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虚无现象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虚无现象研究
  • 闫世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27823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15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虚无主义-价值论(哲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虚无现象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本论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一)本论题研究的理论意义1

(二)本论题研究的实践意义4

二、本论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6

(一)国外关于虚无现象和虚无主义的研究6

(二)国内学者对虚无现象和虚无主义的研究7

(三)关于虚无现象研究的分类评价9

三、本论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13

(一)本论题研究的重点13

(二)本论题研究的难点14

(三)本论题研究的创新之处14

四、本论题研究所遵循的基本方法15

(一)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15

(二)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方法15

(三)文献研究法16

(四)价值澄清法16

第一章 概念厘定:虚无与价值虚无17

一、虚无及相关概念17

(一)虚无:本体论阐释17

(二)虚无:价值论阐释21

(三)虚无与乌托邦31

二、价值虚无33

(一)价值虚无的内涵和实质33

(二)价值虚无的表现形式36

(三)价值虚无相关概念分析40

三、虚无主义——价值虚无的理论化形态51

(一)虚无主义理论的肇始51

(二)虚无主义的社会文化背景55

(三)虚无主义与精神生活57

第二章 源流考辨:价值虚无的流变61

一、西方社会价值虚无的历史演变61

(一)近代价值虚无61

(二)现代价值虚无65

(三)后现代意义上的价值虚无68

二、西学东渐:虚无主义在中国的入侵与蔓延71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虚无71

(二)“五四”前后西方学术思潮的引介77

(三)“西化”与“守成”之争及其后果80

(四)后现代主义的输入及其影响86

第三章 正本清源:马克思主义对价值虚无的修正90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价值观的奠基90

(一)实践:价值观生成的现实基础90

(二)理想:价值观与人的精神寄托92

二、马克思主义对价值主体的彰显95

(一)价值主体:主体地位的确立95

(二)价值创造:主体的历史使命96

三、科学共产主义新信仰的确立98

(一)时代吁求与对旧信仰的批判98

(二)共产主义信仰的确立与巩固101

(三)共产主义信仰对于人生的意义102

四、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104

(一)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105

(二)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109

(三)发挥爱国主义的凝聚功能112

(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5

第四章 当下呈现: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虚无的表征119

一、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价值困境119

(一)价值困境的成因与表现119

(二)价值困境与价值虚无129

二、转型期价值虚无的主要表现及危害131

(一)定向危机——失掉生活的支点131

(二)意志颓废——丧失前进的动力141

(三)吞噬效应——腐蚀正确的价值观147

(四)瓦解群体——加剧社会的原子化156

三、转型期价值虚无现象的特征164

(一)价值虚无发生的地域性与全球性164

(二)中国现代性与价值虚无的特殊性167

第五章 治理方案:抵制价值虚无侵害的主要路径172

一、反思和改进价值观建设,提升个体价值自觉172

(一)回归生命本位,消解物欲对人的遮蔽173

(二)重视精神需求,提升个体的价值自觉176

二、探寻价值虚无的根源强化个体价值认同179

(一)借助价值澄清,辨析多元价值之优劣179

(二)通过实践批判,消除价值虚无之危害184

三、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重塑全社会的价值理想190

(一)注重核心价值观导向功能,重构各阶层价值理想190

(二)探索基础价值传承机制,引领公众的价值选择195

四、立足时代和改革实践推动全民族的价值创新199

(一)推进范式创新,更新价值评判标准199

(二)激活个体潜能,创造有价值的人生203

结论208

参考书目211

参考论文214

后记2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