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韶关市 新丰县志 1979-200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韶关市 新丰县志 1979-2005
  • 新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 ISBN:753624712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762页
  • 文件大小:349MB
  • 文件页数:8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韶关市 新丰县志 1979-200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篇 建置 区划第一章 建置32

第一节 地理位置32

第二节 建置沿革32

第三节 县治33

第二章 行政区划33

第一节 区划变动33

第二节 镇街概况35

第三节 自然村落45

第二篇 环境 资源第一章 地质 地貌53

第一节 地质53

第二节 地貌54

第三节 山脉 山峰56

第二章 气候59

第一节 四季划分59

第二节 气温59

第三节 降水60

第四节 风61

第五节 日照 蒸发62

第六节 雾霜冰雪62

第三章 自然资源63

第一节 土地资源63

第二节 矿产资源67

第三节 水资源70

第四节 动物资源72

第五节 植物资源73

第四章 自然灾害74

第一节 倒春寒74

第二节 暴雨74

第三节 山体滑坡75

第四节 干旱75

第五节 寒露风75

第六节 强对流天气76

第七节 霜冻76

专记 新丰县抗击“6·20”特大洪灾纪实77

第三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第一章 人口发展81

第一节 人口变动81

第二节 人口分布82

第三节 人口流动82

第二章 人口结构83

第一节 性别结构83

第二节 年龄结构83

第三节 文化结构85

第四节 职业结构86

第五节 民族结构86

第六节 家庭结构86

第三章 计划生育88

第一节 机构设置88

第二节 宣传教育88

第三节 节制生育措施89

第四篇 城乡建设93

第一章 机构与规划93

第一节 机构设置93

第二节 县城规划93

第二章 县城建设94

第一节 街道建设94

第二节 市场建设97

第三节 楼宇建设98

第四节 公共事业建设99

第三章 县城管理101

第一节 城建监察101

第二节 环境卫生102

第三节 房产管理与住房制度改革102

第四章 乡镇建设103

第一节 圩镇建设103

第二节 农村住宅建设104

第五篇 环境保护106

第一章 环境监测106

第一节 城市大气监测106

第二节 地表水监测107

第三节 噪声监测113

第二章 环境管理113

第一节 环境保护规划113

第二节 管理制度实施114

第三节 新丰江水质保护114

第四节 环保宣传教育115

第三章 污染源治理115

第一节 工业污染源治理115

第二节 农业污染源治理116

第三节 生活污染源治理116

第四节 噪声污染源治理117

第四章 生态县建设117

第一节 森林生态建设117

第二节 森林资源保护118

第六篇 交通 邮电第一章 交通运输120

第一节 机构设置120

第二节 公路建设121

第三节 公路养护与管理127

第四节 运输131

第五节 交通管理133

第二章 邮政134

第一节 机构设置134

第二节 邮政网点与邮路134

第三节 邮政业务135

第四节 邮政设施与资费136

第三章 电信137

第一节 机构设置137

第二节 电信设施137

第三节 电信业务138

第四节 电信资费142

第五节 电话安装与维修144

第七篇 水利 电力第一章 水利145

第一节 机构设置145

第二节 水利工程建设146

第三节 “三防”工作151

第四节 水资源利用152

第五节 水利管理152

第二章 电力154

第一节 机构设置154

第二节 水电开发154

第三节 骨干电站156

第四节 电网建设158

第五节 农网改造159

第六节 电力管理160

第七节 电力企业改革161

第八篇 经济管理163

第一章 计划管理163

第一节 机构设置163

第二节 计划编制163

第三节 计划执行情况165

第四节 计划部门的职能变化166

第二章 统计管理166

第一节 机构设置166

第二节 统计制度166

第三节 统计调查167

第四节 统计台账与资料汇编175

第五节 统计监督176

第三章 物价管理176

第一节 机构设置176

第二节 物价检查监督176

第三节 物价整顿177

第四节 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177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178

第一节 机构设置178

第二节 企业登记和个体私营经济管理178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179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179

