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的词概念框架认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的词概念框架认知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484828.jpg)
- 廖光蓉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82273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比较词汇学-认知科学-英语、汉语、日语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的词概念框架认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引言1
1.1 术语的定义1
1.1.1 单层概念、复合概念与命题1
1.1.2 框架元素与元素的形式表征2
1.1.3 形式单位与形式单位概念2
1.1.4 语言单位概念的变化与转换2
1.2 已有研究述评3
1.3 理论基础4
1.3.1 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4
1.3.2 语言类型学要义11
1.4 选择“狗”框架的缘由15
1.5 研究的视角、内容、方法等17
1.6 各章内容简介18
2 后入框架元素的有无及其启示20
2.1 差异及其成因20
2.1.1 差异20
2.1.2 成因26
2.2 差异背后的共性及其成因28
2.3 对跨文化交流、翻译和语言研究的启示29
2.4 小结30
3 “其他动物”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1
3.1 汉语“狗”框架中“其他动物”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1
3.1.1 “鹰”、“马”、“兔”和“狐”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1
3.1.2 “羊”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2
3.1.3 汉语“狗”框架中“鸡”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2
3.1.4 “猪”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3
3.1.5 “牛”、“猫”和“驴”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4
3.1.6 “鼠”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4
3.1.7 “狼”和“狐”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5
3.1.8 “蝇”和“蛙”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5
3.1.9 “虎”、“貂”和“龙”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5
3.2 英语DOG框架中“其他动物”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5
3.2.1 HARE(“野兔”)、FOX(“狐狸”)和HORSE(“马”)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6
3.2.2 SHEEP(“羊”)与“狗”同现的语言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6
3.2.3 CAT(“猫”)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7
3.2.4 FLEA(“跳蚤”)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7
3.3 日语“いぬ”框架中“其他动物”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7
3.3.1 “鷹”(鹰)、“馬”(马)和“兎”(兔)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8
3.3.2 “狸”(狸)和“狐”(狐)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8
3.3.3 “羊”(羊)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8
3.3.4 “鶏”(鸡)与“狗”同现的语言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9
3.3.5 “猪”(猪)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9
3.3.6 “猫”(猫)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9
3.3.7 “蚤”(虱子)与“狗”同现的语言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39
3.3.8 “猿”(猴)与“狗”同现的语言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40
3.3.9 “虎”(虎)和“獅子”(狮子)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40
3.3.10 “鹿”(鹿)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40
3.3.11 “虎”(虎)、“豹”(豹)和“羊”(羊)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41
3.3.12 “豺狼”(豺狼)和“馬”(马)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41
3.4 异同及其成因41
3.4.1 共性及其成因41
3.4.2 差异性及其成因43
3.5 差异背后的共性及其成因47
3.6 小结48
4 相同具体事物概念的形式表征50
4.1 中心成分为“狗”的具体事物概念50
4.1.1 限定成分是以“狗”为施事的行为事件、中心成分为施事“狗”的具体事物概念的形式表征51
4.1.2 限定成分是以“狗”为受事的行为事件、中心成分是受事“狗”的具体事物概念的形式表征63
4.1.3 限定成分是以“狗”为领主的领有事件的领属、中心成分是领主“狗”的具体事物概念的形式表征69
4.1.4 限定成分是以“狗”为状主的状态事件、中心成分是状主“狗”的具体事物概念的形式表征83
4.1.5 共性及其成因85
4.1.6 差异背后的共性及其成因98
4.2 中心成分不是“狗”的具体事物概念的形式表征101
4.2.1 限定成分是以“狗”为施事或受事或受事兼施事的行为事件、中心成分是事件其他要素的具体事物概念的形式表征101
4.2.2 限定成分是复杂行为事件,子事件的受事是“狗”、中心成分是母事件的受事2的具体事物概念的形式表征118
4.2.3 限定成分是以“狗”为领主的领有事件、中心成分是领属的具体事物概念的形式表征120
4.2.4 共性及其成因126
4.2.5 差异背后的共性及其成因135
4.3 小结138
4.3.1 中心成分为“狗”的具体事物概念的形式表征138
4.3.2 中心成分不是“狗”的具体事物概念的形式表征146
5 相同行为事件概念的形式表征151
5.1 简单行为事件概念的形式表征151
5.1.1 “狗”为施事的行为事件概念的形式表征151
5.1.2 “狗”为受事的行为事件概念的形式表征157
5.1.3 “狗”为受事兼施事的行为事件概念的形式表征160
5.1.4 “狗”为参照的行为事件概念的形式表征161
5.2 复合行为事件概念的形式表征163
5.3 复杂行为事件概念的形式表征164
5.4 异同及其成因166
5.4.1 共性及其成因166
5.4.2 差异及其成因167
5.5 差异背后的共性及其成因171
5.6 小结173
6 词概念狗/dog/いぬ的变化转换机制176
6.1 汉语狗概念的变化转换机制176
6.2 英语dog概念的变化转换机制178
6.3 日语いぬ概念的变化转换机制188
6.4 异同及其成因190
6.4.1 共性及其成因190
6.4.2 差异及其成因191
6.5 差异背后的共性及其成因192
6.6 小结193
7 熟语中的“狗”及其他与熟语概念本身的附加色彩195
7.1 熟语中的“狗”及其他与熟语概念本身的正面附加色彩195
7.1.1 汉语熟语中的“狗”及其他与熟语概念本身的正面附加色彩195
7.1.2 英语熟语中的“狗”及其他与熟语概念本身的正面附加色彩200
7.1.3 日语熟语中的“狗”及其他与熟语概念本身的正面附加色彩208
7.1.4 异同及其成因212
7.1.5 附加正面色彩的“狗”及其他概念所在的熟语概念为贬及其成因214
7.2 熟语中的“狗”及其他与熟语概念本身的负面附加色彩217
7.2.1 汉语熟语中的“狗”及其他与熟语概念本身的负面附加色彩217
7.2.2 英语熟语中的“狗”及其他与熟语概念本身的负面附加色彩232
7.2.3 日语熟语中的“狗”及其他与熟语概念本身的负面附加色彩238
7.2.4 异同及其成因250
7.2.5 附加负面色彩的“狗”及其他概念所在的熟语概念为褒及其成因252
7.3 熟语中的“狗”及其他与熟语概念本身的中性附加色彩及其成因253
7.3.1 汉语熟语中的“狗”及其他与熟语概念本身的中性附加色彩及其成因253
7.3.2 英语熟语中的“狗”及其他与熟语概念本身的中性附加色彩及其成因254
7.3.3 日语熟语中的“狗”及其他与熟语概念本身的中性附加色彩及其成因255
7.3.4 附加中性色彩的“狗”及其他概念所在的熟语概念为褒或贬及其成因256
7.4 同一熟语概念附加色彩正负/褒贬对立及其成因256
7.4.1 汉语同一熟语概念附加色彩正负/褒贬对立及其成因256
7.4.2 英语同一熟语概念附加色彩正负/褒贬对立及其成因258
7.4.3 日语同一熟语概念附加色彩正负/褒贬对立及其成因258
7.5 小结259
8 结语262
8.1 主要研究内容262
8.1.1 后入框架元素的有无及其成因262
8.1.2 “其他动物”与“狗”同现的形式单位概念的经验基础263
8.1.3 相同具体事物概念的形式表征266
8.1.4 相同行为事件概念的形式表征278
8.1.5 词概念狗/dog/いぬ的变化转换282
8.1.6 熟语中的“狗”及其他与熟语概念本身的附加色彩284
8.2 创新之处287
8.3 局限性及进一步的研究288
参考文献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