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检验实验教程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学检验实验教程 下
  • 冯文莉,樊绮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15337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887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5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检验实验教程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 基础检验技术篇2

绪论2

第一节 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简史2

第二节 医学检验技术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3

第三节 创新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体系4

第一章 化学分析基本技术5

第一节 化学试剂的等级标准及试剂的配制5

实验一 磷酸缓冲液的配制6

第二节 电子分析天平及精密移液器的使用8

实验二 精密移液器的校准10

第三节 纯水的制备与检测13

实验三 纯水的制备与检测13

第二章 电化学分析技术17

第一节 电位分析技术17

实验一pH计测定溶液的pH18

实验二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氟离子21

实验三 电解质分析仪的应用23

第二节 伏安分析技术25

实验四 溶出伏安法测定自来水中铜离子25

第三节 生物传感器27

实验五POCT血糖测试仪测定末梢血葡萄糖浓度28

第三章 光谱分析技术30

第一节 吸收光谱分析技术31

实验一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31

实验二 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茶碱的含量34

实验三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蛋白质36

实验四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乙酰水杨酸和咖啡因的含量38

实验五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锌的含量40

第二节 发射光谱分析技术42

实验六 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243

第三节 散射光谱分析技术45

实验七 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lgG45

第四章 色谱分析技术47

第一节 层析技术47

实验一 凝胶过滤法分离蛋白质48

实验二 亲和层析法分离豌豆凝集素49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51

实验三 固相萃取-HPLC法测定血浆中抗癫痫药物51

实验四HPLC-UV同时测定血浆色氨酸和犬尿氨酸浓度53

实验五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其相关硫醇物浓度55

第三节 气相色谱法57

实验六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58

第五章 离心分析技术61

第一节 概述61

第二节 差速离心64

第三节 梯度密度离心64

第四节 等密度离心66

第六章 电泳分析技术69

第一节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70

实验一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70

第二节 琼脂糖凝胶电泳74

实验二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血浆脂蛋白75

第三节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77

实验三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78

第四节 等电聚焦电泳81

第五节 双向电泳82

第七章 质谱分析技术83

第一节 概述83

第二节 四极杆质谱定量分析86

第三节TOF测定蛋白质分子量87

实验 串联质谱法筛查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疾病88

第八章 显微镜技术91

第一节 普通光学显微镜92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葡萄球菌的形态93

第二节 荧光显微镜94

实验二 荧光显微镜检测抗核抗体96

第三节 倒置显微镜98

实验三 倒置显微镜观察红系集落形成单位98

第四节 其他显微镜99

实验四 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101

实验五 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细菌动力102

第九章 细胞染色技术104

第一节 细胞普通染色104

实验一 瑞特染色104

实验二 巴氏染色106

实验三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110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111

