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理学图表导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理学图表导解](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4231628.jpg)
- 吕尚点编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512030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158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1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理学图表导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任务1
2.人体生命活动研究的3个水平1
3.生理学实验方法1
4.兴奋性及相关概念2
5.神经纤维兴奋性变化与动作电位时相的关系2
6.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要点3
7.载体介导易化转运示意图3
10.葡萄糖跨上皮细胞继发性主动转运示意图4
9.Na+-K+离子泵原发性主动转运示意图4
8.*离子通道易化转运中膜通道蛋白几种组构模式4
11.膜动转运中的胞吐与胞吞5
12.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归类5
13.膜对物质的转运过程与特点的比较6
14.受体简介与膜受体对信息的传递功能6
15.*神经递质乙酰胆碱N受体模式7
16.有关生物电现象的几个重要概念7
17.静息时膜内外主要离子及对离子的通透性(离子浓度:mmol/L)8
18.神经的动作电位与其膜对钠、钾离子通透性(电导)的关系8
19.平衡电位的理论计算及电压钳、膜片钳实验技术8
21.静息、动作、局部电位的触发条件、实质和特点比较9
20.动作电位在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9
22.骨骼肌细胞的特征性结构与功能10
23.神经-肌肉接头及肌原纤维的放大10
24.肌原纤维舒缩时粗细肌丝位置关系及肌节长度改变11
25.骨骼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相互转化11
26.兴奋于神经纤维和神经-肌肉接头处传播的特点12
27.等长、等张收缩之比较12
28.单收缩与强直收缩12
29.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13
3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14
32.反馈及其类型14
30.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14
33.功能活动的反馈调节15
34.机体正负反馈调节举例15
第二章 血液16
1.血液的组成16
2.体液的分布及血浆在沟通内外环境间的作用16
3.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17
4.血液主要生理参数17
5.红细胞(RBC)特性18
6.红细胞的生成条件18
7.*红细胞生成过程18
8.红细胞的生成调节18
10.血小板的结构及生理止血中血小板栓的形成19
9.*血红蛋白的降解及产物去路19
11.白细胞与血小板的主要功能20
12.参与凝血的因子及其特性20
13.血凝3个基本步骤的简(详)示意图21
14.内、外源凝血途径之比较22
15.纤维蛋白多聚体的生成过程22
16.血管内血液不凝固的抗凝机制22
17.加速或延缓血凝的方法与依据23
18.出血、凝血时间及其异常23
19.纤溶系统的构成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23
20.Ⅻa在凝血与纤溶间的作用24
23.*无标准血清时用已知B型血的人所进行的血型鉴定25
24.4种A亚型的抗原、抗体及抗血清反应25
21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25
22.ABO各血型的相互凝集关系25
25.Rh血型系统的溶血危险26
26.交叉配血与输血26
27.*ABO抗原物质的结构示意图26
28.*ABO血型的婚配遗传27
第三章 循环28
1.血液循环途径与功能简示28
2.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活动28
3.心率(HR)改变对心脏缩舒时间的影响28
5.心脏射血功能的评价29
4.心动周期内的各种变化29
7.人体左心室功能贮备图示30
6.搏功和分功的计算公式30
8.影响与调节心输出量因素31
9.心音、左心室压力及心电图的对应关系31
10.4种心音特点与成因之比较32
11.心室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离子转运与收缩示意图32
1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33
13.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与房室交界的3个组成部分示意图33
14.快反应、慢反应细胞跨膜电位及特点比较34
15.心肌细胞3种电生理特性之比较34
18.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35
19.心脏特殊传导组织的结构特点与作用35
16.自律与非自律细胞跨膜电位及特点比较35
