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濯锦清江万里流 巴蜀文化的历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段渝,谭洛非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5318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濯锦清江万里流 巴蜀文化的历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章地灵始信本源丰1
——巴蜀史前文化1
第一节史前文化的含义1
目录1
第二节生态环境与古文化2
一、地理环境3
二、史前巴蜀地区的生态环境4
第三节旧石器时代文化6
一、人类起源与形成的探索6
二、最古的文化8
一、巴蜀新石器革命的见证11
第四节新石器时代文化11
二、多元与一体15
三、艺术与宗教17
第二章兆基远世,开国上古20
——巴蜀古代文明20
第一节巴蜀古代文明的时空框架21
一、时序脉络:古文明的盛衰21
二、空间构架:文化区的演变24
第二节天府之国的序幕27
一、“民食鱼稻,亡凶年忧”27
二、蜀醴与巴乡清29
三、“决玉垒山以除水害”30
第三节古文字之谜31
一、巴蜀表意文字32
二、巴蜀符号:象形文字34
第四节灿烂的青铜文化36
一、合金与制器36
二、五光十色的青铜器38
三、神秘的金杖、金面罩42
四、金杖雕像之谜43
第五节独具一格的早期城市45
一、城市的形成45
二、功能与结构48
三、早期城市体系50
一、神权与王权52
第六节从神治走向人治52
二、国家形态的演进54
三、禅让的内核55
四、社会结构56
第七节宗教与巫术57
一、泛灵信仰57
二、主神信仰59
三、祖先崇拜60
四、大石崇拜62
五、巫术64
第八节神话的构拟66
一、自然神话66
二、英雄神话68
三、神女传奇70
四、起源神话72
第九节绮丽的艺术75
一、文学75
二、乐舞76
三、绘画与雕塑80
第十节哲学与科学81
一、道学土壤81
二、科学前驱83
第十一节巴蜀风情88
一、风俗、时尚和行为方式88
二、衣、食、语言90
三、居住方式92
四、丧葬习俗93
第十二节交流与传播94
一、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94
二、巴蜀文化与楚文化96
三、巴蜀文化与秦文化103
四、巴蜀文化与滇文化106
五、巴蜀文化与东南亚文明113
六、巴蜀文化与南亚文明116
七、巴蜀文化与近东和欧洲古代文明120
第十三节民族亚文化129
一、百濮系统文化129
二、氐羌系统文化133
三、其他民族系统文化136
第三章锐气剽于中叶138
——秦汉:转型时期的巴蜀文化138
第一节政治经济变革与文化转型138
一、秦王朝对巴蜀的政治经济改造139
二、汉王朝对巴蜀的政治经济改造147
第二节社会组织改造与文化整合150
一、巴地的社会组织改造150
二、蜀地的社会组织改造152
三、社区改造155
第三节移民与文化涵化156
一、秦惠王时期的移民巴蜀156
二、秦始皇时期的移民巴蜀157
三、汉代的移民巴蜀162
第四节经济发展与文化进化164
一、“天府之国”的形成164
二、手工业的新发展166
三、成都:西南国际都会的形成177
第五节教育的兴起193
一、文翁兴学194
二、官学和私学195
第六节文学和艺术197
一、文学197
二、艺术200
第七节学术和科学201
一、经学和哲学201
二、语言文字学和史学203
三、天文学205
四、医学206
第八节宗教207
一、道教的诞生207
二、佛教在巴蜀的传播209
第四章历经劫难,冠带飘零210
——三国两晋南北朝:动乱时期的巴蜀文化210
第一节割据与统一210
一、蜀汉的兴亡210
二、从成汉到南北朝212
一、僚人入蜀215
第二节民族流动与融合215
二、川东地区诸蛮218
三、川西南的叟人219
第三节丝绸之路的南移220
第四节独盛的史学223
第五节文学和经学的流变228
一、文学的凋敝228
二、经学的变化229
第六节宗教的风行230
一、道教230
二、佛教232
三、宗教石刻造像234
第一节政治制度的变迁236
——隋唐五代:繁荣时期的巴蜀文化236
第五章经济昌盛,文赋纷华236
一、政区的调整237
二、都督府与羁縻州县制度239
第二节民族关系241
一、巴蜀地区的僚人和盘瓠蛮241
二、巴蜀与吐蕃的关系242
三、巴蜀与南诏的和战245
第三节经济的昌盛248
一、天府之国的繁富249
二、手工业的发展251
三、商业的兴盛261
第四节文学的纷华266
第五节艺术的繁荣270
第六节经学的弘扬278
第七节科技的进步279
第八节宗教的发展282
第六章冠天下而垂无穷286
——宋元:盛极而衰时期的巴蜀文化286
第一节政治制度与政局286
一、宋代四川政治制度286
二、抗金保蜀之战287
三、蒙古(元)攻蜀289
四、元代四川政治制度291
五、明玉珍据蜀291
一、僚人292
第二节民族关系的发展292
二、羌族293
三、藏族294
四、彝族295
五、“泸州部”296
六、叙州“三路蛮”297
第三节宋代经济的高度繁荣297
一、农业的高度繁荣298
二、手工业的高度繁荣300
三、商业的高度繁荣310
第四节教育的发展315
第五节文学的兴盛319
第六节理学的勃兴323
第七节史学的发达326
第八节艺术的发扬330
一、绘画和书法330
二、音乐、舞蹈、戏剧332
三、石刻艺术333
第九节科技的进展335
一、天文、地学和历算335
二、医药学336
三、其他科技著作339
第十节宗教339
一、道教339
二、佛教341
——明清:流变时期的巴蜀文化343
第七章承先而启后,旧貌而新颜343
第一节政治制度的变迁344
一、行政制度的变迁344
二、从土司制度到改土归流345
三、清末四川的新政346
第二节移民与经济文化347
一、湖广填四川348
二、移民与经济多样化353
三、移民与文化流变356
第三节经济的曲折发展368
一、农业369
二、手工业371
三、商业378
第四节教育382
第五节哲学与政治386
第六节文学、艺术、新闻396
一、文学396
二、艺术399
三、新闻报刊的诞生401
第七节科技和史志402
一、科技402
二、史志403
第八节宗教404
一、道教404
二、佛教405
后记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