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德、公权和责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道德、公权和责任
  • 蒋德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3265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法理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道德、公权和责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道德之门的钥匙在哪里?1

第一部分 理论法理学3

第一章 道德、教养和法治文明3

一、教养和市民素质的内在联系4

二、现代教养的核心是公平正义8

三、以公平正义提升市民教养12

第二章 法律是低层次的道德吗?18

一、中西法律文化中“法律低层次论”的透视19

二、“法律低层次论”的缺陷25

三、法律是基本的道德29

四、中国法治建设面临法律和道德观念的超越34

第三章 公德和私德41

一、公德是关于公权的道德42

二、公德建设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47

三、公德入法是法治发展的基本趋势50

四、加大法治建设力度,推进法治秩序和公德的共同进步56

第四章 评儒家“主体至善”说61

一、儒家的“治道”是什么62

二、“主体至善”说是儒家人治学说的组成部分65

三、两点启示70

第五章 超越道德:制约和监督75

一、制约和监督的联系和区别76

二、我国法治建设在制约和监督上的不足81

三、建设以制约为主、监督为辅的权力约束机制85

第六章 和谐社会和法治文明90

一、人民共和国内涵着和谐社会的要求91

二、“拉美陷阱”对我们的启示99

三、和谐社会建设中民主法治作为“基础”的意义105

四、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建设民主宪政110

第七章 公平正义也是生产力116

一、科学和法治是推动人类近代历史的两个轮子116

二、公平正义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21

三、以民主法治建设推进公平正义127

第八章 主体中国,还是责任中国?137

一、为什么我们不同意“主体性中国”?138

二、世界需要一个责任中国142

三、简单的结论148

第二部分 政治法理学153

第九章 中国历史上的民本位为什么没有产生民主政治?153

一、中国历史上民本的含义及其作用154

二、民本和民主的区别160

三、中国历史上的民本位对民主的遏制作用168

第十章 清末立宪,丑剧还是悲剧?173

一、清末立宪究竟是改变封建专制还是维护封建专制?174

二、清末立宪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180

三、启示186

第十一章 法治启蒙:一个百年的呼唤191

一、清末立宪运动和法治启蒙191

二、民国:立宪、复辟和革命的冲撞196

三、现代中国法治启蒙的主题:宪政的正当性201

第十二章 “民治”还是民选?207

一、by the people应译为民选207

二、民选和民治的关系212

三、民选和民主217

第十三章 马克思的公仆思想222

一、马克思主义公仆论的理论渊源222

二、马克思主义防止公仆变质的基本理论227

三、正确认识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公仆论思想233

第十四章 马克思论权为民所赋240

一、权为民所赋是马克思所总结的巴黎公社的两大原则之一241

二、权为民所赋决定了权力的行使249

三、简单的结论256

第十五章 制约、监督和反腐制度的科学化258

一、监督和制约是约束权力的两种方式258

二、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制约和监督理论262

三、建立以制约为主,以监督为辅的反腐败体制267

第十六章 制度和人才环境271

一、从“头脑奥林匹克赛”透视中美不同的科研机制272

二、中国科研人才机制的官本位及其影响275

三、以克服官本位为核心,建设公平正义的人才环境282

四、将高校去行政化纳入科教兴国的法治轨道287

第三部分 宪法法理学305

第十七章 论中国基本权利的性质及实现305

一、中国基本权利的政治性质307

二、基本权利和法律权利的关系314

三、基本权利的实现324

第十八章 论宪法的控权本质338

一、宪法产生于控权的需要339

二、宪法的实质是控权343

三、“总章程说”应予超越350

四、关于中国宪政建设的几点思考354

第十九章 宪法的“不抵触”原则——兼论宪法与民法及其他法的关系360

一、立法“以宪法为依据”,没有宪法依据362

二、“以宪法为依据”存在诸多缺陷368

三、宪法的本质特点及其功能要求不抵触376

四、坚持不抵触是法治统一的根本要求386

第二十章 言论保障和宪法权利394

一、言论自由在当代法治文明中的地位395

二、我国法治建设中言论自由的发展及其进步401

三、进一步推进言论自由,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409

四、简单的结论418

第二十一章 依法执政论420

一、人民共和要求依法执政421

二、新中国共和理念的淡化和依法执政的缺失426

三、依法执政和人民共和理想的实现431

四、以依法执政为主导,进一步推进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433

第二十二章 走向宪政中国439

一、宪政是法治的现代文明形式440

二、法治必须走向宪政446

三、宪政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应有之义452

四、简短的结论4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