17.心肌细胞兴奋正常传导顺序35
20.影响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的因素对比36
21.几种因素对心肌生理特性影响的图示36
22.不同浓度K+对心肌特性的影响37
23.*Ca2+与Na+对心肌特性的影响37
24.3种离子对心肌生理特性影响简示与概要机制38
25.高、低血K+对心肌动作电位的影响38
26.高、低血Ca2+对心肌动作电位的影响38
28.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常规心电图的比较39
29.*心电图导联39
27.心电图(ECG)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39
30.4类血管的有关组构特点比较41
31.反映血流动力学的几个有关指标42
32.动脉血压及其变动42
33.影响血压生理变动的主要因素42
34.动脉血压形成的主要因素43
35.测血压与扪脉搏43
36.各种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44
37.*动脉高血压对心血管功能的损害44
38.动脉脉搏波44
39.中心静脉压与外周静脉压44
42.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45
43.真毛细血管交替开放的机制45
40.影响静脉血回流的主要因素45
41.微循环各部组成特点及功能45
44.组织液的生成及回流的力量对比46
45.淋巴液回流的途径与意义46
46.影响组织液生成及回流的主要因素46
47.心血管活动调节的途径与内容46
48.心脏的传出神经支配及其作用47
49.血管的传出神经支配及其作用47
50.心血管中枢47
53.稳压反射调控示意图(9.3kPa<窦内压<18.6kPa时适用)48
52.稳压反射的示意及所导致的相关变化48
51.心迷走、心交感神经紧张性比较48
54.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性反射49
55.其它几类心血管反射49
56.心血管活动的全身性体液调节因素50
57.缓慢静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时对人体血液循环的影响50
58.激肽类的形成与代谢51
59.心血管活动的局部性体液调节因素51
60.冠脉循环特点、流量及其调节52
61.脑循环特点与血流量调节52
1.呼吸的全过程53
2.支气管纤毛运动、肺泡壁及呼吸膜结构示意53
第四章 呼吸53
3.肺循环的主要特点54
4.呼吸时膈和肋骨运动示意图55
5.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56
6.胸膜腔内压56
7.人工呼吸原理与方法56
8.肺泡与呼吸膜的组构及其功能特点57
9.*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的分子结构57
10.肺通气阻力的构成57
11.表面活性物质对维持肺泡稳定所起的作用58
12.4种不同吸、呼时态的胸廊弹性阻力及作功比较58
13.肺和胸廊的顺应性(C)58
15.肺的动态容量、可能的呼吸最深最快水平及最大呼气速度59
14.肺容量的组成及其正常值59
17.呼吸气体的分压变化〔kPa(mmHg)〕60
18.氧和二氧化碳扩散速率的比较60
19.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并示通气/血流比值异常60
16.呼吸的频率、深度与效率(无效腔为150ml)60
20.人体直立时肺上下区的通气量与血流量61
21.气体运输形式示意图61
22.动、静脉中O2和CO2的含量〔mmol/L(ml/100ml血液)〕61
23.*血红蛋白(Hb)的结构和功能62
24.氧解离曲线特点及其生理意义62
25.血氧容积与影响氧离曲线因素63
26.临床所见的几种缺氧表现与鉴别63
28.各种运输形式CO2的含量(ml/100ml血液)、运输量(%)和释出量(%)的比较64
27.氧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结合运输形式64
29.延髓呼吸神经元群部位与作用65
30.吸气的切断机制65
31.几种呼吸反射性调节的比较66
32.几种不同呼吸形式的比较66
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67
1.消化吸收过程示意图67
2.消化道平滑肌特点与机制68
3.各消化液泌量、酶及其作用68
(mmol/L或h)69
6.胃液中盐酸泌量的几种常用表示法69
5.胃液的主要成分与作用69
4.吞咽的过程69
7.壁细胞中盐酸的分泌过程和盐酸对胃蛋白酶原的激活70
8.维生素B12的吸收70
9.胃粘液、粘膜的屏障作用71
10.胃壁的几类自身保护71
11.胃窦蠕动的作用效果71
12.胃排空的影响因素与机制72
13.胰、糜蛋白酶原的激活、作用与分子量72
15.小肠内3种消化液有关情况的比较73
16.小肠的分节运动与回盲括约肌的作用73
14.胆囊的功能与机制73
17.消化道各部位的运动形式与作用74
18.消化道运动的几种常见反射(或运动体征)74
19.胆盐的肠肝循环示意图75
20.排便反射过程75
21.小肠在营养物质吸收上所具优势75
22.主要营养物质吸收概况76
23.水和小分子物质通过肠上皮细胞的两条途径76
24.典型绒毛放大示意图76
25.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机制77
26.*辅脂酶的作用示意图77
30.营养物质吸收后的转运途径78
29.铁和钙的吸收78
27.*混合微胶粒纵切面的结构示意图78
