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南传教史 第1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江南传教史 第1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3816128.jpg)
- 高龙鞶著;周士良译;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辅仁大学校史室主编 著
- 出版社: 辅仁大学出版社
- ISBN:978986692287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南传教史 第1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一 利玛窦1
第一章 圣方济各·沙勿略试图进入中国的经过1
第一节 圣方济各·沙勿略首先奉天主召唤进入中国1
第二节 入使计画3
第三节自果阿至上川岛5
第四节 上川岛与沙勿略染病逝世8
第二章 范礼安与罗明坚神父12
第一节「两白狗」岛12
第二节 澳门13
第三节 佩雷斯神父14
第四节 范礼安神父16
第五节 罗明坚神父19
第三章 初至肇庆22
第一节 巴范济与罗明坚神父至肇庆府22
第二节 罗明坚与利玛窦至广州23
第三节 肇庆建院24
第四章 肇庆住院27
第一节 传教人员27
第二节 传教工作30
第三节 困难32
第五章 利玛窦在韶州37
第一节 韶州建院37
第二节 麦安东、石方西病殁韶州38
第三节 困难40
第四节 韶州住院的最初收穫41
第五节 郭居静调至韶州43
第六节 利玛窦去韶离粤45
附录一:1592年9月耶稣会日本传教分区住院及院中神父修士名单46
附录二:1593年日本区会院、教堂、传教人员及教徒名单47
附录三:韶州住院48
附录四:韶州住院大事年表50
附录五:麦安东、石方西、杜禄茂小传51
第六章 利玛窦初至南京53
第一节 自韶州至南京53
第二节 利玛窦在南京的几天54
第三节 利玛窦回南昌府55
第七章 利玛窦在南昌建院59
第一节 初建住院59
第二节 利玛窦在南昌的工作60
第三节 利玛窦离南昌赴南京、北京62
附录一:南昌住院64
附录二:1597年教务状况66
附录三:南昌住院大事年表67
附录四:孟三德神父小传68
附录五:苏如望神父小传69
第八章 南京建院71
第一节 利玛窦北京之行71
第二节 利玛窦初至北京72
第三节利玛窦初游苏州73
第四节 南京建院74
附录一:中日之战77
附录二:1599年利玛窦购置的南京住院79
附录三:徐家汇藏书楼所藏旧抄本《利玛窦传》81
第九章 利玛窦在南京住院83
第一节 南京城83
第二节 明朝87
第三节 利玛窦在南京的工作88
第四节 姓秦的一家90
第五节 利玛窦赴北京91
附录:秦家92
第十章 利玛窦至北京建院及病逝93
第一节 利玛窦自南京赴北京93
第二节 利玛窦在内监掌握中94
第三节 利玛窦与大臣磋商留居京师95
第四节 利玛窦在北京的工作96
第五节 鄂本笃修士101
第六节 利玛窦逝世102
附录一:利玛窦的贡品107
附录二:利玛窦抵京后所上表文108
附录三:《明史》论利玛窦108
附录四:利玛窦遗像110
附录五:大事年表110
卷二 徐光启111
第一章 罗如望主持下的南京住院111
第一节 院中人员111
第二节 住院的事业112
第三节 徐光启受洗入教114
第四节 瞿太素受洗入教116
附录一:大事年表118
附录二:1603年8月耶稣会日本及中国临时区住院及人员名单119
附录三:雅里克《中国史》中有关释道递嬗的见解120
第二章 范礼安与黄明沙121
第一节121
第二节121
第三节122
第四节122
第五节123
第六节124
第七节125
第八节125
第三章 上海开始传教与杭州建立住院127
第一节 上海127
第二节 徐光启邀郭居静至上海128
第三节 郭居静留居上海二年129
第四节 杭州住院的初创131
第五节 李之藻(西史称利奥博士)132
