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4298248.jpg)
- 张碧波,董国尧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3325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869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17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3
第一节 北方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3
第二节 中国北方民族与世界文化21
一、细石器文化与美洲的开发21
二、匈奴族与欧洲文明27
三、蒙古帝国与世界文明39
第三节 北方民族的精神世界与文化心态50
一、“唯我独尊”的文化心态50
二、同农业文化的对立意识54
三、太阳家族与太阳崇拜59
第四节 北方文化习俗研究举隅66
第一章 原始文化78
第一节 华北地区原始文化78
一、在朦胧中的探索--旧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文化80
二、智慧的黎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85
三、文化、文明的缔造--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的文化101
第二节 东北地区原始文化129
一、旧石器时代文化129
二、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文化137
三、红山文化--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160
一、概述176
第三节 西北地区原始文化176
二、生产与生活196
三、葬俗207
四、陶器的造型的装饰212
五、舞蹈与音乐223
六、雕塑与绘画225
第二章 哲学思想232
第一节 中国北方民族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232
一、无限的旋转的流动的宇宙观233
二、“天族”与“天”哲学范畴的创立246
三、朴素的流动的辩证思维254
一、蒙古族哲学思想的萌芽260
第二节 蒙古族的哲学思想260
二、蒙古族哲学思想的形成267
三、蒙古族哲学思想的发展和演变274
第三节 回族的哲学思想281
一、元代回族的哲学思想281
二、明代回族的哲学思想282
三、明末至清代回族的哲学思想288
第四节 满族的哲学思想292
一、努尔哈赤的天命哲学293
二、玄烨的理学思想299
三、弘历的天人合一与神道思想303
四、载湉突破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尝试309
附:伦理道德316
一、价值观念316
二、婚姻、家庭伦理320
三、社会、政治的伦理道德323
第三章 宗教330
第一节 原始宗教330
一、自然崇拜331
二、神灵崇拜338
三、图腾崇拜341
四、祖先崇拜347
五、余论351
第二节 宗教与北方民族政治353
一、北方民族统治者的宗教意识354
二、北方民族统治者对宗教的利用360
三、余论370
第三节 宗教与北方民族艺术371
一、论宗教艺术371
二、建筑376
三、雕塑387
四、绘画391
五、余论393
一、讲神的故事与传神之谕395
第四章 神话395
第一节 北方神话释读395
二、以句子为元单位的神话和以词语为元单位的神话399
第二节 中国北方神话模式403
一、“昆仑”神话诸说钩沉403
二、昆仑神话:汉语、原始阿尔泰语文化交融的结晶408
三、北方民族神话的三分世界结构423
第三节 中国北方民族创世神话455
一、中国北方创作神话探源456
二、动物神创世神话459
三、人格神创世神话464
一、氏族起源神话474
第四节 中国北方族源神话474
二、民族起源神话479
第五章 习俗(上)504
第一节 北方民族的服饰504
一、北方主要民族服饰的概貌505
二、北方民族服饰对汉族服饰的影响528
三、汉服对北方民族服务的影响537
第二节 北方民族的发式543
一、北方各民族发式的概况544
二、北方民族发式与汉族发式的相互影响566
第三节 北方民族的饮食570
一、渔猎民族饮食文化类型571
二、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类型574
三、农耕民族饮食文化类型596
