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新金融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我国新金融发展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0319228.jpg)
- 李迅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6859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66页
- 主题词:金融事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我国新金融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导论1
1.1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3
1.1.1选题背景3
1.1.2选题意义4
1.2国内外研究现状5
1.3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8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9
1.5相关概念的讨论与界定9
1.5.1新金融的内涵10
1.5.2新金融业态11
1.5.3新金融的特征12
2.新金融发展的理论研究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13
2.1发展新金融的理论分析15
2.1.1金融创新的动因理论16
2.1.2金融创新的运行机制17
2.1.3金融创新的经济效应21
2.1.4发展新金融的成本和收益分析23
2.2新金融发展趋势分析24
2.2.1业务表外化24
2.2.2业务卖方化27
2.2.3融资证券化29
2.2.4金融信息化、虚拟化和智能化30
2.2.5服务个性化31
2.2.6金融中介经营一体化32
2.2.7金融中介发展集约化33
2.2.8金融中介多元化34
2.2.9金融监管功能化、宏观审慎化34
2.2.10金融监管国际化35
3.新金融与实体经济系统之间的关联特征37
3.1新金融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机理分析39
3.1.1经济增长中的金融因素分析39
3.1.2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41
3.2新金融与实体经济系统之间的关联特征45
3.3新金融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实证研究46
3.3.1指标的设计与选择46
3.3.2实证研究47
4.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视角对新金融进行分类51
4.1基础类新金融53
4.1.1制度创新类新金融53
4.1.2市场创新类新金融53
4.1.3产品创新类新金融54
4.1.4机构创新类新金融58
4.2应用类新金融58
5.基础类新金融61
5.1银行类新金融63
5.1.1银行贷款模式的创新63
5.1.2银行新业务模式的创新69
5.1.3银行组织机构、业务构架和流程的创新74
5.1.4银行创新的发展趋势78
5.2证券类新金融82
5.2.1经纪业务的创新82
5.2.2自营业务的创新83
5.2.3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84
5.2.4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86
5.2.5融资业务的创新88
5.3保险类新金融91
5.3.1资产端(投资)的创新91
5.3.2负债端(产品)的创新95
5.4信托类新金融99
5.4.1产品的创新99
5.4.2外部的制约104
5.4.3信托类新金融发展趋势105
5.5债券类新金融106
5.5.1美国高收益债券的推出背景与现状106
5.5.2我国高收益债(中小企业私募债)——流动性是硬伤109
5.5.3我国私募债的发展方向110
5.5.4可能的风险规避途径111
5.6基金类新金融112
5.6.1私募股权基金112
5.6.2阳光私募基金116
5.7融资租赁类新金融124
5.7.1中国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现状124
5.7.2中国融资租赁公司发展困境及建议127
5.8风险管理类新金融129
5.8.1经济主体对风险转移金融工具的需求在加强129
5.8.2利率风险转移类金融工具134
5.8.3汇率风险转移类金融工具152
6.民生金融163
6.1民生金融165
6.1.1房地产基金165
6.1.2保障房金融174
6.1.3医疗金融:融资租赁和商业保险190
6.2消费金融205
6.2.1汽车金融205
6.2.2旅游金融210
6.2.3家电金融215
6.2.4教育金融218
6.2.5商业零售金融224
6.3“三农”金融234
6.3.1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34
6.3.2农村土地交易所238
7.产业金融249
7.1航运金融251
7.1.1船舶融资251
7.1.2海上保险255
7.1.3航运资金结算256
7.1.4航运价格衍生产品257
7.2环境金融:“十二五”污染物总量控制将促使我国减排量交易兴起258
7.2.1环境金融常见产品介绍258
7.2.2关于我国环境金融发展趋势的一些思考267
7.3能源金融269
7.3.1能源金融的形成269
7.3.2国际能源金融衍生品270
7.3.3我国能源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272
7.3.4我国原油期货草案已经拟定273
7.3.5“节流”侧的能源金融274
7.4钢铁金融278
7.4.1主体不同,金融服务的待遇也不同278
7.4.2期货类金融服务工具创新278
7.4.3银行提供的综合性金融服务279
7.4.4公司内部金融服务281
7.4.5民间兴起的打包贷款281
7.4.6担保专业化发展282
7.4.7电子交易平台融资282
7.4.8其他金融创新282
7.5物流金融283
7.5.1物流金融及分类283
7.5.2国外物流金融实践283
7.5.3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现状284
7.5.4我国发展物流金融的意义及趋势285
8.科技与金融结合路径分析287
8.1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三种层次289
8.2美国科技与金融结合路径分析290
8.2.1财政性金融291
8.2.2金融中介292
8.2.3资本市场293
8.3借鉴国外经验来构建我国的科技金融结合路径295
8.4科技与金融结合案例297
8.5政策建议302
9.新金融与监管305
9.1新金融与监管的理论分析307
9.1.1金融创新的原则307
9.1.2金融监管的原则309
9.1.3金融监管的边界310
9.1.4对原则导向监管的认识311
9.1.5增强行为监管以强化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314
9.1.6宏观审慎监管的新方向315
9.1.7为创新和监管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316
9.2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实践318
9.2.1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318
9.2.2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321
9.2.3欧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324
9.3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326
10.新金融的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挑战329
10.1引言331
10.2新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332
10.2.1新金融的发展减弱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效力332
10.2.2新金融的发展削弱了再贴现政策的效果339
10.2.3强化了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343
10.3新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345
10.3.1新金融发展削弱了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348
10.3.2新金融发展削弱了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348
10.3.3新金融的发展削弱了货币供应量与最终政策目标的相关性351
10.3.4新金融的发展削弱了新增信贷目标的作用354
10.3.5新金融的发展对利率目标的影响是双向的356
11.结论与政策建议359
11.1结论361
11.1.1新金融相关概念的界定361
11.1.2新金融发展的理论及其发展十大趋势361
11.1.3新金融与实体经济系统之间的关联特征362
11.1.4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视角对新金融进行分类363
11.1.5基础类新金融发展趋势365
11.1.6民生类新金融发展趋势367
11.1.7产业类新金融发展趋势369
11.1.8中小企业与科技金融发展趋势374
11.1.9监管类新金融发展趋势374
11.1.10新金融与货币政策375
11.2新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376
11.2.1大力发展微小银行机构376
11.2.2用“市值”对银行考核和管理376
11.2.3政府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担保377
11.2.4加快税延养老险推出进程,保险公司应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账户选择378
11.2.5培育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市场体系379
11.2.6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379
11.2.7构建以政府引导全局,兼顾市场主体需求的新金融发展系统381
11.2.8宏观经济、货币当局应该积极应对新金融的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有的放矢地制定出科学的货币政策382
12.新金融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385
12.1国际金融中心理论分析388
12.1.1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与分类388
12.1.2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机理389
12.2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391
12.2.1伦敦国际金融中心392
12.2.2纽约国际金融中心392
12.2.3东京是否是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393
12.2.4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与劣势394
12.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396
12.3.1加快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提高金融市场效率396
12.3.2全面提升新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402
12.3.3加快新金融发展模式转变404
12.3.4下放金融监管权,赋予驻沪金融监管部门更多的权力405
12.3.5完善法律体系,为新金融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405
12.3.6促进上海金融机构数量和质量增加406
12.3.7培养吸引更多金融人才412
12.3.8其他措施413
12.4加快新金融发展,力促黄浦区经济腾飞414
参考文献420
后记434
附录一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简介436
附录二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组织架构与成员名单(2013年)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