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边疆的权力与财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字边疆的权力与财富](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3864965.jpg)
- 杨剑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0762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数字信息-应用-边界问题-国际问题-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数字边疆的权力与财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信息技术空间的建构及其资源10
第一节 信息技术空间的定义10
一、与信息技术空间相关的词汇及其定义10
二、信息技术空间的社会含义11
三、信息技术空间的国际政治含义12
四、本书关于信息技术空间的含义14
第二节 信息技术空间创立的技术史回顾14
一、单元技术准备和信息技术发展路线14
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16
三、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19
四、计算机网络空间的构成23
第三节 信息技术空间中的新资源25
一、空间资源26
二、时间资源27
三、信息和知识资源28
四、注意力资源28
五、基础设施的市场资源29
第二章 国际政治经济学对信息技术现象新探索32
第一节 新现实主义论信息技术33
一、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33
二、坚持国家在技术发展和新经济中的作用34
三、权力关系在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变化35
四、信息技术发展对国际格局变化的影响36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论信息技术37
一、信息技术对全球化的影响37
二、对信息和信息空间的研究37
三、信息技术对硬权力和软权力的影响39
四、信息技术领域权力和权力行为体的划分40
五、关于权力的分散41
第三节 结构性权力学说论信息技术42
一、对信息技术及其影响力的观察42
二、结构性权力中的知识因素43
三、技术、市场和政治变量对国际秩序的影响44
四、权力重组和非国家权威的兴起44
第四节 新马克思主义论信息技术45
一、新的技术范式与权力重组46
二、信息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演进47
三、信息资本主义时代的劳资关系47
四、信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第四世界49
第五节 其他学者的观察和研究50
一、数字化和信息产品边际成本下降的意义50
二、工具性权力和元创权力50
三、国家权力和非国家行为体权力的变化51
四、网络和信息对权力的重组和挑战52
五、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引领竞争的作用53
六、关于信息革命与国家安全的理论研究53
第六节 理论评述54
第三章 信息时代的技术经济范式61
第一节 技术经济范式61
一、技术经济范式的含义和逻辑62
二、信息技术时代的技术经济范式63
第二节 信息技术产业与网络效应64
一、网络效应的概念65
二、直接网络效应66
三、间接网络效应67
第三节 技术标准与兼容性68
一、技术标准的兼容性68
二、事实标准与竞争69
第四节 安装基础、技术锁定和转换成本72
一、转换成本和用户锁定72
二、锁定效应与获利策略73
三、锁定效应与路径依赖74
四、锁定效应与市场失灵75
第五节 回报风险与公共产品、规模经济77
一、回报风险与公共产品77
二、回报风险与规模经济78
第六节 技术进步、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关系79
一、技术创新、技术转让与国际贸易79
二、新兴国家的技术追赶对发达国家的影响81
小结82
第四章 信息技术空间的权力透视86
第一节 权力视角下的信息技术空间中的资源87
一、资源的权力含义87
二、信息技术空间中的资源边界88
第二节 空间建构与权力嵌入90
一、空间与权力的关系91
二、信息技术空间建构中的权力嵌入91
第三节 知识的权力含义:结构性权力与规训93
一、知识与权力93
二、规训权力、软权力与结构性权力的辨析94
三、信息技术知识的结构性权力与规训95
第四节 信息技术的结构性权力与财富分配98
一、知识产权对财富分配的影响98
二、知识产权对知识创造的限制100
三、企业通过标准的建构权控制财富流向101
第五章 美国的数字边疆战略105
第一节 美国政治精英对数字边疆的经略106
一、美国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II:数字边疆的控制中心106
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将全球纳入美国的数字边疆108
三、互联网域名地址管理:掌控数字边疆的封疆权和路由权109
四、强化知识产权和法律:为信息技术空间美国化提供制度保证110
五、信息技术空间安全战略:保卫网络空间就是保卫国土111
第二节 美国技术和企业精英对数字边疆的贡献112
一、美国技术精英与技术标准战略112
二、企业精英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市场资源113
三、美国信息技术企业的市场权力115
第三节 数字边疆战略的绩效评估116
一、从生产“工具”的角度理解美国新经济116
二、美国新经济的政治成就118
第六章 奥巴马的网络治理战略122
第一节 奥巴马网络新政出台的动因122
一、个人和私营部门权力超越了美国政府的管理123
二、其他国家与美国的技术差距缩小125
三、美国的安全利益受到来自网络的威胁126
四、美国的治理权威受到挑战127
五、外国管控网络与美国网络自由化发生冲突129
第二节 网络新政的主要内容129
一、治理机构和技术基础设施的建立130
二、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国会的作用131
