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旱地节水节能灌溉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旱地节水节能灌溉技术
  • 侯志研,冯良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13817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干旱区-节约用水-农田灌溉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旱地节水节能灌溉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国农产区旱地区划及旱作农业发展现状1

第一节 我国农产区水资源状况1

一、水资源总量1

二、降水特征1

三、地表水资源特征3

四、地下水资源特征5

五、水循环与水平衡特征5

第二节 我国农产区旱地区划6

一、水资源分区现状6

二、旱地农业分区现状7

第三节 我国农产区旱作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21

一、我国旱作农业现状22

二、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23

第二章 当前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及问题对策26

第一节 当前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26

一、发展节水灌溉的意义26

二、节水灌溉的内涵27

三、世界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概况28

四、我国节水灌溉发展历程30

五、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33

第二节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40

一、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40

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40

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41

四、节水灌溉的投入不足,管理体系不健全41

第三节 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策略42

一、按水资源状况确定农业发展布局和规划42

二、积极发展高产、优质、生态、高效的农产品42

三、以发挥区域化比较优势为核心,优化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43

四、加强区域水资源管理,建立统一管理体系43

五、做好水土资源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44

六、扩大高耗水农产品进口量44

七、开展区域间虚拟水贸易45

八、建立水网路体系及水资源调蓄工程46

九、充分利用雨洪资源47

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49

十一、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50

十二、积极发展旱作农业技术52

十三、注重污水资源化52

十四、加快海水淡化研究及生产步伐53

十五、扩大国际河流开发力度53

第三章 节水高产耐旱作物品种选择及栽培技术55

第一节 东北地区节水高产耐旱作物品种选择及栽培技术56

一、区域概况56

二、东北地区节水高产耐旱作物品种选择57

三、东北地区作物节水高产耐旱栽培技术67

第二节 华北地区节水高产耐旱作物品种选择及栽培技术85

一、区域概况85

二、华北地区节水高产耐旱作物品种选择87

三、华北地区作物节水高产耐旱栽培技术91

第三节 西北地区节水高产耐旱作物品种选择及栽培技术101

一、区域概况101

二、西北地区节水高产耐旱作物品种选择103

三、西北地区节水高产耐旱栽培技术106

第四节 西南地区节水高产耐旱作物品种选择及栽培技术116

一、区域概况116

二、西南地区作物节水高产耐旱品种选择117

三、西南地区节水高产耐旱栽培技术121

第四章 节水节能降耗高效灌溉技术129

第一节 蓄水工程建设技术129

一、雨水集蓄利用的概况129

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划132

第二节 输水工程建设技术153

一、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153

二、渠道防渗工程技术172

第三节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186

一、地面节水灌溉技术186

二、喷灌技术214

三、微灌技术221

第五章 水管理信息化和生态灌区的理论与技术235

第一节 灌区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技术235

一、信息化技术的特点235

二、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237

三、灌区水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242

四、灌区水管理信息化技术247

五、灌区水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257

六、现代化灌区快速评估的目的和方法259

七、灌区水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前景261

第二节 生态型灌区构建的理论与技术263

一、我国灌区的发展历程与生态型灌区产生的背景264

二、生态型灌区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68

三、生态型灌区建设的基本原理269

四、生态型灌区建设的主要方法274

五、生态型灌区建设的主要模式内容274

六、生态型灌区沟渠河道构建技术277

七、灌区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方法284

八、生态型灌区建设的技术难点284

参考文献2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