第五节 市场管理180

第六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182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182

第一节 机构设置182

第二节 质量监督管理183

第三节 计量监督管理183

第四节 技术标准化管理186

第五节 打假与稽查187

第六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188

第六章 审计监督188

第一节 机构设置188

第二节 国家审计188

第三节 内部审计189

第四节 社会审计189

第七章 国土资源管理189

第一节 机构设置189

第二节 土地使用制度变革190

第三节 土地权属管理190

第四节 土地市场管理191

第五节 矿产资源管理191

第六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192

第七节 土地监督检查与土地纠纷调处194

第八章 安全生产监督195

第一节 机构设置195

第二节 宣传教育195

第三节 安全生产管理195

第四节 主要事故197

第九篇 经济综述198

第一章 经济发展概况198

第一节 经济发展198

第二节 三大产业发展变化200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1

第二章 经济结构202

第一节 三大产业结构202

第二节 工农业产业结构203

第三节 所有制结构203

第四节 劳动力结构206

第十篇 经济体制改革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08

第一节 恢复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208

第二节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8

第三节 废除人民公社制度210

第四节 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210

第五节 落实山林权属211

第六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12

第二章 工业体制改革213

第一节 扩大企业自主权213

第二节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213

第三节 推进企业产权改革214

第三章 流通体制改革214

第一节 建立“三多一少”流通体制214

第二节 取消统购统销215

第四章 宏观调控体制改革215

第一节 计划体制改革215

第二节 物价改革216

第三节 投资体制改革217

第五章 建立市场体系218

第一节 生活资料市场218

第二节 生产资料市场218

第三节 劳务市场218

第四节 房地产市场219

第十一篇 农业221

第一章 种植业221

第一节 机构设置221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222

第三节 农业科技222

第四节 农业机械224

第五节 粮食生产225

第六节 蔬菜生产227

第七节 水果生产231

第八节 其他经济作物231

第九节 特色农业产品233

第二章 林业236

第一节 机构设置236

第二节 造林绿化237

第三节 封山育林238

第四节 林业基地建设239

第五节 林业科技240

第六节 林产品经营241

第七节 林政管理243

第八节 自然保护区简介245

第三章 畜牧水产业247

第一节 机构设置247

第二节 畜禽饲养247

第三节 水产养殖248

第四节 良种推广249

第五节 疫病防治250

第十二篇 工业 建筑业第一章 工业252

第一节 机构设置253

第二节 工业所有制253

第三节 工业门类255

第四节 工业园区261

第五节 主要工业企业选介262

第二章 建筑业263

第一节 建筑企业263

第二节 勘察设计264

第三节 建筑管理264

第十三篇 商业贸易第一章 国内贸易266

第一节 机构设置266

第二节 商业体制改革266

第三节 国营、集体商业267

第四节 民营个体商业269

第五节 商品购销271

第二章 对外经济贸易279

第一节 机构设置279

第二节 招商引资279

第三节 外资企业的管理与服务281

第四节 主要涉外企业选介281

第五节 主要出口商品285

第十四篇 旅游业 服务业第一章 旅游286

第一节 机构设置286

第二节 旅游设施与旅游线路287

第三节 旅游景区287

第四节 待开发旅游资源290

第二章 服务业295

第一节 餐饮业295

第二节 旅业295

第三节 美容美发295

第四节 休闲娱乐业295

第五节 照相业295

第六节 主要宾馆酒店选介296

第十五篇 财政 税务第一章 财政297

第一节 机构设置297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297

第三节 财政收入298

第四节 财政支出302

第五节 财政管理303

第六节 政府采购机制309

第二章 税务309