第四节 北方民族的居住605
一、非定居式住所606
二、农耕民族定居式住所617
三、游牧民族定居式住所624
第五节 北方民族的交通工具632
一、雪地交通工具633
二、水上交通工具635
三、陆路交通工具645
第六章 习俗(下)664
第六节 北方民族的婚俗664
一、原始婚姻状态的遗风664
二、反映父权制代替母权制社会的婚姻遗风676
三、维护父权制社会权威的几种婚姻遗风681
四、国家间和民族间的政治联姻--“和亲”699
五、北方民族的婚姻仪式705
第七节 北方民族的葬俗717
一、北方民族的葬式718
二、北方民族的葬俗740
三、北方民族的丧礼762
四、北方民族的帝陵772
第七章 语文和文字786
第一节 语言概述786
一、阿尔泰语系787
二、汉藏语系804
三、印欧语系805
四、未定或未明系属的语言808
第二节 语言分述814
一、域内尚通行的语言814
二、已消亡的语言832
一、使用回鹘字母的文字837
第三节 尚在通行的北方民族文字837
二、使用阿拉伯字母的文字844
三、谚文(朝鲜文)847
第四节 已消亡的北方民族古文字848
一、受汉字影响创制的古文字848
二、受腓尼基文字影响创制的古文字855
第八章 文学871
第一节 诗歌谣谚871
第二节 英雄史诗885
一、西北地区的史诗886
二、北方地区的史诗890
三、东北地区的史诗895
第三节 叙事长诗900
一、西北地区的叙事长诗901
二、北方地区的叙事长诗907
三、东北地区的叙事长诗913
第四节 传说故事918
一、人物传说918
二、习俗传说921
三、民间故事923
第五节 戏曲927
一、歌舞小戏927
二、科白类剧--参军戏932
三、诸宫调与金元戏曲936
四、金代戏剧937
五、金元北曲--元杂剧946
六、徽班与京剧951
第六节 小说952
一、唐以前小说艺术在北方的传播952
二、辽金时期小说话本的传播954
三、金代的讲唱文学--诸宫调955
四、蒙古族的史传文学958
五、满族的小说创作961
一、修史局、著作局及其所属史官965
第九章 史学965
第一节 修史机构、职官与门类965
二、起居、记注诸机构及其所属史官967
三、国史院、国史馆、史馆及其所属史官969
四、明史馆、实录馆、四库全书馆等及其所属史官971
五、主要修史门类974
第二节 著名史家和重要史著982
一、北魏史学家及史学著作982
二、辽代史学家及史学著作987
三、金代史学家及史学著作992
四、元代、元以后史学家及史学著作996
五、清代史学家及史学著作1008
六、维吾尔族史学家及史学著作1015
第三节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学特点1019
一、各民族史学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渐进性1019
二、“以史为鉴”的修史宗旨1021
三、“彰善瘅恶”的修史准则1023
四、重“德运、”“正统“之争的修史观念1024
五、“直笔”史德与“讳恶”禁限并存1029
第十章 音乐歌舞1034
第一节 北方地区的音乐歌舞1034
一、匈奴族的音乐歌舞1034
二、鲜卑族的音乐歌舞1039
三、契丹族的音乐歌舞1045
四、蒙古族的音乐歌舞1051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音乐歌舞1059
一、音乐歌舞特色1059
二、原始民族音乐歌舞1062
三、先秦至隋唐时期的音乐歌舞1066
四、宋金时期女真族的音乐歌舞1073
五、明清以降满族及其他民族的音乐歌舞1081
第三节 西北地区的音乐歌舞1090
一、汉朝及其以前的音乐歌舞1090
二、晋唐时期的音乐歌舞1096
三、宋元明清的音乐歌舞1107
第十一章 美术1120
第一节 匈奴族的美术1120
一、匈奴族的手工艺术1120
二、和林格尔壁画1123
第二节 鲜卑族的美术1126
一、魏晋时期的壁画1126
二、魏晋时期壁画艺术的价值1127
三、十六国时期的绘画1129
四、北魏的石窟艺术1130
第三节 突厥族的美术1134
一、库车之绘画遗品1135
二、突厥的工艺美术1137
第四节 契丹族与女真族的美术1140
一、辽金时期契丹族、女真族的画家1140
二、辽金时期绘画艺术特色1143
三、辽金壁画遗存1148
四、辽金时期的雕塑与石刻1152
第五节 蒙古族的美术1155
一、宗教美术1156
二、工艺美术1160
三、元代壁画与书法篆刻1171
四、著名画家与创作1173
第六节 满族的美术1177
一、满族的绘画特征1177
二、满族的纪实性绘画艺术1182
三、边塞风光图1185
四、满族宫廷中的西方画风1186
第十二章 岩画艺术1191
第一节 发现与分布1191
第二节 区域特征1199
