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内部审计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企业内部审计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4310881.jpg)
- 刘三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5869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5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企业内部审计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内部审计相关理论1
第一节 内部审计的萌生与演进3
一、古代内部审计阶段(自远古时期至十八世纪六十年代)3
二、近代内部审计阶段(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4
三、现代内部审计的兴起(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止今)6
第二节 内部审计的本质与定义7
一、内部审计的本质7
二、内部审计的定义9
第三节 内部审计的目标、公设和基本假设体系13
一、内部审计的目标13
二、内部审计公设和基本假设体系15
第四节 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17
一、独立性17
二、应有的审计关注19
三、审计证据20
第二章 内部审计组织和人员23
一、主要国家审计委员会的隶属关系25
第一节 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及职责25
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及审计委员会设置27
三、审计委员会的构成、职责及应处理的关系29
第二节 内部审计组织31
一、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原则31
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32
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34
一、内部审计人员的条件36
第三节 内部审计人员36
二、内部审计人员的职称37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37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39
第四节 内部审计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40
一、正确处理内部审计组织与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关系40
二、正确处理内部审计组织与外部审计机构的关系42
第三章 企业内部审计准则、依据45
第一节 内部审计准则47
一、审计准则的基本涵义47
二、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简介48
三、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建立51
第二节 审计依据52
一、审计依据的涵义52
二、内部审计依据的内容53
三、内部审计依据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54
四、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56
第四章 内部审计工作计划与项目审计程序61
第一节 内部审计工作项目计划63
一、制定内部审计工作项目计划应考虑的因素63
二、内部审计工作项目计划的内容63
第二节 项目审计计划阶段66
一、组建有能力的审计组67
二、召开计划会议68
三、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68
四、通知被审计单位68
五、进行实地调查69
七、分析性检查70
六、进行简单的审计测试70
八、制定审计项目具体计划71
九、编制审计工作方案72
第三节 项目的审计实施及报告阶段74
一、审计实施阶段74
二、审计的报告阶段78
一、后续审计的概念81
二、后续审计的步骤81
第四节 后续审计阶段81
三、后续审计中应注意的事项82
第五章 内部审计技术(一)——账项导向审计85
第一节 书面资料审计方法88
一、审阅法88
二、核对法91
三、复算法93
四、顺查法和逆查法93
五、直查法95
六、详查法和抽查法95
七、重制法96
第二节 财产物资审计方法97
一、盘存法97
二、调节法99
三、查询法99
四、观察法102
五、鉴定法102
第三节 分析性复核103
一、比较分析法104
二、平衡分析法105
三、趋势分析法106
四、相关分析法107
五、账户分析法107
第六章 内部审计技术(二)——系统导向审计109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111
一、内部控制的演进111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及要素113
三、内部控制的方法118
一、内部控制设计的原理122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设计122
二、内部控制的设计127
第三节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133
一、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制度134
二、初步评价内部控制140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141
四、内部审计组织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评审的作用、优势和劣势、特殊性143
一、系统导向审计概述146
第四节 系统导向审计146
二、系统导向审计的审计程序和方法148
三、系统导向审计与账项导向审计的比较149
第七章 内部审计技术(三)——风险导向审计技术151
第一节 风险导向审计概述153
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产生的背景153
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相关概念155
三、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比较159
一、审计计划阶段161
第二节 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程序161
二、审计实施阶段163
三、审计报告阶段163
第三节 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165
一、固有风险分析165
二、控制风险分析166
三、检查风险的确定167
四、重要性在审计中的运用168
一、内部审计组织进行的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174
第四节 内部审计组织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关注174
二、展风险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组织成长和壮大的重要途径175
第八章 内部审计技术(四)——统计抽样审计技术181
第一节 统计抽样审计的相关概念183
一、统计抽样审计的概念183
二、统计抽样审计的优势和劣势184
第二节 统计抽样审计的一般程序185
一、样本的设计185
三、样本的选取190
二、样本数量的确定190
四、抽样结果的评价192
第三节 控制测试中的抽样技术194
一、符合性测试的前提观念194
二、固定样本容量抽样196
三、停-走抽样200
四、发现抽样201
五、平均值估计抽样202
六、差额估计抽样207
七、比率估计抽样208
第九章 内部审计技术(五)——计算机审计209
