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航标协会助航指南 第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国际航标协会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ISBN:711404563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航标-指南-汉、英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航标协会助航指南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航标协会(IALA)1
1.1引言1
1.2会员资格1
目录1
1.3国际航标协会组织机构2
1.3.1 国际航标协会理事会3
1.3.2国际航标协会大会3
1.3.3委员会3
1.3.4国际航标协会顾问组3
1.3.5国际会议和展览会4
1.3.6专题工作会和研讨会4
1.4国际航标协会出版物4
1.4.1 国际航标协会出版物的种类和目的4
2.1.1航行的方法6
2.1.2航行准确度的标准6
第二章航行的概念和准确度6
2.1 航行6
2.1.3航行区域8
2.1.4测量误差和准确度10
2.1.5 水道测量需要考虑的事项11
第三章航标15
3.1航标的定义15
3.2范围15
3.3视觉标志15
3.3.1种类15
3.3.2视觉航标15
3.3.3信号颜色16
3.3.5观察因素18
3.3.4标志的可见性18
3.3.6视觉标志的作用距离19
3.4航标灯20
3.4.1光源20
3.4.2海区航标信号灯的光度测量27
3.4.3节奏/特征30
3.4.4天文现象的计时34
3.4.5夜间工作34
3.4.6日间工作36
3.4.7灯光射程图37
3.4.8灯光射程图的应用37
3.5灯塔和立标39
3.5.1概述39
3.6.1概述40
3.6.2国际航标协会海上浮标制度40
3.5.3技术上需要考虑的事项40
3.6浮动航标40
3.5.2灯塔和立标的性能衡准40
3.6.3大型浮动标志49
3.6.4浮标的性能衡准49
3.6.5浮标需要考虑的技术事项49
3.6.6浮标系碇的参考资料50
3.6.7浮标的定位51
3.6.8标识和顶标51
3.7扇形光灯标和导标52
3.7.1扇形光灯标52
3.7.2导标55
3.9.1引航作为一种助航服务56
3.9引航56
3.7.3导标技术上需考虑的事项56
3.8叠标56
3.9.2引航的类型57
3.9.3引航需要考虑的其他事项57
3.10船舶交通服务(VTS)57
3.10.1定义57
3.10.2 VTS服务58
3.10.3 VTS组织58
3.10.4 VTS通信58
3.11无线电导航系统59
3.11.1无线电航标的政策59
3.11.2海上无线电指向标61
3.11.3岸基雷达62
3.11.4 雷达信标(RACON)62
3.11.5罗兰/柴卡63
第四章通用自动识别系统65
4.1概述65
4.1.1 目的66
4.1.2 AIS的基本应用66
4.1.3效能66
4.2系统组成66
4.2.1 AIS站66
4.2.2船载AIS部分67
4.3信息68
4.3.1船舶数据内容68
4.3.2技术信息70
4.3.3显示要求72
4.5应用73
4.4.3台站73
4.5.1雷达应用73
4.4服务和应用73
4.4.1应用73
4.4.2服务73
4.5.2差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DGNSS)修正信号播发74
4.5.3播发雷达目标数据74
4.5.4船舶交通管理应用74
4.5.5便携式引航仪(PPU)75
4.5.6 中继站75
4.5.7远程应用76
4.5.8轮询和分配模式76
4.5.9 AIS在搜寻和救助中的应用76
4.5.10 VTS、雷达和语音通信76
4.6.2虚拟航标77
4.6作为航标的AIS77
4.6.1潜在应用77
4.7航标报告电文78
4.7.1 电文内容78
4.7.2其他数据项的使用80
4.7.3建议的“虚拟航标目标标志”81
4.7.4 AIS技术的战略应用和益处81
4.7.5国际航标协会在制定AIS标准中的作用82
4.7.6现有的标准82
4.7.7参考资料82
5.2.1全球定位系统(GPS)83
5.2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83
5.1国际航标协会政策83
第五章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83
5.2.2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84
5.3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84
5.3.2 DGPS的海上应用84
5.3.3 DGPS的其他应用86
5.3.4系统特性86
5.3.5性能指标87
5.4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WWRNS)87
6.2.1概述89
6.2.3雷达目标有效截面(RCS)89
6.2.2应用89
6.2雷达反射器89
6.1音响信号89
第六章其他设备89
6.2.4雷达反射器的种类90
6.2.5有效性90
6.2.6性能衡准90
6.2.7技术上需要考虑的事项91
6.3雷达目标增强器91
6.3.1概述91
6.4雷达询答器91
6.5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ECDIS)91
6.5.1概述91
6.6.2政府间海洋委员会92
6.6潮汐观测和潮流测量92
6.6.1目的92
6.5.2性能标准92
6.5.3商业可用性92
第七章能源93
7.1种类93
7.1.1 国际航标协会的能源调查资料93
7.2非电能源93
7.2.1乙炔93
7.2.2丙烷93
7.3非再生电能源94
7.3.1一次性电池94
7.3.2内燃机/发电机95
7.4可再生电能源96
7.4.1 太阳能96
7.3.3其他96
7.4.2 风能98
7.4.3波浪能99
7.5电池99
7.5.1 IALA第一至第四次电池专题讨论会99
7.5.2基本种类100
7.5.3铅酸电池100
7.5.4镉镍碱性电池101
7.5.5技术上需要考虑的事项101
7.5.6电池的处理101
7.6电负荷和雷电保护102
7.6.1 电负载102
7.6.2雷电保护102
8.2.1体系103
8.2质量管理103
第八章改变管理方式103
8.1问题和管理工具103
8.2.2 ISO 9000系列104
8.2.3 ISO 14000系列104
8.3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105
8.3.1风险105
8.3.2 风险管理105
8.3.3国际航标协会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过程105
8.4服务水平(LOS)107
8.4.1服务水平的评价方法107
8.4.2建立服务水平的发展过程107
8.4.3服务水平描述107
9.1.1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108
9.1.2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Ⅴ章108
9.1国际公约108
第九章规划和设计方法108
9.2复审和规划109
9.2.1复审109
9.2.2战略规划109
9.2.3管理工作计划109
9.2.4海岸初见陆地和水道的风险因素110
9.2.5航标的组合(服务的层次)110
9.3定线制112
9.3.1 国际海事组织(IMO)船舶定线制112
9.3.2进出港航道113
9.3.3船舶操纵需考虑的事项113
9.3.4实时模拟113
10.1.3维护管理115
10.1.2标准化趋势115
第十章运行管理115
10.1航标管理当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115
10.1.1环境问题115
10.1.4服务的传递117
10.1.5信息技术118
10.1.6历史航标118
10.1.7第三方使用航标119
10.2人力资源问题120
10.3提供给航海人员的信息121
10.3.1航行警告121
10.3.2航标表122
10.3.3标准说明123
10.3.4位置和方位124
10.4.2 水银125
10.4有害物质125
10.4.1一般性问题125
10.4.3油漆127
第十一章性能指标128
11.1性能指标128
11.1.1 目的128
11.1.2术语的定义和注释128
11.2 可用性指标的衡量129
11.2.1历史129
11.2.2可用性计算130
11.2.3 IALA传统航标的等级130
11.2.4无线电导航服务的可用性和连续性130
11.2.5超过或低于可用性指标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