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技术教育全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信息技术教育全书
  • 刘涵之,刘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龄出版社
  • ISBN:780082921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265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3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技术教育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3

第一章 知识经济的涌动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勃兴3

第一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十大特征3

一、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支柱,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信息产业为基础3

上卷3

二、资产投入无形化4

三、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增将是一种常态5

四、经济波动周期将呈现出增长期延长的态势5

六、教育和学习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中心环节7

五、知识成为参与分配的最主要因素7

七、经济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化8

八、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灵魂9

九、经济发展可持续化10

十、世界经济一体化11

第二节 知识经济的演进与发展趋势12

一、国际知识经济的发展现状12

二、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现状13

三、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15

一、知识经济迫切需要教育创新19

第三节 知识经济呼唤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19

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20

三、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是教育创新的主要内容之一23

四、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愈发重要35

附录:现代教育技术创新纵横谈36

抢占新世纪发展的制高点36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42

教育部总督学柳斌:加强实践教学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工作43

素质教育与教育技术实践55

一、教育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66

第二章 社会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革命66

第一节 信息化与现代教育大变革66

二、教育现代化必须凸现电脑化、网络化、数字化等信息社会的特征70

三、教育信息化将引发传统教育模式的巨大裂变72

第二节 “赛伯空间(Cyberspace)”文化——电脑时代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冲击与挑战77

一、“赛伯空间”电脑文化的由来与特征77

二、信息时代电脑文化与青少年的成长80

三、“赛伯空间”文化与人的变革82

四、“赛伯空间”文化对教育的全面冲击85

一、教育信息化的远景展望87

第三节 教育技术信息化刻不容缓87

二、中国教育工作者肩负教育技术信息化的神圣使命91

附录:信息时代的教育抉择95

信息革命:人类文化教育发展中的第三个里程碑95

信息化进程中教育研究面临的新课题105

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发展策略研究116

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当务之急125

英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最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32

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总结经验 积极探索 开创我国教育信息化新局面139

现代远程教育146

《信息教育课》在上海市莘松中学154

第三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立体透视159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內涵159

一、教育技术159

二、现代教育技术160

第二节 教育技术与教学艺术、教学风格161

一、教育技术与教学艺术161

二、教育技术与教学风格163

三、媒体的电气化165

二、广泛的涵盖性165

一、跨学科性与综合性165

第三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165

四、教材的形声化166

五、再现性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166

六、强烈的适应性166

七、教育信息涵盖范围的广泛性、传播的高效性166

第四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166

一、教育技术的进步将有力地促进教育结构的变革167

二、现代教育技术将有效地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167

一、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过程的涵义168

第五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过程168

二、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过程的基本模式170

第六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原則177

一、目的性原则177

二、整体性原则177

三、主体性原则178

四、视听与思考结合的原则179

六、及时、准确的反馈原则180

五、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180

七、效益性原则181

第七节 现代教育技术学及其研究內容181

一、现代教育技术学的概念181

二、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182

三、从电化教育技术到现代教育技术引发的启示183

第八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185

一、世界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86

二、我国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97

第九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208

附录: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210

知识经济·素质教育·教育技术210

素质教育与电化教育215

关于面向21世纪高师《教学技术》公共课程的思考221

中国电化教育面临跨世纪的战略调整230

从世界各国教育电视看中国教育电视的走向238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ME命题的论证245

加强实践教学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75

一、我国古代思想家的哲学思想285

第一节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哲学基础285

第四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285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288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290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90

二、社会学习理论293

三、认知学习理论295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98

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300

第三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理论基础302

一、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303

二、布卢姆的掌握学习304

三、加涅针对学习条件的指导教学模式306

四、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308

五、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309

第四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传播理论基础311

一、传播过程311

二、传播效果312

三、传播模式313

一、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314

第五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美学理论基础314

二、审美心理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美学形态315

三、科学认识世界与艺术认识世界318

第六节 现代教育技术“三论”基础319

一、控制论、信息论与系统论319

二、“三论”的基本原理与现代教育技术321

第七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物理学基础325

一、电声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325

三、电磁学与现代教育技术326

二、光学与现代教育技术326

四、无线电电子学与现代教育技术327

附录:教育技术学者的思维新轨迹328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开发多媒体学习软件328

系统的方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应用的基本方法332

积件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336

论21世纪学习环境的走向:从实到虚343

人力资源开发与远程开放教育348

学习的社会建构:关于远程教育与认知的不确定性356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涵义363

第五章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现代教育技术创新363

第一节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涵义、内容与意义363

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主要内容364

三、现代远程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教育手段365

四、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我国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366

五、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用重大367

第二节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点任务368

一、“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近期目标368

二、对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370

三、中等学校入网的基本要求371

四、发展远程中等职业教育372

五、普通高等学校要开展继续教育372

第三节 教育软件开发利用与教育资源库建设374

一、教育软件开发利用与教育资源库建设的现状374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开发375

三、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归口管理376

四、教育电视节目与农村地区的教育需求377

五、全国远程教育资源库和教育软件开发生产基地的主要任务378

六、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卫星视频传输系统的利用379

附录:开展远程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381

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观381

远距离教育如何抓住机遇 迎接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389

未来远程教育的信息高速公路395

现代远程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第一选择399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学习体系406

