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写作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写作心理学
  • 张蕾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明天出版社
  • ISBN:7533205499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76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5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写作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1

第一章 写作心理素质概说1

第一节 写作反映论需要深化1

一、对反映论的再认识1

二、反映是作家心灵的折射5

三、写作理论要重视作者本体的研究11

第二节 写作心理素质的总体构成14

一、内容及成因14

二、构成的层次与系统18

1.构成层次18

2.构成系统21

3.构成的主体差异性24

第三节 写作心理素质的职业特征26

一、超常性26

二、稳定性31

三、可塑性33

第四节 写作心理素质的功能质35

一、功能的个体性和层次性35

1.功能的个体性35

2.功能的层次性37

二、功能的系统性43

三、理想功能状态45

第二章 写作主体的需要、兴趣爱好及习惯53

第一节 需要与写作54

一、什么是需要54

二、写作需要57

1.写作是主体渴望认识客体、把握生活的需要57

2.写作是主体渴望表现自我、抒发自我感情的需要57

3.写作是主体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58

三、不同的需要对写作的影响59

1.写作主体的不同需要对其写作的影响59

2.一定的社会、时代需要对写作的影响60

第二节 兴趣爱好与写作63

一、什么是兴趣、爱好64

二、写作主体兴趣爱好的特点65

1.兴趣的广泛性65

2.兴趣的持久性67

3.兴趣的深刻性68

4.兴趣的效能69

三、兴趣爱好对写作的影响70

1.决定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提炼70

2.增强作品内容的倾向性和生动性71

3.影响作品的艺术风格72

第三节 兴趣爱好的培养及良好习惯的形成73

一、写作主体应具备的兴趣爱好74

1.对写作活动本身的兴趣74

2.对读书的兴趣75

3.观察了解人和社会的兴趣75

4.对大自然的热爱76

二、培养的原则77

1.有意培养与无意培养相结合77

2.个人培养与学校、社会培养相结合77

3.培养对写作的兴趣与培养其他兴趣相结合78

4.注意兴趣爱好的时代性78

三、培养兴趣爱好的方法79

四、写作主体的习惯与写作习惯79

第三章 写作情感活动与作家的意志力85

第一节 写作中的情感活动85

一、写作情感研究的深化85

二、作品的情感与思想89

1.理论主张与写作体现89

2.体裁分野的限制91

3.情感与思想的辩证统一93

三、写作情感活动的功能94

四、写作情感的活动层次及净化96

1.作者情感活动的构成96

2.写作情感的净化99

五、写作情感的积累及方式101

1.情感积累的重要性102

2.情感积累的方式104

六、写作情感物化的必然性及方式106

1.物化的必然性106

2.物化的基本方式109

七、情感物化中的辩证法111

1.“放”与收”111

2.含蓄与直露112

八、写作情感活动的一般规律115

1.情感活动由不稳定到稳定115

2.情感活动的无目的到规范化116

第二节 作者的意志力117

一、作者的意志力与写作117

二、意志与作者的写作追求119

三、意志对具体写作活动的把握122

1.对写作积累的影响122

2.对写作构思的定向约束122

3.对写作传达的目的性限制123

4.对修改的自觉把握125

第四章 写作主体的气质与性格129

第一节 气质、性格与写作129

一、写作主体方面129

1.气质、性格差异与写作观129

2.气质、性格与写作语言131

3.气质、性格与写作过程133

二、欣赏客体方面136

三、主、客体之间的关系138

四、气质、性格与写作风格140

第二节 气质141

一、气质142

1.什么是气质142

2.气质生理基础的差异性142

3.气质类型与作者143

二、气质与写作144

1.气质与“气”144

2.人气与文气145

3.气质与“气”的培养147

第三节 性格147

一、性格类型与作者类型149

1.性格类型149

2.作者的性格类型150

二、作者性格的特殊性与丰富性155

1.作者性格以情绪型为主导155

2.作者性格具有极大的矛盾性156

3.作者性格的创造性特点158

4.作者性格中深刻的孤独161

5.作者的泛爱性格163

三、性格与写作风格164

1.题材处理164

2.描绘人物165

3.情节处理166

4.语言特色166

四、根据性格形成规律、培养优秀的性格167

1.性刚志高167

2.开拓自我167

第五章 写作主体的人格170

第一节 人格的涵义及特点170

一、人格涵义种种170

二、人格的特点175

1.我国古代的“性恶”与“性善”论175

2.人格的双重性特点176

3.人格具有流动性179

4.人格的阶级色彩180

第二节 人格与写作182

一、人格与写作者183

1.人格与写作者的追求183

2.人格与写作者的责任感186

3.写作者人格特性的“黑箱子”189

4.人格与文品的关系191

5.人格与写作者的风格192

二、写作者人格的心理机制196

1.写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宇宙197

