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现代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4336939.jpg)
- 魏宏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0205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64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574页
- 主题词:现/当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五四运动1
一、新文化运动1
二、新社团的建立5
三、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7
四、五四爱国运动9
五、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2
六、学术思想界各自的选择14
第二章 军阀混战下的政局27
一、直皖战争27
二、西南军阀混战29
三、华盛顿会议31
四、直奉战争33
五、曹锟贿选总统34
六、直系统治下的政局37
七、《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的签订39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2
一、上海及各地共产党小组的建立42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44
三、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45
四、新型工农运动的兴起47
第四章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51
一、第二次护法运动51
二、孙中山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53
三、国共合作的酝酿54
四、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57
五、黄埔军校的建立58
六、平定商团叛乱与孙中山北伐59
一、江浙战争62
第五章 军阀混战加剧62
二、第二次直奉战争63
三、北京政变64
四、孙中山北上65
五、第二次江浙战争与奉浙战争67
六、国民军的发展69
七、郭松龄反奉70
八、奉直军与国民军的战事72
九、奉直的政治交易77
十、金法郎案与关税自主79
第六章 国民革命高潮的来临84
一、五卅运动84
二、省港大罢工90
三、第一次东征91
四、国民政府成立93
五、第二次东征和南征94
六、新桂系统一广西与两广统一96
七、国民党右派反对国共合作97
八、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00
九、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102
第七章 北伐战争105
一、国民革命军入湘援唐105
二、北伐军在两湖战场的胜利107
三、北伐军在江西战场的胜利109
四、福建、浙江形势的变化111
五、国民军重新崛起西北112
六、西南诸省形势的变化113
七、国民革命阵营内部的斗争114
八、北洋军阀之间的联合与冲突116
九、北伐军进军东南118
十、长江流域的工农运动119
十一、北伐时期中外关系的演变122
第八章 国共合作破裂129
一、四一二政变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29
二、北伐战争的继续131
三、夏斗寅叛乱、马日事变133
四、郑、徐会议134
五、国共合作破裂136
第九章 经济、社会与文化140
一、工商业的进步与城市的发展140
二、农村经济与农村社会146
三、联省自治思潮及其他150
四、史学的新成就155
五、文学理论与创作159
第十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163
一、宁汉对立与合流163
二、二次北伐166
三、“训政”开始169
四、改订新约171
第十一章 苏维埃革命的兴起175
一、共产党的武装反抗175
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78
三、土地革命182
第十二章 战乱与天灾185
一、编遣会议的纠纷185
二、改组派的反蒋活动187
三、中原大战189
四、“围剿”与反“围剿”192
五、江淮水灾196
第十三章 中间政派的主张与实践199
一、邓演达与第三党199
二、人权派及其主张201
三、乡村建设派的理论与实践204
第十四章 “九·一八”事变207
一、东北沦陷207
二、不抵抗政策210
三、“一·二八”上海事变212
四、伪满洲国的建立216
五、民众抗日运动218
第十五章 民族危机的加深222
一、热河弃守与张学良下野222
二、长城抗战224
三、《塘沽协定》227
四、日本的移民入侵229
五、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231
第十六章 长征234
一、红军第四次反“围剿”234
二、苏区的各项建设236
三、王明的“左”倾错误238
四、红军长征240
五、遵义会议242
六、落脚陕北244
第十七章 国民经济举步维艰247
一、金融体系的建立247
二、币制改革250
三、交通及工矿业的发展253
四、步履维艰的民族工商业257
一、文教事业的发展260
第十八章 思想文化领域的争论与成就260
二、知识分子群体及其学术争鸣263
三、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266
四、史学的发展268
五、文艺创作的繁荣270
第十九章 日本蚕食华北273
一、察东、张北事件273
二、何梅协定275
三、策动华北“自治”278
四、“一二·九”运动280
五、国民党调整对日政策282
第二十章 西安事变286
一、两广事变286
二、东北军、西北军与中共289
三、华清池兵谏291
四、事变和平解决295
五、国共谈判299
第二十一章 全面抗战爆发303
一、卢沟桥事变爆发303
二、北平、天津失守305
三、南京政府步入战时体制308
四、八路军赴华北抗日前线311
五、少数民族的抗日315
第二十二章 华北、华中战场318
一、南口战役318
二、平型关战役319
三、忻口战役321
四、“八一三”淞沪抗战324
五、南京大屠杀327
六、台儿庄战役331
七、武汉保卫战334
八、西迁运动336
第二十三章 敌后战场的开辟340
一、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抗战340
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战场343
三、新四军活跃在长江下游347
第二十四章 外战与内战350
一、中国中部的战争350
二、反“扫荡”战争357
三、百团大战363
四、皖南事变366
五、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368
六、长江以南的正面战场371
七、敌后根据地艰苦的斗争375
八、困难与变革378
第二十五章 反轴心国联合战线384
一、中国战区的设立384
二、开罗会议386
三、美、英废止在华特权388
四、美、英援华390
五、史迪威事件392
第二十六章 文化和社会396
一、知识界诸子的学术贡献396
二、国统区文化现象405
三、敌后根据地抗日文化蓬勃发展409
四、沦陷区抗战文化414
五、国统区社会418
六、敌后根据地社会变化422
七、沦陷区人民的生活425
第二十七章 国统区危机与抗日战争的胜利430
一、豫湘桂战役430
二、国统区危机435
三、民主联合政府439
四、敌后抗日武装的攻势作战443
五、国民党“六大”与中共“七大”447
六、日本投降450
第二十八章 抗战胜利后的时局459
一、重庆谈判459
二、中国战区受降461
三、接收种种463
四、审判汉奸与对日索赔465
五、马歇尔使华467
六、政协会议468
七、战后国统区复兴的顿挫470
第二十九章 和平民主与内战专制的较量473
一、民主党派的活跃473
二、和平建国陷入危机475
三、东北的冲突477
四、内战的爆发与扩大480
五、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482
六、美援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485
七、制宪国大与《中华民国宪法》487
八、国民党政府改组489
九、解放区的土地改革490
十、反内战的斗争与抗暴运动493
第三十章 国统区和解放区的不同景象496
一、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496
二、国民党的“戡乱建国”与“党团合并”498
三、财政危机与黄金风潮500
四、国家垄断与官僚资本的发展502
五、工农业的破产503
六、土改的深入与解放区的发展506
七、人民反内战民主运动的高涨509
八、边疆地区人民的斗争510
第三十一章 国民党统治的崩溃515
一、国民党的“分区防御”和“总体战略”515
二、行宪国大与总统选举517
三、金圆券发行519
四、中间路线的分化522
五、魏德迈使团与1948年援华法案524
六、全面的社会危机526
七、战略决战528
一、教育的危机与转机535
第三十二章 内战时期的思想文化535
二、自由主义的末路538
三、文学与艺术541
四、新闻出版542
五、学术建国之梦544
第三十三章 国民党政权的覆亡548
一、北平谈判548
二、渡江战役550
三、工作重心的转移与新的历史任务552
四、《美中关系白皮书》发表554
五、国民党势力退出大陆556
六、新中国的建立559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561
后记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