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司法律裁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司法律裁判
  • 胡田野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2944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747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768页
  • 主题词:公司法-法律解释-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司法律裁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公司法律裁判导论1

第一节 公司法律裁判的理念1

一、裁判理念的起源——基于法的内在规定性与本土资源的契合1

二、私法自治下的公司法律裁判5

三、商事外观主义——商事裁判的独特风景8

四、让商业的归商人、法律的归法官——商业判断规则新解9

五、“内外有别”——一种通说的裁判思维15

六、“人资有别”——从立法到裁判16

七、谨慎拒绝公司诉讼的裁判18

八、商事调解——与裁判并行21

第二节 公司法律裁判自由裁量权及其规制24

一、司法的选择——自由裁量权的界定24

二、自由裁量权的来源——一种法社会学的观点26

三、自由裁量权与能动司法27

四、公司法律裁判自由裁量权的适用28

五、公司法律裁判自由裁量权的限制29

第三节 公司法律裁判中的前置程序30

一、公司司法解散诉讼中的前置程序31

二、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前置程序34

三、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诉讼的前置程序37

四、股东知情权之诉的前置程序39

五、股权强制执行的前置程序41

六、公司诉讼前置程序的立法缺陷42

第四节 公司法律裁判与商业判断45

一、尊重商业判断下的司法介入46

二、尊重商业判断的裁判范例46

三、立法未明情形下裁判如何尊重商业判断50

第五节 内外有别的公司法律裁判50

一、公司诉讼与裁判中的内外法律关系50

二、公司法律裁判与商事外观主义52

三、内外有别的公司法律裁判范例52

第六节 公司法律裁判中的形式与实质审查54

一、公司法律裁判中的形式与实质审查来源54

二、形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的裁判理念解释57

三、形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的裁判范例57

第七节 公司法律裁判中任意性与强行性规范的适用59

一、公司法的色彩——变化中的任意性与强行性规范组合59

二、公司法律裁判与规范分析61

三、任意性规范与公司法律裁判62

第八节 公司法律裁判的案件类型63

一、公司诉讼与非公司诉讼的区别63

二、限定与开放之间——最高人民法院《立法案由》评析65

三、公司诉讼类型的学理分类68

四、公司诉讼类型的再解释70

第九节 公司法律裁判的诉讼程序若干问题71

一、公司诉讼中相关主体的诉讼能力71

二、公司诉讼中相关主体的诉讼地位74

三、公司诉讼的管辖问题79

四、公司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80

五、公司诉讼中当事人地位实务问题的再解释81

六、公司纠纷裁判的诉讼时效问题83

第二章 公司设立相关的纠纷与裁判85

第一节 先公司交易的法律裁判85

一、先公司交易——英美法抑或德国法的视角85

二、先公司交易的类型90

三、先公司交易在美国法院的实践92

四、先公司交易在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实践98

五、先公司交易域外法经验的比较100

六、我国先公司交易纠纷的裁判规则——依然处于矛盾与徘徊中101

七、我国先公司交易裁判规则的再探讨105

第二节 设立协议与发起人资格纠纷的裁判105

一、与公司设立相关的纠纷类型105

二、公司设立协议与章程之争106

三、设立协议的成立、生效与拘束力110

四、发起人的行为能力之争112

五、自然人的发起人资格和股东资格114

六、法人作为公司发起人的资格和股东资格116

第三节 瑕疵出资纠纷的法律裁判118

一、瑕疵出资的概念和认定标准118

二、瑕疵出资的法律关系与诉讼类型120

三、瑕疵出资诉讼的程序问题127

四、瑕疵出资股东的股权权益限制问题131

五、瑕疵股权转让中的相关利益保护135

六、瑕疵出资股东资格的解除136

七、瑕疵出资诉讼中的诉讼时效140

八、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后的追偿142

九、执行程序中是否可以直接追加执行瑕疵出资股东143

十、宽容裁判——瑕疵出资的补正145

第四节 抽逃出资的法律裁判145

一、抽逃出资——可能仅仅是一种瑕疵出资145

二、抽逃出资行为的认定146

三、抽逃出资的责任承担147

