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言·语用·语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言·语用·语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4/34363440.jpg)
- 张静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文心出版社
- ISBN:7805375402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1616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1654页
- 主题词:语言文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语言·语用·语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卷语言简论1
卷首语3
第一章语言概说5
第一节语言的性质5
一语言的社会性5
二语言的全民性10
三语言的体系性14
第二节语言的发展变化21
一语言发展的社会基础21
二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过程24
三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29
四语言发展的特点35
第三节方言、共同语、文学语言39
一万言39
二共同语48
三文学语言54
第二章词汇62
第一节词汇概说62
一词汇的性质62
二词汇单位64
三词汇的构成73
一词义的性质89
第二节词义89
二 多义词和同音词94
三 同义词和反义词100
四 词义的演变111
第三节词汇的语体风格114
一口语词汇114
二书面语词汇117
三 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的界限123
第四节词典和字典125
一词典、字典的性质和种类125
二词典、字典编纂法128
三几种汉语字典、词典简介136
第三章语法145
第一节语法概说145
一语法的性质145
二语法成分147
三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149
第二节词法166
一词的结构——构词法166
二词的语法分类174
三汉语的词类180
一词组186
第三节句法186
二单 句198
三复句209
第四节语法的演变216
一语法演变的原因和特点216
二语法演变的方式220
三 语音、词汇的演变与语法演变的关系223
第四章语音227
第一节语音概说227
一语音的性质227
二语音单位235
三语音符号241
第二节语音的表义成分243
一元音和辅音243
二声和韵258
三声调266
第三节语音的表情成分272
一重音272
二停顿277
三语调280
第四节语音的变化283
一语音变化的原因283
二语音变化的规律285
三 汉语语音变化举例289
第五章文字295
第一节文字概说295
一文字和语言的关系295
二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300
三汉字的特点305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和结构307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307
二汉字的结构312
一什么叫文字改革318
第三节文字改革和汉字规范化318
二汉字的整理321
三汉字的规范化324
第二卷语言运用331
卷首语331
第一章概论334
第一节语言——全民的交际工具334
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交际工具334
二语言是全民的集体“财富”336
三下苦功学好语言337
一语音是语言的声音341
第二节语音——语言的声音形式341
二语音单位——音节、音素和声母、韵母、声调343
三语音符号344
四语音的表情成分346
第三节词汇——语言的结构材料349
一词汇是词的总汇349
二词汇的构成349
三词汇单位——词和词素353
第四节语法——语言的结构规则358
一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358
二 语法单位——词素、词、词组、句子、句群359
一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367
第五节修辞——语言的运用技巧367
二修辞与语言材料的关系370
三修辞与语言环境的关系373
四 修辞手段——修辞的基本内容375
第二章怎样把词语用对?379
第一节正确恰当词达意顺379
一弄清词义380
二不乱拆词383
三分清词类386
四 用对虚词391
一明白易解399
第二节清楚明白一目了然399
二 义无两岐402
三前后一致405
四符合事实408
第三节合乎规范普遍适用410
一防止生造410
二 文白相宜416
三采摘方言419
四 合理借译424
第四节准确贴切辨义细微429
一分清褒贬430
二 区别轻重432
三 划清范围434
四 辩明语体436
第三章怎样把词语炼好?441
第一节推敲词语点铁成金441
一活用词义442
二活用词类445
三选用成语452
第二节合配词义错综鲜明459
一 同义合用460
二反义相配462
三 同音假借466
第三节叠词加缀表情细腻470
一名量重叠472
二动形重叠475
三添头加尾481
第四节协调声音节奏明快489
一匀称和谐489
二平仄押韵493
三声情并茂502
第一节结构完整繁简适当504
第四章怎样把句子造通?504
一主干不缺505
二枝叶完整515
三避免重复520
四 消除赘余524
第二节搭配得当事理相通527
一主谓相配528
二动宾相合531
三偏正相应535
四联合相当540
一主在谓前544
第三节次序合理语意清晰544
二 宾居动后546
三定位相宜548
四状位合理550
第四节关系明确层次清楚553
一 先后有序555
二 因果有据561
三 条件相符564
四 文理通顺568
第一节调整旬式表达有力572
一 两两成对572
第五章 怎样把句式选好?572
二排排递进575
三蝉联回环578
四重叠反复580
第二节变换位次突出重点582
一施动后置584
二受动前移586
三枝叶变位588
四 分句互易591
第三节精练结构意味深长593
一重复判断593
二 相反相成596
三 复句紧缩598
四 简短明快603
第四节加强语气浓厚感情606
一 呼告感叹606
二 无疑而问612
三 否定肯定615
四标点传神616
第六章怎样描绘意境622
第一节比喻借代形象具体622
一明比暗喻622