我国卫星教育电视面临的形势及对策412

中国高等院校如何迎接现代远程教育新时代420

现代远距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影响426

远程教育:高等教育中的革命性力量433

当代国际教育终身化发展与中国电大教育443

走向21世纪的国际远距离教育450

发展中国家远距离教育的困惑455

国外远距离教育理论述评460

面向中小学发展现代远程教育465

虚拟学校:网络教学的综合概念469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476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网上学校480

关于筹建上海基础教育网上学校的若干思考483

第一节 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要求489

第六章 信息化与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489

一、懂得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490

二、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490

三、具有运用现代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491

四、具有驾驭现代课堂诸多因素的能力491

五、具有设计、制作和评价音像教材及电子教材的能力491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492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职业的影响492

六、具有较强的教育技术科研能力和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492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培训的意义和任务495

三、教师培训的国际趋势与我国的现状498

四、关于我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设想504

附录:跨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现代教育技术创新514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教师的素质514

网络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及其培训518

开展中学教师计算机知识培训工作的方法和成果521

一、课堂电化教学理论模式529

第一节 课堂电化教学基本模式529

第一章 课堂电化教学529

第二编 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精妙集成——最新信息化教育技术理论与操作529

二、课堂电化教学实践模式533

第二节 课堂电化教学方法539

一、课堂电化教学的一般方法539

二、课堂电化教学方法的新探索545

附录:课堂电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549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学过程的变革549