第六节 杨廷筠136
附录一:大事年表141
附录二:林斐礼小传142
附录三:方志中记述的松江、上海沿革142
第四章 王丰肃主持下的南京住院145
第一节 院中人员145
第二节 金尼阁奉命赴欧148
第三节 南京住院的工作148
附录一:1616年发表的耶稣会区域、公学、会院名单151
附录二:1616年传教士职务名单152
附录三:大事年表154
第五章 沈漼案155
第一节 上疏皇帝的计画155
第二节 沈第一次上疏参奏155
第三节 沈第二次上疏158
第四节 南京诸神父被捕下狱160
第五节 营救被捕诸人162
第六节 刊印徐光启辩教文章的计画162
第七节 沈的新行动163
第八节 沈接奉谕旨165
第九节 命令的执行168
附录一:史料来源173
附录二:大事年表174
第六章 沈漼案续175
第一节 沈在南京的馀虐175
第二节 漼案后的南京教务180
第三节 扬州开教181
第四节 北京教务182
第五节 杭州住院183
第六节 南京重起风波187
第七节 传教士的死亡与增加190
附录一:杭州方井南耶稣会士墓地;罗如望、锺鸣仁、庞克己墓志195
附录二:会士职务名单195
附录三:1621年与1622年的《教务报告书》196
附录四:1622年报告书197
附录五:大事年表198
第七章 金尼阁欧洲之行199
第一节 金尼阁奉命赴欧洲199
第二节 金尼阁在罗马200
第三节《中国传教远征记》的出版205
第四节 金尼阁游历欧洲207
第五节 金尼阁的回来208
附录:大事年表210
第八章 徐光启211
第一节 徐光启的先世211
第二节 徐光启应试成功212
第三节 徐光启初居北京212
第四节 徐光启在上海守制时期214
第五节 徐光启第二次供职北京215
第六节 徐光启在上海闲居219
第七节 徐光启第三次在北京供职220
第八节 徐光启最后一次回里221
第九节 徐光启回京221
第十节徐光启召葡萄牙人协助御敌223
第十一节 皈依天主教的希望224
第十二节 徐光启逝世224
附录一:徐光启的仕历227
附录二:大事年表228
附录三:钦天监230
附录四:《明史·义大利传》230
卷三 各省教务的进展233
第一章 杭州233
第一节 杭州住院233
第二节 杭州试办公学及初学院234
第三节 信仰传入宁波234
第二章 嘉定236
第一节 孙元化之死236
第二节 嘉定会议237
第三节 金尼阁逝世240
第三章 上海241
第一节 上海的教堂与传教士241
第二节 潘国光建造新堂244
第三节 会葬徐光启244
第四节 徐光启的后嗣249
第五节 潘国光组织各种善会252
第六节 上海免于兵燹252
第七节 崇明开始传教253
第八节 毕方济南来协助潘国光254
第九节 毕方济至开封建立住院254
第四章 南京256
第一节 毕方济至南京256
第二节 毕方济与江南巡抚258
第三节 护守山与「天神堂」258
第四节 秦家260
第五章 淮安府261
毕方济至淮安开始传教261
第六章 常熟262
第七章 陕西、山西263
第一节 陕西、山西开始传教263
第二节 西安景教碑264
第三节 士大夫接引教士265
第四节 陕西、山西两省的传教士265
第五节 高一志268
第六节1634年的饥馑269
第七节 叛乱与兵燹269
第八节 蒲州与绛县的教务270
第九节 高一志逝世271
第十节 高一志的殡葬272
第十一节 方德望神父273
第十二节 方德望传教陕西274
第八章 福建276
第一节 福建276
第二节艾儒略与叶向高277
第三节 艾儒略周历福建278
第四节 艾儒略的同事281
第五节 菲律宾各修会会士来华传教283
第六节 马尼拉会士进至福建283
第七节1638年的风波284
第八节 有关这一次风波的中国史料286
第九节 艾儒略回至福建288
第十节 杜奥定神父290
第十一节 聂伯多神父291
第九章 山东293
第十章 湖广296
第十一章 四川297
第十二章 海南岛300
第十三章 两广303
第十四章 传教人员305
第一节 工作人员305
第二节1640年教士的死亡307
附录一:关于徐光启的家庭309
