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源效用型林业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资源效用型林业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4259921.jpg)
- 黄鹤羽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13962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资源效用型林业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资源效用型林业的组配促需理论与方法1
一、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提出与界定1
二、资源效用型林业的理论与方法2
(一)资源组配论:资源的结构组配与调控2
1 组配调控的系统规律2
2 组配调控的结构特征7
3 组配调控的组配效应10
4 组配级与组配度14
5 组配结构模型及方法19
(二)资源需求论:资源的效用配置与利用23
1 资源效用型需求:保持资源供给的合理张力23
2 资源效用型需求:科技进步的导向与实现36
资源效用型林业的科技基础评价44
一、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林业科技实力评价44
(一)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林业科技投入实力44
1 人员投入44
2 资金投入49
3 仪器设备投入54
4 情报信息投入55
(二)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林业科技活动实力56
1 实力水平56
2 组配水平57
(三)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林业科技产出实力61
1 成果产出61
2 论文产出63
二、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林业科技能力评价65
1 森林经营类学科66
(一)国外主要林业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66
2 林产品类学科69
(二)国内主要林业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71
1 林木种苗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71
2 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73
3 造林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75
4 森林病理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79
5 森林昆虫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81
6 森林防火学科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83
7 森林经理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85
8 森林能源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89
9 防护林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90
10 农用林业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91
11 水土保持学科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94
12 木材加工学科发展水平及资源贡献能力95
13 林业机械学科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100
14 森林采运学科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104
(二)研究路线与方法107
1 研究路线107
(一)问题的提出107
三、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林业科技潜力评价107
2 技术方法110
(三)林业科技活动潜力的总体水平趋势112
1 林业科技的人力资源投入潜力分析评价112
2 林业科技的课题活动潜力分析评价135
3 林业科技的论文产出潜力分析评价142
一、全国森林资源基础151
(一)森林资源现状151
资源效用型林业的资源基础评价151
(二)消长变化153
1 林业用地各地类面积的变化154
2 人工林资源的变化155
3 各类林木蓄积量的变化155
(三)存在问题156
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156
2 资源结构性危机159
3 林分单位面积蓄积下降163
4 可采资源危机165
二、典型分析与模型:福建省南平地区资源效用型林业的实践167
(一)自然条件167
1 自然条件优越,但土地利用率较低167
2 自然环境对森林生态屏障作用有强大的需求168
3 树种资源丰富,但结构不合理169
4 造林树种配置不合理,针叶纯林多,混交林少,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170
(二)社会经济条件171
1 林业是南平地区的支柱产业171
2 林业经济体系不健全172
3 南平地区是典型的集体林区173
1 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175
(三)技术基础175
2 科技条件差180
3 科研课题181
(四)资源基础183
1 现状183
2 各县(市)资源现状184
3 生长与消耗186
4 消长变化188
1 科技进步与森林资源增长的机制分析及模型构造198
(五)科技进步促进资源增长模型198
2 模型初值和主要参数199
3 政策模拟204
4 结论213
三、森林资源增长中技术进步作用的定量测算215
(一)林业技术进步的含义及其特点215
(二)林业科学技术、森林资源及社会经济诸因素分析217
(三)测定技术进步作用的方法218
3 学习曲线法219
1 专家调查法219
2 比较法219
4 指标体系法220
5 生产函数法220
(四)我国森林资源增长中技术进步作用的测算221
1 模型选择221
2 资源度、林地生产力指数的含义及其计算222
3 1980~1985年期间我国森林资源增长中技术进步作用的测算224
4 1980~1985年期间南平地区森林资源增长中技术进步作用的测算225
5 苇河林业局森林资源增长中技术进步作用的测算227
(五)苇河林业局森林资源及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因子的关系分析228
1 资料与方法228
2 结果分析229
(六)南平地区林业技术进步诸因素作用分析232
1 资料整理233
2 计算方法233
3 结果与分析233
1 林业发展道路:“两论一化”的政策观点235
(一)资源效用型林业的经济政策环境235
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政策环境与政策设计235
一、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政策环境235
2 建立和完善林业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的政策观点236
3 合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政策观点237
4 强调资源利用效用的政策观点239
5 工业用材基地建设的政策观点239
6 定向优质培育的政策观点240
7 规模林业的政策观点241
(二)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森林资源政策环境242
1 森林资源是发展林业的根本的政策观点242
2 保护和发展并重,开源和节流并重的政策观点243
3 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做到资源和林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政策观点243
4 坚持以育林为基础的方针的政策观点243
5 搞好林业区划、规划设计,推进科学经营森林资源的政策观点244
6 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林业调查规划的水平的政策观点244
(三)资源效用型林业的科技政策环境245
1 国外林业科技发展战略245
8 建立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和补偿机制的政策观点245
7 办好国营林场和乡村林场,加速后备资源培育的政策观点245
2 我国的林业科技发展战略248
(四)资源效用型林业的“科技—资源”政策环境254
1 比较研究:林业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资源”组配促需关系与范畴254
2 典型分析:科技兴林的战略与体系262
3 扩大国际科技合作领域,积极引进外资269
二、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政策设计269
(一)增加技术含量的森林资源“粗放—集约”组配促需政策设计270
(二)合理产业结构的林业经济“速度—效益”组配促需政策设计271
(三)增强传统技术活力的林业科技“传统—现代”组配促需政策设计272
(四)加速技术改造的“引进—开发”组配促需政策设计273
(五)促进技术扩散的“创新—扩散”组配促需政策设计275
(六)促进技术需求的“面向—依靠”组配政策设计276
(七)构建公益共享投入分担的科研经费“自立—扶持”组配政策设计279
(八)实现人尽其才的林业科技人力资源“分流—更新”组配政策设计280
(九)实现物尽其用的仪器设备“分散—集中”组配政策设计281
(十)有效林业科技管理的“分工—合作”组配政策设计282
主要参考文献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