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3868276.jpg)
- 谢干跃,宁书存,李仲杰主编;秦红新,秦军林,吴云峰,肖伟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08278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军事装备-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装备“五性”与“五性”工程概述1
一、可靠性与可靠性工程概述1
二、维修性与维修性工程概述8
三、保障性与综合保障概述10
四、测试性与测试性工程概述17
五、安全性与安全性工程概述19
第二节 装备系统有关特性与参数21
一、可用性特征量21
二、系统效能22
三、装备系统其他综合特性与参数23
第三节 装备“五性”的重要性和地位24
一、装备“五性”的重要性24
二、装备“五性”在装备研制中的地位27
第四节“五性”工程的形成和发展29
一、可靠性技术的产生与发展29
二、维修性工程的形成与发展31
三、测试性工程的形成与发展32
四、综合保障工程及其他技术的发展32
五、安全性工程的形成与发展34
六、我国“五性”工程的发展35
第二章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38
第一节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概述38
一、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的重要性38
二、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的目的、任务和原则39
三、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的内容39
四、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的程序40
第二节 可靠性特征量40
一、可靠度函数40
二、故障密度函数43
三、故障率45
四、寿命48
第三节 可靠性要求及确定58
一、可靠性定性要求58
二、装备可靠性定量要求59
三、可靠性工作项目要求64
四、装备可靠性参数选择与指标确定方向64
五、确定可靠性要求与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68
第四节 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69
一、系统可靠性模型概念69
二、建立系统可靠性模型的步骤70
三、典型系统的可靠性模型71
四、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模型76
第五节 可靠性分配78
一、可靠性分配概念78
二、可靠性分配的准则79
三、可靠性分配的一般方法79
四、装备研制中可靠分配应注意的问题84
第六节 可靠性预计85
一、可靠性预计的目的和内容85
二、可靠性预计的一般方法86
三、装备研制和试验时可靠性预计应注意的问题93
第七节 系统可靠性分析95
一、故障及故障(失效)分析95
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98
三、故障树分析(FTA)105
第三章 产品可靠性设计技术和方法115
第一节 制定可靠性设计准则和确定可靠性关键产品115
一、制定可靠性设计准则115
二、确定可靠性关键产品118
第二节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技术和方法119
一、电子元器件的选择与控制120
二、降额设计123
三、耐环境设计124
四、耐热设计129
五、电磁兼容设计131
六、电路容差分析133
七、潜在通路分析134
第三节 非电子产品可靠性的设计135
一、非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的特点135
二、机械概率设计136
三、有限元分析(FEA)138
四、耐久性分析139
第四节 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问题140
一、人—机系统可靠性问题概述140
二、人的能力数据和特点142
三、人为差错的分析与预计144
四、提高人—机系统可靠性的主要措施145
第五节 软件可靠性设计问题147
一、软件可靠性概述147
二、软件可靠性常用的参数148
三、提高软件可靠性的途径149
第四章 可靠性试验与评定152
第一节 可靠性试验概述152
一、可靠性试验的目的152
二、可靠性试验的内容152
三、可靠性试验的要素156
四、可靠性试验的程序158
五、可靠性试验计划158
第二节 环境应力筛选159
一、环境应力筛选的基本概念160
二、筛选方案及评价方法162
三、筛选用环境应力164
四、环境应力筛选与有关试验的关系167
五、装备进行环境应力筛选应强调的问题168
第三节 可靠性增长与增长试验169
一、可靠性增长170
二、可靠性增长试验的概念171
三、可靠性增长试验的基本方法173
四、可靠性增长试验的步骤178
五、关于装备使用可靠性改进179
六、装备可靠性增长试验须强调的问题179
第四节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180