四、抽逃出资的其他救济149

第五节 公司设立验资机构的民事责任150

一、验资机构民事责任在比较法上的考察150

二、我国验资机构民事责任的规则154

三、垫资设立公司与抽逃出资160

第六节 公司设立失败与设立无效162

一、公司设立失败与设立无效的概念及成因162

二、公司设立失败的民事责任163

三、我国公司法是否存在设立无效制度164

四、公司设立无效的民事责任167

第七节 出资效力纠纷的裁判168

一、公司的本质特征:有限责任抑或财产独立168

二、对《公司法》第27条的评析174

三、无权处分财产的出资效力及司法解释的探讨175

四、犯罪所得的出资效力及司法解释的探讨178

五、非货币财产出资的权属转移问题179

六、非货币财产出资的评估181

七、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资若干问题183

八、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的效力184

九、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等权利出资效力186

十、知识产权出资问题研究188

十一、债权出资问题研究189

十二、股权出资问题研究192

十三、禁止出资的范围以及立法修正的建议194

第三章 股东资格确认的裁判197

第一节 股东资格确认的基本理念197

一、维持公司法律关系稳定197

二、确认股东资格证据的归类198

三、区别内资与外资公司的股东资格确认200

四、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201

第二节 股东资格确认的裁判方法201

一、股东资格与股权权益的区别201

二、合意——股东资格取得的核心要素203

三、认定股东资格的证据类型205

四、形式证据优于实质证据——一种尚待完善的裁判方法208

五、不同的法律关系适用不同的证据认定210

六、股东名册的资格推定作用及记载瑕疵的处理212

七、《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的股东资格确认标准——适用的有限性214

八、股东资格诉讼中程序问题研究217

第三节 股东资格确认若干疑难问题218

一、股权财产权益抑或股东资格的继承218

二、增资和股权转让中的股东资格的认定221

三、股东资格(股权)的共有223

四、外商投资企业的股东资格确认225

五、股东资格的除名问题研究226

第四节 隐名投资纠纷的裁判230

一、隐名投资纠纷裁判的基本思路231

二、实际出资人和名义股东的合同效力问题232

三、隐名投资合同无效后的财产返还235

四、实际出资人和名义股东权益归属纠纷的处理思路237

五、实际出资人要求变为实际股东的裁判规则238

六、名义股东民事法律行为的对外效力240

七、非典型性隐名出资纠纷的处理241

八、冒名出资、虚假股东出资与隐名出资的区别244

九、外资企业中隐名出资问题的处理249

十、司法实践中提出的关于隐名出资纠纷的若干问题249

十一、股份公司中隐名出资的处理规则251

十二、隐名投资纠纷裁判的程序问题252

第五节 职工持股纠纷的裁判253

一、职工持股的方式及意义253

二、职工持股纠纷的常见类型255

三、职工持股中的股东资格之争256

四、职工持股转让的限制258

五、有限责任公司中持股职工能否退股259

六、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东资格纠纷260

第四章 股权转让纠纷的裁判263

第一节 股权转让的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263

一、股权转让的负担行为——股权转让协议之成立与生效264

二、股权转让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登记效力268

三、股权变动之处分行为269

四、股权转让协议与股权变动之关系——处分行为的无因性分析274

第二节 股权转让协议的成立与生效276

一、合同成立、生效及未生效的区分之于裁判行为276

二、股权转让协议的生效条件与合同义务的区别278

三、股权(份)转让法定限制对转让协议效力的影响280

四、章程限制股权(份)转让对股权转让协议效力的影响283

五、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中的特殊问题287

六、股权转让中的阴阳合同——阻止优先购买权的阴谋290

七、未约定股权转让价格的股权转让合同是否成立291

八、股权转让后股东人数低于或超出法定要求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295

九、未办理有关股东变更登记手续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298

第三节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特别规定——以《公司法》第72条为中心299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限制299

