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河文化丛书 文苑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黄河文化丛书 文苑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4260724.jpg)
- 许平,李茂肃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2721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67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7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河文化丛书 文苑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 季羡林1
序二 钟敬文1
序三 柴泽民1
绪论1
思想篇(上)31
第一章 儒学——黄河文化思想的核心31
第一节 华夏文明的历程32
第二节 东方圣哲孔子42
第三节 孔学传人孟轲54
第四节 先秦儒学的殿军荀子62
第二章 百家争鸣——先秦主要学派在黄河流域的分合与消长71
第一节 东方兵家之祖——孙子72
第二节 墨家——一个不应中绝的学派79
第三节 白马非马——名辩思潮及其代表人物85
第四节 道家——一个影响广远的学派90
第五节 一处开放型的学术中心——稷下学宫102
第六节 帝王南面之术——韩非及法家学派109
第七节 王霸之道杂之——吕不韦及杂家学派117
第三章 经学——儒学转变为官方哲学的过程125
第一节 贾谊的仁义治国论126
第二节 儒学定于一尊131
第三节 谶纬神学的兴衰137
第四节 两汉黄河流域的经学传人144
思想篇(下)155
第四章 玄学——儒学与道学的交融155
第一节 经学衰微与玄学的兴起156
第二节 正始玄学162
第三节 玄学立官169
第四节 黄河流域的玄学家174
第五章 佛学——佛教哲学与儒学的斗争与融合184
第一节 浮图与老子共祠185
第二节 佛教哲学的玄学化190
第三节 神灭、神不灭之争198
第四节 唐僧取经205
第五节 韩愈攘佛210
第六章 理学——儒学在黄河流域的发展和演变217
第一节 邵雍的先天象数学219
第二节 张载的大气本体论223
第三节 天理与人欲的界限——二程及其学说228
第四节 实学的兴起与重要实学家234
第七章 孔子及其学说之影响240
第一节 历代帝王手中的儒家旗帜241
第二节 孔子学说在海外248
文学篇(上)263
第八章 儒家的文艺观263
第一节 崇实尚用:孔子的诗论与文质说264
第二节 知言养气:孟子的文学观及批评论274
第三节 文以明道:荀子为传统文学观奠定理论基础281
第九章 异彩纷呈的文艺理论著述290
第一节 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291
第二节 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300
第三节 深解诗理的《二十四诗品》307
第四节 贵情志反苏黄的《岁寒堂诗话》315
第五节 戏曲理论的奠基之作《录鬼簿》319
第六节 宗盛唐而开性灵之说的《四溟诗话》323
第七节 标举神韵的《带经堂诗话》327
第十章 兴起于黄河流域的文学运动332
第一节 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反映现实的新乐府运动333
第二节 变浮靡为雅正——倡导文道合一的唐宋古文运动(上)343
第三节 变浮靡为雅正——倡导文道合一的唐宋古文运动(下)351
第四节 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358
文学篇(中)371
第十一章 开风气之先的黄河流域诗文371
第一节 黄土地上的民歌——从《诗经·国风》到北朝乐府民歌373
第二节 日进千赋——汉赋的兴盛383
第三节 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由“建安风骨”到“左思风力”393
第十二章 唐宋诗词对黄河流域自然与社会的描写404
第一节 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诗撷英405
第二节 黄河落天走东海——山水田园诗巡礼412
第三节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对社会民生的反映419
第四节 对中原故园的深切怀念——宋代爱国诗词425
第五节 中外交往的颂歌434
文学篇(下)441
第十三章 黄土地上的小说之花441
第一节 中原处处“说话”声442
第二节 山东好汉的颂歌——《水浒传》和“说唐”447
第三节 世态人情的写真——《金瓶梅》和《续金瓶梅》457
第四节 醒世警人的故事——《醒世姻缘传》和《歧路灯》465
第五节 志怪传奇 似幻实真——《聊斋志异》与《小豆棚》472
第六节 补残图强的幻想——《老残游记》对山东的描写481
第十四章 黄土地上的戏曲之花488
第一节 戏曲的摇篮489
第二节 黄河流域的杂剧与杂剧南传494
第三节 南戏北渐与孔尚任的《桃花扇》502
第四节 大河南北的流行歌曲——别具一格的散曲艺术512
史学篇525
第十五章 黄河流域开创性史学著述525
第一节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和《左传》526
第二节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司马迁和《史记》534
第三节 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班固和《汉书》544
第四节 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刘知几和《史通》554
第五节 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杜佑和《通典》562
第六节 我国第一部大型史学巨著——司马光和《资治通鉴》570
第十六章 历史上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581
民族篇581
第一节 少数民族的分布与发展582
第二节 各民族在多民族国家形成中的历史作用589
第十七章 近代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597
第一节 蒙古族的历史文献及文学598
第二节 藏族的历史文献及文学608
第三节 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文献与文学618
新生篇631
第十八章 黄河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631
第一节 反思与批判——黄河文化接受新曙光的洗礼632
第二节 蜕变与新生——黄河文化接受历史的选择640
第三节 黄河在倾诉——黄河文学的苦难情绪650
第四节 划时代的文献与文学创作——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其伟大意义657
后记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