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双相障碍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双相障碍
  • 江开达,黄继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5410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精神障碍-防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双相障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双相障碍的历史沿革1

第一节 西方双相障碍发展的历史2

一、古代的双相障碍2

二、近代的双相障碍3

三、当代的双相障碍5

第二节 中国双相障碍发展的历史11

第三节 双相障碍的展望13

第二章 双相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16

第一节 遗传学研究16

一、群体遗传学研究16

二、家系研究17

三、双生子研究17

四、寄养子研究18

五、分子遗传学研究18

六、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23

第二节 神经影像学研究24

一、结构性影像学25

二、功能性影像学28

三、神经影像学研究的荟萃分析35

第三节 神经递质功能障碍38

一、5-羟色胺38

二、去甲肾上腺素39

三、多巴胺40

四、乙酰胆碱41

五、谷氨酸41

六、γ-氨基丁酸42

七、神经肽43

第四节 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44

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44

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45

三、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45

第五节 神经生理功能障碍46

一、神经细胞信息传递系统功能异常46

二、点燃及敏感作用假说在双相障碍发病及复发或循环发作中的意义47

第六节 生物节律改变49

一、概念50

二、生活事件、社会时间控制器和情感障碍51

三、社会时间控制器、生物节律和情感障碍52

四、生物节律和情感53

第七节 气质及人格因素54

一、横断面高危研究55

二、纵向高危研究56

三、以普通人群为基础的研究56

第三章 双相障碍的临床现象学62

第一节 各种发作形式的临床表现62

一、轻性抑郁发作63

二、重性抑郁发作64

三、轻躁狂发作66

四、躁狂发作67

五、混合性发作69

第二节 儿童青少年期及老年期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75

一、儿童青少年期双相障碍75

二、老年期双相障碍80

第三节 妇女妊娠期、产后及绝经期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84

第四章 双相障碍的共病97

第一节 共病概念及其在精神医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97

一、共病的概念97

二、共病在精神医学中的应用98

第二节 双相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100

第五章 双相障碍的诊断学107

第一节 诊断现状107

一、分类107

二、抗抑郁药所致轻躁狂110

三、双相谱系障碍110

四、软双相障碍111

五、儿童双相障碍113

六、老年性双相障碍114

第二节 诊断原则115

一、早期正确诊断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115

二、症状学诊断与病程诊断并重117

三、多轴诊断123

第三节 诊断工具127

一、诊断用问卷量表的使用及评估127

二、相关人格气质测评问卷的使用及评价131

三、有关症状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的使用及评价136

第六章 双相障碍的鉴别诊断142

第一节 与精神分裂症及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鉴别142

一、躁狂与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障碍的鉴别142

二、双相抑郁与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的鉴别144

三、混合发作与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鉴别145

第二节 与继发性躁狂的鉴别146

第三节 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鉴别149

一、双相Ⅰ型抑郁与单相抑郁的鉴别149

二、双相Ⅱ型障碍与单相抑郁的鉴别150

三、软双相障碍与单相抑郁的鉴别151

第四节 与相关人格及气质障碍的鉴别152

一、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鉴别152

二、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鉴别152

三、与表演型人格障碍的鉴别153

四、与环性心境的鉴别154

五、与情绪旺盛性心境的鉴别155

六、与恶劣心境的鉴别155

第七章 双相障碍的病程及预后157

第一节 发病年龄及促发因素157

一、发病年龄157

二、促发因素159

第二节 病程162

一、间歇性发作163

二、循环性发作165

第三节 转相及生物学机制167

一、去甲肾上腺素167

二、多巴胺168

三、5-羟色胺169

四、乙酰胆碱170

五、γ-氨基丁酸170

六、神经内分泌171

第四节 快速循环发作的生物学机制及临床相关问题171

一、生物学机制171

二、临床相关问题174

第五节 预后175

一、自然预后177

二、影响预后的因素178

三、医疗干预对预后结局的影响183

四、自杀及死亡率187

第八章 双相障碍的治疗学189

第一节 概述189

一、双相障碍临床表现和病因学多样性决定治疗的复杂性189

二、双相障碍复杂的诊断亚型决定治疗策略的不确定性194

三、双相障碍诊断的困难和鉴别诊断问题决定治疗策略的变化202

第二节 治疗学的演变和发展208

一、治疗学的演变历史209

二、临床治疗学原则:从最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细节入手212

三、病史的完整采集和记录对治疗的重要影响214

四、目前临床治疗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218

五、治疗机制与假说的研究对临床治疗学的意义221

第三节 不同病程与治疗学原则222

一、躁狂急性发作的治疗学研究进展222

二、双相抑郁的急性期治疗研究进展237

三、双相障碍的维持期治疗研究进展241

第四节 影响心境稳定剂疗效的主要因素247

一、临床疗效与不同脑区变化的相关性247

二、临床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248

三、锂盐和抗抽搐药相关不良反应对临床治疗选择的影响249

四、心境稳定剂的药物间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257

第五节 抗抑郁药在双相抑郁发作中的应用问题260

一、概述262

二、抗抑郁药在双相抑郁的短期治疗研究263

三、抗抑郁药在双相抑郁的长期治疗和复发预防研究271

四、抗抑郁药治疗双相抑郁障碍时的不良反应276

第六节 长期维持治疗中抑郁发作的治疗279

一、抗抑郁药增效治疗的研究进展279

二、抗抑郁药短期临床试验中转相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发生率282

三、抗抑郁药长期临床试验中转相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发生率284

四、抗抑郁药治疗的疗程问题284

五、抗抑郁药的增效策略284

六、不同种类的抗抑郁药转换使用问题285

七、加用第二种心境稳定剂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286

八、多巴胺活性药物和其他治疗287

九、自杀倾向的处理289

十、电抽搐治疗的考虑290

第七节 联合治疗问题290

第八节 心境障碍的增敏效应对复发预防的启示293

第九节 双相障碍的躯体治疗296

一、电抽搐治疗的种类与选择296

二、电抽搐治疗在双相障碍中应用的指征、实施及疗效301

三、经颅磁刺激疗法的作用机制、实施及疗效303

第十节 双相障碍的心理治疗305

一、精神分析治疗308

二、认知行为治疗311

三、家庭治疗314

四、人际心理治疗316

第十一节 将来的发展趋势319

第九章 双相障碍的治疗指南325

第一节 指南的发展背景及其进展325

第二节 国内外主要的双相障碍治疗指南的特点327

一、世界生物精神病学联盟双相障碍治疗指南327

二、加拿大的双相障碍治疗指南333

三、澳大利亚的双相障碍治疗指南337

四、美国的双相障碍治疗指南339

五、中国的双相障碍治疗指南341

第十章 双相障碍的患者和家属教育346

第一节 躁狂发作的患者和家属教育346

一、健康教育346

二、康复措施及策略350

第二节 抑郁发作的患者和家属教育354

一、健康教育354

二、康复措施及策略358

附录366

附录一 32项轻躁狂症状自评量表366

附录二 Bech-Rafaelson躁狂量表369

附录三 杨氏躁狂评定量表371

附录四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373

附录五 蒙哥马利-阿瑟伯格抑郁评定量表377

附录六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380

中英文对照索引3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