第三节 环境选择与作画功能1213
第四节 技术与风格1220
第五节 题材分类与岩画内容1227
第六节 年代探寻与作画者族属推测1240
第七节 北方岩画与当地传统文化的关系1249
结语1253
附:前苏学者对黑龙江左岸岩画的研究1262
一、前苏境岩画的考察1262
二、旧石器时代1272
三、新石器与早期金属器时代1280
四、早期铁器时代--中世纪1293
第十三章 石窟文化1303
第一节 石窟文化的特征1303
一、石窟特征1304
二、佛教特征1307
三、民族特征1312
四、民俗特征1315
五、艺术特征1320
六、地域特征与时期特征1327
第二节 石窟文化的分布状况1327
一、古代西域1328
二、河西四郡1332
三、关陇地区1334
四、河东地区1338
五、黄河流域1341
六、邺城故地1346
七、辽西漠南1346
八、岭南巴蜀1348
九、长江下游1350
第三节 石窟文化的历史演变1352
一、五胡十六国的石窟文化1357
二、北朝的石窟文化1361
三、隋唐的石窟文化1367
四、宋辽金西夏的研究文化1372
第四节 石窟文化与民族文化1379
一、历史的必然1380
二、佛教的浸蚀1381
三、民族的心态1382
四、地理因素1383
五、文化的冲动1384
第十四章 医术1386
第一节 经验与神学医学阶段的北方民族医学1386
一、各种卫生观念的形成1386
二、医药知识与技能的获得1392
第二节 从经验、神学的医学向理论医学的过渡1397
一、对疾病的认识与诊疗技术的进步1398
二、药物知识的积累1401
三、保健认识的深入1404
四、北方民族医学的区域特征1406
第三节 北方民族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411
一、医学理论的建构1412
二、药物学体系的完成1416
三、医术的传播与著名医家、著述1420
第十五章 科学技术1427
第一节 畜牧驯养1427
一、牲畜的远缘杂交1427
二、优良种羊1429
三、优良种猪1430
四、驯驼1431
第二节 农业技术1433
一、保墒技术1433
二、代田法1434
三、区田法1434
四、开发砂田1436
五、水果栽培1437
六、坎儿井的发明1439
第三节 建筑技术1441
一、元上都1441
三、元大都1443
二、斡耳朵1443
四、辽人建塔、建阁技术1445
五、桥梁建造1448
第四节 纺织技术1450
一、棉纱织品1450
二、毛织品1453
第五节 数学、天文历法和地理学1456
一、数学1456
二、天文历法1460
三、地理学1464
附:镀锡技术1467
一、宇文恺1468
第六节 著名科学家1468
二、耶律楚材1471
三、鲁明善1472
四、忽思慧1474
五、图理琛1476
六、年希尧1478
七、唐英1479
结语1481
第十六章 军事文化1483
第一节 先秦时期北方民族的军事文化1483
一、战争的起源与北方民族的战神崇拜1483
二、民族格局与军事态势1485
三、军事文化的交融与影响1488
第二节 秦汉时期匈奴族的军事文化1492
一、军事组织1493
二、兵器装备1496
三、军事训练1499
四、匈奴族的军事作战方法1500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军事文化1502
一、北方民族的骑兵及相关问题1502
二、北方民族政权的军事体制1504
三、鲜卑族的府兵制1506
一、突厥族的军事文化1509
第四节 隋唐时期北方民族的军事文化1509
二、回纥与黠戛斯的军事文化1512
三、渤海国的兴起与靺鞨族的军事文化1513
第五节 契丹、女真与西夏的军事文化1515
一、契丹族与辽1516
二、党项族与西夏1518
三、女真族与金1522
第六节 元代蒙古族的军事文化1526
第七节 明清时期满族的军事文化1543
结语1548
一、牧猎教育文化形成的原因1553
第十七章 教育文化1553
第一节 牧猎教育文化1553
二、牧猎教育文化的内容1557
三、游牧渔猎教育文化的形式1575
第二节 牧猎、农耕混合型教育文化1580
一、历史背景1580
二、混合型教育文化的政策与观念1585
三、混合型教育文化的内容1592
四、混合型教育文化的形式1594
第三节 农耕教育文化1610
一、农耕教育文化形成的原因1611
二、农耕教育文化的政策与观念1615
三、农耕教育文化的内容1621
四、农耕教育文化的形式1626
第十八章 体育文化1637
第一节 骑射1637
第二节 赛马1650
第三节 马球1655
第四节 角抵1661
第五节 冰雪运动1674
第六节 棋类、拳术等体育活动1681
结语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