28.小肠上皮细胞对钠和水的吸收78
31.脂肪吸收过程示意图79
32.几种胃肠激素的分泌与作用79
33.胃肠激素的作用途径80
34.交感、副交感神经对消化道及腺体的支配80
35.胃肠道内的壁内神经丛的支配与联系80
36.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81
2.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及所含的高能键82
3.三大营养物质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82
1.机体能量代谢的转换82
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82
4.*间接测热法的原理与步骤83
5.非蛋白呼吸商和氧热价83
6.战士在各种军事作业下的能量代谢率83
7.人体产热量和体表面积的关系84
8.国人正常基础代谢率平均值[kJ/m2·h(kcal/m2·h)]84
9.我国正常成年人的体温(℃)84
10.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84
11.人体的热平衡85
12.人体散热方式及其所占百分比(按总散热量12552.00kJ计算)85
13.体温调节中枢、热敏感神经元的活动与温度的调定85
1.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尾产物的去路86
第七章 排泄86
2.肾单位(含集合管)的组构与功能87
3.皮质与近髓肾单位的比较及髓质渗透梯度87
4.肾小球旁器的组构与功能88
5.肾血液循环主要特点88
6.肾血流量调节方式、机制与证据89
7.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g/L)89
8.肾小球与球旁器并示肾球囊微穿刺90
9.滤过膜的超微结构特点及其机械屏障作用90
10.肾小球滤过膜对几种物质的通透性(滤液浓度/血浆浓度)比较90
1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91
12.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度量指标与正常值91
11.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及其计算(松鼠猴资料,kPa)91
14各种物质重吸收部位和数量的概况92
15.近端肾小管前半段对钠主动重吸收的泵-漏模式92
16.髓袢升支粗段对氯、钠、钾的同向协同转运93
17.肾小管(含集合管)各部位对Na+重吸收之比较93
18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被动重吸收比较94
19.有关葡萄糖重吸收的两个概念与正常值94
20.肾小管对其它物质的重吸收94
21.关于球管平衡(重吸收率70%,ml)95
22.肾小管和集合管对H+的分泌95
23.氨的分泌示意图95
26.血浆清除率的测定及其应用96
25.关于缓冲体系96
24.血钾和pH值改变时对机体的影响96
27.肾脏对血浆中物质几种处理方式示意图97
28.逆流倍增的物理学原理97
29.兔肾小管不同部位通透性资料和可致结果98
30.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过程与依据98
31.直小血管对肾髓质高渗梯度的维持与因由99
32.影响尿浓缩与稀释的因素和机制99
33.ADH分泌的适宜刺激与调控100
34.水缺乏(如大出汗)、水过剩(如大量饮水)时对尿量影响的示意100
36.醛固酮分泌的调节与功能联系101
35.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协同与拮抗101
37.*机体盐过剩或不足时醛固酮对Na+排放量的调节102
38.*醛固酮对水盐代谢综合作用示意图102
39.影响肾泌尿功能的4种激素103
40.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103
41.几种排尿异常及因由104
第八章 感觉器官105
1.感受器及其分类105
2.感受器的基本生理特性105
3.眼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06
4.视调节与瞳孔反射106
7.视网膜的结构及作用107
6.眼折光异常及矫正107
5.不同年龄人的眼调节力(D)107
8.视锥、视杆细胞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108
9.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108
10.人眼视杆细胞和3种视锥细胞视色素的光谱吸收特性109
11.视网膜的信息处理与传递109
12.暗适应与明适应109
13.颜色视觉的三原色理论图示110
14.视敏度、视野、双眼视觉之比较110
15.双眼视觉扩大视野的图示110
17.声波传入内耳的径路与听觉产生过程111
18.中耳与内耳的放大111
16.外耳与中耳的传音功能111
19.基底膜的振动及行波学说112
20.耳蜗静息电位测定、短音的声学图形及听神经动作电位112
21.毛细胞顶部与盖膜间的剪切运动及耳蜗换能过程113
22.听力、听阈与听域114
23.*音叉法诊断听力障碍试验114
24.膜迷路各部的功能114
25.几种声源的音强(dB)115
26.健康人头前倾向左旋转时的各种变化115
27.关于眼球震颤115
28.味觉与嗅觉的比较115
2.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慢的主要影响因素116
