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技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技经济学
  • 桑赓陶,郑绍濂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1555X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技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绪论 科技经济学的历史发展1

第一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1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1

1.1.1 科学和技术11

1.1.2 科学技术与劳动力15

1.1.3 科学技术与劳动对象21

1.1.4 科学技术与劳动手段26

1.1.5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1

1.2 描述技术进步全过程的阶段模型33

1.2.1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33

1.2.2 发明37

1.2.3 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成果的商业化39

1.2.4 描述技术进步全过程的阶段模型40

1.3 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主要的共同特点——不确定性43

第二章 发明47

2.1 发明与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关系47

2.2 发明的起因53

2.2.1 “需求拉力”论54

2.2.2 “科技推力”论57

2.2.3 关于“需求拉力”论和“科技推力”论的实证研究59

2.2.4 关于“需求拉力”论与“科技推力”论之争的小结61

2.2.5 “有目的投资”论62

2.3 发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63

2.3.1 发明活动的特殊性64

2.3.2 发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65

2.3.3 对发明活动的产出有影响的主要因素70

2.4 个体发明者和有组织的发明活动73

2.4.1 个体发明者地位的变化74

2.4.2 个体发明者的有利条件77

2.4.3 工业企业的发明活动80

2.4.4 工业企业开展有组织的发明活动的主要原因80

2.4.5 有组织的发明活动的有利条件82

2.5 专利的经济分析84

2.5.1 申请专利的经济分析85

2.5.2 利用专利权获取经济收益的途径及其选择88

第三章 技术开发和开发成果的商业化91

3.1 技术开发和开发成果商业化在技术进步过程中的重要地位92

3.2 技术开发成果商业化活动的主要特点97

3.3 发明从问世到应用的周期103

3.4 与技术开发和开发成果商业化活动获得成功有关的若干因素112

3.5 技术创新实例介绍122

第四章 研究与开发活动的资金128

4.1 企业如何确定用于研究与开发活动的资金128

4.2 企业研究与开发资金的内部分配135

4.3 不同行业的研究与开发资金强度及其决定因素138

4.3.1 不同行业的研究与开发资金强度139

4.3.2 行业研究与开发资金强度的决定因素143

4.3.3 实证研究介绍154

4.4 研究与开发项目经费的经济计量分析(实证研究介绍)157

第五章 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162

5.1 创新扩散的经济意义162

5.2 创新的扩散是否有规律168

5.3 不同创新的扩散速度为何不同175

5.3.1 与创新自身特点有关的因素175

5.3.2 与潜在采用者特点有关的因素177

5.3.3 与信息有关的因素183

5.3.4 与制度法规有关的因素184

5.4 把S型曲线和影响因素连接起来的经济计量模型186

5.4.1 模型的建立186

5.4.2 模型的试验和参数估计188

5.4.3 影响因素的扩充191

5.5 从其他角度对创新的扩散进行研究194

5.6 关于消费品创新扩散的简要讨论196

第六章 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198

6.1 生产函数、技术和技术进步198

6.2 与生产函数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200

6.3 常用生产函数介绍207

6.3.1 C-D生产函数208

6.3.2 CES生产函数210

6.3.3 C-D生产函数与CES生产函数的关系211

6.4 由技术决定的生产系统的若干特性211

6.4.1 技术效率212

6.4.2 规模报酬213

6.4.3 资本密集度213

6.4.4 要素间替代的易难度215

6.5 中性技术进步和非中性技术进步216

6.5.1 定义217

6.5.2 技术进步与等产量线的变动217

6.5.3 关于非中性技术进步的简要讨论218

6.6 利用常用生产函数对技术进步和生产系统的特性进行分析222

6.6.1 C-D生产函数222

6.6.2 CES生产函数225

6.7 常用生产函数的估计230

6.7.1 C-D生产函数的估计231

6.7.2 CES生产函数的估计231

第七章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34

7.1 M.Abramovitz的工作234

7.2 R.M.Solow的工作238

7.3 全要素生产率及a■和a■的估计246

7.3.1 全要素生产率的几何指标和算术指标247

7.3.2 a■和a■的估计250

7.4 J.W.Kendrick和E.F.Denison的工作251

7.4.1 J.W.Kendrick的工作251

7.4.2 E.F.Denison的工作255

7.5 体现型技术进步的估计方法262

7.5.1 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的估计——Solow模型263

7.5.2 Phelps的改进266

7.5.3 Intriligator的改进267

7.5.4 关于中国工业的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和非体现型技术进步的联合估计268

7.5.5 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270

7.6 Jorgenson和Griliches的工作272

第八章 技术进步的因素分析279

8.1 科学技术活动与技术进步280

8.1.1 基本模型280

8.1.2 实证研究282

8.2 其他因素对技术进步的影响286

8.2.1 Kendrick的工作288

8.2.2 Nelson的工作290

8.2.3 Denison的工作294

8.3 关于技术进步因素分析的简要评论3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