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莫地的变迁 内城贫困区整体改造与社区治理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莫地的变迁 内城贫困区整体改造与社区治理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0324581.jpg)
- 孟翔飞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4699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城市-贫困区-旧房改造-研究-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莫地的变迁 内城贫困区整体改造与社区治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问题的提出与理论假设1
1.1.1棚户区社会现象的提出1
1.1.2对“棚改”问题的思考4
1.1.3基于解释的理论假设6
1.2若干概念的界定10
1.2.1内城贫困区10
1.2.2社区治理15
1.2.3社会变迁18
1.3研究的意义和思路20
1.3.1研究的意义20
1.3.2研究的基本思路23
1.3.3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26
1.4研究方法的选择29
1.4.1样本的选择29
1.4.2访谈的设计32
1.4.3资料的信度与效度33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框架34
2.1国外城市贫困理论研究综述34
2.1.1城市贫困问题的经济学解释34
2.1.2城市贫困问题的社会学解释37
2.2城市贫困区与边缘社区共同体47
2.2.1人类生态学:边缘化的城市贫困区47
2.2.2边缘主体性的历史与政治视角49
2.2.3边缘社区共同体51
2.3城市贫困区与“空间”的引入53
2.3.1“空间”的再认识:空间—社会—历史辩证法53
2.3.2第三空间:空间差异性的政治实践54
2.3.3城市空间与城市社会55
2.4“国家—市场—社会”视野下的城市贫困区研究57
2.4.1国家、市场与社会的界定57
2.4.2“国家—市场—社会”分析框架在中国的演变59
2.5国内城市贫民区研究现状66
2.5.1“城中村”研究:功能主义传统的延续66
2.5.2城市地理学与规划学视野下的“城市贫民区研究67
2.5.3城市棚户区改造研究68
第3章“社区变迁”的研究方法——拓展个案法70
3.1当代释义学71
3.1.1狄尔泰的精神科学71
3.1.2伽达默尔的解释学74
3.2历史与逻辑的统一77
3.2.1历史的理性逻辑77
3.2.2列维·斯特劳斯的批判81
3.3作为方法的“反思”82
3.3.1关于反思的追溯82
3.3.2反思的方法论价值——纠正正义原则85
3.4拓展个案法87
3.4.1社会学中层理论88
3.4.2拓展个案法的提出与民族志的采用90
3.4.3拓展个案法的四个维度91
3.4.4拓展个案法与实证科学95
第4章 寻找个案——莫地沟的变迁100
4.1莫地社区概况100
4.1.1莫地棚户区的地理位置和演变历史100
4.1.2莫地社区居民的基本状况102
4.2莫地社区的空间变迁108
4.2.1居住格局109
4.2.2社区环境113
4.2.3区域文化118
4.3莫地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121
4.3.1物质生活的变化121
4.3.2闲暇生活的变化124
4.3.3邻里关系的变化126
4.3.4婚俗及生活观的变迁127
4.4莫地社区一个普通家庭的变迁130
4.4.1棚户区追忆130
4.4.2亲历棚改134
4.4.3迁入新区135
第5章 棚户区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结构化”139
5.1棚户区的历史背景分析139
5.1.1棚户区的历史追溯140
5.1.2棚户区问题成因之一——国企工人的下岗失业144
5.1.3棚户区问题成因之二——住房制度改革147
5.1.4棚户区问题成因之三——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149
5.2棚户区改造的“结构化”分析152
5.2.1棚户区生成与“政府失灵”152
5.2.2棚户区改造与“市场失灵”155
5.2.3“棚户场域”与“社会排斥”160
5.2.4棚户区改造中的“推力”和“拉力”164
第6章 棚户区改造的第三种力量——社区归位与回应173
6.1社区归位——礼俗社区抑或法理社区174
6.1.1社区类型及其走向174
6.1.2中国社区治理的定位178
6.1.3莫地社区的归位181
6.2莫地社区治理与回应186
6.2.1莫地社区组织与治理机制186
6.2.2莫地社区救助工作188
6.2.3莫地社区文明建设190
6.2.4莫地社区环境建设192
6.3社区治理成本的支付——“消费者失灵”193
6.3.1社区治理成本支付主体的变迁193
6.3.2莫地社区治理成本的支付特点195
6.4低水平社会保障功能的社会支持网络197
6.4.1莫地社区社会保障状况197
6.4.2莫地社区的社会关系网络199
6.4.3非正式的社区保障体系205
第7章“后棚改”的多米诺效应、问题及对策208
7.1内城贫困的扩张——过度城市化208
7.1.1贫困的陷阱与贫穷的终结208
7.1.2来自内城贫民区的挑战215
7.2棚户区改造——深度城市化背景下内城贫困区治理225
7.2.1城市快速发展与“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化”225
7.2.2中国棚改怎样“迁得出、建得起”228
7.3棚户区改造的成果233
7.3.1物理空间的变迁233
7.3.2日常生活的变迁234
7.3.3区域文化的变迁237
7.4棚改的多米诺骨牌效应238
7.4.1北京南苑棚户区239
7.4.2西安东窑坊棚户区241
7.4.3济南发祥巷棚户区242
7.4.4黑龙江棚户区244
7.4.5徐州城棚户区246
7.5后棚改问题——居民生活与社区规划248
7.5.1棚户区改造的目标延伸249
7.5.2后棚改问题251
7.6棚改的软环境建设261
7.6.1科学的城市规划体系完善261
7.6.2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架构262
7.6.3优惠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263
7.6.4稳定的土地供应政策保障264
7.6.5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配套265
7.6.6丰富拆迁和补偿法律制度265
7.6.7制约有力的监督环境266
7.7内城贫困区治理的中国经验267
7.7.1政府回归——市场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268
7.7.2政治精英创新——制度并不能完全解决政府的效率问题272
7.7.3双重治理——理想化的社区模式并不能完全解决社区治理问题274
第8章 结论与讨论279
8.1关于选题280
8.2关于方法282
8.3关于理论发现284
8.4关于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拓展的研究287
8.5对策建议288
附录289
参考文献307
后记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