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机工程手册 第9卷 自动控制系统 第48篇 电力传动控制系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机工程手册 第9卷 自动控制系统 第48篇 电力传动控制系统](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4281735.jpg)
- 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22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机工程手册 第9卷 自动控制系统 第48篇 电力传动控制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生产过程自动控制 49-1
目录序编辑说明第48篇 电力传动控制系统常用符号表概述 48-1
1 电子数字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50-1
2 计算机在工业控制上的应用 50-1
2 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49-1
第1章传动电动机的选择1
1·2根据负载性质选择电动机的类型 48-2
3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49-2
3·1按系统结构的特点分类 49-2
1 电动机的类型选择 48-2
1·1根据环境条件选择电动机的类型 48-2
3·2按给定信号的特点分类 49-3
3·3按被控量的特点分类 49-3
3·4其他分类方式 49-3
4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 49-3
4·1时间域表示法 49-3
4·2频率域表示法 49-4
4·3积分准则 49-4
1·3电动机转速的选择 48-4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50-4
2 电力传动的计算公式及机械参数 48-4
2·1电力传动的基本计算公式 48-4
2·2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及参数 48-4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4
1测试被控对象特性的目的 49-5
4·4控制系统品质指标的确定 49-5
第2章被控对象特性及其测试方法5
2·1静态特性 49-6
2被控对象的特性 49-6
2·4机械参数 48-6
2·3飞轮力矩的计算 48-6
2·2动态特性 49-7
2·5一般工业机械的功率计算 48-7
2·1总体结构 50-7
2 主机的总体结构和指令系统 50-7
1控制用计算机的特点 50-7
3·1平稳负载长期工作制电动机的容量校验 48-8
3 电动机的容量校验 48-8
2·6根据打滑条件允许的最大加速度 48-8
2·2指令系统 50-9
3·1微分方程表达式 49-9
3·2传递函数表达式 49-9
3对象动态特性的数学描述方法 49-9
3·2短时工作制电动机的容量校验 48-9
3·3波动负载长期工作制电动机的容量校验 48-9
3·3频率特性表达式 49-10
3·4重复短时工作制电动机的容量校验 48-10
第2章电器控制线路11
3·5容量校验实例 48-11
3·4阶跃反应函数表达式 49-12
3·5脉冲反应函数表达式 49-12
4对象动态特性的实验测定方法 49-12
1 基本要求 48-13
4·1反应曲线法 49-13
2·2控制线路的联锁 48-14
2 线路设计要点 48-14
2·1控制线路电源电压 48-14
2·3线路设计与电器的配合 48-15
3中央处理器 50-15
3·1运算器 50-16
2·4直流电机励磁回路 48-16
3主要电器选择原则 48-16
3·1交直流接触器的选择 48-16
3·2熔断器的选择 48-17
3·3自动开关的选择 48-17
3·4热继电器的选择 48-18
3·5保护继电器的选择 48-18
4·1交流电动机直接起动应满足的条件 48-19
4 电动机的起动 48-19
3·6时间继电器的选择 48-19
4·2频率法 49-19
4·2笼型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48-20
3·2控制器 50-20
4·3绕线型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48-21
4·4同步电动机的起动 48-23
4·5直流电动机的起动 48-25
4·3统计法 49-26
4·2磁心存贮器 50-26
4·1存贮器的主要指标 50-26
4内存贮器 50-26
第3章常用控制系统26
5 电动机的制动 48-26
1 单回路控制系统 49-27
5·1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48-27
5·2同步电动机的制动 48-28
1·1被控量的选取 49-28
1·2控制量的选取 49-28
1·3调节规律 49-28
5·3直流电动机的制动 48-28
4·3只读存贮器 50-28
6 电动机常用控制线路 48-30
7 电器控制线路的无触点化 48-32
7·1无触点逻辑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48-32
5 外部设备 50-32
4·4可编程序只读存贮器 50-32
1·4调节规律的选取 49-32
1·5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49-32
