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军事无线电电子学简介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无线电电子学编辑部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65
- 标注页数:519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5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军事无线电电子学简介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1
第十章 电波传播11
§10-1 电波传播研究工作的目的和任务11
§10-2 电波传播研究工作的内容13
一、超短波远距离传播14
二、电离层传播23
三、长波、超长波与极长波的传播28
四、电波传播的其它问题34
§10-3 电波传播研究的发展趋势38
§10-4 电波传播研究工作的特点41
第十一章 通信设备44
§11-1 载波通信设备简介45
一、长途电话的作用45
二、载波多路通信的基本原理46
三、载波电话终端机及增音机概述48
四、载波机的主要指标49
五、明线载波机和电缆载波机51
六、载波电报机52
七、载波机的电路、结构和工艺特点52
八、载波机的研制动态及发展趋势54
§11-2 地面小型电台59
一、陆军战术通信电台的研究对象及其用途59
二、小型电台主要的战术技术指标61
三、小型电台的研制特点及要求61
四、地面小型电台的国际动态和发展趋势67
§11-3 航空通信电台70
一、研究对象及其用途70
二、航空电台的战术技术指标……………………(?)三、航空电台的研制特点76
四、研制动态及发展趋势81
一、研究对象及用途85
§11-4 多路接力通信设备85
二、战术技术要求92
三、研制特点96
四、发展概况与趋势101
§11-5 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11-6 对流层散射通信的研究内容及特点107
一、线路设计108
二、整机设备的研制109
三、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实例113
§11-7 散射通信设备的性能指标及目前水平115
一、线路建设116
二、设备现状118
§11-8 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发展趋势119
§12-2 无线电遥测技术的应用124
一、在新型高速飞机试制中的应用124
§12-1 概述124
第十二章 无线电遥测设备124
二、研制无人驾驶飞行武器的工具125
三、大气层及宇宙空间的研究125
四、危险地区情况的远距离遥测126
§12-3 无线电遥测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126
一、频分制126
二、时分制128
§12-4 无线电遥测系统的战术技术指标130
一、精确度131
二、可靠性131
三、抗干扰度132
四、信息容量132
五、数据的记录和处理133
§12-5 无线电遥测设备研制的特点133
一、设备所处的特殊条件133
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是研制中的重要问题134
一、概述135
二、当前发展概况和今后发展方向135
§12-6 当前国际水平与今后发展趋势135
三、存在的问题138
第十三章 雷达139
§13-1 雷达的工作原理及用途139
一、雷达的工作原理139
二、雷达的用途及分类146
§13-2 雷达的战术指标及技术指标148
一、战术指标148
二、雷达的主要技术特性149
二、对雷达新的更高的要求及今后努力的156
方向156
一、雷达目标的飞跃发展156
§13-3 现代国防对雷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156
§13-4 雷达的新体制和新工作制158
一、理论研究工作158
二、雷达的新体制159
三、雷达新工作制162
§13-5 雷达新技术的发展165
一、发射系统166
二、天线系统167
三、馈线系统172
四、微弱信号的接收和信息提取技术172
五、电子计算机在雷达中的应用176
六、伺服系统的新技术177
七、抗干扰技术178
八、雷达工作的自动监视和防护179
§13-6 雷达站结构设计180
一、结构设计在雷达研制中的重要性180
二、雷达站结构设计的一般要求181
三、雷达站结构简介183
四、目前国外雷达站结构的水平与设计发展195
趋势195
§13-7 雷达制造工艺200
一、雷达机械元件201
二、雷达电气元件214
三、几项主要的雷达用电气材料220
四、目前国际上雷达制造技术的水平222
第十四章 无线电导航设备227
§14-1 概述227
一、引言227
二、对无线电导航设备的要求和分类239
§14-2 导航设备244
一、近程导航244
二、远程导航251
三、自备式导航256
四、盲目着陆264
五、空中交通管制272
§14-4 无线电导航设备的发展趋势和研制工作的特点278
一、无线电导航设备的发展趋势278
二、无线电导航设备研制工作的特点282
第十五章 电子计算机284