二、股权内部转让——契约自由的保护高于优先权的保护300

三、股权外部转让的限制程序301

四、章程限制股权外部转让的条件高于《公司法》规定的效力304

五、违背股权外部转让特别限制的协议的效力305

六、国有股权转让法定手续与转让协议的效力307

七、股权外部转让诉讼程序问题309

第四节 股权转让在实践中的若干疑难问题310

一、为转让土地项目而转让公司股权的效力310

二、股东除名与股东退股——德国公司法的实践312

三、股东除名后的补偿与变更登记318

四、借钱入股限制股权转让的效力319

五、配送干股协议的效力320

六、股权中表决权单独转让的效力323

七、股权中分红权单独转让的效力329

八、被冻结的股权是否享有股东大会的召集权、投票权、新股认购权332

九、预转让股权的合同效力333

十、公司的整体转让与股权转让336

第五节 股权的善意取得337

一、股权善意取得问题的由来337

二、股权善意取得的裁判依据及其解释339

三、股权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342

四、股权善意取得的若干情形344

五、股权善意取得的例外346

第六节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若干问题349

一、优先购买权正当性的解释349

二、优先购买权的行使程序351

三、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问题354

四、强制执行中的优先购买权的行使355

五、股权赠与中的优先购买权问题355

六、侵害优先购买权的法律责任356

七、优先购买权的放弃361

第七节 股权继承若干问题——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362

一、股权继承的对象362

二、共同继承的裁判364

三、外资企业中的股权继承365

四、股权的遗嘱继承、法定继承、遗赠及遗赠抚养协议365

第八节 瑕疵出资的股权转让367

一、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367

二、瑕疵出资股权转让中公司利益的保护368

三、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对债权人的责任369

四、瑕疵股权受让人可否主张瑕疵出资构成违约371

第九节 股权转让协议的履行与解除371

一、股权转让协议的撤销371

二、股权转让协议的解除372

三、股权变动之前的权益归属373

四、股权变更登记的诉讼375

五、附义务、附条件的股权转让协议376

六、股权转让协议履行中的担保义务377

七、一股二卖情形之一——无优先购买权的多重买卖379

八、一股二卖情形之二——存在优先购买权的多重买卖380

第五章 股权权益纠纷的裁判382

第一节 股东知情权诉讼与裁判382

一、股东知情权的起源及其意义382

二、“手臂可否延伸”——单层知情权抑或双层知情权384

三、股东知情权不能通过协议排除387

四、股东知情权诉讼中的权利主体389

五、股东知情权诉讼主体资格若干问题的思辨391

六、股东知情权诉讼中的权利客体396

七、诉讼的前置程序——股东知情权的行权程序和方式400

八、股东行使知情权的正当目的的判定403

九、股东委托他人查阅的问题406

十、股东知情权的诉讼程序规则409

十一、公司以股东要查阅的资料无法寻找得到为由如何判决413

第二节 解散公司的诉讼与裁判414

一、可疑的救济措施——解散公司诉讼的意义和沿革414

二、公司司法解散纠纷的审判原则415

三、公司解散诉讼的诉因417

四、公司解散诉讼裁判实例421

五、公司解散诉讼的主体426

六、解散公司诉讼与清算的分离428

七、公司在解散诉讼中的诉讼地位429

八、公司解散诉讼的管辖与保全429

第三节 股东派生诉讼与裁判430

一、股东派生诉讼的起源和意义——天才的发明与可疑的效用430

二、股东派生诉讼的特点——双重派生诉讼的存废之争432

三、股东派生诉讼的适用范围438

四、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资格441

五、股东派生诉讼的被告范围443

六、股东派生诉讼中公司的诉讼地位445

七、股东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446

八、股东派生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451

九、股东派生诉讼的费用担保452

