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三月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三月通](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4351423.jpg)
- 郭文友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6443080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53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三月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中医基础3
第一章 阴阳五行3
第一节 阴阳3
一、基本概念3
二、临床运用4
凡例5
第二节 五行6
一、基本概念6
二、临床运用8
第二章 辨证论治10
第一节 脏腑辨证论治10
一、心11
二、小肠13
三、肝14
五、脾17
四、胆17
六、胃20
七、肺21
八、大肠24
九、肾25
十、膀胱26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论治27
一、气27
二、血28
三、津液29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论治30
一、卫分病31
二、气分病32
三、营分病33
四、血分病34
一、风35
第四节 六淫辨证论治35
二、寒36
三、暑36
四、湿37
五、燥38
六、火38
第五节 六经辨证论治39
一、太阳病证治39
二、阳明病证治41
三、少阳病证治42
四、太阴病证治43
五、少阴病证治43
六、厥阴病证治44
第三章 四诊45
第一节 望诊45
一、总体望诊45
二、望舌48
三、望斑疹白?50
四、望指纹51
第二节 闻诊51
一、听声音51
二、闻气味52
第三节 问诊53
一、问寒热53
二、问汗53
三、问头痛头晕54
四、问大小便54
五、问饮食55
六、问胸腹55
七、问妇女病56
第四节 切诊56
一、切脉57
二、触诊61
第一节 阴阳63
第四章 八纲63
第二节 表里64
第三节 寒热66
第四节 虚实67
第五章 治法69
第一节 治法总则69
一、标本缓急69
二、正治与反治70
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71
第二节 八法要则72
一、汗法72
二、吐法73
三、下法73
四、和法74
六、清法75
五、温法75
七、消法76
八、补法77
第六章 方剂78
第一节 解表剂79
一、辛温解表剂79
二、辛凉解表剂81
三、滋阴(养血)解表剂82
四、助阳(益气)解表剂83
第二节 清热剂84
一、清气分热剂84
二、清营凉血剂85
三、气血两清剂86
四、清热解毒剂87
五、清脏腑热剂88
六、清化湿热剂89
一、寒下剂91
第三节 泻下剂91
二、温下剂92
三、润下剂93
第四节 和解剂93
一、和解表里剂93
二、调和肝脾(胃)剂95
三、调和肠胃剂95
第五节 温里、回阳剂96
一、温中散寒剂96
二、回阳救逆剂98
三、温经散寒剂99
第六节 补益剂100
一、补气100
二、补血101
三、气血两补102
四、补阴103
五、补阳104
一、消食导滞105
第七节 消导、化积剂105
二、消癥排石106
三、消痈排脓107
四、安蛔杀虫109
第八节 理气剂110
一、行气110
二、降气112
一、活血祛瘀113
第九节 理血剂113
二、止血115
第十节 祛痰剂116
一、化痰止咳平喘117
二、消痰软坚118
第十一节 祛湿剂119
一、利水化湿119
二、清热利湿121
三、燥湿化浊122
第十二节 收涩剂123
一、敛汗固表123
二、敛肺止喘124
三、涩肠固脱124
四、固精缩尿125
五、固崩止带126
第十三节 重镇安神剂127
一、养心安神127
二、重镇安神129
第十四节 熄风剂130
一、疏散外风130
二、平熄内风131
第七章 药物133
第一节 解表药134
一、辛温解表药135
二、辛凉解表药140
第二节 清热药144
一、清热泻火药145
二、清热解毒药149
三、清热凉血药157
四、清热燥湿药160
第三节 祛风湿药163
第四节 芳香化湿药167
第五节 温里药169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173
第七节 峻下逐水药180
第八节 理气药183
第九节 理血药188
一、止血药188
二、活血化瘀药193
第十节 芳香开窍药199
第十一节 安神药201
一、重镇安神药202
二、养血安神药204
第十二节 平肝熄风药205
第十三节 补益药209
一、补气药209
二、补血药213
三、补阴药216
四、补阳药221
第十四节 固涩药226
第十五节 消导药231
第十六节 泻下药234
一、攻下药234
二、润下药235
第十七节 驱虫药236
第十八节 外用药240
第一节 外感时病247
感冒247
第一章 内科247
下编 中医临床247
风温251
湿温257
暑温262
第二节 杂病267
咳喘267
高血压病276
头痛280
心绞痛及心肌梗塞285
痢疾289
急性胃肠炎294
慢性腹泻298
便秘302
胃脘痛307
传染性肝炎311
淋证317
遗精321
阳痿326
消渴证329
血证334
中风346
痹证351
第二章 儿科355
第一节 时行病355
麻疹355
痄腮362
流行性乙型脑炎365
第二节 小儿杂病371
婴幼儿腹泻371
小儿疳积374
月经不调378
第一节 经带病378
第三章 妇科378
闭经385
功能性子宫出血389
痛经394
带下396
第二节 胎产病400
妊娠恶阻400
恶露不绝402
第四章 外科405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405
痈疽405
丹毒413
流注416
乳痈420
瘰疬423
肠痈427
第二节 急腹症427
急性肠梗阻429
急性胆囊炎及胆石症435
第三节 皮肤疾病437
湿疮437
荨麻疹440
第五章 五官科443
第一节 眼病443
角膜炎443
眼底出血症446
第二节 耳病448
化脓性中耳炎448
第三节 鼻病451
副鼻窦炎451
第四节 咽喉病453
咽炎453
扁桃体炎456
第五节 口腔病459
溃疡性龈炎459
牙周炎462
附录:《草木传》(亦名《药性梆子腔》)[传] 蒲松龄 原著 郭文友 注468
开演468
第一回 栀子斗嘴470
第二回 陀僧戏姑476
第三回 蛇妖出现483
第四回 石斛降妖489
第五回 灵仙平寇494
第六回 甘府投亲500
第七回 红娘卖药505
第八回 金钗遗祸511
第九回 番鳖造反516
第十回 甘草和国521
后记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