实验四 过氧化物酶染色112

实验五 酯酶染色115

实验六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118

实验七 酸性磷酸酶染色120

实验八 过碘酸-希夫反应122

实验九 骨髓铁染色124

第三节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126

实验十 荧光显微镜计数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127

实验十一 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检测128

实验十二 生物素-亲和素酶标法检测130

第十章 细胞培养技术132

第一节 原代细胞培养132

实验一 实体瘤细胞培养与冻存133

第二节 传代细胞培养135

实验二 细胞复苏与贴壁细胞传代培养135

实验三 悬浮细胞传代培养137

第十一章 染色体技术139

第一节 染色体制备技术139

实验一 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140

实验二 人类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142

实验三 实体肿瘤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143

第二节 染色体显带技术145

实验四 染色体G显带技术145

实验五 染色体C显带技术149

第三节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150

第十二章 病原生物学检验技术152

第一节 细菌形态学观察152

实验一 革兰染色和细菌基本形态观察153

第二节 消毒灭菌技术155

实验二 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价155

第三节 细菌分离培养技术157

实验三 细菌培养基制备技术158

实验四 细菌培养方法160

实验五 细菌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162

实验六 细菌倾注培养和活菌计数165

实验七 细菌生长现象的观察167

第四节 细菌鉴定技术168

实验八 细菌生物化学鉴定168

实验九 细菌数字编码鉴定174

实验十 细菌血清学鉴定176

实验十一 细菌分子生物学鉴定178

第五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耐药检测技术179

实验十二 纸片扩散法180

实验十三 稀释法183

实验十四E试验法186

实验十五 琼脂筛选试验187

实验十六 联合药敏试验188

实验十七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189

第六节 真菌检验基本技术192

实验十八 真菌染色技术和形态结构观察192

实验十九 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195

第七节 病毒培养和检测技术199

实验二十 鸡胚接种200

第八节 寄生虫检测技术204

实验二十一 寄生虫标本的采集及处理205

实验二十二 寄生虫形态学检查206

实验二十三 寄生虫免疫学检查210

第九节 医院感染监测技术212

实验二十四 手卫生监测212

实验二十五 空气卫生学监测213

实验二十六 物体表面致病菌监测215

第十三章 免疫分析技术217

第一节 凝集试验218

实验一OX19变形杆菌菌种的鉴定218

实验二 伤寒沙门菌血清抗体水平检测219

实验三 类风湿因子检测221

第二节 沉淀反应222

实验四 人血清IgG定量检测222

实验五 人血清IgG定性检测224

实验六 免疫电泳试验检测人血清蛋白成分225

第三节 补体相关的免疫学技术226

实验七 补体结合试验227

实验八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230

第四节 荧光免疫技术232

实验九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232

实验十 脊髓灰质炎病毒检测234

第五节 酶免疫测定及相关技术236

实验十一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236

实验十二 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IFN-γ238

实验十三 酶免疫组化直接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240

实验十四 免疫印迹法检测可提取性核抗原的抗体241

第六节 放射免疫测定技术244

实验十五 免疫放射技术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245

实验十六RRA法检测人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246

第七节 免疫金标记技术248

实验十七 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检测尿ββ-hCG248

实验十八 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检测尿黄体生成素250

第十四章 流式细胞技术252

第一节 流式细胞仪简介252

第二节 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256

第三节 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结构257

第四节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260

第五节 流式细胞技术的应用267

第十五章 酶学分析技术270

实验一 小麦胚芽中酸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270

实验二 酶蛋白含量及活性测定分析273

实验三 酸性磷酸酶米氏常数的测定276

实验四 酶活性影响因素的检测分析278

第十六章 核酸分离纯化技术280

实验一DNA的提取与鉴定280

实验二RNA的提取与鉴定284

第十七章 重组DNA技术288

实验一 质粒DNA的转化288

实验二 质粒DNA的制备292

实验三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296

实验四 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和电泳鉴定299

第十八章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304

第一节Southern印迹杂交305

实验一Southern杂交分离检测DNA305

第二节RNA的斑点杂交与Northern印迹杂交308

实验二RNA的斑点杂交309

第三节 原位杂交311

第十九章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314

实验一PCR扩增目的基因315

实验二 反转录-PCR检测组织中的mRNA318

实验三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23

第二十章DNA测序技术328

实验一 基于双脱氧链终止法的DNA测序328

实验二 焦磷酸DNA测序333

实验三 全自动DNA测序仪测定重组质粒插入片段DNA序列335

第二十一章 生物芯片技术339

第一节 基因芯片技术339

第二节 蛋白质芯片技术345

第二十二章 医学检验创新性实验设计348

实验一 建立血清镁检测的分光光度法348

实验二 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349

实验三 真核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的设计性实验352

实验四 如何提高所制备抗体的效价353

实验五 细菌鉴定与耐药性检测357

附录360

参考书目363

下册 临床检验技术篇366

绪论366

第一节 医学检验当前的关注热点366

第二节 医学检验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368

第一章 血液检验371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验372

实验一 血液标本采集及血涂片制备372

实验二 血细胞计数374

实验三 血细胞形态检查381

实验四 血红蛋白测定386

实验五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389

第二节 血型检验390

实验六ABO血型及Rh血型鉴定390

实验七 交叉配血395

实验八 抗体筛选试验399

第二章 骨髓细胞学检验403

第一节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及检查基本方法403

实验一 红细胞系统形态观察404

实验二 粒细胞系统形态观察406

实验三 淋巴细胞系统形态观察410

实验四 浆细胞系统形态观察413

实验五 单核细胞系统形态观察414

实验六 巨核细胞系统形态观察417

实验七 非造血细胞形态观察420

实验八 骨髓检查的基本方法424

第二节 常见血液病细胞形态学检查430

实验九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检查430

实验十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 L2、13)432

实验十一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O~ M7)434

实验十二 慢性白血病437

实验十三 其他血液病439

实验十四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43

第三章 贫血检验445

第一节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检验445

实验一 血清铁蛋白检测445

实验二 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检测447

实验三 血清转铁蛋白及受体检测449

第二节 巨幼细胞贫血检验452

实验四 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检测452

第三节 溶血性贫血的检验454

实验五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及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454

