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技能学 供长学制及五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技能学 供长学制及五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3859941.jpg)
- 沈守荣主编;卢捷湘,曹德品,冯敢生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4467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742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769页
- 主题词:临床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技能学 供长学制及五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临床技能学发展简史1
二、临床技能学的重要性及特色2
三、临床技能学与临床学科的交叉3
四、临床技能学培训的主要内容3
五、临床技能学的学习方法4
六、学习临床技能的要求5
第一篇 人文素质教育临床技能第一章 医学生人文素质与人文修养7
第一节 概述7
一、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7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9
三、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原则9
第二节 职业道德,职业伦理,职业态度10
一、职业道德10
二、职业伦理13
三、职业态度14
第三节 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17
一、人际交流和沟通概述17
二、人际交流与沟通类型17
三、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18
第四节 医疗纠纷的防范21
第二章 医与法27
第一节 执业医师法律制度27
一、概述27
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28
三、医师执业注册制度28
四、医师执业的权利与义务29
五、执业医师考核与培训30
六、法律责任30
第二节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31
一、概述31
二、医疗事故判断与分级32
三、医疗事故预防与处置33
四、医疗事故技术鉴定34
五、医疗事故赔偿36
六、法律责任38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39
一、概述39
二、传染病的预防41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公布43
四、疫情控制44
五、医疗救治46
六、监督管理46
七、保障措施47
八、法律责任49
第四节 处方管理办法49
一、概述49
二、处方格式、分类与内容50
三、处方书写规定50
四、处方权获得与限制51
五、处方的开具及限量51
六、处方的质量标准52
七、监督管理53
八、法律责任54
第二篇 基本临床技能55
第三章 问诊与病史采集的基本技能55
第一节 问诊55
一、问诊的内容55
二、问诊的方法和技巧59
三、问诊的注意事项62
第二节 常见症状的病史采集要点63
一、发热63
二、疼痛(头痛、胸痛、腹痛、关节痛)65
三、咳嗽、咳痰与咯血73
四、发绀与呼吸困难77
五、水肿80
六、心悸81
七、吞咽困难82
八、呕血与便血83
九、腹泻与便秘85
十、黄疸87
十一、尿频、尿急与尿痛90
十二、少尿、无尿与多尿91
十三、血尿93
十四、眩晕与晕厥95
十五、抽搐与惊厥96
十六、意识障碍100
第四章 体格检查的基本技能102
第一节 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102
一、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102
二、全身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103
第二节 基本检查方法104
一、视诊104
二、触诊104
三、叩诊105
四、听诊106
五、嗅诊107
第三节 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及项目107
一、一般检查107
二、头颈部检查113
三、胸廓及肺部检查119
四、心脏、血管检查124
五、腹部检查130
六、脊柱、四肢、肛门检查134
七、神经系统检查139
第五章 病历书写146
第一节 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146
一、病历书写的重要性146
二、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146
第二节 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与内容147
一、病历书写的种类147
二、常用医疗文书的格式与内容148
三、病历书写中的常见错误155
第六章 实验室检测结果判读157
第一节 血、尿、粪常规157
一、血常规检查157
二、尿常规检测159
三、粪常规检测161
第二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164
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基本内容164
二、常见血液病的骨髓检查特征165
第三节 临床常见贫血的实验室检查166
一、缺铁性贫血166
二、巨幼细胞贫血166
三、溶血性贫血166
第四节 凝血功能检查167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检测167
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167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167
第五节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168
一、肝功能检查168
二、肾功能检查170
三、血糖与血脂检测171
四、血清电解质测定174
