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时代精神之光 哲学理论与当代现实问题探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时代精神之光 哲学理论与当代现实问题探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34328612.jpg)
- 吴先逵,王祥俊,苏平富等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329323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时代精神之光 哲学理论与当代现实问题探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和历史命运3
上篇 哲学理论热点问题的论争3
目录3
一、哲学功能的一般特点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9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和历史命运20
一、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25
第二章 “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本体论”25
二、科学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8
三、对“实践本体论”、“实践一元论”的评判30
四、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主体性哲学”35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以“实践唯物主义”命名37
一、讨论主体、客体和主体性问题的深层背景40
第三章 主体、客体和主体性问题40
二、研究主体、客体和主体性问题应坚持的基本原则43
三、主体、客体的基本特点47
四、主体和客体的关系51
五、关于主体性原则57
第四章 能动的反映论与“选择论”、“重构论”62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62
二、选择、重构在认识中的作用65
三、对“选择论”、“重构论”观点的评判67
一、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争概况简介73
第五章 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73
二、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75
三、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内在地包含主体选择的内容,但不能归结为“主体选择论”78
四、对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辩证统一”内涵的探讨84
一、价值论研究在我国兴起的时代背景86
第六章 关于价值论的几个问题86
二、价值的本质88
三、价值的特征90
四、价值的评价92
五、价值和真理的关系94
六、人的价值96
一、我国学术界讨论理性和非理性问题的背景105
第七章 理性和非理性问题的探讨105
二、理性和非理性,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10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理性和非理性问题的正确解决111
第八章 人学问题研究118
一、人学研究的历程和现状118
二、一般人学研究的几个问题124
三、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125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127
一、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133
第九章 发展哲学研究133
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138
三、西方现代的三大社会发展理论143
四、社会发展评价的尺度144
五、社会发展的代价147
六、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哲学依据152
一、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基本内容158
第十章 人权理论与人权斗争158
二、对西方几种主要资产阶级人权观的评判167
三、人权问题斗争的实质是阶级斗争170
第十一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探讨176
一、“社会形态”与“经济的社会形态”不等同176
二、“经济的社会形态”与“非经济的社会形态”177
三、正确理解马克思“经济的社会形态”概念的重要意义185
第十二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及其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187
一、“劳动的异化”:对费尔巴哈“宗教异化论”的超越188
二、“现实的个人的现实异化”: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根本转折194
三、“社会主义异化论”:实质及其错误203
第十三章 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几个哲学问题208
一、微观粒子的客观性问题208
二、现代科学的新发展与决定论问题211
三、社会的信息化及其负面影响218
四、对克隆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伦理学反思222
第十四章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法231
一、破旧与立新的辩证统一231
下篇 当代现实重点问题的哲学探讨231
二、“实事”与“求是”的辩证统一236
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240
第十五章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哲学依据247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体现了认识运动的总规律247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坚持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251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坚持了“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254
四、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和意义258
一、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矛盾的特点261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261
二、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265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背反性矛盾和并列性矛盾269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群体矛盾274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278
第十七章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与社会主义改革实践285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285
二、毛泽东创立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探索288
三、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95
一、生产力系统中的诸要素及其作用307
第十八章 生产力系统的构成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07
二、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几个问题313
三、生产力不断智能化的规律是现代生产力规律的核心322
第十九章 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326
一、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深化和具体运用326
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发展337
三、“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辩证统一346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经济结构350
一、学术界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几种解释350
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发展357
三、党的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理论的新发展366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若干哲学问题37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关系371
二、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飞跃是辩证的扬弃376
三、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377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与共性的关系380
五、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关系382
六、转变政府职能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关系384
七、市场经济与法律规范的关系386
八、改革的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388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重要理论依据391
第二十二章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历史唯物主义探析391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403
三、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机制406
第二十三章 人民群众主体性及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411
一、人民群众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的核心内容412
二、人民群众主体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419
三、正确处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弘扬人民群众主体性的若干矛盾425
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文明观432
第二十四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43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436
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贡献439
四、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几个突出问题的思考443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意义448
第二十五章 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448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和特点453
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和战略部署456
第二十六章 “一国两制”方针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运用和发展459
一、“一国两制”构想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创造性运用459
二、“一国两制”方针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运用464
三、“一国两制”构想是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运用467
四、“一国两制”构想是对两类矛盾学说的丰富和发展471
五、“一国两制”构想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运用和发挥473
第二十七章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476
一、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实质和基本特征476
二、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协调发展的影响483
三、我国现阶段科学技术进步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方向490
第二十八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495
一、社会现代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495
二、社会现代化的条件和途径496
三、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和特点502
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