2.写作者的“复杂”人格199

第三节 人格的培养、发展201

一、具有恢宏的人格201

二、人格的培养、发展途径203

1.博古通今、锻造自我203

2.不染尘俗、身体力行204

第六章 写作主体的能力及培养206

第一节 写作能力及其形成207

一、什么是能力及写作能力207

二、写作能力的形成209

1.先天素质对写作能力形成的影响210

2.后天环境对能力形成的影响212

3.实践对写作能力的形成起主导作用215

4.性格个性对能力的形成有一定影响216

第二节 写作能力的结构组成220

一、对以往研究的回顾220

二、写作能力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23

1.遇合能力223

2.熔裁能力229

3.传达能力232

第三节 写作能力的培养236

一、培养写作能力的心理依据237

二、培养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240

下编252

第七章 写作过程——独特的心理流动过程252

第一节 写作作为独特的心理活动253

一、写作心理活动的职业特性253

1.自由性与规范性的统一253

2.想象和情感是主要活动支柱257

二、写作表现主观也反映客观258

1.写作表现主观的必然性259

2.表现自我也是反映客观261

第二节 写作过程——独特的心理流程263

一、写作活动的双重过程263

二、写作心理流程及其诸环节266

1.对写作心理流程的几种看法266

2.写作心理流程的诸环节268

第三节 写作心理流程面面观273

一、有机统一的动态流程273

二、写作心理流程的体裁性差异277

第八章 写作的心理储备——积累281

第一节 感知与积累282

一、积累在整个写作心理流程中的位置282

二、感知是积累的主要途径284

第二节 出乎其外与入乎其内293

一、出乎其外294

二、入乎其内298

第三节 积累的心理仓库——记忆302

一、记忆及其分类303

1.理解记忆304

2.运动记忆304

3.形象记忆305

4.情感记忆306

二、关于童年记忆对写作的重大影响311

三、影响记忆的主、客观因素313

1.记忆与主体的性格个性及思维313

2.记忆与主体的文化水准和审美能力314

3.记忆与主体的生活经历和写作实践314

四、正确对待记忆中的经验与情感315

第九章 写作的心理萌动——感受318

第一节 感受及其作用318

一、什么是感受318

二、感受在写作活动中的重要作用320

1.引发写作意念,产生写作动机322

2.捕捉具体形象,把握典型细节324

3.加深主体认识,开掘文章意蕴327

第二节 感受的特点及其产生过程剖析330

一、感受的特点330

1.主体与客体,心灵与宇宙的沟通、契合331

2.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332

3.一定的理性深度335

4.感受的独特性336

5.感受的敏锐性和细致性337

二、感受产生过程的具体剖析338

第三节 影响感受的主客观因素345

一、感受与感知、积累346

二、感受与直觉347

三、感受与情绪(心境)349

四、感受与思维350

五、感受与联想、想象351

六、感受与时代、环境氛围352

第四节 感受能力的培养353

第十章 写作的心理孕育——构思357

第一节 写作构思的本质与特征357

一、构思是一种心理创造活动357

1.构思体现着认识358

2.本质是心理的创造360

二、写作构思对传达的关注和思考362

第二节 写作构思的一般步骤364

一、构思心理活动的阶段性364

二、写作的心理发现——探思367

三、写作的心理孕育——寻思370

四、写作的心理合成——结思375

第三节 影响写作构思的诸因素379

一、种种观念和认识的影响379

1.生活观念与认识对构思的影响380

2.种种文学观念对构思的影响384

二、心理定势对构思的影响388

1.心理定势及其成因388

2.心理定势对写作构思的影响394

第十一章 写作心理的外化400

第一节 心理外化的内容、本质、特征400

一、心理外化的内容400

1.精神的内容401

2.现实的内容403

3.精神内容与现实内容的关系405

二、心理外化的本质407

1.写作心理外化是创造的继续407

2.写作心理外化也是表现409

三、写作心理外化的特征411

1.外化活动的特征411

2.写作心理外化内容的特征412

第二节 写作心理外化的心理机制413

一、文生乎情413

二、文深乎思415

三、文源乎“种”416

四、文美乎爱418

五、文具心形420

六、外化中的变形421

第三节 写作心理外化的技巧423

一、对心理外化技巧的要求423

1.真423

2.巧424

3.曲424

4.切425

二、情感外化的技巧426

1.局部情感的外化426

2.整体情感的外化428

三、思想的外化430

1.思想外化的心理机制430

2.思想的时代性431

3.思想的超前性432

第十二章 写作心理的完善435

第一节 追求完善的心理机制435

一、追求完善的心理动因435

1.求“美”心理435

2.作品带来的不满足心理441

二、心理完善的原则446

1.写作者自身的心理满足446

2.共鸣极值447

3.寻求“真正”和永恒448

第二节 心理完善的内容449

一、形式的完善449

1.形式是“面孔”450

2.形式完善的心理机制451

二、内容的完善455

1.情感的完善455

2.思想的完善459

第三节 作品完善的目的、原则和方法461

一、完善的目的462

二、完善的原则464

1.形式完善的原则464

2.内容完善的原则465

三、完善的方法466

1.形式方面467

2.内容方面4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