第九章 神经系统116
1.神经纤维的分类116
3.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117
4.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与特点117
5.突触的基本结构与突触组成的类型117
6.电突触结构示意图118
7.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示意图118
8.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的过程与机制118
10.EPSP和IPSP之比较119
11.外周与中枢神经递质的主要分布119
9.神经纤维与突触兴奋传播特征的比较119
12.中枢神经元间几种主要联系方式120
13.几种中枢抑制的比较120
14.脊髓感觉传导途径特点的简要对比121
15.躯干和四肢的感觉传导通路121
16.丘脑的主要核团122
17.两种感觉投射系统之比较122
18.皮肤痛与内脏痛的比较122
19.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体表定位123
20.大脑皮层感觉功能定位123
24.*临床常见的腱反射124
23.脊髓调节躯体运动反射124
22.脊髓α、γ运动神经元的比较124
21中枢镇痛124
25.肌梭及牵张反射示意图125
26.腱反射和肌紧张之比较125
27.腱器官引起的反射(反牵张反射)126
28.脑干及高位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126
29.去大脑僵直的表现与原因126
30.小脑的结构与功能127
31.基底神经核的组成127
32.基底核受损表现与机制127
35.锥体系与锥体外系之比较128
34.运动与感觉代表区及皮质主要中枢128
33.大脑皮质运动区对躯体运动控制的特点128
36.*上、下运动神经元麻痹的区别129
37.人体自主神经的传出纤维129
38.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结构特征的比较130
39.几种外周神经纤维的递质及其相应受体130
40.*突触前受体对神经末梢递质释放的调节示意131
41.*几类递质的合成131
42.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132
43.自主神经系统作用的主要特征132
44.自主神经递质受体作用汇总133
46.大脑皮质的两个信号系统134
47.大脑皮层语言中枢及功能障碍134
45.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34
48.人类两侧大脑半球功能优势135
49.脑电图(EEG)的记录部位及相关波形135
50.皮层诱发电位与皮层自发电位之比较136
51.睡眠的两种时相136
52.睡眠有关的中枢结构和神经递质136
53.睡眠两时相的转换137
第十章 内分泌138
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38
2.*几种主要的第二信使的分子结构138
4.*激活与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常见激素139
3.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学说(AC-cAMP-PK系统)139
5.*几种第二信使跨膜传递信息途径的汇示140
6.激素作用的基因调节学说140
7.*类固醇激素的基因活化过程示意图141
8.体内主要内分泌腺、激素及其化学本质141
9.下丘脑与垂体间的两类功能联系142
10.人生长激素(hGH)的生理作用143
11.下丘脑分泌的调节性多肽及其化学本质143
12.ACTH分泌的昼夜节律143
13.下丘脑-腺垂体-靶器官功能轴汇示144
14.靶腺激素的3种负反馈调节144
15.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144
16.甲状腺激素(T3、T4)的生理作用145
17.肾上腺的结构、激素分泌与调节146
18.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147
19.*几种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糖代谢与盐代谢作用的比较147
20.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简要比较148
21.胰岛素的生理作用148
22.*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代谢障碍149
23.胰岛素分泌调节149
24.胰高血糖素的主要生理作用149
25.PTH、1,25-(OH)2-D3、CT对血钙的影响及分泌调节150
26.激素对生长影响的表达151
27.前列腺素(PG)的基本结构及三型PG的主要功能151
29.参与各类物质代谢的激素归类152
28.激素与功能异常或疾患152
30.体内主要激素对物质代谢作用汇总表153
第十一章 生殖154
1.男女生殖器官及副性征154
2.睾丸生精和卵巢生卵的主要过程154
3.下丘脑-垂体-睾丸激素系统的调节154
4.3种性腺激素生理作用的比较155
5.月经周期中卵泡、激素、基础体温和子宫内膜的变化156
6.卵巢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调节157
7.胎盘产生的主要激素157
8.妊娠授乳与生育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