二借此代彼628
三对比反衬631
第二节比拟夸张活泼生动635
一拟人拟物635
二顺势拈连640
三艺术夸张641
第三节反语双关幽默含蓄646
一正话反说646
二一语双关648
三婉曲周折649
三 精雕细刻650
第四节画像写景渲染气氛651
一以情画像651
二 寓情于景653
结语符合“三性” 精益求精660
一语言的准确性661
二语言的鲜明性665
三语言的生动性671
附本卷所用语法体系简表678
第三卷文学语言689
卷首语689
第一节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691
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691
第一章语言·文学·文学语言691
二语言是全民共有的692
三 语言是音义统一的体系696
第二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698
一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699
二 文学是通过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702
三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的705
第三节文学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706
一 文学的话言是形象化的语言706
二 文学的语言是一种风格现象710
第四节怎样学习文学的语言717
第一节语言准确的基本要求724
第二章准确贴切,思想表达周密724
第二节认真选择同义词730
第三节精心修炼关键性词语740
第四节句意深刻,句式得当748
第三章鲜明犀利,形象栩栩如生757
第一节语言鲜明的基本要求757
第二节合用同义词和配用反义词765
第三节重叠字词和重复语句771
第四节利用对偶式和排比式782
第五节使用对比法和反衬法786
第六节运用写景法和画像法789
第四章生动活泼,感情充沛洋溢795
第一节什么是生动活泼的语言795
第二节采用比喻法和借代法800
第三节运用比拟法和拈连法809
第四节合理地运用想像和夸张815
第五节使用呼告法和激问法820
第五章精练含蓄,意境宽阔深远825
第一节什么是精练含蓄的语言825
第二节运用成语、谚语和歇后语832
第三节多用简短明快的句子840
第四节意在言外,一箭双雕848
第五节正话反说,婉曲周折852
第六章节奏明快,声音和谐悦耳——兼谈文学作品的朗读857
第一节什么是语言的节奏857
第二节诗歌的押韵861
第三节字调的配合和语调的变化867
第四节重音、速度和停顿872
第五节诗歌的分行、分节和格律的意义880
第六节文学作品的朗读881
一深入透彻地理解作品881
二诗歌的朗读889
三散文、小说、剧本的朗读891
卷首语899
第四卷语法研究899
第一章绪论902
第一节汉语语法学简史902
一 前科学时期(战国时代——晚清时期)902
二 创始时期(鸦片战争以后——“五四”运动)907
三 发展时期(“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15
四 普及和提高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927
第二节语法的性质945
一语法和语法成分945
二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955
三语法和逻辑、修辞的关系965
一语法学方法论的总原则971
第三节语法学的方法论和特殊方法971
二语法学的特殊方法979
三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怎样结合989
第二章词和词的结构学说997
第四节词和词素997
一词的名称997
二词的定义999
三 词素的性质和分类1007
第五节词根和词缀1014
一词根的特点和范围1018
二词缀的特点和范围1031
三 辨识词缀的意义1054
第六节构词法和构形法1058
一构词法1058
二 构形法1071
三 动词的重叠形式1079
第三章词类学说1095
第七节词的一般分类1095
一 划分词类的标准和词类数目1095
二各类词的语法特点1115
三 副词和其它词类的界限1125
一 系词能不能独成一类1139
第八节几种词的归属问题1139
二介词应该不应该独立1154
三 象声词应该不应该独立1156
四数词和量词是分是合1160
五 代词是不是独立的词类1162
第九节词的大类、小类和“附类”1178
一 词的大类——实词和虚词1178
二 词的小类——词类再分1181
三词的“附类”1206
一 有关词的跨类问题的几种学说1218
第十节词的跨类问题1218
二 兼类词和活用词1229
第四章词组学说1240
第十一节词组的性质和功能1240
一词组的名称和定义1240
二 词组的句法功能1248
三词组的功能类型1252
第十二节词组的结构1255
一词组的基本类型1255
二各类词组的特点和词组再分1267
三 多层词组和词组的层次分析1280
第十三节关于几种特殊词组1286
一 关于“虚词+实词”或“实词+虚词”的“结构”1287
二关于“附类词+实词”或“实词+附类词”的“结构”1292
三关于“复指结构”1298
第十四节词组和合成词的界限1300
一 问题的性质和范围1300
二 区分词和词组的几种标准1304
三 几种词组和合成词的区别1309
第五章句子和句子的结构学说1316
第十五节句子和句子成分1316
一句子的定义1316
二 确定句子成分的标准1323
三 句子成分的分类1331
第十六节句子成分的省略和倒装1353
一 句子成分的省略1353
二 句子成分的倒装1370
第十七节几种句子成分的范围和划界问题1381
一关于主语和宾语1381
二关于谓语1388
三关于状语、定语和补语1426
第十八节句法结构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435
一 层次分析法和中心词分析法的利弊1435
二 结构中心分析法1443
一 单句的定义1454
第六章 句子的分类学说1454
第十九节单旬和单旬的类型1454
二 单句的表述类型1456
三 单句的结构类型1477
第二十节复旬和复旬的类型1482
一 复句的定义1482
二 复句的关系类型1486
三 复句的层次类型和层次分析1523
四 复句和单句的界限1531
第二十一节句子的语气类型1543
一按语气分类的情况1543
二 句子的四种语气类型1552
结语本卷语法系统提要说明1564
一语法的性质1572
二词和词的结构1575
三词类1581
四词 组1586
五 句子和句子成分1591
六 单句和单句的类型1597
七 复句和复句的类型1600
八 句子的语气类型1604
附录张静语言学论著目录1607