5·1外存贮器 50-33
2·1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49-35
2 串级控制系统 49-35
2·3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 49-36
2·2 串级控制系统的应用 49-36
第3章 电动机的调速方案36
7·2设计无触点逻辑线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8-36
3·1前馈控制的原理 49-38
3前馈控制系统 49-38
2·4具有导前微分信号的控制系统 49-38
5·2输入输出设备 50-39
3·2前馈控制规律的结构形式 49-39
1调速系统的静态指标 48-40
3·4前馈控制的实施要点 49-41
3·3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49-41
6·1 中断的概念 50-42
6 中断系统 50-42
2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案 48-42
2·1改变电枢回路电阻调速 48-42
2·2改变电枢电压调速 48-42
2·3改变磁通调速 48-42
4·2实施比值控制的几个问题 49-42
4·1比值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案 49-42
4比值控制系统 49-42
6·3优先排队 50-43
6·2中断的基本结构 50-43
7 电源与机械结构 50-44
7·1直流稳压电源 50-44
2·4可控硅变流装置供电的可逆传动 48-45
7·2供电系统 50-45
7·3机械结构 50-45
5均匀控制系统 49-46
5·2均匀控制的几种常用方案 49-46
8数据通信 50-46
5·1均匀控制的目的和应用 49-46
5·3调节规律的选取 49-47
6分程控制系统 49-48
6·1设置分程控制的目的 49-48
6·2实施分程控制的几个问题 49-48
9·1微型机的概念 50-48
9 微型机 50-48
9·2微控系统的构成 50-49
2·5可控硅供电的无环流可逆系统 48-49
7多冲量控制系统 49-49
7·1典型系统 49-49
7·2系统分析 49-50
第4章特殊控制系统50
1选择性控制系统 49-51
1·1特点和用途 49-51
2极值控制系统 49-52
2·1特点和用途 49-52
1·2选择性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 49-52
2·2自寻最佳的作用原理 49-53
2·3应用极值控制的必要条件 49-53
10·1主机的发展和总体结构的改进 50-53
10计算机硬件的一些新发展 50-53
2·6可控硅供电的有环流可逆系统 48-53
2·4极值控制的几种方案 49-54
3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案 48-54
3·1变极调速 48-54
3·2变频调速 48-54
10·3输入输出设备的发展 50-55
10·2存贮器的发展 50-55
第3章过程输入输出设备55
3·3采样控制法 49-56
3·2时间补偿法 49-56
3·1特点 49-56
3大纯滞后对象的控制系统 49-56
4·1基本概念 49-57
4 多变量控制系统 49-57
1过程输入通道 50-57
1·1模拟量输入通道 50-57
4·2控制回路的选取 49-58
4·3实现不相关控制 49-59
第5章控制系统投运和调节器参数工程整定59
1 自动控制系统的投运 49-60
1·1系统投运前的准备工作 49-60
3·3使转差率发生变化的调速 48-60
1·2控制系统的调试 49-61
2·1调节器参数对控制过程的影响 49-61
2调节器参数的工程整定 49-61
2·2单回路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工程整定 49-62
3·4差动调速 48-65
第4章控制单元65
2·3串级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工程整定 49-66
第6章顺序控制系统67
2·4调节器参数整定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9-67
1·1基本概念 49-68
1顺序控制系统的组成 49-68
1 控制电源 48-68
1·1控制电源的选择 48-68
2·1矩阵式顺序控制器 49-69
1·2顺序控制系统的结构 49-69
2顺序控制的实现方法及顺序控制装置 49-69
1·2半导体直流稳压电源 48-69
1·3电磁式交流稳压电源 48-70
1·2数字量输入通道 50-71
2过程输出通道 50-72
2·2频率给定器 48-72
2·1给定积分器 48-72
2给定信号发生器 48-72
2·2可编程序式顺序控制器 49-73
3·1理想的半导体调节器 48-73
3半导体调节器 48-73
2·1模拟量输出通道 50-73
3·1综合控制系统 49-76
3 工业自动化中的顺序控制系统 49-76
2·2数字量输出通道 50-76
第4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76
3·2设计调节器需考虑的问题 48-77
3·2多级分布式系统 49-77
第7章自动控制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举例77
1 程序设计 50-77
1·1计算方法概念 50-77
1·2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50-78