五、动脉血气分析和酸碱测定176
六、临床常用酶学检查177
第六节 体液、分泌物检查179
一、痰液检查179
二、胃液检测180
三、浆膜腔积液检查181
四、脑脊液检查182
第七节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185
一、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185
二、肿瘤标志物检测186
三、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测定188
四、自身抗体测定189
第七章 心电图基本常识192
第一节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及正常值192
一、成人正常心电图各波图形特点及正常值192
二、小儿正常心电图各波图形及正常值194
第二节 心电图的分析步骤及报告方式195
一、分析步骤195
二、心电图报告方式196
第三节 临床常见异常心电图分析197
一、心房、心室肥大197
二、心肌缺血199
三、心律失常203
第八章 创伤院前急救基本技能214
第一节 创伤的诊断及分类214
一、创伤的定义214
二、创伤的诊断215
三、创伤严重度评分法216
四、创伤的分类216
第二节 创伤的院前急救218
一、脱险218
二、检查伤者并分类218
三、现场急救218
四、转运218
第三节 各种创伤救治的操作步骤及要点219
一、开放性伤口的止血与包扎219
二、脊柱损伤现场搬运226
三、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226
四、其他229
第九章 外科手术操作基本技能230
第一节 外科无菌术230
一、无菌术的基本概念、操作原则和操作前准备230
二、手术器械、物品的灭菌和消毒方法231
三、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233
第二节 常用手术器械介绍及其使用239
一、手术刀及其使用239
二、手术剪及其使用241
三、手术镊及其使用242
四、血管钳及其使用242
五、持针钳及其使用243
六、组织钳及其使用244
七、布巾钳及其使用244
八、无菌持物钳及其使用244
九、探子及其使用245
十、刮匙及其使用245
十一、拉钩及其使用245
十二、缝合针及其使用246
十三、手术用线及其使用247
十四、吸引器及其使用250
十五、其他器械和使用方法250
第三节 打结250
一、打结的种类250
二、打结的方法及技术251
三、打结时必须遵循的原则256
四、注意事项256
第四节 切开、止血、缝合257
一、切开与手术野的显露257
二、止血259
三、缝合260
四、缝合器262
第五节 清创术263
一、适应证263
二、术前准备263
三、操作方法264
四、注意事项265
五、术后记录的书写265
第六节 换药266
一、适应证266
二、换药时间及间隔266
三、操作前准备266
四、操作方法267
五、引流物的选择268
六、注意事项268
七、换药记录的书写268
第七节 拆线269
一、适应证269
二、拆线时间269
三、操作准备工作269
四、操作方法270
五、注意事项270
六、拆线记录的书写271
第八节 体表肿块活检和切除271
一、适应证271
二、术前准备271
三、操作方法272
四、注意事项274
五、术后记录的书写274
第九节 脓肿切开引流274
一、适应证274
二、禁忌证275
三、准备工作275
四、操作方法275
五、注意事项276
六、术后记录的书写277
第十章 护理基本技能278
第一节 穿、脱隔离衣278
一、目的278
二、操作步骤278
三、注意事项279
第二节 鼻导管吸氧法279
一、目的279
二、操作步骤280
三、注意事项280
第三节 吸痰法280
一、经鼻/口腔吸痰法281
二、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282
第四节 排泄护理283
一、灌肠法283
二、导尿术284
第五节 鼻饲及胃肠减压287
一、目的287
二、操作步骤287
三、注意事项288
第六节 常用注射法289
一、皮内注射法289
二、皮下注射法290
三、肌内注射法291
四、静脉注射法292
第七节 药物过敏试验293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293
二、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294
三、结核菌素试验295
第八节 静脉穿刺技术操作296
一、静脉采血296
二、静脉输液法298
三、静脉留置针输液法299
四、静脉输血300
五、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技术301
第九节 新生儿喂养方法303
一、目的303
二、操作步骤303
三、注意事项304
第十一章 影像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305
第一节 呼吸系统305
一、检查方法305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306
三、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308
第二节 循环系统316
一、检查方法316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318
三、疾病诊断320
第三节 消化系统324
一、检查方法324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325
三、疾病诊断327
第四节 泌尿系统331
一、检查方法331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331
三、疾病诊断333
第五节 骨骼和肌肉系统337
一、检查方法337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338
三、疾病诊断339
第六节 神经系统347
一、检查方法348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348
三、疾病诊断350
第三篇 专科临床技能355
第十二章 内科常用诊疗操作技能355
第一节 胸膜腔穿刺术355
一、适应证355
二、禁忌证355
三、术前准备355
四、操作方法和步骤356
五、注意事项357
六、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357