三、公私合作机制的创建与磨合133
四、打造数字化国家的竞争力135
五、网络治理的国际规范和合作伙伴136
六、推广美国的价值观138
七、确保美国的军事安全优势139
第三节 美国网络战略“全球公域”说的语境矛盾及其本质140
一、“全球公域”的四种语境141
二、“全球公域”的矛盾性及其本质145
第四节 美国能否在网络安全上复制防核武器扩散的经验148
一、规训权力与国际机制和规范148
二、网络安全国际机制与防核武器扩散机制的比较150
第七章 信息技术空间中的国家竞争157
第一节 国家间信息技术竞争的衡量指标158
一、参与全球国际分工的竞争158
二、信息技术空间资源的控制与竞争159
三、信息社会准备程度的竞争161
第二节 参与信息技术竞争的欧洲和日本163
一、欧洲没有成为信息技术策源地的历史原因163
二、德国的软件业没有走微软的道路165
三、网络技术的先驱——法国迷你电信网的命运167
四、E-欧洲计划的内容和前景168
五、日本错过了计算机和芯片技术领先的机会170
六、日本奇迹的经验和教训171
七、日本启动“走向发达的信息社会”战略172
第三节 新兴大国跨越式的信息化战略174
一、中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174
二、中国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的成效评估176
三、印度信息技术发展历程180
四、印度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的成效评估181
五、前苏联未能抢占信息技术高地183
六、普京政府的信息技术发展战略、成绩和问题185
七、俄罗斯在发展信息社会同时维护网络主权188
第四节 国家间的数字鸿沟问题189
一、关注国家间数字鸿沟问题189
二、数字鸿沟的新特征及其实质192
三、如何看待西方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活动196
四、让新技术为人类发展服务199
第八章 管理权的竞争206
第一节ICANN与美国的互联网霸权207
一、围绕信息技术空间资源控制权的争夺207
二、信息技术空间中的封疆权208
三、信息技术空间中的路由权209
四、美国的网络霸权排斥了他国域名的主权210
第二节 美国互联网霸权的历史由来和权力结构211
一、美国互联网霸权的历史演变211
二、由网络技术特性决定的结构性权力212
第三节 互联网全球治理的制度选择和权力博弈213
一、互联网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要求和冲突点213
二、制度选择和权力博弈215
三、基础设施的产权与互联网管理的权力分配217
四、从相互依赖关系看网络化国家的博弈能力218
五、网络边缘国家的选择220
六、美国对互联网的控制还要维持多久?221
第九章 系统间的竞争226
第一节 选择伽利略与GPS竞争案的意义226
一、理论意义227
二、关于研究对象选择的说明228
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技术说明和应用介绍228
四、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主要竞争者229
第二节 欧洲启动伽利略计划的动因231
一、伽利略计划的政治动因231
二、伽利略计划的技术和经济动因232
三、垄断的缺陷给伽利略计划以机会233
第三节 美国应对竞争的策略234
一、面对挑战和竞争,垄断者的选择234
二、阻止伽利略计划235
三、以有利的市场地位击败伽利略系统的竞争236
四、与伽利略系统兼容形成系统联盟236
第四节 从市场角度看伽利略系统对GPS的挑战238
一、伽利略计划作为挑战者仍具有风险238
二、市场对引入竞争的看法238
三、市场对两个系统兼容的期待239
第五节 多国合作的政治经济意义240
一、欧盟能否打开机会之窗?241
二、标准推进和市场份额242
三、缺乏后劲的伽利略系统243
第六节 中国北斗系统的商业竞争之路244
一、应吸取伽利略系统竞争的经验244
二、北斗系统面临的竞争形势及其应对245
第十章 编码的竞争250
第一节 开放源代码运动简介250
一、专有软件与开放源软件250
二、开放源代码运动的发展历程252
第二节 开放源代码运动发展的动因254
一、市场供给方的动因分析254
二、市场需求方的动因分析256
第三节 开放源软件的生产组织形式260
一、开放源软件的制作流程260
二、开放源软件生产的组织创新263
三、新型组织的社会意义264
四、开放源代码运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265
第四节 源代码开放是激励创新还是摧毁创新?267
一、开放源代码运动对创新的贡献267
二、开放源代码运动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挑战270
第五节 发展中国家与开放源代码运动274
一、开放源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274
二、亚洲与开放源运动276
三、拉丁美洲与开放源运动277
第十一章 标准的竞争282
第一节 技术标准中的权力与财富282
一、技术标准之争是利益之争也是权力之争283
二、信息时代技术标准的经济特征284
三、技术标准的产权化激发了竞争285
四、新兴国家加入技术标准竞争的行列286
第二节 中国的技术标准发展之路287
一、标准化的历史回顾287
二、标准化保证了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289
三、中国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组织290
第三节 中国发起技术标准战略292
一、中国启动技术标准战略的动因292
二、中国技术标准战略的规划和成效294
第四节 中国所受的限制和具有的优势297
一、中国技术标准战略面临的限制297
二、拥有技术标准的四个基本能力298
三、突破权力结构限制的策略299
附录一 全球互联网发展大事年表305
附录二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年表315
附录三2002—2003年度和2010—2011年度各国(地区)网络准备度指数变化比较表327
附录四 相关英文缩略语333
参考文献337
后记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