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西部农村基本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西部农村基本问题研究
  • 赵明智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ISBN:7226018004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22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西部农村基本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新时期金昌农村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和新特点1

一、金昌农村社会基本阶级内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2

(一)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金昌农民和土地的结合方式发生着新的变化2

(二)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金昌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7

(三)随着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使金昌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9

二、金昌农村各阶层经济地位发生着明显的变化12

(一)收入差距明显拉大12

(二)贫富悬殊开始出现14

(三)剥削现象已经出现15

三、金昌农村社会阶层变化的新特点17

(一)过渡性17

(二)两重性18

(三)不稳定性20

四、对金昌农村社会阶层变化的反思21

(一)对金昌农民各阶层政治态度和心理倾向的分析21

(二)对金昌农民内部分化中出现的几个敏感问题的认识和反思23

第二章 现阶段金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趋势28

一、农村经济产业化建设概述28

(一)基本内涵28

(二)主要内容29

(三)前景展望和意义31

二、金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及有利条件33

(一)发展现状34

(二)有利条件37

三、金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原则及措施39

(一)基本思路39

(二)基本原则41

(三)主要措施43

第三章 金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利用46

一、金昌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概况46

(一)农村劳动力的总体数量46

(二)农村劳动力的总体质量47

(三)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现状48

二、金昌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总体状况及特点分析49

(一)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现状及发展预测49

(二)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基本特点50

三、“就地消化为主,有效组织外流”是金昌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原则53

(一)促进农业向深度开发,通过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吸附农村剩余劳动力53

(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通过农村工业化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54

(三)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使城镇化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55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于农业的产前、产后服务体系,有效地转移和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57

(五)有效地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流58

四、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根本途径59

(一)大力发展农村普通教育,提高劳动力的文化素质59

(二)狠抓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技术培训60

第四章 金昌农村科技开发及发展趋势62

一、金昌农村科技体系基本形成62

(三)科技示范体系63

(二)科技队伍形成63

(一)科技管理体系63

(四)科技服务体系64

(五)科技培训体系64

(六)科技承包体系65

二、农业新技术在金昌的推广运用65

(一)大田增产技术的推广66

(二)中低产田的改造67

(三)新品种的推广68

(四)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68

三、金昌农村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69

(一)农民应用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不高69

(六)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开发应用69

(五)先进农机具的使用69

(二)科技投入低,不适应农村科技的发展70

(三)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功能不强71

四、金昌农村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73

(一)前景及紧迫性73

(二)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74

(三)目标、任务及重点74

五、金昌农村科技发展的对策与建议76

(一)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77

(二)增加科技投入77

(四)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78

(三)引进推广新技术,抓好乡镇企业技术改造78

(五)改善农村科技人员待遇,稳定农村科技队伍79

(六)坚持科技承包,提高推广项目的质量79

第五章 新时期金昌农村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80

一、金昌农村教育的基本状况81

(一)各级各类教育81

(二)师资队伍建设83

(三)学校建设84

二、金昌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84

三、发展思路92

(一)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92

(二)更新观念,端正办学思想,真正把农村教育转移到为农村经济服务的轨道上来93

(三)从农村实际出发,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94

(四)调整教育结构,提高办学效益95

(五)加强“三教统筹”,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服务功能97

(六)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99

第六章 金昌农村文化现状及发展思路101

一、金昌农村文化现状102

(一)农民文化素质较低102

(二)农村文化设施参差不齐105

二、金昌农村文化的一般特点107

(一)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较好108

(二)相对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滞后108

(三)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农民观念落后108

(二)倡导和组织农民学科学、学文化是搞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109

(一)领导重视是搞好农村文化工作的关键109

(四)文化建设有明显的不平衡性109

三、加快发展和繁荣金昌文化事业的思路109

(三)办好农村文化站112

(四)切实搞好文化下乡活动113

(五)“以文补文”、“多业助文”是发展农村文化的必由之路115

第七章 金昌农村消费结构调查研究117

一、金昌农村消费情况的调查117

(一)样本和基本数据117

(二)对调查材料的说明118

二、对金昌农村消费结构的剖析119

(一)生产资料消费119

(二)生活资料消费123

(三)文化消费125

三、金昌农村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126

(一)生产资料消费的发展趋势126

(二)生活资料消费的发展趋势128

(三)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130

第八章 现阶段金昌农村共同富裕问题研究133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133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133

(二)共同富裕是一个分阶段实施的过程134

(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135

二、现阶段金昌农村共同富裕问题透析135

(一)现阶段金昌农村农民收入情况分析135

(二)存在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138

三、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39

(一)生产与分配的关系140

(二)先富和后富之间的关系142

(三)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关系144

第九章 金昌农村婚姻家庭问题研究147

一、金昌农村婚姻现状及问题147

(一)现阶段金昌农村婚姻状况147

(二)现阶段金昌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151

(三)现阶段金昌农村离婚现象透析153

二、金昌农村家庭类型、功能及其特点155

(一)金昌农村家庭类型及变化155

(二)金昌农村家庭功能及演变159

(三)金昌农村家庭关系的特点162

三、对现阶段金昌农村婚姻家庭问题的再思考165

(一)巩固家庭有赖于婚姻质量的提高165

(二)强化家庭功能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68

第十章 金昌农村人口问题研究172

一、金昌农村人口的基本状况172

(一)人口数量172

(二)人口密度173

(三)人口构成173

二、金昌农村人口问题及其表现与原由174

(一)人口增长速度快174

(二)农业人口相对过剩176

(三)农业内部职业结构不合理,不能为剩余劳动力提供理想的就业途径178

(四)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较差,劳动力质量较低180

(五)计划生育工作的辅助配套措施滞后181

(六)农民负担重,生活水准低,生活保障系数小182

三、解决金昌农村人口问题的若干对策183

(一)严格控制人口183

(二)提高适度人口数187

(三)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质量190

第十一章 金昌农村社会风俗研究192

一、缓慢演进的婚姻、生育、赡养习俗193

(一)婚姻习俗的演变趋向193

(二)人口生产风俗习惯199

(三)尽赡养义务的习俗200

二、新旧交替的丧葬祭奠风俗201

三、情趣各异的年节习俗202

(一)欢乐喜庆,作阶段性休整后喜迎未来202

(二)祭奠神灵祖先,寄托哀思,祈求保佑203

(三)把握时令节气,以便适时耕作204

(四)拜神集会融为一体,提供相互交换劳动产品、各自获得生产生活的必需用品的机会204

(五)借机改善一下生活,寄托生活的情趣,交流感情205

四、地方特色浓郁的饮食习俗与追逐新潮的服饰趋势205

五、认识和启迪208

(一)农村社会风俗的形成和演变,与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208

(四)地域条件和民族融合对民风习俗有着重要的影响209

(二)儒教思想、封建礼教在旧的民族风情的形成中有着强大的渗透作用209

(三)宗教迷信观念仍十分浓厚209

第十二章 金昌农村的基层政权建设211

一、现阶段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211

(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体212

(二)村民委员会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13

(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搞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保证215

二、金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基本情况216

(一)村民委员会建设得到普遍重视216

(二)乡镇政府职能得到进一步完善217

(三)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218

(四)基层干部培训工作有所突破220

(五)村级干部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221

三、目前金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1

(一)乡镇人大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221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工作难度较大222

(三)在某些乡镇,政府权威严重失落223

四、促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几点思考224

(一)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固离不开集体经济的支撑224

(二)农村基层政权只有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才会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225

(三)必须正确处理乡镇党政工作中的几个关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政权的工作职能226

(四)开展公平竞争,着力构建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体系227

后记2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