七、术后记录的书写358
第二节 腹膜腔穿刺术359
一、适应证359
二、禁忌证359
三、术前准备359
四、操作方法和步骤360
五、注意事项360
六、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361
七、术后记录的书写362
第三节 腰椎穿刺术362
一、适应证362
二、禁忌证362
三、术前准备363
四、操作方法和步骤363
五、注意事项364
六、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365
七、术后记录的书写366
第四节 骨髓穿刺术366
一、适应证366
二、禁忌证367
三、术前准备367
四、操作方法和步骤367
五、注意事项368
六、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368
七、术后记录的书写369
第五节 心包穿刺术369
一、适应证369
二、禁忌证369
三、术前准备370
四、操作方法和步骤370
五、注意事项371
六、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372
七、术后记录的书写373
第六节 肝穿刺活检术373
一、适应证373
二、禁忌证373
三、术前准备373
四、操作方法和步骤374
五、注意事项375
六、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处理376
七、术后记录的书写376
附:术后记录举例377
第七节 肾穿刺活检术377
一、适应证377
二、禁忌证377
三、术前准备378
四、操作方法和步骤378
五、注意事项379
六、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379
七、术后记录的书写380
第八节 三腔二囊管留置术381
一、适应证381
二、禁忌证381
三、术前准备381
四、操作方法和步骤382
五、注意事项383
六、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383
七、术后记录的书写384
附:术后记录举例384
第十三章 外科专科操作技能385
第一节 普通外科操作技术385
一、剖腹探查术385
二、阑尾切除术387
三、胃造口术390
四、小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392
第二节 骨科临床操作技能395
一、闭合性骨折的手法复位术396
二、石膏外固定术399
三、骨牵引术402
四、关节腔穿刺术409
第三节 泌尿外科操作技术411
一、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411
二、尿道扩张术414
第四节 胸外科操作技术417
胸腔闭式引流术417
第五节 各专科常用造影技术422
一、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422
二、T管造影术425
三、瘘管造影术426
四、逆行肾盂造影术427
附:碘过敏发生的高危因素、判断和处理430
五、膀胱造影术432
第十四章 妇产科操作技能437
第一节 妇科检查437
一、全身检查437
二、腹部检查437
三、盆腔检查437
第二节 生殖道分泌物、细胞学标本采集与检查440
一、阴道分泌物及细胞学检查440
二、宫颈分泌物及液基细胞学445
三、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447
第三节 妇科常用手术449
一、外阴、阴道、宫颈活组织检查449
二、诊断性刮宫450
三、子宫输卵管造影术452
四、输卵管通液术454
五、经阴道后穹隆穿刺术456
六、附件切除术457
七、全子宫切除术458
第四节 产科检查463
一、四步触诊法463
二、骨盆测量464
三、肛门指诊467
四、阴道检查468
五、产科监护469
六、分娩准备及正常阴道分娩476
七、会阴切开缝合术480
八、胎头吸引术与产钳助娩术482
九、臀位分娩助产术489
十、剖宫产术492
第五节 计划生育497
一、宫内节育器放置术497
二、宫内节育环取出术500
三、人工流产术502
四、几种常用的引产术505
第十五章 儿科操作技能510
第一节 生长发育指标测量和判读510
一、常用指标510
二、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510
第二节 婴儿配奶与静脉营养513
一、婴儿配奶513
二、静脉营养514
第三节 头皮静脉穿刺术520
一、适应证520
二、禁忌证520
三、术前准备520
四、操作步骤520
五、注意事项521
六、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521
第四节 小儿骨髓穿刺术522
一、适应证522
二、禁忌证522
三、术前准备522
四、操作步骤522
五、注意事项523
六、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524
七、术后记录524
第五节 硬脑膜下穿刺术525
一、适应证525
二、禁忌证525
三、术前准备525
四、操作步骤525
五、注意事项526
六、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526
七、术后记录527
第六节 脐静脉置管术527
一、适应证527
二、禁忌证527
三、术前准备527
四、操作步骤528
五、注意事项528
六、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529
第七节 经外周静脉的中心静脉置管术530
一、适应证530
二、禁忌证530
三、术前准备530
四、操作步骤531
五、注意事项532
六、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532
第八节 新生儿窒息复苏533
一、适应证533
二、操作方法533
三、注意事项538
第十六章 常用内镜诊疗技术541
第一节 胃镜基本操作技能541
一、适应证541
二、禁忌证541
三、术前准备541
四、操作方法和步骤542
五、注意事项544
六、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546
七、术后记录的书写546
第二节 结肠镜基本操作技能547
一、适应证547
二、禁忌证547
三、术前准备547
四、操作方法和步骤548
五、注意事项551
六、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551