论多媒体组合教室的配置559

一、现代教育媒体的含义与优越性565

第一节 现代教育媒体概述565

第二章 现代教育媒体565

二、教育媒体的演进566

三、现代教育媒体的类型567

四、现代教育媒体的特点569

第二节 教育媒体与教学的关系571

一、从工具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来看571

二、从信息传播的过程来看572

三、教育媒体在改进教学中的主要作用574

一、现代教育媒体的开发577

第三节 现代教育媒体的开发与利用577

二、现代教育媒体的利用582

第四节 常见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词汇英汉对照587

附录:现代教育媒体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600

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热点和趋势600

OEH在中学理科教学中的应用609

第三章 幻灯、投影操作原理与教学应用612

第一节 幻灯、投影的由来和特点612

一、幻灯、投影的由来612

二、幻灯、投影的特点613

第二节 幻灯机、投影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614

一、幻灯机的原理和使用614

二、投影器的原理和使用617

三、教学银幕618

第三节 摄影基础知识与幻灯教材制作619

一、照相机619

二、感光片622

三、摄制底片(照相或反拍)623

四、冲洗底片625

五、晒印照片627

六、复印正片(幻灯片)628

七、反转片冲洗法628

八、减薄与加厚的方法630

九、包装631

第四节 幻灯、投影教材的设计与制作631

一、设计幻灯、投影教材的原则631

二、幻灯、投影教材制作632

二、幻灯、投影课前的准备工作645

一、运用幻灯、投影备课645

第五节 幻灯、投影教学法645

三、幻灯、投影课堂教学646

四、幻灯、投影课的课后工作647

第六节 幻灯、投影教学实验例举648

实验一 幻灯机与投影器的使用648

实验二 照相机的使用649

实验三 黑白幻灯底片冲洗651

实验四 黑白幻灯正片拷贝653

实验五 投影片的制作655

谈教学幻灯片色彩的真实再现659

附录:幻灯机投影器操作原理与教学应用的新探索659

投影片的计算机辅助制作663

洗漆着色制作投影片的新方法667

第四章 扩音机广播、录音机的操作原理与教学应用669

第一节 扩音机广播、录音机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功能669

一、扩音机广播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功能669

二、录音机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功能671

第二节 扩音机广播的基本知识672

一、电声换能器件673

二、扩音机的工作原理675

三、扩音机的使用677

第三节 无线广播的基本知识681

一、无线电广播的知识681

二、收音机及其使用683

三、无线话筒的原理及其使用684

第四节 电唱机及其使用686

一、电唱机与唱片686

二、使用电唱机注意事项(以206型电唱机为例)689

一、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690

第五节 录音机及其使用690

二、录音机的使用方法694

第六节 录音教材的制作697

一、磁带录音教材的分类和特点697

二、制作录音教材的原则与步骤698

三、录音教材的制作701

第七节 扩音广播录音教学704

一、扩音机在教学中的应用704

二、无线电广播教学705

四、录音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707

三、电唱媒体在教学中应用707

第八节 语言实验室教学709

一、语言实验室的种类709

二、语言实验室的设备及功能712

三、语言实验室的特点713

四、语言实验室的教学形式714

五、利用语言实验室进行教学的方法716

六、语言实验室录音教材的制作717

实验一 磁带录音机的使用及维护718

第九节 录音、语言实验室教学实验例举718

实验二 录音教材的制作722

实验三 语言实验室的使用与维护725

附录:扩音机、广播、录音机操作原理与教学应用的新探索728

教学录音带的计算机辅助制作728

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与外语教学733

口译教学及其对语言实验室的充分应用738

第一节 电影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功能744

一、电影的特点744

第五章 电影的操作原理与教学应用744

二、电影在教学中的功能745

第二节 电影放映的基本知识748

一、电影的基本原理748

二、电影放映机的基本结构749

三、电影放映机的种类750

四、电影片基本知识751

第三节 教学电影放映机的操作756

一、E16-4型16毫米电影放映机主要技术指标756

二、F16-4型16毫米电影放映机的放映操作757

一、电影教学的准备工作758

第四节 电影教学法758

二、电影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760

三、电影教学的课后工作761

四、电影在课外活动中的应用761

附录:电影操作原理与教学应用的新探索763

让世界优秀影片走进千万个小学校园763

一、教育电视的发展与应用771

第一节 教育电视的历史发展特点与作用771

第六章 教育电视的操作原理与教学应用771

第二编 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精妙集成——最新信息化教育技术理论与操作771

中卷771

二、教育电视的特点773

三、教育电视的作用774

第二节 电视的基本原理775

一、摄像与显像775

二、扫描与同步776

三、彩色电视的制式776

一、电视接收机777

第三节 电视接收机和磁带录像机777

二、磁带录像机780

第四节 教育电视系统的组成784

一、广播电视系统(开路电视系统)784

二、闭路电视系统785

三、卫星广播电视系统788

第五节 电视教材及其稿本编写791

一、电视教材的类型791

二、电视教材稿本的编写793

第六节 教育电视教材的制作809

一、电视教材前期演播室前期制作810

二、电视教材前期外景制作820

三、电视教材后期电子编辑822

四、电视教材后期特技处理825

五、电视教材后期叠加字幕826

六、电视教材后期复制827

第七节 教育电视节目的传输828

一、电视信号的发射与传播828

二、电缆传输系统的组成838

三、传输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842

四、微波传输系统的特点与工作原理846

五、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特点、组成与工作原理848

第八节 教育电视教学法856

一、课内计划教学方法856

二、课外电视教学方法858

三、电视培训教学方法858

四、德育电视教育方法859

五、因材施教和学生自学方法859

第九节 教育电视教学实验例举860

实验一 电视机和录像机的使用860

实验二 摄像机的使用862

实验三 录像教材的制作867

附录:教育电视操作原理与教学应用的新探索870

电视创作的特征与技巧870

谈电视教材画面的布局873

关于高校电教演播室的设计与建设876

第七章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教学应用884

第一节 信息化社会与教学设计884

一、教学设计的庐山真面目884

二、教学设计在历史上的发展890

三、信息时代的教学设计896

四、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和特征898

五、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909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910

一、要学习什么——学习需要分析910

二、根据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912

三、因材施教——学习者与学习风格类型与教学设计921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930

一、几种有影响的教学活动程序930

二、教学方法941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代价与收益947

四、教学顺序的确定952

五、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957

六、制定教学策略961

第四节 教学媒体的选择964

一、教学媒体964

二、教学媒体选择的模型967

三、最佳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970

四、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与程序971

一、教学评价的功能、种类与原则977

第五节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估977

二、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指标的选择983

三、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990

四、评价工具的编制995

第六节 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1008

一、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状况1008

二、以“教”为中心的ID理论的发展1009

三、以“学”为中心的ID理论的发展1032

一、电化教育管理的涵义1045

第一节 电化教育管理的涵义和特点1045

第八章 电化教育管理与评估1045

二、电化教育管理的特点1046

第二节 电化教育管理的原則1049

一、方向性原则1050

二、教育性原则1051

三、整体性原则1052

四、科学性原则1052

五、民主性原则1053

六、服务性原则1053

七、规范性原则1054

八、高效性原则1055

第三节 电化教育管理的系统和內容1056

一、电化教育的系统管理1056

二、电化教育管理系统1056

三、电化教育管理的内容1058

第四节 我国电化教育组织机构的基本类型、模式和领导体制1061

一、我国电化教育组织机构的基本类型1061

二、我国电化教育组织机构的基本模式1065

三、我国电化教育的组织领导体制1067

四、我国电化教育组织机构的性质和任务1068

五、各级各类电化教育组织机构的职责1072

第五节 电化教育队伍的人才结构、素质要求和培养途径1076

一、电化教育人才的群体结构1076

二、最佳电化教育人才群体结构的标准1078

三、电化教育人才的素质要求1079

四、电化教育人才的培养途径1081

第六节 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管理1085

一、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管理的任务1085

二、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管理的基本原则1086

三、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的范围1087

四、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的特点1088

五、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的分类1089

六、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的选择1091

七、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的安装与验收1092

八、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的正确使用1093

九、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的保管1094

十一、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的功能开发和技术改造1095

十、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维护与修理1095

十二、电化教育设备器材技术情报资料的收集和管理1096

十三、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的经费管理1096

十四、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的采购领用制度1097

十五、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的帐卡管理1097

十六、电化教育设备器材使用效率的考核管理1099

第七节 电化教育教材管理1101

一、电化教育教材管理的主要内容1101

二、电化教育教材管理的基本原则1102

三、电化教育教材的开发过程与途径1105

四、电化教育教材的保管1110

五、电化教育教材的流通1112

六、电化教育教材的推广应用1113

第八节 电化教育的教学管理1116

一、电化教学管理的特点1116

二、电化教学管理的原则1117

三、电化教学管理的基本过程1118

四、电化教学的质量管理1124

第九节 电化教育科学研究管理1127

一、电化教育科学研究的计划管理1128

二、科研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管理1130

三、科研成果管理1132

第十节 电化教育评估1135

一、电化教育评估的概念1135

二、电化教育评估的目的和意义1136

三、电化教育评估的指导思想1137

四、电化教育评估的基本原则1139

五、电化教育评估的对象1141

六、电化教育评估的组织机构1142

七、电化教育评估的程序1143

八、电化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1145

附录:电化教育管理与评估理论及应用的新探索1151

21世纪远程教育管理的基本框架1151

论网上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1158

学校教学网络的管理维护1166

网络环境下德育面临的新课题1170

建立中心,形成网络,积极探索普及计算机教育新路1175

建设现代化学校,迎接21世纪挑战1184

第一节 CAI的基本涵义1195

第一章 CAI的基本原理与教学应用1195

第三编 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的开放整合——最新远程网络化教育技术理论与操作1195

