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社会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学社会学教程
  • 郭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780169056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55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社会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学社会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1

一、社会学的对象2

二、社会学的学科特点6

三、社会学的知识结构9

四、社会学体系12

第二节 社会学产生与发展17

一、西方社会学17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30

三、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32

一、社会学方法论35

第三节 社会调查方法35

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36

三、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38

第二章 社会43

第一节 社会的内涵43

一、中国传统的“社会”与作为外来语的“社会”43

二、社会的本质特性44

三、社会的类型划分45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50

一、社会的构成要素50

二、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51

三、人与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54

一、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人口变动56

第三节 人口与社会56

二、人口质量58

三、人口的分布60

四、人口结构61

五、人口问题63

第四节 文化与社会65

一、文化的含义65

二、文化的类型结构和特性67

三、文化变迁70

第三章 社区73

第一节 社区的概念73

一、社区提出的社会背景73

二、社区的概念75

第二节 社区的构成要素76

一、不同观点介绍77

二、社区的一般构成要素78

第三节 社区的分类80

一、按社区的社会关系性质划分社区类型81

二、按社区的主要功能划分社区类型81

三、按社区的规模大小划分社区类型82

四、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划分社区类型82

五、按社区的结构完整程度划分社类型83

六、按综合标准划分社区类型83

第四节 社区的基本特征84

一、地域性84

三、亲密性85

二、共生性85

四、专门性86

第五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86

一、农村社区87

二、城市社区91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100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100

一、社会化概说100

二、社会化定义101

三、理解社会化102

第二节 社会化的内容、条件和方法104

一、社会化内容105

二、社会化条件108

三、社会化方法109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112

一、初社会化112

二、续社会化115

三、复社会化117

四、社会化问题118

第四节 社会化整合121

一、社会化与知识化121

二、社会化与现代化131

第五章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135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135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136

二、社会群体的分类137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140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渊源141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142

三、初级社会群体形成的条件144

四、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145

五、初级社会群体的衰落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48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150

一、家庭的概念和起源150

二、现代家庭的类型153

三、家庭的社会功能154

四、现代家庭的发展趋势156

第四节 次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158

一、社会组织的涵义和特征158

二、社会组织的构成160

三、社会组织的分类163

四、社会组织的运行过程和管理过程166

五、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167

第六章 社会制度175

第一节 行动、互动和制度化175

一、帕森斯的制度化模式175

二、布劳的制度化模型177

三、吉登斯的结构与制度180

一、什么是社会制度184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特征与类型184

二、社会制度的特征186

三、社会制度的类型188

第三节 社会制度的结构和功能191

一、社会制度的构成191

二、社会制度的功能194

三、社会制度的变迁200

第七章 社会结构206

第一节 社会结构的涵义和类型206

一、社会结构的涵义206

二、社会结构的要素208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理论211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分层理论213

二、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214

三、韦伯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215

四、新韦伯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216

五、社会分层的新阶级理论217

六、新结构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218

七、社会分层的其它研究219

第三节 中国的社会结构222

一、中国社会结构的制度化安排222

二、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229

三、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社群分化233

一、社会行动定义239

第一节 社会行动概述239

第八章 社会行动239

二、社会行动类型241

三、社会行动选择模式244

四、社会行动研究245

第二节 社会行动方式253

一、社会互动253

二、社会行动方式260

三、社会调适行为265

第三节 集体行为270

一、什么是集体行为270

二、集体行为的一般特征270

三、集体行为的原因271

四、集体行为的过程273

五、集体行为的类型274

第九章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277

第一节 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277

一、社会变迁277

二、社会流动285

第二节 社会发展理论298

一、社会发展的要素与类型298

二、社会发展的理论模式303

第三节 中国的现代化310

一、中国现代化研究概述310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317

三、中国现代化模式320

四、中国现代化演进过程的基本特征333

第十章 社会问题346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问题346

一、社会问题的涵义346

二、社会问题的特征350

三、社会问题的类型354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理论分析358

一、偏差行为理论358

二、价值冲突论359

三、标签理论360

四、社会病理学观点361

五、社会解组理论363

六、社会整合理论364

第三节 我国当前的社会问题365

一、我国当前的主要社会问题365

二、科学地认识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375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381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含义、类型和手段381

一、社会控制的内涵与特征381

二、社会控制的类型384

三、社会控制的手段387

第二节 越轨行为及其控制391

一、越轨的含义和特性391

二、越轨原因理论分析395

一、犯罪与犯罪问题401

第三节 犯罪问题与社会控制401

二、当代犯罪问题的地域和主体特征406

三、对犯罪的认识:动机、原因和责任410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414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特点、体系与世界发展进程414

一、社会保障含义414

二、社会保障体系416

三、世界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进程418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类型424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425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初创时期426

二、中国社会保障的停滞时期427

三、中国社会保障的重建与完善时期428

四、改革与发展中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429

第三节 社会工作概述437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437

二、世界社会工作的发展进程441

三、社会工作的主体446

第四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和实务447

一、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447

二、社会工作专业的主要方法448

三、社会工作实务449

主要参考文献452

后记4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