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是家乡,不是异乡 个人存在的真实性及其限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是家乡,不是异乡 个人存在的真实性及其限度
  • 康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780109412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51页
  • 主题词:个人(学科: 关系 学科: 社会) 个人社会学 个人 社会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是家乡,不是异乡 个人存在的真实性及其限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六种直观1

导言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及其共生论理解17

一 传统的三种思路及其内在关联20

二 一个显明的存在论事实28

三 现实中的价值观问题33

四 共生论理解的必要性40

五 本书的基本内容和篇章结构43

第一章 问题的突出:个人与社会之关系问题的现实机缘47

一 祖国本土背景:新时期的价值观冲突与选择49

1.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冲突50

2.价值观流变的基本脉络58

3.价值困惑与价值选择69

二 制度比较背景:个人独立性的增长及其限度73

1.人的独立性与物的依赖性74

2.个人主义的极限性质82

3.社群主义的兴起及其意义88

三 普遍交往背景:全球化形势下交往与问题的普遍化96

1.全球化进程和个人与社会之命运的一体化97

2.全球性问题和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101

3.全球化形势下意识形态纷争所突出的价值观问题105

四 网络虚拟背景:网络社会及其现实性112

1.网络社会:虚拟的现实性112

2.新现实中的另一种互动115

简短的结语118

第二章 理论前史: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及其基本缺失(上)120

一 西方古代哲学理论的简要回溯121

1.上古哲学理论的见解122

2.中古哲学理论的解释128

二 西方古典哲学的理论探索131

1.古典哲学理论发展的一般线索131

2.自然状态的理论预设135

3.人与环境的循环137

4.人的天性和理想社会139

5.个体与类的对置141

6.社会伦理与个人道德142

7.综论144

三 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进展145

1.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146

2.新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150

3.文化主义的人本学说154

第三章 理论前史: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及其基本缺失(下)158

四 现代社会哲学理论的解释158

1.现代社会哲学理论发展的一般线索159

2.整体主义理解161

3.个体主义理解162

4.功能主义理解163

五 “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解165

1.“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166

2.“个人主义的马克思主义”168

六 中国传统哲学理论的解释170

1.基本理论表现175

七 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基本缺失175

2.自然主义困局及其走出178

八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理解184

1.理论前史批判184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理解186

3.在实践中的发展190

简短的结语192

第四章 “现实的个人”:个人之存在的真实性问题(上)194

一 个人存在的真实性之提出196

1.问题的理解视角196

2.哲学对确定性或确实性的追求200

二 个人存在的真实性之界定206

1.哲学依据(上):近代以后哲学关于“个人”的发现206

2.哲学依据(下):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思想213

3.逻辑内涵:个人之存在的真实性在于其社会性225

三 个人存在的真实性之确证:逻辑的与历史的双重意义238

1.个人的逻辑意义:从类例到个性238

第五章 “现实的个人”:个人之存在的真实性问题(下)238

2.个人的历史意义:从依赖到自由242

四 个人存在的真实性之特点244

1.个人的社会性特点之一:肯定性方面与否定性方面的统一245

2.个人的社会性特点之二:存在方面与本质方面的统一247

3.个人的社会性特点之三:个体性方面与社会性方面的统一250

五 个人存在的真实性之“限度”253

1.合理的抽象:个人之存在的真实性253

2.抽象的限度:个人的社会性256

简短的结语258

第六章 关于个人与社会之关系若干理解的逻辑考察260

一 实体化的理解和功能化的理解260

1.实体化理解261

2.功能化理解266

二 非辩证理解的理论实质270

1.实体化之误270

2.功能化之误273

三 理论超越的进路选择275

1.辩证理解的着力方向276

2.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基本方面278

3.关于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共生论理解282

简短的结语284

第七章 个人与社会的现实关系:一种共生论的理解(上)287

一 个人与社会之同源:社会存在论分析289

1.“前史”与“本事”: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289

2.自然存在论与社会存在论292

3.关于社会存在的存在论解释294

4.个人与社会:社会存在总体的两极性质298

二 个人与社会之共生:个人与社会的双向互塑301

1.“共生”的哲学释义301

2.个人主体的双向生成:社会化和个性化306

3.人道社会的多重生成:个体化、人道化和社会化315

第八章 个人与社会的现实关系:一种共生论的理解(下)321

三 个人与社会之互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主体间性问题321

1.共生与互动的联结322

2.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相互作用323

3.从主体间性看互动326

4.权利与正义辨正328

四 附论:原子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形式种种331

1.整体主义的主要形式332

2.原子主义的主要形式335

简短的结语340

第九章 社会本位论的新视界:新集体主义的可能性及其现实性343

一 新集体主义概念的厘定344

1.社会本位论与“新”集体主义344

2.新集体主义的一般理解348

3.新集体主义的存在理由及其扩展分析352

4.全面理解新集体主义的涵义356

二 新人:新集体主义的前提363

1.新人的规定性之一:禀有理性之人365

2.新人的规定性之二:别具个性之人367

3.新人的规定性之三:遵循人道之人369

三 新集体主义何以可能372

1.历史的潜在性:“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展开372

2.现实的逻辑生成:公平与效率相统一375

3.可能性的孕育:东西方文明的交融378

四 未雨绸缪:为新集体主义的现实化做准备381

1.利益社会的生成382

2.公有制的存在及其发展384

3.人民主体论386

简短的结语389

结语 全面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391

一 坚持价值论与存在论的统一391

二 作为积极资源的个人对于社会之依赖394

三 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塑造396

四 新集体主义的价值选择398

主要参考书目401

附录 伦理的七大变局407

后记4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