济学的科学研究价值198
第二节 犯罪经济学的研究范畴199
一、犯罪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99
二、犯罪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99
第三节 犯罪经济学的理论基础201
一、理性选择理论201
二、成本效益理论201
三、惩罚机会理论202
四、边际效用理论202
五、要素价格理论202
第四节 犯罪行为的市场现象203
一、犯罪行为的供需市场203
二、犯罪行为的经济分析204
三、基数效用论205
四、边际效用递减论205
五、序数效用论206
第五节 犯罪被害者行为的经济分析207
一、安全防卫函数207
二、规模效益207
三、效益最大化208
第六节 犯罪预防对策的经济分析208
一、犯罪预防对策的经济成本208
二、对各种经济成本的模式分析209
第十章 犯罪生态学与社区警务211
第一节 生态学的概念211
一、生态学的概念212
二、人类生态学213
三、犯罪生态学215
第二节 犯罪生态学相关理论215
一、同心区域理论215
二、少年犯罪地带215
第三节 生态区位学与犯罪基图219
一、生态区位学的概念219
二、地理资讯系统与犯罪基图219
三、犯罪基图的起源220
四、犯罪基图的相关理论基础220
五、犯罪基图常用分析方法222
六、犯罪基图的主要功能231
第四节 社区警务232
一、社区警务的概念232
二、中国历代对社区警务的理论观点234
三、社区警务新思维234
第十一章 冲突犯罪学241
第一节 达伦道夫的冲突理论242
第二节 沃德的冲突理论243
第三节 德克的冲突理论244
第四节 昆尼的冲突理论245
第五节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冲突理论248
第肆篇 犯罪类型篇251
第十二章 暴力犯罪251
第一节 杀人犯罪251
一、杀人犯罪的概念251
二、杀人犯罪统计与特性252
七、解释杀人及被杀的理论257
第二节 掳人勒赎264
一、掳人勒赎的概念264
二、掳人勒赎(绑架)的类型265
三、掳人勒赎案件的复杂性266
八、掳人勒赎案件的特性267
九、被绑人质求生要诀269
第三节 性侵害269
一、性侵害的概念269
二、性侵害犯罪者的类型270
三、性侵害被害者的类型272
四、性侵害危机反应复健周期273
五、女性运动与危机处理中心275
六、强制性交罪立法的修改与发展276
七、性侵害犯罪相关理论276
第四节 性骚扰281
一、性骚扰的定义281
二、性骚扰症候群283
三、解释性骚扰的理论283
四、性骚扰的处理285
第五节 强盗抢夺犯罪286
一、强盗抢夺犯罪的概念286
二、金融机构被抢的类型286
三、金融机构被抢的特性287
四、金融机构被抢可能原因291
五、金融机构被抢的处理292
第十三章 财产及经济犯罪303
第一节 窃盗犯罪303
一、窃盗犯罪的基本概念303
二、窃盗犯罪的特性303
三、窃盗犯罪的方式304
第二节 诈欺犯罪304
一、诈欺犯罪的基本概念304
二、诈欺犯罪的类型304
第三节 期货及证券犯罪306
一、期货及证券犯罪的基本概念306
二、期货及证券犯罪的类型307
三、期货及证券犯罪产生原因307
四、期货及证券犯罪的特性309
五、各国有关期货及证券犯罪的立法特点310
第四节 信用卡犯罪310
一、信用卡犯罪的基本概念310
二、信用卡犯罪的类型311
三、信用卡犯罪的处理311
第五节 职务犯罪311
一、职务犯罪的基本概念311
二、职务犯罪的类型312
三、其他职务犯罪313
第六节 走私犯罪314
一、走私犯罪的基本概念314
二、走私犯罪的类型314
三、走私犯罪的特性315
四、走私犯罪的成因315
五、走私犯罪的处理316
第七节 毒品犯罪316
一、毒品犯罪的基本概念316
二、毒品犯罪的类型316
三、毒品犯罪的特性319
四、毒品犯罪的处理319
五、「金三角」毒品状况320
六、中国大陆有关禁毒的相关作为322
七、毒品犯罪的治疗模式323
第八节 洗钱犯罪325
一、洗钱犯罪的基本概念325
二、洗钱犯罪的类型326
三、洗钱犯罪的处理327
第十四章 无被害者犯罪329
第一节 无被害者犯罪的概念329
第二节 无被害者犯罪的类型330
一、自杀331
二、安乐死331
三、药物滥用332
四、赌博332
五、同性恋335
六、娼妓335
七、酗酒336
第三节 无被害者犯罪的处理337
一、可罚性问题337
二、除罪化问题339
第十五章 组织犯罪与黑金政治341
第一节 组织犯罪341
一、组织犯罪的概念341
二、组织犯罪的特徵342
三、组织犯罪的现况343
四、组织犯罪的经济来源343
五、组织犯罪介入政治活动情形344
第二节 黑金政治345
一、黑金政治的概念345
二、黑金政治执法的困境345
第十六章 跨国犯罪与区际犯罪347
第一节 跨国犯罪的概念347
第二节 跨国犯罪的犯罪类型349
一、恐怖活动及谋杀349
二、国际抢劫、窃盗350
三、国际诈欺350
四、国际走私350
五、其他犯罪类型352
第三节 跨国犯罪的处理352
第四节 区际犯罪356
一、区际犯罪的概念356
二、区际犯罪的类型358
三、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概念359
四、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相关原则与模式361
五、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主要内容370