第二节 CAI的历史嬗变1196

一、工程师时代(1958~1961)1196

二、缩略词时代(1962~1967)1197

三、大系统时代(1968~1976)1198

四、小漫游者时代(1977~现在)1198

第三节 CAI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199

一、教学过程基本阶段1200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202

一、CAI的优越性1203

第四节 CAI的优越性与局限1203

二、CAI的局限1205

第五节 CAI中教师与计算机的关系1207

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优点与局限性1207

二、计算机的优点与先天不足1210

三、计算机和教师的互动1212

第六节 CAI授课的基本模式1213

一、讲解与演示模式1213

二、操练和练习模式1214

三、个别辅导模式1224

四、模拟现实模式1229

五、教学游戏模式1236

六、问题解决模式1238

七、对话模式1241

八、交互式教育光盘模式1243

九、应用软件模式1244

十、电脑游戏模式1247

十一、虚拟现实模式1247

十二、远程辅导与在线讨论模式1248

一、三种典型的学习理论1249

第七节 教学思想是教学软件的灵魂——学习理论在CAI中的运用1249

二、学习理论在CAI中的应用与反映1263

第八节 CAI课程软件的设计与开发1270

一、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概论1270

二、上课的需求分析1271

三、系统设计1274

四、脚本设计1276

五、课件开发1284

第九节 简单的电子教案制作1291

一、电子教案1291

二、制作电子教案的工具软件1294

三、电子教案制作环境的设置1297

四、PowerPoint 97简介1298

五、电子教案的制作1302

第十节 CAI软件选择的因素分析1306

一、影响选择的学生因素分析1306

二、教与学的宏观、微观统一1309

三、要达到的教学目标1316

四、怎样选择CAI软件1324

一、学会使用CAI软件1328

第十一节 CAI软件的使用1328

二、CAI软件在一般教学活动中的应用1333

三、CAI软件在特殊教学活动中的应用1344

第十二节 实验:在多媒体计算机上运行CAI软件1352

一、实验目的1352

二、实验器材1352

三、实验步骤1353

附录:CAI基本原理与应用的新探索1358

计算机软件“导航式”教学方法初探1358

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发展的多元化1362

电子练习本的设计思想1370

第二章 教育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教学应用1374

第一节 学习任务分析1374

一、确立教学目标1374

二、描述教学任务1374

三、列出准备性的技能和知识1375

四、教学任务精细化1376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撰写1376

一、自上而下的程序设计1378

第三节 教学设计的流程与分支1378

二、流程设计1379

三、流程设计类型1380

四、分支型程序设计1382

五、死循环1388

第四节 帧面设计1391

一、帖面的类型1391

二、帧面的变化1396

三、帧面设计协议1397

我国教育软件的误区和对策1401

附录:教育软件设计基本原理与教学应用的新探索1401

第三章 多媒体教育的基本原理与教学应用1405

第一节 多姿多彩的多媒体世界1405

一、多媒体教学软件1405

二、多媒体发展的社会需要1406

三、多媒体发展的技术背景1407

四、多媒体的主要功能1409

五、多媒体的特性与应用1412

六、超文本、超媒体与WWW1417

一、多媒体教育软件的性质1420

第二节 多媒体的教育应用1420

二、多媒体教育软件的特点1421

三、多媒体教育软件的应用1424

四、在学校和继续培训中显神通1432

五、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类型与功能1442

六、多媒体百科全书与参考资料1444

七、多媒体教学应用发展大趋势1447

第三节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1449

一、一般软件的开发步骤与方法1449

二、课程配套软件的开发步骤与方法1453

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1454

四、多媒体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举例1457

五、多媒体软件开发的理论基础1459

附录:多媒体教育基本原理与教学应用的新探索1473

多媒体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473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实况评析1479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误区透析1484

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的建构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1491

浅谈多媒体计算机实验教室的创建1498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及其软件硬件环境的建立1502

下卷1507

第三编 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的开放整合——最新远程网络化教育技术理论与操作1507