第一节 计算机审计的目标、内容及程序211
一、计算机审计的环境211
二、计算机审计的目标214
三、计算机审计的内容216
四、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程序220
第二节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测试的技术方法222
一、审计组织与管理控制222
二、对硬件与软件控制的审计224
第三节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实质性测试技术232
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质性测试需要考虑的问题232
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实质性测试的方法233
第四节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其他审计内容236
一、网络审计236
二、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审计241
第十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243
第一节 内部审计证据的涵义、特征及类型245
一、审计证据的涵义245
二、内部审计证据的特征245
三、内部审计证据的分类247
第二节 内部审计证据的收集和整理与分析250
一、内部审计证据的收集250
二、内部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254
三、内部审计证据在审计工作底稿上的记录256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分类及作用257
第三节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257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和格式258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267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管理270
第十一章 财务保全责任审计(一)——会计报表要素审计273
第一节 资产审计275
一、资产的内部控制及其控制测试275
二、资产的实质性测试280
一、负债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305
第二节 负债审计305
二、负债实质性测试307
第三节 所有者权益审计314
一、重要内部控制的的控制测试314
二、所有制权益的实质性测试316
第四节 收入审计322
一、收入内部控制及其测试322
二、实质性测试323
一、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325
第五节 费用和成本审计325
二、成本费用实质性测试的一般程序326
第六节 利润及其分配审计327
一、利润审计328
二、利润分配审计332
第十二章 财务保全责任审计(二)——财务报告审计335
第一节 主要会计报表审计337
一、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337
二、会计报表实质性测试338
第二节 会计报表注释审计343
一、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意义及内容343
二、会计报表附注的审计344
第三节 特殊项目审计346
一、期初余额审计346
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审计347
三、债务重组的审计349
四、非货币性交易的审计351
五、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353
六、或有事项的审计354
七、期后事项审计356
八、持续经营假设的审计359
第四节 合并会计报表审计361
一、合并会计报表的概念、特点及种类361
二、合并会计报表的审计363
第五节 会计报表及注释审计举例366
一、变现能力指标378
第六节 财务指标分析举例378
二、资产管理比率指标380
三、负债比率指标382
四、盈利能力比率指标383
第十三章 合规责任审计385
第一节 合规责任审计的特点和任务387
一、合规责任审计的概念和作用387
二、合规责任审计的特点389
三、合规责任审计中内部审计机构的任务391
四、合规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遵循的原则392
一、合规责任审计的程序393
第二节 合规责任审计的程序和方法393
二、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合规责任审计的方法399
第三节 合规责任审计案例400
一、立案401
二、下达审计通知书401
三、制定审计工作计划402
四、审计实施阶段403
五、审计决定407
第十四章 管理责任审计409
第一节 管理责任审计概述411
一、管理责任审计的涵义411
二、管理责任审计的种类413
三、管理责任审计的特征414
四、管理责任审计的依据417
第二节 管理责任审计的程序418
一、准备阶段418
二、实施阶段420
三、终结阶段422
一、业务经营审计的涵义和特点424
第三节 业务经营审计424
二、业务经营审计的指标体系425
三、业务经营审计的内容428
四、业务经营审计方法437
五、经济活动分析方法437
六、数学分析方法438
七、技术经济分析方法439
一、管理审计的涵义和特点440
第四节 管理审计440
二、管理审计的内容441
三、管理审计的方法444
第十五章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449
第一节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概述451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451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452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种类452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原则453
五、经营责任目标审计454
六、离任责任审计455
第二节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457
一、经济指标审计458
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473
三、重大经营决策审计475
四、内部控制审计476
一、审计计划与委托477
第三节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477
五、遵守财经法纪情况审计477
二、审计准备478
三、审计实施480
四、审计报告阶段481
第十六章 内部审计报告483
第一节 内部审计报告概述485
一、内部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及作用485
二、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488
第二节 内部审计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内容489
一、封面490
二、导言491
三、致单位最高管理当局的总结段落494
四、审计发现的细节说明495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评论496
六、被审计者的反应497
七、图表和附录498
第三节 内部审计报告的撰写498
三、评估审计发现的重要性499
一、检查审计任务的完成情况499
二、审阅审计工作底稿499
四、起草审计报告500
五、与被审计者讨论500
六、修改报告501
七、发送报告501
第四节 内部审计报告实例502
一、企业内部审计报告实例502
二、后续审计报告实例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