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毛泽东论历史唯物主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山东大学哲学系原理教研室 著
- 出版社: 山东大学哲学系
- ISBN: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毛泽东论历史唯物主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1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
1.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
3.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及其根本缺陷7
4.历史唯物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它是人类在十九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思想成果的继承12
5.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6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改变16
社会意识给予社会存在以巨大影响和反作用19
6.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3
(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30
1.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现实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30
2.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34
3.人口作为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但对社会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37
4.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面貌、社会性质和社会形态更替的主要力量41
5.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45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48
1.人的自觉活动在复杂的社会历史链条中的作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48
2.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区别和联系;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57
3.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方法论意义60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63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63
1.生产力的含义及其构成63
2.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发展的动力67
3.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71
4.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构成77
5.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及其具体形式82
6.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83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84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化84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重大反作用87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89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一般状况89
2.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91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91
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91
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95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96
3.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103
4.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性质和特点108
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112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19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119
1.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119
2.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社会意识形态共同构成该社会的上层建筑124
3.社会形态是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在它之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形态在发展过程中的多样性127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135
1.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上层建筑也发生相应的变化135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142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52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一般状况152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57
四、阶级 国家 革命163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163
1.阶级的起源和实质163
阶级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163
阶级的实质169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171
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71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176
斗争的形式181
3.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阶级社会历史的根本方法187
(二)国家193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一个阶级的机器193
2.国家形式极其繁杂,但本质上都是阶级的专政201
3.剥削阶级国家的职能208
4.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211
无产阶级专政对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时期是必要的211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215
(三)社会革命222
1.社会革命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222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222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225
2.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233
社会革命的深刻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233
革命的爆发和胜利需要有一定的革命形势和主观条件239
3.暴力革命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革命和平发展是革命史上千载难逢的机会243
(四)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248
1.无产阶级专政是消灭阶级的必经途径;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阶级消灭的物质前提248
2.国家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254
五、社会意识及其形式261
(一)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61
1.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61
社会意识的内容是由社会存在、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生产发展的水平不同,社会的意识也就不同261
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一般具有阶级性272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78
反映旧制度的社会意识、传统、习惯不能一下子消灭;先进社会的意识可预见未来278
社会意识的一定繁荣时期同社会的一般发展不成比例281
社会意识具有继承性283
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288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288
(二)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形式297
1.政治、法律思想297
政治、法律思想是社会经济的产物,是一定阶级意志的体现297
2.道德303
道德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有各阶级的道德303
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道德308
3.艺术311
艺术是通过生动、具体、典型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起着教育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311
4.宗教318
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318
宗教将随着产生宗教的社会根源的消失而消失324
(三)社会的精神文明327
1.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327
2.精神文明以物质文明为基础,又反作用于物质文明329
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32
附录:341
六、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48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48
1.在对待人民群众作用的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348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355
3.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受社会制约,劳动群众的解放只能靠自己起来斗争,自己解放自己367
(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71
1.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并会创造出自己的伟大人物371
2.历史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76
3.无产阶级领袖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84
(三)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关系398
1.领袖、政党、阶级、群众间的相互关系398
2.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410
3.热爱和保卫无产阶级革命领袖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