第四章 网络教育的基本原理与教学应用1507

第一节 网络教育的重大作用1507

一、网络时代的脚步已经来临1507

二、日益缩小的空间1514

三、无纸社会1533

四、地球村时代1535

五、网络入侵1544

六、网络上的“马太效应”1547

七、一种新的社会组织1552

八、信息战役1554

第二节 上网操作的方法1561

一、入网的基本配置1561

二、你的网址与域名1566

三、选择网络服务商1574

四、基本入网方式1581

五、网虫的经验1585

六、万维网点滴1588

七、因特网的未来1589

八、中国网络的发展趋势1594

第三节 网络教育纵横谈1596

一、网络教育时代的诞生1596

二、一场教育革命1607

三、网络时代的新兴教育模式1611

四、走近网上教育1615

一、远程教学1621

第四节 没有围墙的网上大学1621

二、国内外的网上大学巡礼1627

三、新一代虚拟大学的发展趋势1639

四、大学校园网一瞥1644

五、世界上最大的“全天候图书馆”1649

六、电子教室、网络教室与电子阅览室及其管理应用1660

第五节 中小学网络教育1667

一、中小学网络教育的现状与发展1667

二、校园网建设的经验之谈1669

三、中国的中小学网校1678

四、网上教学1692

五、网络时代的新型师生关系1698

第六节 网络教育的未来1715

一、未来的信息网络1716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应用1717

三、网络教育的危险与伦理责难1719

四、网络教育的发展前景1726

附录:网络教育基本原理与教学应用新探索1736

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1736

Internet的教学模式1745

Internet的教学系统1752

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与大学生自主上网学习1760

网络时代的多媒体建筑教育1765

立体化视听教育网络综合评价研究1768

第四编 技术创新校园行——教育技术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经验集锦1783

第一章 教育技术信息化与语文教学1783

第一节 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典型案例精选1783

虚拟现实系统与语文情境教学1783

一、虚拟现实系统与情境教学是“天作之合”1783

二、虚拟现实系统能满足创设情境的各种要求1784

三、虚拟现实系统必将使情境教学更趋完美1787

走出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1788

一、忽视语文课的自身特点,混淆了学科界限,偏离了教学的主要目标1789

二、生硬地“图解”课文,损坏原作意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789

三、不顾课文实际,盲目调用音像资料,使得教学目标模糊1791

四、忽视“人机友好交互”,学生能动性不能发挥;操作繁复,影响课件资源的共享1791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1792