第一节 分税前机构设置309

第二节 分税前税务工作310

第三节 国税311

第四节 地税313

第十六篇 金融 保险第一章 金融318

第一节 金融机构318

第二节 货币流通与管理321

第二章 储蓄与贷款323

第一节 储蓄323

第二节 贷款324

第三章 保险事业325

第一节 机构设置325

第二节 保险种类325

第三节 投保326

第四节 理赔326

第十七篇 政治体制改革第一章 改进党的领导327

第一节 坚持民主集中制327

第二节 实行党政分开327

第三节 建立民主协商机制328

第二章 推进民主建设328

第一节 完善人大制度328

第二节 实行政治协商329

第三节 扩大基层民主330

第三章 实行依法治县330

第一节 开展普法教育330

第二节 推动依法施政331

第三节 加强执法监督331

第四章 改革行政管理331

第一节 实行机构改革331

第二节 转变政府职能333

第十八篇 中共新丰县地方组织第一章 组织概况335

第一节 组织沿革335

第二节 党的基层组织335

第三节 党员队伍336

第二章 历次县党代表大会337

第一节 第四次党代会338

第二节 第五次党代会338

第三节 第六次党代会339

第四节 第七次党代会340

第五节 第八次党代会340

第六节 第九次党代会341

第七节 第十次党代会341

第三章 中共新丰县委员会343

第一节 历届县委员会的组成343

第二节 县委工作机构349

第四章 思想建设350

第一节 整党教育350

第二节 “三讲”教育351

第三节 “三个代表”思想学习教育351

第四节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352

第五章 组织建设352

第一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353

第二节 国有企业及机关党建工作355

第三节 非公企业及社区党组织355

第四节 干部管理356

第五节 老干部工作357

第六章 宣传工作358

第一节 重大政治宣传358

第二节 专项宣传活动359

第三节 对外宣传361

第七章 统战工作361

第一节 落实统战政策361

第二节 联系党外人士362

第三节 开展海外统战362

第八章 政法工作363

第一节 加强政法工作领导363

第二节 协调司法机关工作363

第三节 实行治安达标责任制364

第四节 组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64

第五节 预防犯罪365

第六节 处置群体突发事件365

第七节 创建安全文明社区365

第八节 开展社会帮教活动366

第九章 其他党务工作366

第一节 调研工作366

第二节 信访工作367

第三节 保密工作368

第四节 党史工作369

第五节 党校教育369

第六节 县直机关工委工作370

第十章 重大决策举措371

第一节 发展山地经济371

第二节 大搞小水电开发372

第三节 加快县城城市化372

第四节 实现绿化达标373

第五节 加快公路建设374

第六节 发展“三高”农业375

第七节 推进“普九”达标375

第八节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376

第九节 开展扶贫攻坚377

第十节 实施旅游开发378

第十一节 推进工业兴县378

第十九篇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章 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380

第一节 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380

第二节 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381

第三节 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382

第四节 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383

第五节 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384

第六节 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385

第七节 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387

第二章 人民代表388

第一节 代表选举程序388

第二节 县人大代表选举389

第三节 代表资格审查391

第四节 代表名额构成391

第五节 代表罢免392

第六节 选举推荐上级人大代表392

第三章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393

第一节 机构设置393

第二节 县人大常委会人员构成393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会议395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主要工作396

