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主义在中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主义在中国
  • 李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900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15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科学主义-研究;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主义在中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6

三、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19

第一章 科学主义及其历史流变32

第一节 科学主义的概念厘定32

一、科学主义定义概述32

二、科学主义内涵和本质37

第二节 科学主义的哲学渊源45

一、古希腊的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之源头45

二、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理性的强调47

三、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中的科学主义倾向48

四、康德哲学的科学主义萌芽49

第三节 科学主义的形成和演变50

一、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形成的标志51

二、逻辑实证主义——成熟形态的科学主义52

三、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转向——科学主义由鼎盛向衰落的转折点54

四、后现代科学哲学对科学主义的颠覆或消解58

第二章 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形成61

第一节 科学主义在中国生成的历史必然性追寻61

一、直接契机的省察63

二、内在依据的追寻65

第二节 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孕育和生成69

一、西学东渐为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孕育提供了历史舞台71

二、从“格致”到“科学”——科学主义形成的词义考辨74

三、科学的形上意蕴——中国科学主义形成76

第三章 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发展82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科学主义的盛行83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主义普遍认同之特殊历史境遇83

二、中国科学社——科学救国梦中科学主义信念的初步践履88

三、“科玄论战”——科学主义权威的确立95

第二节20世纪30年代的“科学救国”与科学主义的实践转向103

一、中国科学化运动:科学走向社会103

二、新启蒙运动与新民主主义——民族运动的科学化和大众化诉求106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主义的曲折经历111

一、向科学进军→科学大跃进:科学主义从理智走向狂热112

二、科学政治化与科学主义观念蛰居116

三、科学的春天与科学人文论争117

四、新时代科学大战与科学主义的重新反思119

第四章 科学主义本土化语境中科学与哲学的对话与互动122

第一节“科玄论战”中科学与哲学的冲突与互融122

一、“科玄论战”中的科学哲学化趋势123

二、“科玄论战”中的哲学科学化趋势125

三、“科玄论战”中科学与哲学融合与渗透的必然性分析128

第二节 科学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生互动130

一、科学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关联的历史追溯130

二、科学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结盟的文化根源分析134

第五章 科学主义在中国社会诸领域的激荡与渗透136

第一节 科学主义对中国教育的双重影响136

一、良性互动:科学的教育化和教育的科学化137

二、弊端相伴: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失落140

三、扬弃之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142

第二节 科学主义对中国史学研究的影响143

一、史学科学化的表现143

二、史学科学化评价146

三、史学科学化的超越与史学发展的未来趋势147

第三节 科学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148

一、科学主义与中国文学的自然主义倾向148

二、科学主义与文学写实主义的盛行149

三、科学主义对中国文学影响的双重性150

第四节 科学主义与其他诸领域的交叉渗透151

一、科学主义与心理学151

二、科学主义与管理学153

三、科学主义与经济学154

四、科学主义与艺术155

五、科学主义与中医156

第六章 科学主义的本土特色158

第一节 救亡图存:中国科学主义逻辑展开的特殊背景159

第二节 实用理性:中国科学主义盛行的文化合法性根基161

第三节 理论弱显:中国科学主义特殊的存在形式163

第四节 张力空缺:中国科学主义特殊的发展境遇166

第五节 价值诉求:中国科学主义特殊的理论旨趣和社会期望168

第七章 科学主义的评价与反思172

第一节 科学主义的合理性及其贡献172

一、科学主义对理性精神的崇尚推动了科学本身的进步173

二、科学主义的功利追求以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为纽带并奠定了富国强民的物质基础175

三、科学主义方法万能和价值扩张的理念为科学人文的融合奠定了基础176

第二节 科学主义的历史缺憾及其批判177

一、理论视角的批判179

二、社会视角的批判180

三、伦理视角的批判183

四、生态视角的批判185

五、理性地对待当前的科学主义批判186

第八章 科学主义的超越之路188

第一节 科学与人文的分离:超越的必要188

一、西方社会两种文化冲突概观189

二、两种文化冲突的本土展现190

第二节 科学人文主义:和谐社会语境中科学主义的超越之路193

一、何为科学人文主义193

二、科学人文主义何以可能194

三、科学人文主义如何实现198

参考书目203

后记2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