一、引言1792

二、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技术理论基础1793

三、课堂教学设计实施的方法、步骤及设计方案1796

四、结论1797

运用CAI系统指导高考议论文写作1798

一、审题立意,发挥CAI教学交互性与个别性特点1798

二、病文矫治,展现CAI教学的“面对面”批改和当堂评讲的优势1799

三、知识转换,CAI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材料刺激的强度1800

四、循序渐进,CAI教学使学生始终于学习的主体地位1801

五、人机交互,CAI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1803

六、建论据库,CAI教学提供了超文本写作资料1805

一、建立投影快速批改的模式1806

对建立投影快速批改作文模式的探索1806

二、建立及时的快速反馈网1807

三、投影快速批改法的具体过程1808

四、投影快速批改法的意义和作用1810

让古诗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1812

一、运用投影,激发想象,进入情境,体会意境美1812

二、凭借语境,对照学诗,读懂诗意,体会形象美1813

三、运用投影,形象启示,化解难点,体会语言美1813

六、配合挂图,相得益彰1814

四、配乐朗诵,声情并茂,激发情感,感受音乐美1814

五、凭借投影,改变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1814

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说话教学1815

一、创设情境,激发说话兴趣1815

二、发散思维,丰富说话内容1815

三、化难为易,提高训练质量1816

四、迁移引申,培养说话能力1817

运用电教手段 进行说话训练1817

一、播放录像片,观察小动物说话1817

三、制作活动投影片,启发想象说话1818

二、实地体验和播放录像,引导观察说话1818

四、运用音响效果,创设情境说话1819

借助投影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1820

一、提高学生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的能力1820

二、提高学生理清层次顺序、编写小标题的能力1821

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1823

一、利用电教媒体培养观察能力1823

二、利用电教媒体培养思维能力1824

四、利用电教媒体培养语言能力1825

三、利用电教媒体培养联想、想象能力1825

三维作文教学与效果分析1827

一、问题的提出1827

二、三维作文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1827

三、三维作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分析1831

四、研究结论1835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1835

一、在观察中阅读1835

二、在认知中阅读1836

三、在自学中阅读1838

二、教学内容的选定1839

《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应用1839

一、项目概述1839

三、软件适用范围的界定1840

四、软件特色的体现1840

五、软件的制作与运行环境1841

六、教学应用与效果1841

七、结论1843

激发小学生的识字乐趣1844

一、听录音,讲故事,激发识字兴趣1844

三、编字谜,读儿歌,加强识字记忆1845

二、看投影,教笔画,正确识字书写1845

四、多形式,巧练习,巩固识字教学1846

“海底世界”教学评析1847

一、巧妙设计,合理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847

二、文字片提示要点,指导学生理解、比较、分析1848

三、发挥录像媒体特长,使学生感知形象和运动1849

四、多种媒体结合,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1849

《骆宾王》一课的多媒体教学设计1850

一、多媒体课件的识字教学设计1850

三、多媒体课件为教与学提供灵活运用的网络结构1851

二、多媒体课件的情景教学与朗读指导设计1851

《春风吹》一课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1852

一、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参与兴趣1852

二、利用电教手段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1853

三、利用电教手段教会学生参与的方法1854

《美丽的公鸡》教学节录1854

一、复习引入1854

二、讲授新课1855

三、总结全文1856

《蝙蝠和雷达》一课的娱教结合教学1857

第二节 语文多媒体优秀教学设计精粹1860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设计1860

一、教学目的1860

二、教学方法1860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1861

四、板书设计1862

《从三到万》教学设计1862

一、教学设计1862

二、教学过程1863

一、教学目的1864

三、评析1864

二、微格教学在外语教学技能培训中的评价原则1864

《威尼斯》的教学设计1864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1865

二、教学方法1865

四、主帧设计(略)1867

《短语》的教学设计1867

一、教学目的1867

二、教学方法1868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1868

《守株待兔》的教学设计1871

一、教学目的1871

二、教学方法1871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1872

四、板书设计1874

二、教学方法1875

三、教学过程以及课件结构1875

一、教学目的1875

《少年闰土》的教学设计1875

一、教学目标1879

《火烧云》的教学设计1879

四、板书设计1879

二、教学重、难点1881

三、媒体的选择与组合1881

四、教学过程1882

五、形成性练习:(本课时)1883

六、板书设计1884

一、教学设计1884

《高高楼顶》的教学设计与实施1884

二、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1885

三、评述1887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与数学教学1890

第一节 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典型案例精选1890

多媒体与“三算”结合的教学1890

一、优化“三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891

二、优化“三算”结合教学中“口、珠、笔”三算的训练过程1892

三、优化“三算”教学中师生情感和知识交互作用的机制1893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1894

多媒体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的尝试1894

二、提供参与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1895

计算机辅助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897

二、实验1898

一、问题的提出1898

三、结果1901

计算机帮助小学生学数学1903

一、利用微机进行数的认识,在寓教于乐中使学生掌握新知识1903

二、微机动画进行相遇问题的学习,将生活中的相遇情形具体化1904

三、利用微机进行图形转换,使面积公式推导变得形象易懂1905

CAI帮助中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知识1907

一、运用CAI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1907

二、运用CAI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1908

三、运用CAI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1909

第二节 数学多媒体优秀教学设计精粹1910

《圆周角定理及推论的证明》投影片的设计与制作1910

二、教学方法1913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1913

《球的概念和性质》的教学设计1913

一、教学目的1913

一、教学目的1917

四、主帧设计1917

《棱锥体》的教学设计1917

二、教学方法1918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1918

四、主帧设计(略)19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1921

一、教学目的1921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1921

二、教学方法1921

四、主帧设计1924

《勾股定理的证明》的教学设计1924

一、教学目的1924

二、教学方法1925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1925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1929

一、教学目的1929

二、教学方法1929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1930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的教学设计1932

一、教学目的1932

二、教学方法1932

三、教学过程以及课件结构1933

四、板书设计1935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设计1935

一、教学目的1935

二、教学方法1935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1936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与评析1939

一、教学设计1939

四、主帧设计1939

二、教学过程1940

三、评析1943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与评析1944

第三章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与外语教学1949

第一节 外语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典型案例精选1949

Authorware Professional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1949

一、Authorware Professional介绍1949

二、Authorwared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1951

三、前景展望1952

英语课堂的立体化教学——JEFC录像片的运用与操作1952

一、导入1953

二、讨论1955

三、操练1955

WWW网络技术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1957

一、WWW在教学中的作用1957

二、外语超文本的制作1958

三、www服务所需环境1962

微格教学在外语教学技能培训中的评价原则和方法1964

一、微格教学在外语教学技能培训中的作用1964

三、利用微格教学评价外语教学能力的方法1965

NET98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1968

一、系统配置1969

二、功能介绍1969

三、利用网络进行教学1971

中师英语多媒体组合交际活动设计1972

一、关于口语教学1975

电教设备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975

二、电教设备的应用1976

创设开放式英语视听课1979

一、概述1979

二、开放式英语视听课的教学原理1979

三、开放式英语视听课的电教教材1980

四、开放式英语视听课的教学方法1980

五、开放式英语视听课的教学过程1981

一、计算机声音编辑1982

计算机声音编辑技巧与外语听力教学1982

二、怎样运用计算机编辑有声材料1983

卫星节目是外语教学科研取之不尽的源泉1986

因特网与外语教学信息化1989

一、21世纪外语教学展望1989

二、网络发展与我国的外语教学1991

三、外语教师的责任1997

一、教学设计2004

二、教学过程2004

《业余爱好》的教学设计2004

第二节 外语多媒体优秀教学设计精粹2004

三、评析2007

《介词的用法》的教学设计2007

《初中英语句型总复习》的教学设计2010

一、教学目的2010

二、教学方法2011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011

四、主帧设计2013

二、教学方法2014

一、教学目的2014

《Welcome back》的教学设计2014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015

第四章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与思想政治教学2018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典型案例精选2018

运用电教媒体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2018

一、运用电教手段,形成正确的道德表象2019

二、运用电教手段,激发道德情感2019

三、运用电教手段,提高道德判断能力2020

四、运用电教手段,促进道德行为发展2021

一、利用电教媒体,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2022

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优化2022

二、利用电教媒体,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2024

三、利用电教媒体,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2026

《为人民服务是热爱人民的具体表现》一课的教学2029

一、复习提问2029

二、导入新课2029

三、讲授新课2029

思想品德课《不娇气》教学例谈2032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2032

三、身入情境,体验情感2033

二、迁移情境,丰富情感2033

第二节 思想政治多媒体优秀课件(教学设计)精粹2034

《低下的生产力与原始的生产关系》的教学设计2034

一、教学目的2034

二、教学方法2034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035

第五章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与物理教学2038

第一节 物理教学中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典型案例精选2038

在物理教学中尝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2038

三、优化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2039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039