第五节 议案办理402

第六节 组织代表视察403

第二十篇 新丰县人民政府第一章 组织概况404

第一节 新丰县人民政府沿革404

第二节 新丰县革命委员会领导成员404

第三节 新丰县人民政府领导成员405

第二章 政府机构设置408

第一节 政府工作机构408

第二节 基层政府及派出机构412

第三章 历届政府主要工作412

第一节 第六届县人民政府412

第二节 第七届县人民政府413

第三节 第八届县人民政府414

第四节 第九届县人民政府414

第五节 第十届县人民政府415

第六节 第十一届县人民政府416

第七节 第十二县人民政府417

第二十一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丰县委员会第一章 组织概况419

第一节 县政协的建立419

第二节 县政协的组成419

第二章 历届县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420

第一节 第一届县政协委员会议420

第二节 第二届县政协委员会议421

第三节 第三届县政协委员会议421

第四节 第四届县政协委员会议421

第五节 第五届县政协委员会议422

第六节 第六届县政协委员会议423

第七节 第七届县政协委员会议424

第三章 县政协常务委员会424

第一节 常委会的组成424

第二节 专门委员会(工作组)及机关427

第四章 主要工作427

第一节 协商监督 参政议政428

第二节 组织提案 建言献策428

第三节 视察调研 服务大局429

第四节 加强学习 自我教育429

第五节 联谊“三胞” 广交朋友430

第六节 征集史料 资政育人431

第二十二篇 纪检监察第一章 机构设置432

第一节 中共新丰县纪律检查委员会432

第二节 基层纪检机构433

第三节 县监察局433

第二章 党风廉政建设433

第一节 纪律教育433

第二节 制度建设434

第三节 检查监督435

第三章 查处违纪案件435

第一节 打击经济犯罪435

第二节 清理违规建房436

第三节 查处职务违纪犯罪436

第四章 纠风与执法监察437

第一节 治理中小学乱收费437

第二节 减轻农民负担437

第三节 治理公路“三乱”行为438

第四节 整顿经济秩序438

第五节 减轻企业负担439

第六节 整顿建筑市场439

第七节 整顿土地交易市场440

第八节 实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440

第九节 开展行风建设评议活动440

第十节 监督政府采购事项441

第五章 复查历史案件441

第一节 平反“文化大革命”中冤假错案442

第二节 全面复查历史案件442

第二十三篇 群团组织第一章 新丰县总工会444

第一节 组织概况444

第二节 工会代表大会444

第三节 主要工作445

第二章 新丰县妇女联合会449

第一节 组织概况449

第二节 县妇女代表大会449

第三节 主要工作450

第四节 组织妇女参与竞赛活动452

第三章 共青团新丰县地方组织454

第一节 组织概况454

第二节 团的组织建设454

第三节 主要工作455

第四节 青年主题活动457

第四章 新丰县工商业联合会459

第一节 组织概况459

第二节 主要活动459

第五章 新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461

第一节 组织概况461

第二节 主要工作461

第六章 新丰县残疾人联合会462

第一节 组织概况462

第二节 主要工作462

第七章 其他社会组织463

第一节 新丰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463

第二节 新丰县科学技术协会464

第三节 新丰县归国华侨联合会465

第四节 新丰县个体劳动者协会465

第五节 新丰县老战士联谊会466

第六节 新丰县老区建设促进会466

第七节 新丰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467

第二十四篇 军事468

第一章 机构设置468

第一节 新丰县人民武装部468

第二节 新丰县人民武装委员会469

第三节 新丰县国防动员委员会469

第四节 基层人民武装部470

第五节 驻县武装警察部队470

第二章 民兵与预备役470

第一节 民兵组织470

第二节 预备役471

第三节 民兵预备役政治教育471

第四节 民兵预备役训练472

第五节 民兵装备管理472

第三章 兵役473

第一节 兵役登记473

第二节 兵员征集473

第四章 国防动员与国防教育474

第一节 国防动员474

第二节 国防教育475

第三节 人民防空475

第五章 拥政爱民476

第一节 支持地方工作476

第二节 开展爱民活动476

第二十五篇 政法478

第一章 公安478

第一节 机构设置478

第二节 治安管理478

第三节 严打与刑侦484

第四节 预审与执法监督489

第五节 监所管理491

第六节 户籍管理492

第七节 道路交通管理494

第八节 消防管理495

第二章 检察496

第一节 机构设置496

第二节 刑事检察497

第三节 贪污贿赂检察500

第四节 渎职侵权检察502

第五节 职务犯罪预防503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504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505