§15-1 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284
一、概述284
二、电子计算机目前国外研制概况和发展291
动向291
三、电子计算机的军事应用299
§15-2 电子计算机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304
§15-3 电子计算机的研制特点和要求306
二、电视的用途310
一、什么是电视310
第十六章 军用电视310
§16-1 电视的一般概念310
§16-2 电视的一般原理311
一、电视信号的形成311
二、扫描和同步311
三、图象的恢复312
§16-3 电视的军事应用313
一、侦察313
二、导航315
三、传递实物形象和语言315
四、水下电视315
五、作为部队训练与教学的辅助工具316
六、在国防工业生产、研究中的应用316
七、星际航行或导弹遥远数据的观测316
一、清晰度317
八、制导与跟踪317
§16-4 电视研究工作的内容317
二、摄象管的感光灵敏度318
三、图象的记录和储存318
四、频带压缩319
§16-5 军用电视的国际水平及发展方向319
第十七章 无线电对抗321
§17-1 概述321
§17-2 无线电侦察322
一、无线电侦察的内容322
二、无线电值察设备325
§17-3 无线电干扰329
一、雷达干扰329
二、通信干扰336
§17-5 无线电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338
一、无线电侦察技术的发展趋势338
§17-4 反侦察与抗干扰338
二、无线电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341
§17-6 无线电对抗的研制特点以及与其它无线电专业的关系344
第十八章 光受激发射技术及其军事应用346
§18-1 概述346
一、引言346
二、光是什么346
三、光波与无线电波的差异与统一348
四、发展过程350
§18-2 光激射器的工作原理352
一、光激射器的结构352
二、光激射作用原理356
§18-3 激射光的特点359
§18-4 光激射器的种类及其目前水平361
一、概述361
二、固体光激射器362
三、半导体光激射器366
四、气体光激射器369
五、其它类型的光激射器370
§18-5 光激射器的应用372
一、激光雷达372
二、激光通信380
三、激光导航387
四、激光武器388
五、激光测长390
六、激光加工391
七、激光计算机393
八、激光的其它应用393
§18-6 激光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394
第十九章 红外线军事装备399
§19-1 红外线的发现及其发展399
一、红外线的产生401
§19-2 红外线的产生、频谱及其性质401
二、红外线频谱403
三、红外线的性质404
§19-3 红外线源的类型404
一、热辐射源405
二、气体放电源405
三、混合型辐射源406
§19-4 红外线的大气传输407
一、大气成份407
二、大气吸收407
三、大气散射409
§19-5 红外线探测器410
一、外光电效应探测器410
二、光电导探测器412
三、光磁电探测器413
五、影响探测器性能的主要因素414
四、阻挡层光电探测器414
六、探测器的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415
§19-6 红外线在军事技术中的应用421
一、红外线通信421
二、红外线制导、定向与跟踪425
三、红外线夜视438
四、红外线侦察443
第二十章 防空工程中的无线电电子设备450
§20-1 防空体系的一般概念、任务及其组成450
一、防空体系及其任务450
二、防空体系的基本工作程序451
三、防空体系的发展史454
四、各国的发展概况457
五、对防空体系的要求458
一、雷达459
§20-2 防空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份459
二、通信463
三、数据处理设备468
四、综合显示装置472
五、反击武器系统477
§20-3 防空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481
趋势481
一、存在的问题481
二、今后发展趋势483
附录Ⅰ 美国的防空体系485
附录Ⅱ 日本的防空体系489
第二十一章 军用无线电电子设备的可靠性493
§21-1 概述493
一、无线电电子设备可靠性问题的提出493
合理性问题496
二、提高无线电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与投资的496
三、可靠性是什么499
§21-2 可靠性工作的内容与可靠性指标500
一、可靠性工作的内容500
二、可靠性指标501
三、无线电电子设备(元件)使用环境对可靠性506
的影响506
四、高可靠性元件是高可靠设备的基础509
§21-3 国际水平和发展趋势510
一、美国在电子设备可靠性问题方面所进行的510
工作及其现状510
二、苏联在提高电子设备可靠性方面的一些514
情况514
三、无线电电子设备可靠性的国际水平及其515
发展趋势515
§21-4 可靠性研究工作的特点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