六、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几个解决模式372
七、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几个争议问题374
八、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未来展望377
第十七章 政府犯罪379
第一节 政府犯罪的概念379
一、犯罪的阶级概念379
二、政府犯罪的定义379
第二节 政府犯罪的特徵384
第三节 政府犯罪被害的类型384
一、政府机关本身犯罪行为的被害者384
二、刑事侦查机关不侦查政府犯罪的被害者385
三、政府扭曲司法权运作的被害者386
四、受政府不合理立法限制的被害者386
五、受政府制定各种特别法下的被害者387
第四节 政府犯罪的处理387
一、法律的废止与修改387
二、建立国家赔偿制度387
三、建立完整的全民民主制度388
第十八章 恐怖主义与犯罪389
第一节 恐怖主义的概念389
一、何谓恐怖主义389
二、恐怖主义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徵392
三、世界恐怖主义的发生情形与发展趋势395
第二节 有关恐怖主义活动的理论解释402
一、挫折攻击论402
二、实力理论403
三、无规范理论403
四、模仿与学习理论404
五、学习反转性理论404
六、标签理论404
七、戏剧理论及传播理论405
八、副文化理论及文化冲突论405
九、冲突功能理论406
第三节 当代恐怖主义的产生原因406
第四节 国际反恐怖主义的对策407
第五节 结语—台湾地区是否会成为恐怖份子攻击目标409
第十九章 其他类型犯罪411
第一节 少年犯罪411
一、少年犯罪的定义411
二、少年犯罪现况及其特徵411
三、解释少年犯罪产生因素413
第二节 女性犯罪417
一、女性犯罪的概念417
二、女性犯罪的现况及特徵417
三、解释女性犯罪的相关理论418
第三节 校园暴行419
一、校园暴行的概念419
二、校园暴行的特徵420
三、校园暴行的处理423
第四节 电脑网路犯罪424
一、电脑网路犯罪的概念424
二、电脑网路犯罪的特性425
三、电脑网路犯罪的类型425
第五节 老人犯罪426
一、老人犯罪的概念426
二、老人犯罪的主要类型427
三、老人犯罪的特徵427
四、老化减失现象可能产生原因428
第六节 纵火犯罪429
一、纵火犯罪的概念429
二、纵火犯罪的动机430
三、纵火犯罪的类型430
四、纵火犯罪的特性430
第七节 仇恨犯罪或偏见犯罪431
第二十章 被害者学433
第一节 被害者学的起源与发展433
一、被害者学的诞生433
二、被害者学发展现况437
三、被害者学是否为一门独立学科440
四、何谓被害者学440
五、被害者学的研究任务、困境与展望440
第二节 被害者与犯罪者445
一、被害者与犯罪者的人际关系445
二、被害者与犯罪者的相互关系446
三、被害者与犯罪者的基本互动模式446
第三节 被害者学相关理论447
一、生活方式暴露理论447
二、日常活动理论447
三、个人被害因素理论448
四、暴力循环理论449
五、无助学习理论450
六、一般系统理论451
七、特质理论451
八、防卫空间理论452
第四节 被害赔偿与补偿452
一、犯罪被害补偿的理论基础452
二、被害赔偿455
三、被害补偿455
第五节 被害预防与被害服务457
一、被害预防:犯罪预防的转向457
二、三层次被害预防457
三、犯罪预测及被害预测458
四、被害服务458
第伍篇 犯罪刑罚篇463
第二十一章 犯罪刑罚的概念463
第一节 刑罚的基本概念463
第二节 刑罚的意义、原则与类型463
一、刑罚的意义与目的463
二、刑罚的基本原则467
三、刑罚的类型469
第二十二章 刑罚与保安处分471
第一节 生命刑—死刑471
一、前言471
二、我国刑罚有关死刑的规定472
三、死刑的执行方式473
四、死刑存废论475
五、刑事政策有关死刑制度新趋向478
第二节 自由刑480
一、自由刑的概念480
二、无期徒刑480
三、有期徒刑481
四、拘役481
五、短期自由刑481
第三节 财产刑482
一、财产刑的基本概念482
二、罚金刑483
三、没收484
第四节 资格刑485
第五节 保安处分486
一、保安处分的概念486
三、保安处分的种类487
第六节 其他刑罚制度489
一、缓刑制度489
二、不定期刑制度490
第陆篇 犯罪处理篇493
第二十三章 犯罪处遇493
第一节 机构性处遇493
一、机构性处遇的概念493
二、机构性处遇的矫正理念及管理模式495
三、机构性累进处遇制度495
四、矫正机构民营化问题495
第二节 社区处遇495
一、社区处遇的基本概念495
二、社区处遇的理论基础496
三、社区处遇的类型497
四、社区处遇的优点499
第三节 假释制度499
一、假释的基本概念499
二、假释制度的意义及作用500
第四节 更生保护500
一、更生保护的概念500
二、更生保护的理论基础501
三、更生保护的对象502
第二十四章 犯罪预防与控制503
第一节 犯罪预防503
一、犯罪预防的概念503
二、犯罪预防相关模式504
第二节 犯罪预测511
一、犯罪预测的概念511
二、犯罪预测的类型511
三、犯罪预测的步骤513
四、犯罪预测的方法513
第三节 犯罪控制513
一、犯罪控制的概念513
二、犯罪控制的衡量标准515
三、分级犯罪控制模式516
参考文献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