二、更好地应用现代的教学理论,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2039

物理课的导入教学2040

一、运用电教媒体复习导入,温故知新2040

二、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演示导入,积累感知2041

三、运用电教媒体设疑导入,激发思维2042

四、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导入,诱发情趣2042

《浮沉条件》投影片的制作2042

三、安装方法2043

四、使用方法2043

二、制作方法2043

一、全片介绍2043

《滑轮》多媒体教学探讨2044

一、开头引入2044

二、演示并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2045

三、师生共同操作,研究滑轮组作用2045

四、与开头呼应2046

五、放录像,了解滑轮是杠杆的变形2046

三、教学用具2047

二、教学重点、难点2047

四、教学过程2047

《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设计2047

一、教学目的2047

第二节 物理多媒体优秀课件(教学设计)精粹2047

《玻意耳定律》的教学设计2050

一、教学目的2050

二、教学方法2050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051

四、主帧设计(略)2053

《简谐振动》的教学设计2053

一、教学设计2053

二、教学过程2054

三、评析2055

《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设计2056

一、教学设计2056

二、教学过程2056

三、评析2057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058

二、教学方法2058

一、教学目的2058

《家用电冰箱制冷系统的组成与制冷原理》的教学设计2058

四、板书设计2061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的教学设计2062

一、教学目的2062

二、教学方法2062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实验过程2062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2065

有机化学“单糖的性质”小组协作学习方法教学设计2065

第一节 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典型案例精选2065

第六章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与化学教学2065

二、学习情境的创设2066

三、协作学习的设计2067

四、课堂施教2068

五、我们的体会2070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化学实验复习——制取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复习课2071

一、用电教媒体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实验技能2071

二、用电教媒体增强实验效果2073

三、用电教媒体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2073

一、互联网对我们有什么用2074

中学化学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与使用2074

二、创建中学化学教学资源网站的缘起2075

三、中学化学教学资源网站的建立2076

四、中学化学教学资源网站的使用2078

五、互联网应用的前景2079

分子模拟软件INSIGHTⅡ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2080

一、主要功能2080

二、InsightⅡ软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2082

一、教学目的2084

二、教学方法2084

《高中化学常见定量实验》的教学设计2084

第二节 化学多媒体优秀课件(教学设计)精粹2084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085

《分子运动论》的教学设计2087

一、教学目的2087

二、教学方法2087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088

二、教学方法2090

一、教学目的2090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设计2090

四、板书设计2090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091

四、板书设计2093

《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2094

一、教学目的2094

二、教学方法2094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094

四、板书设计2096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2097

一、直观性2097

第七章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与历史教学2097

第一节 历史教学中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典型案例精选2097

二、形象化2099

三、编辑的灵活性和简便性2099

四、容量大,兼容性强,图、文、声并茂2100

发挥电教优势 让学生乐学历史2101

一、激发兴趣,寓教于乐2101

二、设置坡度,突破难点2102

三、引导联想,突出重点2103

中学历史图示法投影教学2104

让中学历史教学走向现代化2107

一、历史教学面临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2107

二、为什么要促进历史教学的现代化2108

三、“CSC电子备课系统”(历史版)的总体设计思想与没计原则2109

四、“CSC电子备课系统”(历史版)的基本框架结构2110

五、“CSC电子备课系统”(历史版)的内容及功能上的特点2113

二、教学方法2115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115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的教学设计2115

一、教学目的2115

第二节 历史多媒体优秀教学设计精粹2115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设计2120

一、教学目的2120

二、教学重点2120

三、教学难点2120

四、软件功能及其教学应用2121

一、教学目标2122

《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的教学设计2122

二、教学重点2123

三、教学难点2123

四、媒体的选择与组合2123

五、教学过程2124

六、形成性练习2125

七、板书设计2127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2128

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创新能力培养初探2128

第一节 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典型案例精选2128

第八章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与地理教学2128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129

教学媒体的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2131

一、教学媒体的合理选择2131

二、教学媒体的优先组合2133

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实践与教学模式探讨2134

一、《中国自然地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软件》教学模式设计2135

二、《中国自然地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软件》教学实践与测评2135

三、教学关系模式探讨2136

一、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组合使用的问题2137

计算机集成多媒体方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137

二、计算机集成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可行方式2138

三、计算机集成多媒体方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现214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软件的开发2142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142

二、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教学方式2142

三、多媒体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模式提供了物质基础2143

四、尝试与努力2143

误区之一:追求形式2145

误区之二:贪简求便,滥用电教2145

电教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三个误区2145

误区之三:忽略学生的参与意识2146

制作具有动态效果的地图2147

一、运用Microsoft Excel进行静态地图的制作2147

二、运用Microsoft PowerPoint进行动态地图的课件制作2148

电脑绘制地图2149

一、地图图形要素的绘制2149

二、地图图形处理2150

三、对电脑绘制地图的几点想法2151

二、利用简图,化静为动,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2152

利用简图讲解“太阳高度”2152

一、图文结合,讲清“太阳高度”概念2152

第二节 地理多媒体优秀教学设计精粹2154

《全球构造理论》的教学设计2154

一、教学目的2154

二、教学方法2154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155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教学设计2156