一、统计试验180
二、可靠性鉴定试验183
三、可靠性验收试验186
四、可靠性鉴定试验与验收试验的区别189
第五节 寿命试验与加速寿命试验190
一、寿命试验190
二、加速寿命试验有关概念191
三、装备寿命试验应注意的问题199
第六节 装备可靠性评定199
一、二项分布产品可靠性置信下限的估计(评定)199
二、指数型产品可靠性特征值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200
第五章 维修性设计分析与试验和评定203
第一节 维修性要求及其确定203
一、维修性定性要求203
二、维修性定量要求205
三、维修性工作项目确定209
四、维修性要求的确定209
五、某型装备维修性要求示例212
第二节 维修性模型的建立215
一、概述215
二、维修物理模型216
三、维修性数学模型219
第三节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221
一、维修性分配221
二、维修性预计225
三、维修性分配与预计示例228
第四节 维修性分析231
一、维修性分析的目的和作用231
二、维修性分析的内容和项目232
三、维修性分析的技术与方法233
第五节 维修性设计准则的制定235
一、制定维修性设计准则的目的235
二、制定维修性设计准则的依据235
三、维修性设计准则的一般内容236
四、维修性设计准则的应用238
第六节 维修性试验与评价240
一、概述240
二、维修性试验与评价的主要工作和程序242
三、维修性试验与评价的内容245
四、维修性指标的验证方法245
五、维修性参数值的估计249
第六章 规划保障与保障性试验和评价252
第一节 装备保障性要求及其确定252
一、保障性要求有关概念252
二、保障性要求的确定257
第二节 装备保障性分析259
一、保障性分析的目标259
二、保障性分析的内容259
三、保障性分析过程264
四、装备保障性分析方法265
五、保障性分析示例269
第三节 规划保障276
一、规划使用保障与规划维修保障276
二、规划保障资源281
三、研制和提供保障资源290
第四节 装备系统的部署保障291
一、装备系统部署保障概念291
二、装备系统部署保障计划291
三、装备系统部署的实施292
第五节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294
一、保障性试验与评价概述294
二、保障性的试验与评价内容295
三、保障性试验与评价的管理299
第七章 测试性设计分析与验证301
第一节 测试性设计分析概述301
一、测试性设计分析的目的301
二、测试性设计分析的内容301
三、产品各研制阶段的测试性设计工作302
四、测试方案的确定与固有测试性设计303
第二节 测试性要求及确定305
一、测试性定性要求305
二、测试性定量要求306
三、测试性要求的确定308
四、确定测试性要求的程序309
第三节 测试性分配与预计309
一、测试性分配309
二、测试性预计312
第四节 测试点选择与诊断程序的确定314
一、测试点及其分类314
二、选择测试点的准则315
三、确定测试点的步骤315
四、故障诊断程序的确定316
第五节 测试性验证316
一、测试性验证的内容316
二、测试性验证的程序317
三、测试性验证与有关试验的关系317
四、测试性试验数据的整理与计算317
五、测试性试验验证的方法319
六、测试性参数估计322
第八章 安全性设计分析与验证323
第一节 系统安全性要求323
一、安全性定性要求323
二、安全性定量要求325
三、安全性工作项目要求326
四、安全性要求举例326
第二节 安全性设计与分析327
一、安全性设计概述327
二、安全性分析327
三、产品寿命各阶段的安全性分析工作331
第三节 软件系统安全性分析概述344
一、软件安全性的意义344
二、软件安全性要求344
三、软件安全性分析345
四、实时嵌入式软件安全性设计及分析准则349
五、软件系统安全性分析方法350
第四节 系统安全性验证与评价350
一、系统安全性验证350
二、系统安全性评价352
三、安全性符合有关规定的评价354
第九章 装备“五性”管理356
第一节 装备“五性”管理概述356
一、装备“五性”管理的概念356
二、装备“五性”管理的特点357
三、装备“五性”管理的内容357
第二节 装备“五性”计划与工作计划的制订358
一、装备“五性”计划与工作计划概述358
二、可靠性计划与工作计划的制订360
三、综合保障计划与工作计划的制订361
第三节 装备“五性”管理组织365
一、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安全性管理组织365
二、综合保障管理组织367
第四节 装备“五性”过程管理369
一、研制阶段“五性”管理369
二、生产阶段“五性”管理373
三、使用阶段“五性”管理373
四、对转承方和供应方的监督与控制374
第五节 装备“五性”评审374
一、“五性”评审的作用374
二、评审组织及程序374
三、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安全性评审375
四、综合保障评审378
五、软件可靠性、可维护性设计评审380
第六节 装备“五性”信息管理381
一、“五性”信息的分类381
二、“五性”信息管理的内容383
三、可靠性信息系统及管理385
参考文献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