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 以《英汉大词典》编纂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 以《英汉大词典》编纂为例](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3457439.jpg)
- 陆谷孙,王馥芳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 ISBN:978753275450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英语-双解词典-词典编纂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 以《英汉大词典》编纂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部分 国际环境下的双语词典及其对外语教学的积极作用1
第一章 当代英美词典编纂五十年3
1.引言3
2.英语学习型词典时代4
3.电子词典时代8
4.在线词典时代10
5.结语和讨论13
第二章 当代双语词典编纂五十年14
1.引言14
2.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双语词典编纂14
2.1 我国双语词典简史14
2.2 倍受好评的《综合英汉大辞典》16
3.我国双语词典五十年发展简要回顾18
3.1 内向型外汉学习词典的发展19
3.2 双语电子词典的发展21
3.3 双语在线词典的发展24
4.在借鉴和初创中求发展的五十年26
5.词典的系列化28
6.结语和讨论30
第三章 外语学习中双语词典的积极作用32
1.引言32
2.双语词典与词汇习得33
2.1 帮助提高词汇习得速度33
2.2 帮助减轻“词汇习得负担”34
3.翻译活动离不开双语词典35
3.1 低频词的翻译离不开双语词典36
3.2 专科词汇的翻译离不开双语词典37
4.独特的使用者视角帮助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38
4.1 跨文化交际中翻译失误的有效避免38
4.2 帮助减少文化差异的理解失误40
5.结语和讨论41
第二部分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及主体性和商业因素对词典编纂的影响43
第四章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45
1.引言45
2.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45
3.《英汉大》总体编纂方针47
4.《英汉大》优势和编纂特色48
4.1 独立研编而成48
4.2 堪称国内英汉辞书中的“旗舰”作品50
4.3 “活英语”词典53
4.4 学术性和致用性兼备54
4.5 信息量大55
4.6 多功能、多用途综合型词典57
4.7 创新性58
5.结语59
第五章 词典编纂的“主体性”本质61
1.引言61
2.词典是人编的61
3.词典编纂的“主体性”本质62
4.词典释义中的“主体因素”64
4.1 “基本特征”的判定及其“穷尽性”问题64
4.2 释义中的文化偏见66
4.3 双语词典中的“主体因素”67
4.4 “主体因素”对释义的负面影响69
5.语体标注中的“主体因素”70
5.1 地位标注的判断71
5.2 地位标注判断的取证72
5.3 “主体因素”对语体标注的负面影响73
6.“喻”标注的现代词典学与认知语言学考察74
6.1 “喻”标注的不一致75
6.2 “喻”标注的现代词典学考察76
6.3 “喻”标注的认知语言学考察80
6.4 讨论81
7.结语84
第六章 词典编纂中的商业因素86
1.引言86
2.词典编纂中的商业因素87
2.1 出版商或书商介入词典编纂的方式87
2.2 介入是一把“双刃剑”89
3.市场因素如何影响词典编纂91
3.1 商业化词典的特点91
3.2 市场因素给词典编纂施加的负面影响93
4.商业化词典编纂的瓶颈95
4.1 词义描述的广度不足96
4.2 词义描述的深度不足97
5.在线词典为应对商业化挑战提供新契机98
5.1 在线词典的优势98
5.2 《词网》(WordNet)模式100
5.3 《脑网》(MindNet)模式101
5.4 《框网》(FrameNet)模式103
6.结语和讨论104
第三部分 如何保证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的“异质性”107
第七章 大型双语词典项目的科学分析109
1.引言109
2.词典项目实践的原型特征及其对编纂者的要求110
2.1 项目工作的原型特征110
2.2 词典项目实践的原型特征110
2.3 词典项目实践对编纂者的要求112