第八节 监所检察506

第三章 审判507

第一节 机构设置507

第二节 刑事审判507

第三节 民事审判508

第四节 经济审判509

第五节 行政审判509

第六节 审判监督511

第七节 信访 立案512

第八节 执行工作512

第四章 司法行政513

第一节 机构设置513

第二节 法制宣传与普法教育513

第三节 公证业务516

第四节 律师事务518

第五节 基层司法调解519

第六节 法律援助522

第二十六篇 人事 劳动第一章 人事编制523

第一节 机构设置523

第二节 人事制度改革523

第三节 干部队伍525

第四节 编制管理527

第五节 干部待遇528

第二章 劳动530

第一节 机构设置530

第二节 劳动制度改革530

第三节 劳动就业管理531

第四节 劳动工资533

第五节 劳动保护533

第六节 劳动监察534

第七节 劳动争议仲裁535

第八节 职工退休待遇535

第三章 社会保障536

第一节 机构设置536

第二节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536

第三节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537

第四节 失业保险537

第五节 工伤保险538

第六节 基本医疗保险539

第七节 生育保险539

第二十七篇 教育 科技第一章 教育541

第一节 机构设置541

第二节 教育改革541

第三节 教育结构543

第四节 教育经费548

第五节 教育设施549

第六节 教师队伍556

第二章 科学技术558

第一节 机构设置558

第二节 科研单位558

第三节 科技队伍559

第四节 科技普及活动559

第五节 科研成果与推广应用560

第六节 气象测报562

第二十八篇 文化 体育第一章 文化艺术564

第一节 机构设置564

第二节 文化设施建设565

第三节 群众文化565

第四节 文艺创作568

第五节 图书 电影572

第六节 文物574

第七节 民间艺术575

第八节 新闻出版576

第九节 文化市场577

第二章 广播电视590

第一节 机构设置590

第二节 事业发展590

第三节 新闻宣传593

第四节 经营创收594

第三章 档案 史志596

第一节 档案596

第二节 史志598

第四章 体育600

第一节 机构设置600

第二节 场馆建设600

第三节 群众体育601

第四节 业余体校603

第五节 竞技体育604

第六节 创建体育先进县605

第二十九篇 医药 卫生第一章 机构设置607

第一节 行政机构607

第二节 医疗机构607

第二章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610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610

第二节 医疗制度改革611

第三节 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612

第三章 医疗卫生事业612

第一节 卫生基础建设与医疗设备612

第二节 医务队伍与医疗技术614

第三节 疾病防治615

第四节 卫生保健616

第五节 卫生事业经费620

第四章 医药卫生管理621

第一节 医政管理621

第二节 药政管理621

第三节 食品卫生管理623

第四节 公共卫生管理624

第五章 爱国卫生运动625

第三十篇 社会事务第一章 民政626

第一节 机构设置626

第二节 行政区域管理626

第三节 拥军优属628

第四节 烈士残疾抚恤629

第五节 退伍军人安置630

第六节 救灾救济630

第七节 社会福利631

第八节 革命老区评划与建设633

第九节 移民安置638

第十节 社团管理639

第十一节 婚姻管理639

第十二节 殡葬改革641

第二章 外事侨务642

第一节 机构设置642

第二节 落实侨务政策642

第三节 开展联谊活动643

第四节 扶助归侨侨眷644

第五节 侨胞支持新丰建设644

第三章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645

第一节 机构设置645

第二节 组织实施646

第三节 创建活动648

第四章 扶贫开发652

第一节 机构设置652

第二节 组织实施653

第三节 扶贫攻坚654

第四节 开发扶贫655

第五节 社会扶贫658

第三十一篇 社会生活第一章 民族宗教姓氏662

第一节 民族662

第二节 宗教662

第三节 姓氏源流664

第二章 民间风俗667

第一节 生活习俗667

第二节 民间节庆670

第三节 婚姻习俗672

第四节 丧葬习俗673

第五节 添丁祝寿习俗674

第六节 建房乔迁习俗674

第七节 扫墓祭祖习俗675

第三章 城乡人民生活675

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675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677

第三节 城乡差距679

第三十二篇 人物681

第一章 人物传681

第二章 人物简介689

第三章 人物名表694

附录701

一、前志勘误701

二、黄埔军校新丰籍学员简介705

三、限外大事记709

四、文件选录713

索引728

CONTENTS740

编后记7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