一、上海天主堂记309
二、同治《上海县志》卷二十八,名迹310
三、徐光启世系311
附录二:会士名单318
附录三:崇明开教322
卷四 明朝的灭亡325
第一章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朝325
第二章 光宗朱常洛泰昌朝327
第三章 熹宗朱由校天启朝327
第四章 思宗朱由检崇祯朝329
第一节 朱由检329
第二节 满洲的组织329
第三节 崇祯朝的北京教务330
第四节 信仰传入宫中331
第五节 汤若望铸炮332
第六节 张献忠333
第七节 谢贵禄、梅高与陆有基修士遇害333
第八节 利类思与安文思为张献忠所执333
第九节 李自成335
第十节 费乐德之死336
第十一节 万密克之死336
第十二节 李自成陷西安337
第十三节 李自成进攻北京337
第十四节 清兵入京338
第五章 福王朱由崧弘光朝340
明室迁都南京340
第六章 唐王朱聿键隆武朝343
第一节浙、闽拒守谋复明室343
第二节 郑芝龙降清345
第七章 桂王朱由榔永历朝346
第一节 桂王即位346
第二节 广州住院347
第三节 清兵入广州347
第四节 清兵至海南岛348
第五节 清兵败于广西348
第六节 瞿安德在永历朝中349
第七节 遣使澳门350
第八节 卜弥格奉使罗马351
第九节 广州明清两朝之争353
第十节 毕方济、费奇观在广州逝世353
第十一节 曾德昭在广州353
第十二节 清兵再进广州354
第十三节1652年的海南岛教务355
第十四节 瞿安德之死355
第十五节 明朝末日356
第八章 明亡时的中国教务状况357
附录一:大事年表360
附录二:1645年明清易代时中国教务状况表364
卷五 附录369
第一章 上川岛圣方济各·沙勿略墓369
第一节 上川岛上沙勿略故墓369
第二节 平托初游上川369
第三节 博内利神父371
第四节 毕方济得御赐墓地372
第五节1688年罗斐理重修墓兆372
第六节 法国船「昂菲特里特」号至上川朝圣373
第七节1700年建造小堂374
第八节 第十八世纪375
第九节 十九世纪初期,1813年377
第十节1864年澳门教徒至上川朝圣377
第十一节 明稽埒主教建造教堂377
第十二节 至上川朝圣379
第十三节 教堂被毁380
第二章 传教人员与管理组织384
第一节 传教士名单384
第二节 教务的领导人员385
第三节 巡阅司铎389
第四节 传教士的来源389
第五节 新传教士进入中国391
第六节 各修会的传教士进入中国392
第七节 中国耶稣会士393
第八节 卒于明代的教士395
第九节 各地教会公墓396
附注一:明代卒于中国的传教士名单400
附注二:不属于中国传教区、曾在华工作的传教士名单405
附注三:张弥格尔407
附注四:罗如望年谱408
附注五:龙华民年谱409
附注六:李玛诺年谱410
第三章 文字传教413
第一节 圣方济各·沙勿略413
第二节 中国出版的科学著作——在肇庆住院414
第三节 韶州住院414
第四节 利玛窦在南昌415
第五节 利玛窦在南京415
第六节 利玛窦在北京415
第七节 苏如望与龙华民417
第八节 罗如望417
第九节 庞迪我417
第十节 杨廷筠、李之藻、徐光启418
第十一节 邓玉函418
第十二节 罗雅各与汤若望419
第十三节 高一志(王丰肃)、阳玛诺、艾儒略419
第十四节 汤若望420
第十五节 结论421
第十六节 欧洲方面的科学传教工作422
第十七节 舆地工作422
第十八节 介绍中国428
第四章 澳门430
第一节 经营澳门以前的大事430
第二节 澳门的缘起433
第三节 澳门制定宪法436
第四节 与荷兰人冲突的开始441
第五节 日本禁止葡萄牙人贸易444
第六节 澳门与明廷的最后联系448
第五章 天主的事业449
第一节449
第二节450
第三节450
第四节452
第五节452
第六节453
第七节454
第八节454
第九节455
第十节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