3.项目概况分析113
3.1 《英汉大》缘起和简介114
3.2 《英汉大》项目本质117
3.3 《英汉大》项目目标设定118
4.项目限制分析120
4.1 《英汉大》外部限制分析120
4.2 《英汉大》内部限制分析123
5.内外部协调限制分析130
5.1 外部协调130
5.2 《英汉大》内部协调事宜134
6.结语136
第八章 大型双语词典项目的科学决策137
1.引言137
2.组织框架137
2.1 《英汉大》词典组各联系单位关系137
2.2 《英汉大》词典组的组织框架138
2.3 《英汉大》编委会138
2.4 《英汉大》主编职责140
3.项目活动141
3.1 不同项目阶段的项目活动量差异141
3.2 《英汉大》各项目阶段的项目活动概况141
3.3 《英汉大》实施阶段的主要项目活动143
4.项目决策144
4.1 两卷出书144
4.2 纳入国家“七五”规划重点课题145
4.3 增加词源说明145
4.4 不设同义词辨异147
4.5 不设插图148
4.6 排版方式149
4.7 书名题词150
4.8 中英文书名的确定151
4.9 简报152
4.10 宣传调门152
5.结语153
第九章 大型双语词典项目的质量监控管理154
1.引言154
2.强化质量监控意识154
2.1 统一观念155
2.2 培育市场意识156
2.3 培养质量监控意识157
3.质量监控管理外部抓手158
3.1 质量评议会159
3.2 专家咨询网160
4.质量监控内部管理161
4.1 《英汉大》质量监控管理内部抓手162
4.2 《英汉大》的质量监控环节165
5.《英汉大》项目激励机制的建立169
5.1 《英汉大》的项目激励措施170
5.2 项目激励的民主管理前提171
6.结语172
第十章 《英汉大词典》的资料收集、选词与释义174
1.引言174
2.《英汉大》编纂的宏观流程图174
3.资料的收集与整理176
3.1 资料来源176
3.2 引语摘录177
3.3 资料卡片180
4.选词181
4.1 选词步骤182
4.2 第一阶段选词的参考词典182
4.3 第一阶段选词工作三步骤183
4.4 词条卡片的书写要求184
4.5 关于选词工作的若干规定184
5.释义194
6.讨论198
第十一章 《英汉大词典》的配例、语法和注音200
1.引言200
2.配例200
2.1 需配例的几种情况201
2.2 对例证的要求205
3.语法207
3.1 词的语法分类207
3.2 语言现象的语法分析208
3.3 词性判定时应注意的情况209
4.其他211
4.1 关于备注或用法说明211
4.2 关于语言学术语的统一212
4.3 为保证核稿和定稿质量所作的补充规定213
5.注音213
5.1 参考词典213
5.2 注音工作步骤及注音规定213
5.3 注音的十个方面215
6.讨论217
第十二章 词典编纂中应注意的问题219
1.引言219
2.词典编纂中的“硬伤”问题220
2.1 错别字220
2.2 知识性错误221
2.3 释义错误222
3.词典编纂中的“软伤”问题223
3.1 注音问题223
3.2 收词平衡问题224
3.3 百科条目和一般语词条之间的信息平衡问题224
3.4 义项排列原则问题225
3.5 词典中的政治因素226
3.6 词典内部的一致及平衡226
3.7 科技条目查核咨询227
3.8 语体标签的添加228
3.9 专有名词译名的规范性229
3.10 “词典英语”问题229
3.11 排版方面的技术性问题230
3.12 其他问题230
4.释义改进问题231
4.1 释义的准确性231
4.2 释义增生231
4.3 义项遗漏232
5.词典的科学配例232
5.1 配例数量的适宜度233
5.2 如何保证配例的典型性238
6.敏感的“改造例”问题239
6.1 “改造例”的语言本质240
6.2 源于消歧和避免句义模糊的需要241
6.3 源于文化差异考虑242
6.4 源于照顾特定读者群的考虑242
6.5 节省篇幅之需243
6.6 淡化语言的“政治不正确”色彩之需244
6.7 “改造”例证时应注意的问题244
7.结语245
第十三章 词典编纂如何处理新词、新义、新用法及一次性用词用法247
1.引言247
2.国内外新词研究概述248
2.1 英美新词研究概述248
2.2 国内新词研究概述250
3.新词、新义、新用法的界定与收入251
3.1 《新英汉》的新词、新义、新用法思想252
3.2 《英汉大》修订版的新词思想254
4.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词、新义、新用法256
5.词典编纂如何对待语流中的一次性用词、用法257
5.1 何谓一次性用词、用法258
5.2 一次性用词、用法形成的主要途径259
5.3 词典编纂如何对待一次性用词、用法263
5.4 讨论267
6.结语和讨论267
参考文献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