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控制工程基础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控制工程基础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4232500.jpg)
- (英)J·Monk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223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2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控制工程基础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八单元调节器和补偿器1
目的1
要求1
学习指导2
1 简介3
2跟踪控制系统——综述4
2.1性能要求4
2.2稳态性能4
2.3动态性能5
2.4增益裕度、相位裕度和瞬态响应7
2.5设计问题——小结9
3 S平面上的补偿9
3.1系统的稳定10
3.2根轨迹的说明11
3.3增益的选择12
3.4阻尼线13
3.5用根轨迹设计的一个问题16
4利用频率响应的补偿17
4.1减少相位迟后17
4.2选择补偿参数19
4.3瞬态响应的估计21
4.4增益的选择24
4.5一个设计练习27
4.6补偿——小结29
5频率域内的扰动29
5.1扰动传递函数29
5.2频率域内信号的表示32
5.3随机信号34
5.4扰动响应预测38
5.5闭环扰动响应40
5.6小结42
6调节器调整的经验方法42
6.1开环方法42
6.2闭环方法44
6.3小结45
7单元总结45
自评题答案46
第九单元多环策略55
目的55
要求55
1 简介57
2环控制中存在的问题57
2.1扰动的特性58
2.2扰动进入点的影响61
2.3调节器增益变化的影响61
2.4小结64
3级联控制64
3.1什么是级联控制64
3.2级联控制应用的特例64
3.3级控制的若干一般性考虑70
3.4级联控制的常用例子73
3.5小结74
4顺馈控制74
4.1什么是顺馈控制?74
4.2锅炉水位控制系统76
4.3小结80
5 比例调节80
5.1一个特例80
5.2小结81
6双变量控制82
6.1简介82
6.2一个特定的双变量控制系统82
6.3为何互相干扰构成问题84
6.4通过重新织控制策略来减少互相作用86
6.5小结90
7单元总结91
自评题答案91
第十单元非线性95
目的95
要求95
学习指导96
1 简介96
2非线性97
2.1线性模型97
2.2非线性模型98
2.3非线性特性举例99
.3.1间隙—当齿轮不匹配时产生99
2.3.2死区100
2.3.3开关元件100
2.3.4摩擦力101
2.4小结101
3线性化101
3.1利用反馈使元件线性化102
3.2模型的线性化103
3.3小结103
4描述函数104
4.1描述函数的求取104
4.2一种应用106
4.3卫星跟踪天线111
4.4小结113
5根据微分方程预测响应114
5.1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法114
5.2状态的图解表示法115
5.3闭环响应的预测117
5.4相平面图的绘制123
5.5小结126
6仿真——当其它方法失败时126
6.1仿真意味着什么126
7单元总结和注意点127
自评题答案128
第十一单元调节器和计算机132
目的132
要求132
学习指导133
1 简介134
2工业调节器134
2.1调节器的基本组成134
2.2前部面板136
2.3侧面板137
2.4小结141
3补偿器141
3.1超前补偿141
3.2利用频率响应设计补偿器145
3.3超前补偿器的作用148
3.4迟后补偿148
3.5频率域内的迟后补偿149
3.6迟后-超前补偿151
3.7补偿网络153
3.7.1超前网络153
3.7.2迟后网络154
3.7.3迟后-超前网络154
3.8小结155
4过程控制系统中的数字计算机155
4.1第4节至第8节的简介155
4.2计算机在控制中的功能157
4.3发电站上的一种应用160
4.4化学工业中的一种应用161
4.5小结162
5计算机控制的特点162
5.1数据的数字表达162
5.2数字量与模拟量的相互转换163
5.3采样和扫描164
5.4计算机-过程的接口165
5.5计算机-操作手的接口165
5.6小结167
6控制计算机167
6.1计算机的运行167
6.2直接数字控制168
6.3小结171
7计算机控制的若干定时考虑177
7.1定时之举例177
7.2小结178
8计算机控制的前景178
自评题答案180
附录Ⅰ 超前补偿网络的传递函数的推导183
附录Ⅱ 迟后补偿网络的传递函数184
第十二单元 最优控制185
目的要求185
学习指导185
1简介186
2性能指标186
2.1数学表述187
2.2小结189
3登山法189
3.1性能等值线190
3.2参数的逐次变分法192
3.3登山法中的问题193
3.4利用解析方法求顶点194
3.5小结195
4庞特里雅金方法195
4.1问题的提出196
4.1.1建立状态空间模型196
4.1.2构成评价函数196
4.1.3把评价函数转化为微分方程197
4.1.4建立哈米尔顿函数197
4.1.5求哈米尔顿函数的极小值198
4.1.6构成协态方程199
4.1.7算出协态变量的变化200
4.1.8边值问题201
4.1.9建造控制器202
4.2算入成本203
4.2.1构成评价函数203
4.2.2建立状态空间模型203
4.2.3把评价函数转化为微分方程203
4.2.4建立哈米尔顿函数203
4.2.5求哈米尔顿函数的极小值203
4.2.6构成协态方程204
4.2.7求出协态变量的变化204
4.2.8求解边值问题204
4.2.9是否存在一个‘最好的’最优?205
4.2.10解释数学解206
4.3一种重新评价207
4.3.1建立状态空间模型207
4.3.2构成评价函数207
4.3.3将评价函数转化为微分方程208
4.3.4建立哈米尔顿函数208
4.3.5求哈米尔顿函数的极小值208
4.3.6构成协态方程208
4.3.7算出协态变量的变化209
4.3.8边值问题209
4.3.9开环还是闭环?210
4.4结212
5带有计算机的最优控制213
6 总结214
自评题答案214
附录一述语索引217
附录二单位制索引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