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想景观 城市景观空间的系统建构与整合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理想景观 城市景观空间的系统建构与整合设计
  • 金俊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9258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87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209页
  • 主题词:城市空间(学科: 空间规划 学科: 景观 学科: 设计) 城市空间 空间规划 景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理想景观 城市景观空间的系统建构与整合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导论1

1.1 绪论1

1.1.1 城市景观研究的价值2

1.1.2 相关概念的限定与简释4

1.2 研究背景5

1.2.1 城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5

1.2.2 城市景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7

1.2.3 城市景观研究的展望9

1.3 研究方法10

1.3.1 景观体验——城市认知的方法10

1.3.2 景观空间——城市研究的视角11

1.3.3 景观实践——空间整合的思路13

1.4 本书的研究框架15

2.1.1 被观察的观察者——景观的缘起18

2.1 景观的形成18

2 城市景观的形成及演化18

2.1.2 风景画与山水画——景观体验19

2.1.3 有意味的形式——景观实践21

2.2 作为景观的城市25

2.2.1 城市景观生成的美学途径(审美立场)25

2.2.2 城市景观生成的心理学途径27

2.2.3 城市景观生成的历史文化途径30

2.3 城市景观的演化33

2.3.1 观念与原型33

2.3.2 融合与共生42

2.3.3 现状与展望45

3 城市景观空间的系统建构53

3.1 景观空间系统的研究价值53

3.1.1 景观空间系统研究的美学取向53

3.1.2 景观空间系统研究的生态价值54

3.2 景观空间系统的要素分析55

3.2.1 景观空间系统的客体要素分析55

3.1.3 景观空间系统研究的现实意义55

3.2.2 景观空间系统的主体要素分析56

3.2.3 景观空间系统的层次分析57

3.3 景观空间系统的结构分析58

3.3.1 城市中的建筑59

3.3.2 城市中的街道69

3.3.3 城市中的广场72

3.3.4 城市中的自然78

3.4 景观空间系统的评价原则82

3.4.1 景观完整82

3.4.2 生态连续83

3.4.3 多元共生84

4.1.1 城市形态学87

4 整合的理论与实践87

4.1 城市景观空间整合的理论基础87

4.1.2 城市建筑学90

4.1.3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92

4.2 城市景观空间整合的内涵93

4.3 城市景观空间整合的个案分析95

4.3.1 观前街(玄妙观)95

4.3.2 干将路97

5 城市整体景观空间的整合100

5.1 景观廊道100

5.1.1 以自然山水及城市园林为基础而形成101

5.1.2 与人工廊道相结合而形成103

5.1.3 滨水绿地104

5.2.2 高层建筑——城市景观的“双刃剑”107

5.2.1 高层建筑——20世纪的“图腾”107

5.2 高层建筑107

5.2.3 高层建筑——从分散走向集中108

5.2.4 高层建筑——一种整合的设计思路109

5.3 城市整体景观空间整合的方法110

5.3.1 “碎片”缝合111

5.3.2 空间提炼112

5.3.3 有机更新113

6 城市线性区域景观空间116

6.1 传统街巷景观空间(以市河空间为例)116

6.1.1 传统市河空间特征分析117

6.1.2 市河空间的发展现状118

6.1.3 市河空间整合模式的思考120

6.2.1 现代街道景观空间的特征分析121

6.2 现代街道景观空间特征与整合思路121

6.2.2 现代街道景观空间的整合思路122

6.3 现代街道景观空间的整合与设计126

6.3.1 城市微观道路——用地模式的探讨126

6.3.2 街道景观空间设计129

6.3.3 节点型景观空间的设计132

7 城市住宅区景观空间138

7.1 住宅区景观空间的现状分析138

7.1.1 物质空间的角度139

7.1.2 社会空间的角度140

7.1.3 心理空间的角度140

7.2 住宅区景观空间的整合141

7.2.1 以社会规划为导向的物质空间的改善141

7.2.2 以社区中心为主体的社会空间的重构143

7.2.3 以绿色步行网络为目标的交往性景观空间的建设143

7.3.1 目标及原则146

7.3 住宅区景观空间的规划设计146

7.3.2 困惑与反思148

7.3.3 住宅区物质空间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149

8 现代城市园区景观空间159

8.1 现代城市园区的类型分析159

8.1.1 开放式公园159

8.1.2 大学校园161

8.1.3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现代物流园区163

8.2 现代城市园区景观空间的特征165

8.2.1 物质空间的网络化165

8.2.2 社会空间的复合性167

8.2.3 心理空间的认同感169

8.3 现代城市园区景观空间的规划设计169

8.3.1 开放式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169

8.3.2 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设计174

9 结语179

9.1 全书的总结179

9.1.1 空间的主线179

9.1.2 审美的理论180

9.1.3 历史的脉络180

9.1.4 系统的观点180

9.1.5 批判的眼光180

9.1.6 实践的角度181

9.2 思考与启示181

9.2.1 从南京说起181

9.2.2 审美的矛盾181

9.2.3 景观之道182

9.2.4 非专业的眼光182

参考文献183

后记1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