一、教学目的2156

四、主帧设计(略)2156

二、教学方法2157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157

四、板书设计2159

《中国气温分布》的教学设计2160

一、教学目的2160

二、教学方法2160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160

《地球上不同的生活环境》的教学设计2163

一、教学目标2163

四、板书设计2163

二、教学重点2164

三、教学难点2164

四、媒体的选择与组合2164

五、教学过程2165

六、教学过程结构图2166

七、形成性练习2166

八、板书设计2167

录像在生物教学中的介入讲解与渗透教育作用2168

一、运用录像设置“导入”,可过渡自然引人入胜2168

第九章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与生物教学2168

第一节 生物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典型案例精选2168

二、运用录像进行讲解,如身临其境,教学效果明显2169

三、运用录像可开阔学生视野,还能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2169

对投影在生物分类目标教学中作用的探讨2170

一、前言2170

二、实验目的2170

三、实验方法2171

四、实验结果统计分析2172

计算机对生物实验的模拟演示和数据处理2173

一、生物实验模拟和演示2173

二、实验数据处理2173

三、联机实验系统2174

比较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2175

一、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2175

二、通过比较,揭示事物实质,发现规律2176

一、运用图文信号传送器增强浸制标本的直观性2177

图文信号传送器增强了生物实验教学的直观性2177

二、运用图文信号传送器增强活体标本的直观性2178

三、运用图文信号传送器增强标本制作过程的直观性2178

四、运作图文信号传送器增强动物解剖实验的直观性2178

五、运用图文信号传送器增强对学生实验结果检查的直观性2178

媒体演示过程对学生感知生物现象的影响2179

一、实验假设2179

二、实验设计2179

三、实验过程和方法2180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2181

四、实验结果2181

六、一点建议2182

第二节 生物多媒体优秀教学设计精粹2182

《有丝分裂(植物)》的教学设计2182

一、教学目的2182

二、教学方法2182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183

四、板书设计2185

二、教学方法2186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186

《心脏与血液循环》的教学设计2186

一、教学目的2186

《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的教学设计2189

一、教学目的2189

二、教学方法2189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190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192

一、教学目的2192

二、教学方法2192

四、主帧设计(略)2192

《芽》的教学设计2192

四、板书设计2195

《果实与种子的形成》的教学设计2195

一、教学目的2195

二、教学方法2195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196

四、主帧设计(略)2197

发挥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2198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198

第一节 音体美教学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典型案例精选2198

第十章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与音体美教学2198

二、集成播放,节时省力2199

三、视听结合,深化感知2199

四、随意组合,灵活多变2200

电脑音乐教育技术与教育革新2200

一、电脑音乐是教育改革新的科技平台2200

二、电脑音乐应用的关键是革新音乐教育观念2203

三、应用电脑音乐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构建新型音乐教育模式2205

四、加快师资培养与发展电脑音乐教育技术2207

一、动作示范的科学化2208

体育教学的示范、情境创设与反馈2208

二、情境创设的科学化2209

三、训练反馈的科学化2210

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2211

一、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2211

二、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2211

一、选题陈述2213

二、实验目标2213

《电化教育与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实验阶段报告2213

三、实验对象和周期2214

四、实验方法和途径2214

五、实验过程及措施2216

六、对非实验因素干扰的控制2217

七、实验结果及分析2217

小学美术铺地砖的多媒体教学2218

一、掌握地砖图案的设计2218

二、掌握地砖色彩的配置2218

四、学生作业的反馈与评价2219

三、掌握地砖排列的规律2219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2220

一、培养兴趣,着眼于“情”2220

二、引导欣赏,立足于“视”2221

三、提高能力,注重于“形”2222

第二节 音体美多媒体优秀教学设计精粹2223

《半音、全音知识》的教学设计2223

一、教学目的2223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224

二、教学方法2224

四、主帧设计2225

《<二泉映月>——音乐欣赏》的教学设计2225

一、教学目的2225

二、教学方法2225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226

《三视图中的虚线》的教学设计2228

一、教学目的2228

二、教学方法2229

三、教学过程以及课件结构2229

四、主帧设计2231

《人体的结构和动态》的教学设计2232

二、人体的结构比例2233

一、导入2233

《装饰色彩基础》的教学设计2234

一、教学目的2234

二、教学方法2234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235

二、教学方法2238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238

一、教学目的2238

《纸版画》的教学设计2238

四、主帧设计2240

《色彩的冷暖与对比》的教学设计与评析2241

一、教学设计2241

二、教学过程2241

三、评析2244

第十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与自然、劳技教学2245

第一节 自然、劳技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典型案例精选2245

说《燃烧和灭火》一课2245

一、教材简介2245

三、教法与学法2246

二、教学目的及重点难点2246

四、教学程序2247

第二节 自然、劳技多媒体优秀教学设计精粹2249

《太阳和影子》的教学设计2249

一、教学目的2249

二、教学方法2249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250

二、教学方法2253

一、教学目的2253

《杭州西湖和钱塘潮》的教学设计2253

四、板书设计2253

三、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2254

四、板书设计2256

《耳朵》的教学设计与评析2257

一、引入新课2257

二、进行新课2258

三、教师启发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