1炼油厂常压蒸馏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 49-79
4·1对触发器的要求 48-79
4触发器 48-79
1·2常压塔加热炉的控制系统 49-80
1·1初馏塔的控制系统 49-80
4·2触发器的组成 48-80
2软件概述 50-81
2·1软件的发展过程 50-81
5·1单拍磁放大器 48-81
5磁放大器及磁继电器 48-81
4·3触发线路举例 48-81
2 高炉的自动控制系统 49-82
1·3常压塔的控制系统 49-82
2·2软件的基本内容 50-83
2·3工业生产过程控制软件 50-83
2·2热风炉热风温度控制系统 49-83
2·1炉顶煤气压力的控制系统 49-83
3·1程序设计系统 50-84
3系统软件 50-84
5·2三相磁放大器和推挽磁放大器 48-85
2·3热风炉燃烧控制系统 49-85
3·2燃烧控制系统 49-86
3·1炉温控制系统 49-86
3 台车式加热炉的自动控制系统 49-86
2·4冷风湿度自动控制和富氧控制 49-86
3·3炉膛压力控制系统 49-87
5·3磁继电器 48-87
6·1控制用交流电流互感器 48-88
6主回路电流测量单元 48-88
3·2操作系统 50-88
4·1离心式压缩机的负荷调节 49-89
4·2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控制 49-89
6·2直流电流互感器 48-89
4离心式压缩机的自动控制系统 49-89
6·3高频磁放大器式的直流电流检测器 48-90
7直流电压检测单元 48-91
8转速测量单元 48-91
5·2汽温控制系统 49-92
5·3燃烧控制系统 49-92
8·1磁电转速传感器 48-92
8·2光电转速传感器 48-92
5锅筒锅炉的自动控制系统 49-92
5·1给水控制系统 49-92
9无环流逻辑转换单元 48-93
第5章可控硅直流调速系统的参数计算93
4·1过程监视程序 50-95
4应用软件 50-95
3·3诊断程序系统 50-95
附 录检测、调节、控制图形及符号 49-95
1可控硅变流装置选择 48-95
1·1基本参数的涵义及计算方法 48-95
4·2过程控制计算程序 50-96
5·1软件的建立和完善 50-97
5软件的一些发展动向 50-97
4·5控制回路信息 50-97
4·4应用程序优先权的考虑 50-97
4·3公共应用程序 50-97
参考文献 49-97
第50篇数字计算机控制系统常用符号表第1章概 述97
第5章计算机控制系统98
5·2软件的应用和推广 50-98
5·3软件技术理论的研究 50-98
1·2变流变压器的选择 48-99
1·1巡回检测 50-99
1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检测处理的系统 50-99
1·3可控硅元件的选择 48-100
1·2数据检测处理 50-100
1·4快速熔断器选择及过电流保护 48-101
2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的系统 50-101
2·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50-101
2·2计算机直控系统 50-102
1·5直流侧电抗器选择 48-102
1·6计算实例 48-104
2·3监督控制系统 50-106
2·2系统固有部分参数的确定 48-107
2·1系统的性能指标(品质指标) 48-107
2控制系统特性及参数计算 48-107
2·4顺序控制与数控系统 50-108
2·3静特性计算要点 48-109
2·5分级控制系统 50-114
第6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运用的一些方法114
1信号采样与数字滤波 50-116
1·1采样周期 50-116
1·2数字滤波 50-117
2计算机直控的基本算式和参数整定 50-118
2·1 PID控制 50-118
2·2变参数的PID控制 50-118
2·3参数整定 50-119
3执行器的动作 50-120
4 数学模型 50-120
2·4多环控制和工程近似处理 48-120
4·2数学模型的建立 50-121
2·5按二阶或三阶预期系统进行校正 48-121
4·1数学模型的分类 50-121
5寻找最优工况的探索法 50-125
6 最优化控制 50-126
6·1最优工况 50-126
6·2最优化系统的构成 50-126
7 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用性 50-127
7·1概念 50-127
7·2提高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50-128
第7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现128
1实现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条件 50-135
2实现的步骤和工作内容 50-136
3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50-136
3·1操作台的设计 50-136
3·2屏幕显示器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50-137
3·3机房的设计 50-138
2·6附加微分负反馈改善预期系统性能 48-139
4计算机与工业自动化仪表的联系 50-140
4·1联络信号 50-140