实验六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457

实验七 尿卟啉检测457

实验八 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458

实验九 酸化甘油溶血试验459

实验十 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460

实验十一 抗人球蛋白试验464

第四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试验466

实验十二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试验)466

实验十三 蔗糖溶血试验467

实验十四CD55、CD59检测468

第四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470

第一节 血管壁和血小板检验470

实验一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检测471

实验二 血小板黏附试验472

实验三 血小板聚集试验473

实验四 血小板释放试验475

实验五 血块收缩试验477

实验六 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477

第二节 凝血和抗凝血检验479

实验七 外源性凝血因子的筛选试验479

实验八 内源性凝血因子的筛选试验480

实验九 凝血因子的活性检测481

实验十 血浆抗凝血因子的活性检测483

第三节 纤溶活性检验485

实验十一 纤溶系统的筛选试验486

实验十二 血浆纤溶活性激活物检测488

实验十三 血浆纤溶活性抑制物检测491

第五章 尿液检查495

第一节 尿液理化检验495

实验一 尿液理学检查495

实验二 尿液化学检验501

实验三 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513

第二节 尿沉渣检验515

实验四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515

实验五 1小时尿有形成分排泄率检查523

第六章 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检验526

第一节 脑脊液检验526

实验一 脑脊液理学检查526

实验二 脑脊液化学检查528

实验三 脑脊液显微镜检查530

第二节 浆膜腔积液检验532

实验四 浆膜腔积液理学检查533

实验五 浆膜腔积液化学检查534

实验六 浆膜腔积液显微镜检查537

第三节 生殖系统分泌液检验538

实验七 精液理学检查538

实验八 精子计数及形态检查542

实验九 精子活动率、活动力和精子存活率检查545

实验十 精液化学检查547

实验十一 前列腺液检查550

实验十二 阴道分泌物检查552

第四节 粪便检验556

实验十三 粪便理学检查556

实验十四 粪便显微镜检查559

实验十五 粪便隐血试验563

第七章 脱落细胞学检验569

第一节 脱落细胞学检验基本技术569

实验一 标本采集与涂片制备570

第二节 正常脱落细胞、炎症改变及癌细胞形态572

实验二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572

实验三 痰液脱落细胞检查577

实验四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580

实验五 尿液脱落细胞检查582

实验六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584

第八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588

第一节 体液蛋白质的测定588

实验一 双缩脉法测定血清总蛋白589

实验二 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591

实验三 尿及脑脊液蛋白测定593

第二节 血清葡萄糖测定595

实验四 己糖激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596

实验五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598

实验六 邻甲苯胺法测定血清葡萄糖600

第三节 血清脂类及脂蛋白测定603

实验七 氧化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603

实验八 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605

实验九 聚乙烯硫酸盐沉淀法测定血清(浆)低密度脂蛋r白-胆固醇607

实验十 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载脂蛋白AI和载脂蛋白B609

实验十一 过氧化物酶清除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10

第四节 临床酶学检验612

实验十二 赖氏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13

实验十三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616

实验十四 比色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617

实验十五 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619

实验十六 碘-淀粉比色法测定血清淀粉酶621

实验十七 比浊法测定血清脂肪酶623

第五节 血清无机离子及微量元素测定625

实验十八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钾、钠625

实验十九 邻甲酚酞络合铜法测定血清总钙627

实验二十 还原钼蓝法测定血清磷629

实验二十一 亚铁嗪显色测定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630

第六节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633

实验二十二 改良J-G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633

实验二十三 氧化酶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636

实验二十四 酶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639

实验二十五 羟胺三氯化铁比色法测定血清胆碱酯酶641

实验二十六 微量扩散法测定血液乙醇含量643

第七节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645

实验二十七 二乙酰一肟显色法测定血清尿素645

实验二十八 去蛋白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647

实验二十九 内生肌酐清除值测定649

实验三十 偶联酶法测定血清尿酸650

实验三十一 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651

第八节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653

实验三十二 胶体金免疫分析定量测定肌红蛋白653

实验三十三 免疫抑制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655

实验三十四 酶增强的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肌钙蛋白I658

实验三十五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脑钠肽NT前体660

第九节 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663

实验三十六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生长激素663

实验三十七 放射免疫法测定总三碘甲腺原氨酸666

实验三十八 光激化学发光法测定促甲状腺素668

实验三十九 化学法测定尿17-酮类固醇671

实验四十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雌二醇673

第十节 常用治疗药物的监测676

实验四十一 微粒子酶促免疫分析法测定地高辛677

实验四十二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苯妥英(钠盐)680

