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3808941.jpg)
- 王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0444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28页
- 主题词:社会保障-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选题意义2
二 研究现状3
三 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7
四 特色之处8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及其重要性11
一 民生11
(一)民生的历史变迁11
(二)民生的内涵13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18
(一)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民生问题1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含义22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重要性25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25
(二)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26
(三)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28
(四)加强人权保障的必要条件30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思想基础33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33
(一)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根本出发点33
(二)以改善无产阶级的生产生活状况为现实诉求36
(三)以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37
二 列宁的民生思想38
(一)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38
(二)重视解决土地问题39
(三)强调发展商业和自由贸易40
(四)注重发展国家资本主义41
三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42
(一)平均地权43
(二)节制资本45
(三)振兴实业46
(四)发展教育47
四 毛泽东的民生思想48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哲学基础48
(二)人民当家做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政治前提50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保障51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实践53
一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实践53
(一)苏区时期的民生建设实践53
(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生建设实践57
二 建国后(1949—1978)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实践62
(一)这一时期民生建设实践的主要成就64
(二)这一时期民生建设实践的主要教训67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发展进程73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开创73
(一)强调改善人民生活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74
(二)为民生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75
(三)实现共同富裕是民生建设的目标追求79
(四)“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改善民生的切实步骤80
(五)开创阶段的主要民生建设措施及成效81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丰富与发展86
(一)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87
(二)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民生建设的重要性89
(三)发展和创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91
(四)“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新世纪民生建设的基本步骤92
(五)丰富和发展阶段的主要民生建设措施及成效93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全面推进99
(一)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99
(二)民生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101
(三)提出了“五有”民生建设目标103
(四)“为民”思想是改善民生的执政新理念105
(五)十六大以来的主要民生建设措施及成效107
第五章 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民生问题与原因123
一 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民生问题123
(一)在教育保障方面——上学难问题123
(二)在就业保障方面——就业难问题126
(三)在医疗卫生保障方面——看病难问题129
(四)在养老保障方面——养老难问题131
(五)在住房保障方面——住房难问题134
二 当前我国主要民生问题的原因136
(一)人口数量过多且总体素质不高136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137
(三)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138
(四)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141
(五)民主法治不健全144
(六)发展观存在偏差146
(七)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149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推进方略153
一 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153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53
(二)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56
(三)坚持和谐共享,统筹城乡、区域发展158
二 借鉴外国有益经验160
(一)借鉴外国保障教育经费、促进教育公平的经验160
(二)借鉴外国加强就业服务的经验162
(三)借鉴外国强化医疗卫生保障的经验164
(四)借鉴外国全民基本养老保障的经验166
(五)借鉴外国住房保障制度化、法治化的经验169
三 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173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民生建设中的主导作用173
(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民生建设中的主体作用175
(三)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民生建设中的辅助作用178
第七章 加强民生的法治保障185
一 民生的法治保障释义185
二 加强法治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保障187
(一)从新中国民生发展状况来看民生离不开法治的保障187
(二)公民的民生权利离不开法治的保障189
(三)政府的民生责任离不开法治的规制191
三 改善民生是促进法治的重要途径194
(一)改善民生能促进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194
(二)改善民生能促进公民权利的保障195
(三)改善民生能促进国家权力的制约196
四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促进民生与法治的良性互动196
(一)以民生为本,加强民生立法保障197
(二)以民生为本,加强民生执法保障199
(三)以民生为本,加强民生司法保障201
参考文献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