2·7系统实际运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8-141
4·2与计算机联用的DDZ-Ⅲ型仪表 50-141
4·3与计算机联用的QDZ仪表 50-141
第6章典型的电力传动控制系统141
4·4计算机与DDZ、QDZ仪表的联接方式 50-142
5安装工程 50-142
5·1选择合适的接地点 50-143
5·2对电源系统的考虑 50-143
6使用和维护 50-144
6·1上机操作 50-144
1·1测速反馈稳速系统 48-145
1稳速系统 48-145
1·2数字稳速系统 48-145
1·3频率反馈稳速系统 48-146
6·2维护 50-147
2 多分部(单元)速度协调控制系统 48-147
2·1传动控制特点 48-147
2·2长网多缸新闻纸机电力传动控制系统 48-148
2·3聚酯薄膜拉伸机电力传动控制系统 48-148
参考文献 50-150
3张力控制系统 48-151
3·1传动控制特点 48-151
3·2 950mm可逆冷轧机卷取机张力控制系统 48-155
3·3大拉丝机张力控制系统 48-156
4快速正反转电力传动控制系统 48-157
4·1传动控制特点 48-157
4·2 750mm初轧机可控硅传动控制系统 48-158
4·3龙门刨床电力传动控制系统 48-161
4·4可逆热轧机机组供电的电力传动控制系统 48-163
5 随动系统 48-164
5·1传动控制特点 48-164
5·2简易数控车床的进给随动系统 48-165
5·3天线伺服系统 48-165
6带堵转特性的电力传动控制系统 48-167
6·1传动控制特点 48-167
6·2 3~5m3单斗电铲电力传动 48-168
6·3 800吨剪断机电力传动控制系统 48-168
7 带位势负载的电力传动控制系统 48-169
7·1传动控制特点 48-169
7·2高速电梯电力传动控制系统 48-170
7·3 720kW卷扬机电力传动控制系统 48-170
7·4大型浮吊电力传动控制系统 48-171
7·5港口门式起重机卷扬部分电力传动 48-172
8·1传动控制特点 48-173
8·2泥沙泵电力传动控制系统 48-173
8 泵和通风机类负载的电力传动控制系统 48-173
9无换向器电动机控制系统 48-174
10变频调速系统 48-176
10·1串联电感式变频调速系统 48-176
10·2高转速多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 48-177
第7章计算机在电力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77
1 计算机控制概述 48-178
1·1控制级的分类 48-178
2位置自动控制(APC)系统 48-181
2·1位置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48-181
1·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48-181
2·2 DDC-APC系统的基本结构 48-183
2·3 DDC-APC系统的特点及程序构成 48-183
3 厚度自动控制(AGC)系统 48-185
3·1厚度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48-185
3·2厚度控制过程的计算 48-186
3·3反馈控制DDC-AGC系统 48-186
3·4前馈控制DDC-AGC系统 48-189
3·5 X射线测厚监控DDC-AGC系统 48-190
4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例 48-191
4·1带钢热连轧机计算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48-191
4·2计算机控制的主要功能 48-193
第8章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调试193
1一般检查及线路检查 48-195
1·1一般检查 48-195
1·2查线 48-195
2·1测量绝缘电阻 48-196
2·2耐压试验 48-196
2 绝缘检查 48-196
3单元、器件的调试 48-197
3·1可控硅变流装置的调试 48-197
3·2半导体调节器的调试 48-200
3·3磁放大器和磁继电器的调试 48-201
3·4电机扩大机的调试 48-202
4·1电器控制线路的调试 48-204
4·2无触点逻辑系统的调试 48-204
4操作(控制)回路的调试 48-204
5·3过电压保护元件的整定 48-205
5·2失磁保护元件的整定 48-205
5·4超速保护元件的整定 48-205
6系统调试 48-205
5·1过电流保护元件的整定 48-205
5主回路及保护元件的调整 48-205
6·1可控硅供电的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 48-206
6·2独立控制自动弱磁调速系统的调试 48-208
6·3采用直接张力反馈的张力控制系统的调试 48-209
7 干扰的抑制 48-210
附 录附录Ⅰ 本篇常用图形符号 48-212
附录Ⅱ 常用电动机性能及应用范围表 48-213
附录Ⅲ传动控制屏技术性能表 48-215
附录Ⅳ 控制单元部分技术数据表 48-219
附录Ⅴ 通用中小功率可控硅直流传动装置 48-220
附录Ⅵ KGLF系列同步电动机可控硅励磁装置 48-223
参考文献 48-224
第49篇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常用符号表第1章概 述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