十、股东派生诉讼的和解程序453

十一、股东派生诉讼的利益归属和判决执行454

十二、股东派生诉讼的管辖及一事不再理456

第四节 分红权纠纷及其裁判458

一、分红权纠纷裁判的基本原则458

二、分红的意义——Brian R.Cheffins的观点460

三、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分红纠纷的不同对策461

四、司法干预分红的理由——美国法院的经验462

五、两种不同性质的分红权诉讼467

六、分红权诉讼的当事人诉讼地位469

七、瑕疵出资股东是否享有分红诉讼的诉权470

八、股权转让中分红权的行使470

九、公司存在分红意思表示的纠纷裁判规则472

十、公司恶意时分红权诉讼的裁判规则475

十一、分红权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476

十二、参与诉讼的问题477

第五节 股份(权)回购请求权纠纷的裁判477

一、股份(权)回购请求权之意义和历史沿革477

二、股权回购请求权的裁判规则481

三、股权回购中公平价格的确定482

四、股权回购请求权的诉讼程序485

第六节 公司决议效力纠纷的裁判487

一、公司决议瑕疵案件的审理原则487

二、公司决议的实质要件及实践中的疑难问题489

三、决议效力纠纷的性质与类型494

四、股东会决议效力纠纷的原告资格497

五、决议效力纠纷中被告和其他当事人资格500

六、决议效力纠纷受理条件与不受理的情形501

七、公司决议无效的认定504

八、公司决议可撤销的认定506

九、规避决议撤销诉讼提诉期的处理509

十、决议效力诉讼中的“禁止反言”510

十一、伪造公司决议的效力511

十二、决议效力诉讼的担保制度512

十三、公司决议瑕疵的补正514

十四、决议撤销并不当然撤销外部法律关系514

第六章 董事、监事及高管义务的诉讼与裁判516

第一节 受信义务的基本内涵516

一、受信义务的主体517

二、受信义务的界定——竭尽所能、忠人之事520

三、诚信义务是否属于受信义务——Eisenberg的观点522

四、控股股东、董事、监事及高管义务的诉讼类型528

第二节 关联交易与法律裁判532

一、我国公司诉讼中关联交易的类型及裁判依据533

二、关联交易的诉权与诉因535

三、关联交易的诉讼当事人的地位536

四、关联交易的民事责任的承担536

第三节 违反忠实义务的诉讼与裁判537

一、忠实义务的民事责任不得免除537

二、忠实义务民事责任构成要件540

三、自我交易——违背忠实义务的典型行为分析541

四、利用公司商业机会的诉讼与裁判545

五、利用公司商业机会与竞业禁止的关系549

六、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裁判分析框架550

七、竞业禁止义务的诉讼当事人556

第四节 违反勤勉义务的诉讼与裁判557

一、不仅仅是勤勉而已——勤勉义务在比较法上的考察557

二、违背勤勉义务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562

三、公司的归入权诉讼566

第五节 返还公司印章的诉讼与裁判567

一、返还印章之诉的裁判迷局567

二、返还印章之诉的性质571

三、返还印章之诉的程序问题572

四、司法介入印章争议的情形573

第六节 董事、监事及高管职务解除与质询权纠纷的裁判575

一、董事、监事及高管的职务解除纠纷的受理575

二、董事、经理职务解除的理由577

三、董事、经理职务解除的诉讼程序580

四、监事的任职、免职与诉讼581

五、“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关于董事的辞职582

六、粗陋的条文设计——关于质询权的司法救济583

第七章 揭开公司面纱的诉讼与裁判587

第一节 揭开公司面纱诉讼裁判的困境587

一、公司人格否认抑或揭开公司面纱587

二、目前审理揭开公司面纱纠纷的依据590

三、揭开公司面纱裁判要件不清593

四、对不同类型案件揭开公司面纱认识不一594

五、揭开公司面纱的程序规定模糊595

六、揭开公司面纱——谨慎与适用之间如何平衡596

第二节 实证与比较——揭开公司面纱的域外理论与实践597

一、有限责任的例外——揭开公司面纱的发展597

二、美国法院揭开公司面纱的实证研究603

三、域外法院揭开公司面纱的要件607

四、抽逃出资与揭开公司面纱的关系614

第三节 揭开公司面纱诉讼的程序研究617

一、揭开公司面纱诉讼的原告及逆向揭开公司面纱617

二、揭开公司面纱诉讼的被告——单一被告抑或共同被告621