七、术后记录的书写552
第三节 支气管镜基本操作技能552
一、适应证552
二、禁忌证553
三、术前准备554
四、操作方法和步骤554
五、注意事项555
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并发症及其防治555
七、检查记录报告的书写556
第四节 尿道膀胱镜检查术556
一、适应证556
二、禁忌证557
三、术前准备557
四、操作方法和步骤557
五、注意事项558
六、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559
七、术后记录的书写560
第五节 腹腔镜模拟训练技术560
一、腹腔镜的应用560
二、腹腔镜设备的基本要求560
三、腹腔镜手术的体位设计560
四、腹腔镜模拟训练目的561
五、腹腔镜模拟训练系统的组成561
六、手术基本操作模拟训练实例562
七、注意事项562
第六节 妇科常用内镜技术562
一、阴道镜562
二、宫腔镜566
三、腹腔镜570
第十七章 麻醉专科操作技能574
第一节 局部麻醉574
一、局部麻醉基础574
二、局部浸润麻醉576
三、区域阻滞577
四、表面麻醉577
第二节 神经及神经丛阻滞578
一、神经阻滞基础578
二、颈神经丛阻滞578
三、臂神经丛阻滞579
四、肋间神经阻滞581
五、坐骨神经阻滞581
六、神经刺激器的应用582
第三节 椎管内麻醉582
一、蛛网膜下腔阻滞583
二、硬膜外间隙阻滞585
三、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589
第四节 全身麻醉589
一、全麻诱导589
二、全麻维持590
三、全麻苏醒590
四、吸入麻醉591
五、静脉麻醉594
六、基础麻醉595
七、复合麻醉596
第十八章 其他专科操作技能597
第一节 耳鼻咽喉专科操作技能597
一、耳鼻咽喉科一般检查技术597
二、耳鼻咽喉科内镜检查技术608
三、耳鼻咽喉科常用操作技术611
第二节 气管切开术620
一、适应证620
二、操作步骤620
三、注意事项621
四、手术并发症621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检查622
一、口腔检查622
二、颌面部检查628
三、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632
第四节 眼科专科检查635
一、视功能检查635
二、外眼一般检查639
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643
四、眼底检查644
五、眼压测量646
六、眼位和眼球运动检查648
七、瞳孔反射检查650
八、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651
九、泪道冲洗术和泪道探通术651
十、结膜囊冲洗术652
十一、眼药水滴用方法653
十二、涂眼膏法653
第四篇 综合临床技能655
第十九章 急救与重症监测技术655
第一节 心肺脑复苏术655
一、心肺复苏的基本技术655
二、心肺复苏基本步骤659
三、抢救记录(经过)659
第二节 气管内插管术660
一、适应证660
二、禁忌证660
三、操作步骤660
四、注意事项661
五、并发症661
第三节 喉罩的应用662
一、喉罩大小的选择662
二、适应证663
三、禁忌证663
四、操作步骤663
五、喉罩的拔除663
六、并发症664
七、注意事项664
第四节 环甲膜穿刺置管术664
一、解剖复习664
二、适应证664
三、禁忌证664
四、急救时操作步骤665
五、并发症665
第五节 动脉穿刺测压术665
一、适应证665
二、禁忌证666
三、操作技术666
四、注意事项666
五、并发症667
第六节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术667
一、适应证667
二、禁忌证667
三、操作步骤667
四、注意事项668
五、常见并发症669
六、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因素669
七、中心静脉穿刺记录670
第七节 呼吸机的应用670
一、呼吸机的基本结构670
二、呼吸机的分类671
三、各类通气模式及意义672
四、呼吸机使用适应证673
五、禁忌证673
六、操作步骤673
七、注意事项674
第八节 多功能监护仪的使用674
一、适应证674
二、禁忌证674
三、操作流程674
四、注意事项676
第二十章 临床思维训练677
第一节 概述677
一、临床思维的定义677
二、临床思维的必备条件677
三、临床思维的过程678
四、临床思维的培养679
第二节 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680
一、临床资料收集的原则680
二、临床资料的收集681
三、临床资料的分析684
第三节 诊断思维和治疗思维685
一、诊断思维685
二、临床治疗的思维方法687
第四节 病例分析690
病例一:急性心肌梗死伴发上消化道出血690
病例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693
病例三:侵袭性甲状腺炎致反复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作694
第二十一章 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698
第一节 循证医学概论698
一、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698
二、循证医学的产生与发展698
三、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699
四、循证医学实践的类别699
五、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比较700
第二节 循证医学的方法学基础700
一、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700
二、发现和提出临床问题的方法701
三、证据的来源与检索702
四、证据的分级704
五、统计方法的应用706
六、系统评价711
第三节 临床问题的循证实践712
一、病因与不良反应问题的循证实践713
二、诊断性问题的循证实践714
三、治疗性问题的循证实践716
四、预后问题的循证实践718
五、临床经济学问题的循证实践719
六、临床指南的循证实践721
中英文名词对照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