实验四十三 均相酶免疫分析法测定霉酚酸682

实验四十四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万古霉素685

第九章 临床免疫学检验688

第一节 感染免疫检测689

实验一 乙肝血清学指标检测689

实验二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695

实验三 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697

第二节 自身抗体检测698

实验四 血清抗ENA抗体检测699

实验五 血清抗dsDNA抗体检测700

实验六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702

第三节 肿瘤标志物检测703

实验七 甲胎蛋白检测704

实验八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检测705

实验九 癌胚抗原检测709

第四节 其他体液免疫指标检测711

实验十 血清总补体活性检测711

实验十一 血清特异抗体水平定量713

第五节 淋巴细胞数量分析716

实验十二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及活性检测716

实验十三 淋巴细胞(CD4/CD8)鉴定与计数717

第六节 淋巴细胞功能分析721

实验十四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功能检测722

实验十五 细胞因子(IFN-γ分泌细胞检测724

第十章 临床病原学检验727

第一节 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727

实验一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728

实验二 尿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菌、L型细菌)731

实验三 生殖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支原体)734

实验四 肠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志贺菌)737

实验五 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740

实验六 脑脊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745

实验七 脓液及穿刺液的微生物学检验747

第二节 寄生虫学检验749

实验八 血液标本的寄生虫学检验749

实验九 肠道标本的常见寄生虫鉴定754

实验十 常见医学节肢动物的鉴定758

第十一章 临床细胞遗传学检验764

第一节 染色体病的核型分析764

实验一 三体综合征的核型分析765

实验二 猫叫综合征的核型分析768

实验三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的核型分析769

第二节 染色体病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771

实验四 非整倍体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772

第三节 肿瘤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775

实验五 乳腺癌中HER-2基因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776

实验六BCR/ABL融合基因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778

第十二章 分子生物学检验781

第一节 肝炎病毒核酸的检测(HBV、HCV)781

实验一 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782

实验二RT-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786

第二节 癌基因点突变的检测787

实验三PCR-RFLP检测N-ras癌基因突变788

实验四PCR-SSCP检测N-ras癌基因突变789

第三节 基因多态性分析791

实验五 等位基因特异PCR检测CYP2 C19m1基因多态性793

实验六 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794

实验七HLA基因分型795

第十三章 临床检验自动化分析仪器798

第一节 血液学分析仪器798

实验一 血液分析仪798

实验二 血液凝固分析仪800

实验三 血气分析仪802

第二节 尿液分析仪器803

实验四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804

实验五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806

第三节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808

实验六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808

实验七 干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810

第四节 免疫学分析仪器811

实验八 免疫比浊分析仪811

实验九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812

实验十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814

实验十一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仪815

实验十二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816

实验十三 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817

第五节 微生物分析仪器819

实验十四 全自动血液培养仪819

实验十五 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仪820

第六节 分子生物学分析仪器821

实验十六PCR扩增仪821

实验十七 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仪822

实验十八 基因测序仪823

第十四章 医学实验室方法学性能评价与质量控制826

第一节 检测系统的方法学性能评价826

实验一 精确度评价826

实验二 正确度性能评价828

实验三 可报告范围评价830

实验四 分析灵敏度评价832

实验五 检测系统干扰实验834

实验六 参考区间评价实验835

第二节 检测项目的诊断性能评价837

实验七 定性检测项目的诊断性能评价837

实验八 定量检测项目的诊断性能评价838

第三节 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839

实验九 室内质量控制840

实验十 室间质量评价843

第十五章 临床检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844

实验一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844

实验二 血友病的实验室检查850

实验三 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851

实验四 糖尿病的实验诊断与鉴别诊断855

实验五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857

实验六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实验室检查862

实验七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866

实验八 临床疾病的综合性实验室诊断867

实验九 细菌感染性疾病鉴定869

实验十 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实验诊断871

实验十一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诊断872

实验十二 杜氏肌营养不良的实验室诊断875

附录878

参考书目880

中英文索引8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