三、揭开公司面纱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623

四、揭开公司面纱诉讼的管辖与诉讼时效624

第四节 揭开公司面纱诉讼的实体要件624

一、揭开公司面纱实体要件概述624

二、揭开公司面纱的主体要件625

三、揭开公司面纱的行为要件626

四、揭开公司面纱的结果要件及因果关系628

五、揭开公司面纱是否需要考虑主观要件629

第五节 揭开公司面纱诉讼的若干疑难实例630

一、揭开夫妻公司面纱的疑惑630

二、隐名投资中的揭开公司面纱的问题633

三、母子公司关系中的揭开公司面纱634

四、股东怠于清算是否适用揭开公司面纱诉讼646

五、前控股股东是否承担揭开公司面纱责任647

六、控制股东管理失误是否适用揭开公司面纱647

第八章 公司运作中的纠纷与裁判649

第一节 公司承包经营纠纷与裁判649

一、公司承包经营的由来650

二、公司承包经营的特点和类型651

三、公司承包经营与有限责任的关系652

四、股东、董事和经理的职权可否让渡给承包人653

五、公司承包经营纠纷的裁判思路658

第二节 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纠纷与裁判660

一、公司转投资的限制与鼓励660

二、公司可否成为普通合伙人661

三、转投资中的投资公司的债权人保护662

四、转投资中被投资公司的债权人保护663

第三节 公司合并、分立纠纷与裁判664

一、公司合并的裁判规范解读665

二、公司合并的方式666

三、公司合并程序与纠纷667

四、外资企业并购中的特殊问题669

第四节 公司担保纠纷与裁判670

一、公司担保纠纷的类型670

二、立法上的悬案——关于《公司法》第16条适用中的争议671

三、利益平衡——对《公司法》第16条争议的另一种思路674

四、一人公司的担保协议及票据担保与瑕疵补正677

五、公司为股权转让协议提供担保的效力679

第五节 公司社会责任的相关诉讼680

一、公司社会责任可诉性的辨析680

二、公司社会责任的诉讼的特点——以公司承诺的拘束力为例681

三、可诉的公司社会责任——雇员、消费者及环境损害诉讼683

四、可诉的公司社会责任——公司慈善行为纠纷685

五、《公司法》第5条在裁判中的功能688

第九章 公司清算的裁判690

第一节 公司清算案件的受理条件690

一、公司解散与公司清算的分离690

二、清算与实体权利认定的分离691

三、公司清算案件的地域管辖与级别管辖692

四、申请——强制清算的启动694

五、强制清算申请的审查695

六、强制清算申请的受理696

七、强制清算申请的撤回696

八、关于强制清算案件的申请费697

第二节 清算纠纷中的当事人法律地位698

一、清算中公司的法律地位698

二、公司部分股东下落不明,其他股东如何进行清算699

三、吊销营业执照后的公司地位700

四、未经清算已注销公司的纠纷裁判701

第三节 清算组的成立及其职责704

一、清算组的成立704

二、清算组的职责706

三、强制清算中清算组的议事规则708

第四节 债权申报与清算财产的确定709

一、债权的补充申报及其申报效果709

二、清算方案与清偿方案的制定与生效709

三、清算财产的范围及保全711

四、无法清算案件的处理711

五、被强制清算公司的相关诉讼712

六、关于强制清算和破产清算的衔接713

七、关于强制清算程序的终结714

第五节 清算义务人的民事责任714

一、清算义务人民事责任的由来714

二、未及时清算导致债权人损害的处理716

三、对清算组的诉讼718

第六节 公司清算若干疑难实例719

一、部分股东撤回清算申请的效力719

二、公司注销后小股东可否提起代表诉讼719

三、集体所有制企业是否适用公司清算程序720

四、民办学校等组织的清算问题721

五、公司已清算并注销但有盈余的纠纷如何判决721

六、公司注销后遗留债权债务的处理722

七、强制清算中可否准用破产清算程序723

附录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725

附录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726

附录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732

附录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740

后记7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